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陝西佳縣古棗園
定價:39.00元
作者:劉某承,閔慶文,邵建成
齣版社:中國農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109195738
字數:
頁碼:15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農業文化遺産是勞動人民長期生産活動的創造和生存智慧的結晶,是傳統農業的精華和關乎人類未來的遺産,蘊含著豐富的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等價值,對於傳承農耕文化、保護農村生態、發展生態農業、拓展農業功能、建設美麗鄉村等具重要的意義。
《陝西佳縣古棗園》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力求科學性與通俗性相統一,係統闡述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的起源與演變、生態與文化特徵,分析其曆史與現實價值和保護與利用現狀,提齣可持續保護與管理對策,以進一步提升遺産地人民的文化自覺性與自豪感,提高全社會保護農業文化遺産的意識。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最近在研究一些關於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資料,無意中看到一本關於陝西佳縣古棗園的書籍,瞬間被它吸引住瞭。我一直對那些曆史悠久的農業遺跡非常感興趣,特彆是那些與特定地域、特定作物緊密相關的案例。佳縣古棗園,光是這個名字就充滿瞭曆史的韻味和歲月的沉澱。我推測這本書很可能深入探討瞭佳縣古棗園的曆史演變、栽培技術、以及它在中國乃至世界農業史上的地位。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這些古棗樹的品種特性、種植管理方法,以及在不同曆史時期,它們如何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又如何為當地經濟和居民生活做齣貢獻。同時,我也希望能從書中瞭解到,這些古老的棗園是如何傳承下來的,其中是否蘊含著獨特的生態智慧和文化傳承的經驗。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關於當地氣候、土壤條件,以及與棗樹生長相關的其他農業實踐的論述,那將對我理解中國傳統農業的復雜性和精妙之處有很大的幫助。
评分近期迷上瞭一些關於地方特色農産品和農業遺産的書籍,於是乎,這本關於“陝西佳縣古棗園”的書,便成瞭我的新目標。我尤其關注那些能夠展現中國傳統農業獨特魅力的作品。佳縣古棗園,作為一處可能具有悠久曆史的農業景觀,其背後一定蘊含著豐富的農業技術、生態智慧和人文故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介紹佳縣古棗園的形成曆史,包括早期是如何種植和發展的,又經曆瞭哪些變遷。同時,我也對書中可能涉及到的當地特色棗樹品種、它們的生長習性、以及與這些古棗樹相關的栽培管理技術非常感興趣。如果書中還能探討這些古棗園如何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相互作用,形成獨特的生態平衡,或者描述棗樹在當地居民生活、文化習俗中的角色,那將使這本書更具深度和吸引力。
评分收到這本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看瞭目錄和一些章節。雖然具體內容我還不便在此詳述,但我可以感受到這本書在梳理“陝西佳縣古棗園”這一特定農業遺産方麵,付齣瞭大量的努力。我推測,這本書的作者們很可能對佳縣當地的農業曆史、地理環境、以及棗樹的生長規律有著深入的瞭解。書中或許會對“古棗園”的起源、發展、以及其在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進行細緻的考察。我比較期待的是,書中是否會對佳縣古棗園的生態價值、生物多樣性,以及其在維護區域生態平衡方麵所起到的作用有所論述。此外,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探討這些古老的棗樹對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文化傳統所産生的影響,以及在現代農業發展背景下,如何保護和傳承這一寶貴的農業遺産。
评分這次在書店閑逛,無意中翻到一本關於陝北佳縣古棗園的書,雖然我平時對農業曆史方麵的書籍興趣不是特彆濃厚,但封麵那種古樸而充滿曆史厚重感的圖片,以及書名中“古棗園”三個字,還是深深吸引瞭我。我隨手翻瞭幾頁,書中的一些文字和配圖,讓我仿佛穿越迴瞭那個古老的歲月,看到瞭棗樹在黃土地上紮根生長,感受到瞭農民們辛勤勞作的場景。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對土地的熱愛。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憑那初步的觸感,就能預感到這本書會帶給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我尤其好奇,那些古老的棗樹背後,承載瞭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佳縣的棗園又是如何在這片土地上延續至今的?這些問題,都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這本書的內容,我雖然還未細緻瞭解,但單憑其喚起的初步印象,就已經足以讓我産生濃厚的興趣,期待能夠深入其中,探索那片土地上的古老智慧和人文情懷。
评分購入這本書純屬偶然,原本是想找一些關於西北地區民俗風情類的書籍,結果在書架的角落裏發現瞭它。書名“9787109195738 陝西佳縣古棗園”雖然略顯學術化,但“古棗園”這三個字卻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嘗試著翻閱瞭幾頁,雖然沒有深入閱讀,但我能感覺到這是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它可能不僅僅是對“古棗園”這個物理空間的描繪,更可能包含對這一特定農業生態係統及其背後曆史、文化、經濟等多維度的深入分析。我猜想,書中很可能會涉及到對棗樹品種起源、演變、及其在當地農業生産體係中的作用的考證。作者們在對“佳縣古棗園”進行闡釋時,或許會運用曆史文獻、考古發現、田野調查等多種研究方法,力圖還原其最真實的麵貌。這種嚴謹的研究態度,以及對特定農業遺産的關注,讓我覺得這本書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收藏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