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本套裝)現貨正版直營 0-5歲,怎樣讓孩子更聰明+聰明的孩子是如何學習的+完美傢長 0~6~9歲

(3本套裝)現貨正版直營 0-5歲,怎樣讓孩子更聰明+聰明的孩子是如何學習的+完美傢長 0~6~9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圖書標籤:
  • 0-5歲
  • 0-6歲
  • 親子教育
  • 育兒
  • 兒童教育
  • 聰明育兒
  • 早期教育
  • 傢庭教育
  • 教育心理學
  • 成長指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磐恒誌行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婦女齣版社
ISBN:9787512708297
商品編碼:29436305022
叢書名: 完整的成長
齣版時間:2014-04-01

具體描述

 

書    名

0-5歲,怎樣讓孩子更聰明

 

宣 傳 語

美國學術選擇奬獲奬作品!嬰幼兒教育界殿堂級專傢吉爾·斯塔姆25年實踐總結,先後近80000人試用,讓孩子更聰明的52種方法!

關鍵詞

0-5歲 育兒 傢庭教育 子關係 大腦使用指南 吉爾·斯塔姆 “肚皮時間” 身體中綫 注意力 情感聯係 安全感 遇見孩子 0-12歲 養育男孩 養育女孩 育兒方法 神奇的專注力訓練遊戲書 遇見孩子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正麵管教 遊戲力

作    者

 ()吉爾·斯塔姆  著  劉海靜  譯

齣版日期

2017年7月1日  第1次印刷

定    價

42.00元

規    格

16開(165*224)

頁    數

120(韆字)            印  張:12.25

圖書類彆

育兒 傢庭教育   圖書分類號:①R339.31②R338③G610

書    號

ISBN 9787545610666

用    紙

80g輕型紙

封麵用紙

200剋高階映畫

印    刷

平裝 單色  

書脊厚度

15mm

策    劃

北京陽光博客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齣 版 社

九州齣版社

編 輯 推 薦

美國嬰幼兒教育界殿堂級專傢吉爾·斯塔姆25年實踐總結!

改變孩子一生的52條大腦使用指南!

★ 在0-5歲這5年當中,孩子的大腦是如何發育和學習的?

為什麼“肚皮時間”有助於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怎樣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如何延長孩子的注意力周期……

★ 將復雜的神經學知識變為簡單易懂的52條嬰幼兒大腦教育金知,告訴父母和幼教工作者們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更好的互動,激發孩子大腦成長,培養齣更聰明的孩子。

內容簡介

大腦因使用而改變。當一個人頻繁的使用大腦的特定區域時,這一區域就會得到加強。瞭解大腦的階段性發育特點,我們就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刺激這些特定區域,從而有效提升孩子的腦力,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在本書中,擁有25年嬰幼兒教育經驗的專傢,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吉爾·斯塔姆為我們提供瞭建議:

筆者分享瞭科學傢們已經通過實驗證明瞭的大腦研究成果,將復雜的神經科學知識變為簡單易懂的52條嬰幼兒大腦發育金知,告訴父母和幼教工作者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更好的互動,激發孩子大腦成長,培養齣更聰明的孩子。

作者簡介

 

吉爾·斯塔姆,美國新方嚮嬰幼兒腦力開發研究機構創始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副教授,暢銷書作傢。她在嬰幼兒大腦開發領域有著超過25年的研究經驗,先後多次應邀在一些國際大腦研究論壇做主題發言,並在多傢學習及大腦開發研究機構擔任科學顧問,被認為是國際嬰幼兒大腦研究領域的殿堂級人物

 

 

                                                                                   

 

 

 

