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 鲁鹏程

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 鲁鹏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鲁鹏程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教育
  • 男孩教育
  • 正面管教
  • 情绪管理
  • 沟通技巧
  • 家庭教育
  • 育儿经验
  • 行为习惯
  • 鲁鹏程
  • 好妈妈不吼不叫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352723
商品编码:2945846791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1-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

定价:29.80元

作者:鲁鹏程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11135272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不吼不叫教育孩子理念的发起者,畅销全国50万册!

家庭教育专家、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推动者鲁鹏程老师重磅作品!

版权输往韩国、越南、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截止2017年,重印近40次,妈妈圈口口相传、争相阅读的经典之作!

内容提要


《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从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怎样培养男孩的独立性、责任感、情商、财商、沟通能力,如何帮助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等11个方面,结合生动而真实的案例,全面总结了“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的100个妙招。这100个妙招是行之有效的,是妈妈应该在对男孩的家庭教育中落实的。妈妈一旦把这些方法付诸行动,就能轻松地让男孩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成为一个睿智、有德、进取、负责、有强大竞争力的人。

目录


作者介绍


鲁鹏程

●家庭教育专家,教育畅销书作者,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推动者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特聘专家,北京大学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专题主讲专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教育电视台、凤凰讲堂等家庭教育类节目特约访谈嘉宾

●家庭教育类杂志《时尚育儿》《亲子》等专家顾问团成员、撰稿人

●机械工业出版社成立60周年“*影响力作者”,作品总超过200万册,其中《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自2011年出版以来持续加印,畅销50余万册,续篇《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实践版)入选“全民阅读年会50种重点推荐图书”及“全国图书馆推荐书目”,《教师的国学素养》于2016年11月荣获第三十届华东地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二等奖,《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学好<弟子规>教出好孩子》《孩子是教出来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妈妈怎么办》《3岁叛逆期,妈妈怎么办》等作品广受读者好评

●有多部作品分别入选“中国十大家庭教育图书”、“《中国教育报》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