前言 寫給所有父母的大腦讀本01

部分 關於大腦07

大腦是如何發育的08

大腦的發育次序11

大腦的組成部分13

大腦的發育節點及相關活動14

大腦的結構與功能15

大腦的共有特性18

第二部分 將知識與實踐相結閤21

與大腦發育相關的時間點及活動22

學習,聯係,思考和應用23

第三部分 大腦發育麵麵觀27

1.用則進,廢則退28

2.瞭解大腦各部分的發育次序30

3.不要急於求成,大腦的改變是個持續的過程35

4.不同程度的壓力會讓大腦産生不同反應37

5.將新知識與孩子已有的知識結閤起來40

6.許多技巧都取決於發現規律的能力42

7“肚皮時間”為何受到兒科醫生的推崇47

8.積極采取能跨越身體中綫的活動49

9.健康的環境給孩子帶來的好處是性的52

10.抵禦“快速解決”的誘惑54

11.認識早期育兒的迴報56

12.理解大腦尋求新奇之物的傾嚮58

13.理解遊戲與學習的顯著聯係60

第四部分 培養孩子的注意力63

14.利用情感因素改善孩子的注意力64

15.以趣味眼動遊戲調動孩子的眼睛66

16.當嬰兒不再需要便捷保護設備時,請移除它們69

17.給孩子預測的機會74

18.電視不適閤嬰幼兒觀看76

19.理解麵對麵溝通的重要意義79

20.有意識地延長孩子的注意力周期81

21.簡化教室或育兒場所,創造舒心的視覺環境83

22.通過大量鍛煉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86

23.為孩子提供穩定、可靠和具有挑戰性的環境92

第五部分 建立情感聯係95

24.理解始終不渝的愛的力量96

25.迅速迴應嬰兒的需求99

26.愛撫能穩定孩子的情緒,促進孩子的健康103

27.貼近孩子,給他們安全感107

28.在日常生活中真誠地錶達對孩子的愛與尊重109

29.樂於讀書給孩子聽111

30.引導孩子通過觸摸來獲得日常經驗115

31.重要友的照片能帶給孩子安全感118

32.雙語教育從母語開始120

33.藉助音樂增進與孩子的聯係124

34.錶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一味誇他聰明128

35.謹慎使用“智能設備”131

36.風險決定不瞭命運135

37.鍛煉自己的正念思維137

第六部分 與孩子正確有效地交流143

38.理解麵部錶情的力量144

39.多說!多說!多說!147

40.以自然的說話方式與嬰兒交流149

41.與孩子說話時發音要清晰,孩子會聽纔會說152

42.對語言能力尚未發育的孩子,使用手勢語與其交流155

43.練習樂器比單純地聆聽音樂更有利於孩子大腦的發育160

44.對幼兒使用鮮明的色彩,但不可過度使用163

45.通過模仿來學習165

46.理解孩子對玩偶的喜愛169

47.重復讀一本書172

48.一定要藉助實物教孩子新詞匯174

49.給孩子讀的書、唱的歌麯要有韻律、節奏和重復感176

50.大聲朗讀可以培養孩子的概念化思維178

51.在早期閱讀方麵要采取積極主動的策略180

52.藉助視覺化手段嚮孩子介紹新信息184

結語186

緻謝188

 

文摘

序言

每個關愛孩子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與育兒有關的問題。這些問題值得有人以簡潔而精準的方式去解答。本書將原本十分復雜的,與大腦早期發育相關的科學知識轉化為一係列簡單可行的步驟,藉助這些步驟,父母們將能更好地促進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的發育成長。

本書主要包含52個幼教理念,因此,如果能每周閱讀和思考其中一個理念,你可以輕鬆地消化本書的內容。我想強調的是,每個撫育孩子的人都有自己的獨特境況,而且,由於對早期大腦發育的研究是一個嶄新的科學話題,父母們對幼兒大腦的認知水平也參差不齊(或許也相當有限)。本書會指引你以科學研究者在與幼兒相關的社會-情感和智力發育等方麵的發現為依據,為孩子們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和人際關係。

過去十多年來,人們不斷聽說科學傢們所發錶的、詳實記錄兒童大腦發育狀況的各種報告。但問題在於,盡管科學傢們實際進行瞭研究並發錶瞭自己的成果,但他們很難以清晰、簡明、易懂的方式告訴人們如何將這些重要的信息應用於實踐中。因為他們要麼過於專業,盡用術語,讓人理解起來費時費力;要麼就是僅僅提供一些寬泛的結論,缺少必要的細節,讓讀者在利用信息時感到無從下手。

本書則簡潔明瞭地為讀者呈現瞭來自神經科學領域的主要發現,這些發現將幫助父母或其他看護者更好地理解“關於大腦”這部分的內容。而對大腦的基本瞭解又能反過來幫助他們理解為何某些特定的行為、環境和手段能有效地促進幼兒大腦健康成長。

關鍵的一點是,本書所包含的觀點、指引和建議看似簡單,卻能讓你與孩子的互動更為細膩精準。育兒質量的提高是件需要積極努力的事。如果看護者能理解自己對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影響,他們便能獲得幾項益處。

首先,看護者們會積極主動地創建有利於幼兒發育成長的環境和活動。當你有明確的意圖時,你采取自己所期待的行為的可能性就會明顯增加。說到人類行為,我們知道,如果你有明確的計劃並對自己期待的結果有清晰的理解時,你自然會更為努力地促使這一結果的發生。

其次,一旦幼兒教育者理解瞭為何他們應采取某些行為,他們所提供的早教品質也會顯著提升。在美國,大多數州的教育部門都強調幼教機構要為孩子的入學準備(School-readiness)付齣努力,製定規劃。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入學準備的觀念都集中錶現為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前賦予他們某些技能。然而,教育決策者製定的早教政策似乎都基於這麼一種誤解,那就是,如果學前兒童能在更早的年齡獲得所謂“應獲得”的技能,那麼入學準備的目標就能達成。事實上,這些技能本身並不是入學準備中重要的因素。正相反,若要讓孩子們掌握傢長和幼教人員在不同的發育階段為他們準備的各項技能,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發育充分的大腦。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從孩子大腦發育的角度齣發去思考入學準備的概念呢?在學習時,孩子首先需要將注意力足夠長時間地集中於某一任務上,然後纔能學習與之相關的信息。孩子首先需要具備充分的自控能力,纔能抑製自己分心的衝動,專注於某項任務。

而孩子的專注力則與他感知到的安全感有關。這包括他對自己身體安全的認知,也包括相信自己被他人所愛帶來的安全感。他需要與他人的情感聯係。如果孩子的份人際關係是慈愛溫暖的,那麼他會適當地擴大自己的人際圈以接納更多人。孩子同樣需要聽到大量直接對他說的話語。這些話語不僅應包括描述環境中具體事物的詞匯,還應包括描述人際關係與他的感受的詞匯。孩子們既需要發展自己的理解技能,也需要發展自己的錶達技能。有意識地與幼兒交流,為他們創建豐富的語言環境,提供他們的大腦能夠吸收的基本信息,這些行為能幫助孩子為迎接正式的學校教育做好準備。

在日常工作中,早教從業者和父母應思索自己該如何關注這三大領域:專注力,情感聯係及交流。本書將就這些重要的方麵為讀者提供簡潔精煉的建議。讀者可以將這些建議貫徹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或據此製定有利於幼兒成長的策略。

本書所提供的信息均經過我與亞利桑那州數韆名早教服務和教育從業者、看護者、傢庭保育人員和傢庭成員長達25年的實踐檢驗。在此過程中,我於1998年創立瞭以傳播與早期大腦開發相關的信息為宗旨的機構—“新方嚮幼兒大腦開發學院”。目前該院已成功地將本書中蘊含的信息及其他相關信息傳授給近八萬人。

 

5.將新知識與孩子已有的知識結閤起來

學習新知識需要耗費大量腦力。通過練習,大腦中新形成的神經連接會更為茁壯。鞏固新知識的方式就是將它與孩子已有的知識相結閤。

當你在新知識與孩子的既有知識之間建立起聯係後,孩子獲得的新知識便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會在信息和結構上與原有的神經信息網絡相結閤。這些知識融入原有的神經網絡之後,每次神經網絡運行時,都會同時激活這些知識。用一句常用的神經學行話來說:“相互協作的神經元連為一體。”彼此連接的神經元共同工作,新獲得的知識會在整體神經網絡中得到加強。

 

   

新知識取決於既有知識。事實上,預測一個人能學到什麼新知識的辦法就是考察他已經具備的知識。

我應該做什麼?

 當你嚮孩子介紹新知識時,問問哪些是他已經懂得的。觀察一下,這些新知識是否會讓他聯想起他見過或聽說過的事物。

 在嚮孩子解釋新概念時,藉助照片或實物等視覺手段。有時視覺綫索會觸發孩子的既有記憶,從而促使他將新概念與舊事物相聯係。

 以多種形式呈現同一新信息。有些孩子更善於通過特定的感覺器官學習。將新信息說齣來、畫齣來、演齣來、唱齣來或舞齣來。運用視覺、聲音和運動等形式鞏固孩子學到的新知識。這樣,當孩子稍後迴憶某樣事物時,他就會有多種選擇,因為相關的信息已經存儲於大腦中不同的區域。

 作為父母,在如何撫育幼兒方麵,你的腦中已經存在一定的先驗知識體係。你可以利用這些既有體係來幫助自己記憶新知識,擴展自己的育兒觀念。對孩子,你也應采取同樣的方式。將孩子已有的知識體係作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傳授他新的知識,以提升他的理解力和記憶力。

 

7“肚皮時間”為何受到兒科醫生的推崇

兒科醫生們一直都建議讓嬰兒采取仰臥的睡姿,以預防發生嬰兒猝死綜閤徵(SIDS)。父母們更應該接受這一重要建議。但讓嬰兒體驗俯臥的感覺同樣重要。因此,在白天,父母應有意識地將嬰兒擺成肚皮朝下的姿勢,以促進嬰兒的整體發展。

比如說,如果嬰兒的肚皮朝下,他們抬頭時頸部和脊背上方的肌肉就能得到加強。嬰兒滾動、坐起和爬動時都需要使用這些肌肉。藉助這些部位的發達肌肉,嬰兒就能轉動頭部,觀察周圍的情況,從周遭環境中獲得不同的感受。“肚皮時間”能幫助嬰兒獲得更強的頸、背部肌肉及更多的認知角度,從而促進他們身體和大腦的發展。

   

在孩子醒著的時候,多鼓勵孩子做一些需要肚皮朝下纔能進行的活動,因為多數寶寶都沒有足夠的“肚皮時間”。

我應該做什麼?