●另有多部作品版权输往韩国、越南、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文摘


序言



《静待花开:唤醒男孩内在力量的成长智慧》 作者: (此处应有作者姓名,例如:李明) 简介: 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如何引导男孩健康快乐地成长,让他们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坚韧不拔的品格,以及面向未来的勇气,是无数家长面临的课题。本书并非一套僵化的“招式”或“秘籍”,而是一场深入探索男孩成长规律、理解他们独特心灵世界的旅程。我们相信,每一个男孩都是一颗等待绽放的种子,他们内在蕴藏着无限的潜能,需要的是适宜的环境、恰当的滋养,以及最重要的——父母那双理解、尊重、充满智慧的眼睛。 本书从男孩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结合现代家庭教育的挑战与机遇,旨在为家长提供一套系统而富有温度的育儿理念和实践方法。我们将告别传统的“吼叫式”或“指令式”教育,转而探索一种更具建设性、更具启发性的沟通与引导方式。这不是要否定家长的权威,而是要将权威建立在信任与理解之上,让管教成为一种赋能,而非压制。 第一篇:看见男孩——理解他们的独特世界 男孩的世界,常常被成人世界误解。他们可能表现得冲动、精力充沛,对规则的理解有时显得“固执”,甚至在某些时刻让父母感到束手无策。然而,这些“特点”背后,往往隐藏着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需求。 大脑发育的奥秘: 我们将深入浅出地解析男孩大脑的发育特点,了解为什么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需要更长的时间,为什么他们更喜欢通过肢体活动来学习,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点来设计更有效的学习和沟通方式。例如,与其滔滔不绝地讲道理,不如用生动的游戏、形象的比喻来传递信息。 情感的表达与疏导: 男孩的情感表达方式与女孩可能有所不同,他们不善于用言语倾诉,却可能通过行为来宣泄。本书将教导家长如何识别男孩潜在的情绪信号,理解他们“不听话”背后的焦虑、挫败或需求,并学习如何引导他们以健康的方式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压抑或爆发。我们强调的是“看见”他们的情绪,而非“评判”他们的行为。 独立与依赖的平衡: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渴望独立,但同时又需要父母的引导和支持。本书将探讨如何在给予他们足够空间去探索和犯错的同时,确保他们有安全的后盾。我们会提供具体的建议,例如如何放手让男孩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如何鼓励他们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以及如何在他们需要时给予恰当的鼓励和帮助。 第二篇:沟通的艺术——搭建理解的桥梁 有效的沟通是连接亲子关系的生命线,尤其是与男孩的沟通,更需要技巧与耐心。本书将摒弃家长式的说教,倡导一种平等、尊重、双向的对话模式。 “听”的比“说”更重要: 我们将强调积极倾听的重要性。这意味着要放下手机,停止打断,真正关注男孩在说什么,以及他话语背后的感受。我们会提供一些倾听的技巧,例如复述、提问、回应感受,让男孩感受到被真正听见和理解。 化解冲突的智慧: 冲突在家庭中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如何化解。本书将提供一套“非暴力沟通”的实践方法,教导家长如何在冲突中保持冷静,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同时理解男孩的需求,并与他一同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例如,将“你为什么总是这样!”变成“我看到你这样做了,我有些担心,我们可以谈谈吗?” 赞美与鼓励的力量: 赞美男孩的努力和进步,而非仅仅是结果,是激发他们内在动力的关键。本书将教导家长如何给予具体、真诚的赞美,如何通过鼓励来帮助男孩建立自信,让他们敢于尝试,不怕失败。我们提倡的是“看见并肯定过程”,而不是“锦上添花”。 第三篇:规则与界限——引导成长的航标 规则和界限并非束缚,而是为男孩提供安全感和方向感的航标。本书将探讨如何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为男孩建立清晰的规则和界限。 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我们将引导家长思考,哪些规则对孩子的成长是真正必要的,如何与孩子一同制定规则,以及如何在执行规则时保持一致性和公平性。本书会强调规则的“目的性”,即规则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帮助他们学会自律,而非家长控制孩子的工具。 “不”的艺术: 学会适当地说“不”,既是对孩子需求的尊重,也是对孩子能力的培养。本书将探讨如何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同时给予解释和替代方案,让他们理解界限的存在,学会延迟满足和选择。 责任感的培养: 责任感是男孩未来独立生活的重要基石。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培养男孩责任感的方法,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例如家务劳动、管理自己的物品,到参与家庭决策,让他们逐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四篇:点燃内在的火焰——激发男孩的潜能 每个男孩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天赋,教育的本质在于帮助他们发现并点燃这些内在的火焰。 发现兴趣的火花: 本书将提供一系列观察和引导孩子发现自己兴趣的方法,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活动,接触多元化的信息,为他们提供发现“热爱”的机会。我们会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支持孩子在探索中犯错,在尝试中成长。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个体。本书将教导家长如何引导男孩分析问题,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我们会鼓励家长提供“脚手架”式的支持,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让男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独立和成长。 塑造坚韧的品格: 面对挫折和困难,拥有坚韧的品格至关重要。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帮助男孩培养抗挫折能力,学会从失败中学习,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们会强调“看见并接纳不完美”,鼓励孩子在挑战中展现勇气。 品德的熏陶: 善良、诚实、尊重、同情心……这些宝贵的品德,需要通过榜样和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培养。本书将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故事、行为示范,以及鼓励孩子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帮助男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品德。 第五篇:父母的成长——与男孩一同前行 育儿并非单向的付出,而是一场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旅程。父母自身的成长,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管理自己的情绪: 父母的情绪是孩子情绪的“晴雨表”。本书将探讨如何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平和,为孩子树立一个积极的情绪榜样。 