 “肚皮時間”密切看護嬰兒,確保他的安全。

 由於很多嬰兒並不熟悉肚皮朝下的感覺,一開始他們可能會哭鬧。你可以先把嬰兒肚皮朝下橫放在你的膝蓋上,當嬰兒適應之後,再慢慢把它放到地闆上的被子或毯子上。每天可為嬰兒留齣5~10分鍾以俯臥姿勢玩耍的時間。嬰兒練習這一姿勢的時間越久,就越會喜歡它。

 在嬰兒齣生後的年,安排一定的“肚皮時間”尤其重要。有意識地在這一時間與嬰兒進行有趣的互動,這有助於他更好地適應肚皮朝下的重要姿勢。適閤其年齡的彩色玩具以及你貼近的麵孔往往能吸引他的注意力。

 當孩子醒著的時候讓他肚皮朝下有助於預防他圓形的頭部變得扁平。如果嬰兒大部分時間都采取仰臥的姿勢,就很容易因壓迫頭部而讓頭變得扁平。但是請放心,嬰兒頭部的變形並不會影響他的認知能力。

 

8.積極采取能跨越身體中綫的活動

很多動作都需要交替使用左右腦。爬行可以作為嬰兒學習這些動作的良好開端。走路、跑步、攀爬、跳躍、騎自行車等,都需要協調地交替運用左右兩側的肢體。大腦左半球控製著右側的腿、胳膊和手,而大腦右半球則控製著左側的腿、胳膊和手。

當左右肢的交替運用跨越瞭虛擬的身體中分綫—— 中綫(Midline——時,大腦兩個半球之間就會持續地交換信息。這種鍛煉會使大腦兩個半球的聯係更加緊密,身體的動作也會更流暢、更迅速、更輕鬆。具體到爬行上,這會使嬰兒的爬行逐漸成為自發動作,幾乎不再耗費什麼腦力。這樣一來,嬰兒就可以將省下來的精力用於其他方麵。

盡管爬行好處多多,但有些孩子會跳過這一階段,直接開始走路。遇到這種情況不要驚慌。孩子們有很多跨越身體中綫,鍛煉左右肢協調能力的機會。你可以設法在他們玩耍時調動他們的動作,使其動作跨越身體中綫。與此同時,請留意那些因自己的孩子走路早而感到洋洋得意的傢長。他們往往會以為自己的孩子更聰明。但事實上,走路早本身這一事實什麼也說明不瞭。

   

爬行對嬰幼兒的發育十分有利,因為它不僅能同時調動左右大腦半球,還能增強溝通大腦左右半球的胼胝體的功能。

我應該做什麼?

 鼓勵幼兒采取肚皮朝下的姿勢。這對於鍛煉支撐身體爬行的肌肉群極為有效。

● 為幼兒營造大量在地闆上活動的機會。這些活動不僅應包括爬行,還應包含滾動和四處移動探索等。

 對學齡前兒童,在遊戲活動中安排更多能鍛煉身體協調能力的運動。例如,在玩“我說你做”的遊戲時,可以讓孩子做齣將雙手交叉於胸前或用雙手交叉觸碰膝蓋等動作。幼兒和學齡前兒童很喜歡跟著音樂跳舞,市麵上很多CD都包含專為鍛煉幼兒不同的大肌肉群而設計的伴舞歌麯。歌舞訓練也會促使幼兒同時使用大腦的兩個半球。

 

書    名

聰明的孩子是如何學習的

 

宣 傳 語

你認為非常聰明的孩子,其實隻是找對瞭適閤自己的學習方式“水星模型”創始人赫琳·康納詳解12類學習風格

告訴你如何認清孩子的風格,從而幫他更好地學習

關鍵詞

 學習風格  水星模型  學習方式  聰明的孩子 學習與溝通  和諧的子關係 學習風格的異同  不同的學習風格如何相處  顛覆傳統教育

作    者

(英) 赫琳·康納著 ;硃可靜譯

齣版日期

20177月1日  第1版第1次印刷

定    價

42.00元

規    格

16開(165*224)

頁    數

240頁(151韆字)            印  張:15

圖書類彆

學習/傢庭教育        圖書分類號:G442②G78

書    號

ISBN978-7-5108-5258-9

用    紙

80剋輕型紙

封麵用紙

200剋高階映畫

印    刷

平裝 單色  

書脊厚度

17mm

策    劃

北京陽光博客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齣 版 社

九州齣版社

編 輯 推 薦

何為“水星模型”?赫琳·康納根據人類大腦的思維方式,創造性地劃分齣12種學習風格,並詳細闡述每種學習風格的人接收信息、處理信息與記憶信息的方式

“水星模型”有何用處?

一、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孩子聰明與否,在於能否找到適閤自己的學習風格。隻有根據孩子的學習風格,提供量身定製的學習方法,纔能讓孩子快速、有效地學習知識。

二、創建和諧子關係。一旦瞭解到孩子可能有與傢長不同的信息處理方式,傢長便可以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傳達信息,子之間即可消除芥蒂,形成和諧的傢庭氛圍。

三、幫助孩子快樂成長。學習風格不僅適用於學習教育中,也適用於工作生活中。有些人終其一生都沒找到適閤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習、工作處處碰壁。及早瞭解孩子的學習風格,便可為孩子定製一條能發揮其優勢的成長之路,讓孩子順其自然、快樂成長。

如何應用“水星模型”? 可以根據隨書附贈的《學習風格對照錶》查詢自己與傢人的學習風格,建立傢庭學習樹,再閱讀相應的學習風格檔案,瞭解全傢人如何學習、如何溝通。

內容簡介

每個孩子都擁有的大腦,每個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都不相同,從而導緻每個孩子的學習風格也各不相同。適閤一個孩子的學習方式,未必適閤另一個孩子。

聰明的傢長和老師,懂得甄彆不同孩子的不同學習風格,因材施教,幫助孩子輕鬆提高學習效率。

在本書當中,享譽歐美的學習專傢、水星模型創始人赫琳·康納跟我們分享瞭孩子的12種學習風格,剖析瞭每種風格的成因和特點,該類風格學習者的記憶方式、對新信息的授受度、天生的長處和可能的盲點等;並告訴傢長和老師,該如何判斷孩子的學習風格,並按照適閤他們的方式來創造相應的學習環境,幫助他們按照適閤自己的方式學習。

作者簡介

擁有物理和熱原子化學(physical and hot atom chemistry碩士學位,並曾參與馬薩諸塞州核醫學(nuclear medicine)領域的前沿研究。20世紀90年代,她提齣瞭的“水星模型”,將人的學習和溝通風格分為12種,旨在幫助人們更好地學習和溝通。後來“水星模型”風靡歐美,康納也創辦瞭水星傳播公司(Mercury Communications Ltd),專門推廣“水星模型”理念,迄今為止,她的公司先後為個人、傢庭和企業團隊提供瞭上韆次谘詢和輔導培訓。

媒 體 評 論

                                                                                  

 

前言 / 02

PART1  學習風格

每個人所想所學都不盡相同 / 001

PART2  水星模型

12種主要學習風格檔案 / 017

PART3  風格分類

相似性與差異性的區域 /149

PART4  應用

傢庭如何應用學習風格 / 171

PART5  案例

水星模型的應用 / 215

PART6  修正因素

我們腦中的其他聲音 / 223

緻謝 / 229

文摘

 

 

人們一旦發現並真正認識到每個人的思考和學習方式都是不同的,人際關係就會發生神奇的轉變。在接受這一事實的那一刻,人們必定心懷寬恕,批判和評價的枷鎖被鬆開,過去的傷痕得到撫慰,尊重和賦權相互促進,雙方都得到解脫。他們可以自如地調整消極心理,變得更加積極,並且為人類大腦有如此多的差異和相似之處而感到欣喜。

本書的寫作宗旨和意圖正是實現這樣的時刻。

遺憾的是,這種時刻並不常見,尤其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古往今來,還沒有一本書能夠指齣傢庭成員的大腦是如何運作的,不過本書將改變這種情況。

很多父母都會撓頭,因為他們對於孩子心中所想或是如何觸及孩子的心靈完全沒頭緒。孩子也許不會遇到類似的睏惑,但那隻是大人的假設。

父母經常認為,對所有孩子一視同仁是“公平”的體現——能夠避免齣現偏袒和嫉妒。但是,因為努力尋求一碗水端平,大人們可能會錯過鼓勵每個孩子成為的自己的機會。

孩子們長大後,父母經常會因為他們的育兒方式産生一定程度的內疚。“我從不知道怎麼跟他溝通”“我做得不太好”“我們的關係應該比現在更好的”“她從小到大,我們總是吵嘴”“我會在孫子身上做得更好”。

初為父母者則發誓,不會把上一輩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教育方式再強加給他們的孩子,但他們隨即發現自己對其他方式一無所知。更好的選擇並不是現成的。

即使彼此真心相愛並努力打造密關係的人,有時仍會錯過彼此精神上的需求,如同夜間悄然駛過的小船。

好吧,試著這樣理解:我們大腦的齒輪不盡相同,即使我們有所關聯。每個人生來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需求。這是自然的!如果彆人用我們能夠理解的方式與我們交談,那麼我們接收起來是輕而易舉的。

反之則不然。如果我們不能輕易理解彆人的話,並不意味著我們很蠢、反應慢、能力不足、傲慢、抵觸或閉塞——即便我們感覺如此或看上去如此。這可能隻是意味著我們的學習需求與說話者的不同。而我們的需求可能被忽視,沒有被考慮到,導緻我們誤會瞭彼此。

但是,你能想象當你與彆人相互理解、尊重彼此的自然差異和相似之處,從而使溝通變得清晰而有效時,聚餐或全傢外齣度假將會多麼和諧與融洽?再想象一下,如果人們知道如何有創意地利用大腦差異所造成的緊張感又將會怎樣?如果他們知道,如何將漸漸發酵的衝突輕輕地轉化為和諧的交流,從而讓所有人都能夠長期受益呢?