放下完美的期待: 育儿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本书将引导家长放下对“完美父母”的执念,拥抱过程中的不完美,学会自我接纳和持续学习。 寻求支持与合作: 育儿的道路上,家长的支持系统至关重要。本书将鼓励家长与伴侣、家人、朋友,甚至专业的育儿人士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分享经验,共同面对挑战。 《静待花开:唤醒男孩内在力量的成长智慧》倡导的是一种“看见、理解、引导、赋能”的育儿哲学。我们相信,当父母以一颗静待花开的心,用智慧和爱去滋养男孩的成长,他们终将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这本书希望成为您在育儿之路上的良师益友,陪伴您和您的男孩,一同探索生命中最美好的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育儿技巧,不如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反思之旅。我发现,我过去对“男孩教育”的一些刻板印象,比如“男孩就该坚强”、“哭是懦弱的表现”,其实都在无形中限制了孩子的情感发展。鲁鹏程老师用非常细腻的笔触,引导我们去接纳男孩丰富的情感世界,鼓励他们表达脆弱。书中关于如何引导男孩处理愤怒和挫折感的那些章节,简直是救命稻草。我以前的处理方式是压制,让他们“别哭了,像个男子汉”,结果只会让负面情绪积压。而现在,我学着用“感受词汇表”来帮助孩子命名自己的情绪,比如“你现在是不是感到很沮丧?” 这种方式立刻打开了沟通的大门,孩子从最初的抗拒,慢慢变得愿意分享。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温暖而充满力量,它不是那种冰冷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了同理心,让你在阅读时,会心一笑,因为你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感受到了被理解的支持。它让我明白,教育不是一场零和博弈,而是一场共同成长的旅程,我们成年人需要成长的空间,比孩子更大。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茅塞顿开!我一直觉得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自己好像总是在情绪的边缘徘徊,稍微一点小事就能点燃我的怒火,然后就是控制不住的吼叫。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很多时候问题并不在孩子,而在我自己的应对方式上。作者没有用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语气,而是非常接地气地分享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和理念。比如,书中提到“情绪管理”是育儿的基石,我以前总觉得这只是个空泛的口号,但这本书里具体分析了如何在孩子发脾气时,我们首先要稳住自己的阵脚,提供了一个“暂停键”的概念,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书中还强调了“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而不是仅仅关注行为本身。这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转变,过去我只看到孩子不听话,现在我开始学着去探究他为什么会这样,是饿了?累了?还是需要关注?这种深入的洞察力,让我在处理冲突时,从对抗转为了理解,效果立竿见影。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时刻紧绷的“监工”,而更像是一个可以和孩子并肩前行的“伙伴”。书里的案例都特别真实,仿佛就是我家的日常重现,让我觉得这本书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书籍,而是充满了可操作性的“工具箱”,每次翻开都能找到新的启发。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极其巧妙,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一百个招式,而是将这些方法融入到一套完整的思维框架中,这才是它最宝贵的地方。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权威与爱”之间平衡的探讨。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在内,都陷入了一个误区:要么过度溺爱,孩子完全失控;要么过度严苛,孩子变得畏畏缩缩。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路线图,教我们如何在保持坚定原则的同时,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后果承担”的那一章,它不是惩罚,而是让孩子体验自己选择带来的自然结果。以前我总是替孩子“收拾烂摊子”,现在我学会了后退一步,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虽然过程可能有些艰难,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责任感的培养是无价的。而且,书中关于“积极倾听”的技巧讲解得非常细致,不是敷衍地“嗯嗯啊啊”,而是如何通过肢体语言和重复确认来真正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解决方案,而是一个愿意倾听的耳朵。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我迷茫时,递给我一盏指路的明灯,让我对如何养育一个内心强大、有责任感的男孩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本书对于那些被“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问题困扰的家长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承认,在面对平板和游戏机时,我常常束手无策,最后总是演变成一场没有赢家的拉锯战。书中提到了一种“家庭契约”的建立方法,我按照书中的步骤和我的儿子一起起草了一份使用规则,其中包含了明确的奖励和未遵守规则的后果,并且强调了这些规则是我们“共同制定”的,而不是我单方面宣布的。这个过程非常关键,它赋予了孩子参与感和掌控感。最神奇的是,一旦规则是自己参与制定的,孩子在执行上的依从性大大提高,冲突点明显减少。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不是提供一劳永逸的“魔术贴”,而是教你如何建立一套可持续运行的家庭管理系统。它关注的是长期关系的构建,而不是短期的行为矫正。此外,书中对如何鼓励男孩的独立性进行了深入探讨,比如如何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难题,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要给予积极的正反馈。这让我这位“直升机妈妈”开始有意识地降落,给孩子留出探索的空间。

评分

我必须强调,这本书的实用性是建立在扎实的儿童心理学基础之上的,但它完全没有学术的沉闷感。它更像是一本“实战手册”的升级版。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表扬的艺术”的讨论。过去我只会说“你真棒”,现在我学会了用“描述性表扬”,比如“我看到你为了完成这个拼图,中间有两次想放弃,但你坚持了下来,这种毅力很了不起!” 这种具体化的反馈,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激发了他内在的驱动力,而不是仅仅为了取悦我。这本书也深入探讨了如何与伴侣在教育理念上保持一致,这点对于我们家尤其重要,因为我和先生在教育风格上时常出现分歧。书中提供了一些促进夫妻沟通的脚本和场景模拟,帮助我们在孩子面前展现统一战线,避免了让孩子成为“传话筒”或“裁判员”的尴尬局面。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不吼不叫”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我对“好父母”的定义——一个内心平和、充满智慧、并且愿意不断学习和成长的引领者。它让我享受到了为人父母的深层乐趣,而不是疲惫与内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