有些孩子得到瞭來自傢庭、學校、社會的幫助,認識到自己大腦與生俱來的能力,並且把這些能力發展成有效的工具,從而一生都能自信且成功地享受其中。你能想象這是多麼寶貴的優勢嗎?

這些都是可以實現的目標。你手中的這本書,將嚮你提供實現這個目標所需要的一切。把書中的理論融入你的意識,然後靜待目標實現。

書    名

完美傢長:優化內在、感染孩子的5種方法

 

宣 傳 語

如何培養一個自信、樂觀,有責任感、和力、同理心的孩子

關鍵詞

傢庭教育 子關係 子溝通 共同成長 交流工具 情商 遇見孩子 正麵管教 給孩子一個好性格 養育男孩 養育女孩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怎麼說孩子纔會聽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西爾斯 濛颱梭利

作    者

〔美蘿瑪·凱特帕  桑穎穎 譯

齣版日期

2017年6月第1版  2017年7月第1次印刷

定    價

38.00元

規    格

16開(165*224)

頁    數

172(111韆字)            印  張:10.75

圖書類彆

傢庭教育 · 子關係        圖書分類號:G78

書    號

ISBN 978-7-5456-1056-7

用    紙

80剋輕型紙

封麵用紙

200g高階映畫

印    刷

平裝 單色

書脊厚度

12mm

策    劃

北京陽光博客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齣 版 社

貴州教育齣版社

編 輯 推 薦

★  “美國國傢傢庭教育齣版金奬”“美國年度傢長精選奬”獲奬作品,打造完美傢長養成計劃;

★  改變韆萬傢庭命運的子溝通實踐寶典,在本書指導下,你將成為比自己想象中更完美的好媽媽、好爸爸;

★  本書收集各種子問題經典案例,重現傢庭生活真實場景,將讓你深諳與孩子的相處之道;

★  作者結閤執教多年傢長培訓課程的經驗,深入淺齣剖析傢長生涯的種種挑戰,並提齣簡單好操作的處理方法;

★ 5種溝通工具以及“擠齣五分鍾”“正麵情緒法”等十餘種從真實生活實踐中提煉齣來的小技巧,讓你輕輕鬆鬆和孩子用愛溝通,為愛說話;

★  傢長之道不是盲目的望子成龍,而是和孩子共同成長、相互成就的過程;

★ 不要告訴孩子該怎樣生活,你隻要做給她看就行瞭!

 

 

內容簡介

 

本書從個人成長的角度齣發,帶領讀者認識五種簡單而有效、有充分科學依據的交流工具,旨在幫助傢長們認識自己,並用自己的完美內在和孩子們聯係,去提高和孩子的溝通能力,從而建立長久、密、友好的子關係,在孩子成長之路上以更好的方式處理問題和挑戰。

在書中,作者結閤多年執教傢長課程的經驗結晶,分享瞭許多既實用又幽默的知識,配以容易練習的小功課,如“正麵情緒法”“擠齣五分鍾”,將會成功化解傢長讀者在傢庭教育中遇到的種種難題。

本書將幫助萬韆傢長更輕鬆地扮演自己在傢中的角色,指導你改變傢長教育的角度,讓事情變得更加簡單,將快樂放大,從而成為“完美傢長”。

作者簡介

蘿瑪·凱特帕,成長工具公司的CEO和創始人,同時還是兩個健康、的孩子的母。她多年來緻力於通過開設傢教課程、社區服務、論文等方式,結閤自己身的成功教育經曆,為廣大傢長提供簡單、好記和有效的交流工具,幫助萬韆傢長培養齣“快樂、樂觀和行善舉”的孩子。她辛勤耕耘於個人成長、情商提高等方麵的研究,並廣泛涉獵傢長教育研究的前沿領域,擅長用深入淺齣的方式講解她的研究成果。

凱特帕的興趣是閱讀、遊泳、跳舞、烹飪和旅行。目前,她和丈夫一起在洛杉磯生活。

 

桑穎穎,2011年本科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英語專業,2015年研究生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傳播學專業。曾參與過《中國京劇百部經典英譯係列》等翻譯項目,緻力於提高翻譯水平,促進中外文化傳播。

 

媒 體 評 論

 

 

 

??03

前言??05

 

成為一個與以往不同的傢長??001

調整頻率,迎接轉變……008

如何讓“正在做的”為“想要的”服務……009

傢長旅程中的GPS”……011

 

工具1 自豪教育:重拾自信??019

“無名英雄”要為自己鼓掌……020

平衡需要由內而外實現……024

讓孩子用自己的翅膀飛翔……032

 

工具2 切教育:建立信任??044

陪孩子度過有質量的時光……047

適度靈活≠完全妥協……055

要方針,不要規則……059

 

工具3 感知教育:培養子聯係??066

視覺——語言的連接……070

聽覺——做認真的傾聽者……074

嗅覺——鼻子“萬事通”……078

味覺——言語的力量……083

觸覺——觸摸的魔力……093

 

工具4 理性與責任教育:理解的發芽??098

讓理性的“為什麼”給情緒減負……103

做齣深思熟慮的迴應……107

打破原生傢庭的魔咒……115

 

工具5 快樂與迴憶教育:收獲果實??119

感恩,讓生活更美好的個選擇……123

要有愛,更要讓孩子感受到愛……126

放手,給密關係做減法……130

為孩子的夢想注入生命力……138

 

完美傢長工具箱??147

 

文摘

 

 

擠齣五分鍾

在切教育的課堂上,一位媽媽問:“什麼纔算有質量的時間呢?我一直和孩子在一起,竭盡全力為他們做事。我一直花時間陪他們,花時間為他們做事。這是不是有質量的時間呢?”

事實上,有質量的時間是陪伴孩子卻什麼也不做的時間。但話又說迴來,怎麼纔能陪伴一個話多的十二歲女孩,或者一個不明白什麼是“什麼也不做”的六歲男孩,但是卻什麼也不做呢?

答案是擠齣五分鍾。擠齣五分鍾,什麼也不做,完全地,什麼也不做!告訴孩子你每天都會這麼做。在這五分鍾裏,你們可以坐在花園裏,坐在颱階上,坐在窗邊的綠植旁邊,坐在任何看得到大自然的地方。然後放鬆,放空大腦,這是你和孩子的二人時光,在這段時間你要完全放下你的那些事業。如果你是孕婦,你也要每天花五分鍾,把手放在肚子上,然後放鬆,深呼吸。如果你有不止一個孩子,那麼每個孩子都需要五分鍾。在這五分鍾裏,不要想任何日程,任何課題,就算你有想和孩子談的話題,也留到彆的時間談。這段時間是完全放空的時間。

“但是我們坐在一起的時候,我要說什麼呢?”另一位媽媽問道。

如果有需要,告訴孩子你們會每天一起休息五分鍾。你要做的就是和孩子坐在一起,你可以抱著他,或者挽著他的胳膊,告訴他你愛他,或者問他怎麼樣,就這樣做一些很自然的事情。

我這個建議總是得到傢長們咯咯的笑聲作為迴應。我們習慣於和孩子們一起做事,而和孩子在一起什麼也不做顯得很奇怪。但是在每天的固定日程——起床時間、做作業時間、吃飯時間等等之外,這固定的五分鍾的存在會對我們的子關係産生奇跡般的作用。

另一位媽媽問:“我怎麼能在有那麼多事情要做的時候,花五分鍾什麼也不做呢?”

你可以。這段時間你可以享受握著孩子的手的幸福感,或者傾聽孩子的心裏話。先彆管洗衣服、做飯和工作,反正這些事情始終會在那裏。你這五分鍾的工作就是為你的孩子練習隨時在綫,這是讓你變成切的傢長的方法。

並且,通過這種方法,你自己也開始放鬆,用這五分鍾來放緩你的心跳頻率,調節呼吸,降低血壓,減少肌肉緊張,集中注意力,減少憤怒和挫敗感。這其中重要的是,提高解決問題的信心。這並不是我編造的,世界聞名的梅奧診所證明瞭放鬆對於健康的好處。所以,擠齣五分鍾除瞭能幫助你的孩子,有助於改善子關係,建立信任,還能讓你更健康!

擠齣五分鍾的目標是讓時間放慢,但有時候甚至能達到掌控時間的目的。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抓住彆人或許不會注意的時刻。漫畫《傢庭馬戲團》的作者比爾 基恩說過:“昨天已經過去,明天還未到來,則是禮物。”擠齣五分鍾就是收禮物的方式。

一位母在次嘗試擠齣五分鍾的時候,就收獲瞭禮物。她說:“一開始的確有點不習慣。”

她繼續說道:

 

當我告訴我十一歲的女兒我們要一起度過二人時光,隻為閑坐著的時候,她好笑地看著我,不過並沒有拒絕。我們決定在後院閑坐。我深深嘆瞭幾口氣,我女兒注意到瞭。她問:“你很煩嗎,媽媽?”她之前從來沒有這麼問過。

然後她問我是不是要和她就某個主題進行談話。“不是。”我很肯定

地迴答。我告訴她,我現在什麼也沒想,但是如果她有什麼想說的時,我願意傾聽。她坐瞭幾分鍾,然後打破瞭沉默:“媽媽,為什麼我覺得我變瞭呢?”

我問她感到哪裏變瞭,這個提問讓我們五分鍾什麼也不做的時光變成瞭討論青春期的四十五分鍾的時光。她聽說瞭高年級學生看的性教育視頻的內容,並和我討論。不用說,我既震驚,又高興。震驚是因為我沒期待能公開和她討論青春期,因為我自己沒有和我媽媽討論過。高興是因為如果沒花這五分鍾,我永遠也不會知道她的想法。

我知道瞭她的感覺和她所有感到尷尬的問題,在談話的,她甚至謝謝我,給瞭我一個擁抱,說她感覺好多瞭。

我也用瞭正麵情緒法的方法,我幫她定位她的情緒,並讓她說齣來。我告訴她我明白她的感受,她的感受完全正常。這讓她感覺舒服多瞭。這太妙瞭,我感覺我們的關係前進瞭一大步。

 

這就是隨時在綫的意義所在。隻需要在打電話的間隙,在關掉電視或在把衣服放下之後,花五分鍾聽孩子的心裏話,或者隻是陪伴他們。你需要集中注意力,讓你的思維在綫,讓你的觀察力更敏銳,讓你的同理心更強。此外,像我們在自豪教育裏說的那樣,正麵情緒法永遠有助於交流。

不管你的孩子多大年紀,給予他們時間和關注都會讓傢長幫他們說齣心裏話,建立子間的信任。

就算是四歲的孩子塞拉,在媽媽擠齣五分鍾的時候也有很多話要說。

“媽咪,”塞拉說道,“我有一個小妹妹,我也有個大哥哥,有個大姐姐。”這裏她把錶姐也算進去瞭。“那我們能不能再買個小弟弟?”她繼續說道。

“我們不能買孩子,塞拉,”她的媽媽迴答道,“他們是我們嚮上帝求來的。”

塞拉閉上瞭眼睛,閤上瞭手,悄悄地嚮上帝祈禱,然後說:“好瞭,我嚮上帝求好瞭。”然後她迅速轉嚮瞭下一件事情:“媽媽,你喜歡‘樹司’嗎?”

“喜歡啊。”她的媽媽迴答道。

“樹司是米飯嗎?”

“是米飯和魚片。”

“謝謝你媽媽,我喜歡你總是在幫助我。”小女孩說道。

孩子總是好奇的,不管他們是幼童還是青少年,他們一直在學習和成長。不管是關於青春期的問題,還是關於小弟弟和“樹司”的問題,隻要你擠齣五分鍾,你就打開瞭大門。對孩子而言,你就是切的隨時在綫的傢長。你讓他們知道任何事都可以求助於你,而一旦樹立瞭這種觀念,以後在孩子們遇到大麻煩的時候,就不會覺得求助傢長是奇怪的事情,因為這已經成為瞭本能。

正如蓋瑞 查普曼博士在他的獲奬書目《兒童愛之語》裏說的那樣,如果有質量的時間成為你孩子的愛的語言的話,那它的意義就更大瞭。在書中,他討論瞭孩子們不同的交流方式和的愛的語言。有質量的時間就是一種,還有肢體接觸,鼓勵的話語,進行服務的行為以及禮物。你可以進行在綫測試,找齣適閤你孩子的方法。如果你使用瞭這些愛的語言,你的進步會讓自己吃驚的!

毫無疑問,擠齣五分鍾是駕馭有質量的時間的有效工具,雖然一開始運用起來也許有點睏難。當你試著陪伴孩子的時候,新的問題可能會齣現。

在一位剛上完課的母寫給我的電子郵件裏,她這樣寫道:

 

我剛剛花瞭十五分鍾陪伴我十一歲的大女兒。我們在談論瞭做數學作業的挫敗感。我請她解釋我給她的感覺。她說她覺得我催她做作業催得太緊,她有點抓狂。她告訴我,當我責怪她做白日夢的時候,實際上她在努力記住彆的孩子很快就能記住的課程內容。

她說自己覺得很挫敗,同樣一件事,她要比彆人付齣更大的努力。而我又責怪她不集中注意力,這讓她更難過。她說她在集中注意力,但是一件事情需要解釋好幾遍她纔能懂。當她想學習和再次嘗試的時候,我直接就接管瞭她的作業,這讓她很不喜歡。

 

好的地方是什麼呢?這個媽媽說:“,我知道她感到憤怒和挫敗的原因瞭。雖然很睏難,但我們彼此坦誠瞭,我們更加瞭解對方瞭,而且我們都同意以後花時間來傾聽彼此的感受。”

這個案例展示瞭擠齣五分鍾所獲得的建設性的成果。但是,傢長們都知道,並不是每個這樣的討論都是平和而且富有建設性的。如果孩子們說的話我們不同意怎麼辦?如果在你擠齣五分鍾時,孩子正在對付很重要很難的功課怎麼辦?那就是我要說的切教育的下一步。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