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农业节水工程技术手册
定价:80.00元
作者:李继业 等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1221938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水资源具有战略性、有限性和脆弱性,当今全世界范围都出现了水资源的危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署长、环境运动的元老穆斯塔法·托尔巴指出,“我们过去经常认为,能源和水是21世纪的关键问题。现在我们认为,水将是个关键问题。”中国作为世界的一员,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水资源的危机,尤其是与日俱增的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危机。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城市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我国是世界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达9.05亿亩,居世界首位,在占总耕地面积一半的有效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占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以占世界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保障了约占全球1/5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我国也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业用水是经济社会用水大户,且用水效率不高,具有较大节水潜力。
本书根据我国**规范、标准和方法,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水资源的基本知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节水灌溉概述、地面灌溉节水技术、渠道防渗节水技术、喷灌工程节水技术、微灌工程节水技术、管道输水工程节水技术、节水农业技术和节水灌溉管理技术等。
本书具有突出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先进性,不仅可作为水资源环境、农业灌溉节水工程等专业本专科学生教材,而且也可供上述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及管理部门科技工作者参考,还可作为这些专业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我国*规范、标准和方法,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水资源的基本知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节水灌溉概述、地面灌溉节水技术、渠道防渗节水技术、喷灌工程节水技术、微灌工程节水技术、管道输水工程节水技术、节水农业技术和节水灌溉管理技术等。
本书具有突出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先进性,不仅可作为水资源环境、农业灌溉节水工程等专业学生教材,也可供上述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及管理部门科技工作者参考,还可作为这些专业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对现代化农业技术充满好奇的爱好者,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本能够全面了解农业节水最新进展的书籍。当我拿到《农业节水工程技术手册》时,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这本书的编排结构非常清晰,从宏观的节水战略到具体的工程技术,再到技术应用和管理维护,几乎涵盖了农业节水工程的方方面面。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节水灌溉设备的选型与配置”的章节印象深刻。它详细介绍了各种节水灌溉设备,如喷头、滴头、水泵、控制器等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科学的选型和配置,这对于避免盲目投资、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书中还探讨了“自动化灌溉控制系统”的建设,包括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决策支持系统等,这让我看到了农业灌溉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智能化、精细化。书中大量的技术图表和工程案例,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信息,也激发了我对未来农业科技发展的无限遐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扇打开现代农业大门的钥匙,让我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无限可能。
评分这次偶然的机会翻阅到一本《农业节水工程技术手册》,不得不说,它彻底改变了我对传统农业灌溉模式的认知。在翻阅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并没有局限于枯燥的技术参数和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以一种非常生动、贴近实际应用的方式,展现了农业节水工程的无穷魅力。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智能滴灌系统”的章节,它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温、降雨量等关键数据,并据此自动调节灌溉时间和水量,这简直是为土地量身定制的“智慧管家”。想象一下,在干旱的季节,我们不再需要靠经验去猜测何时浇水、浇多少,而是交给这套系统,它会以最科学、最经济的方式,将每一滴水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真正实现了“精打细算”,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探讨,而是穿插了大量来自一线实践的案例分析,比如某地区如何通过改造老旧的灌溉渠道,引入先进的喷灌设备,不仅节约了大量水资源,还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品质。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让读者在理解抽象概念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技术革新带来的实际效益,仿佛亲身参与到这场农业节水的革命之中。
评分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深知水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也亲眼见过干旱带来的痛苦。这次读到《农业节水工程技术手册》,感觉就像是收到了一份来自未来的礼物。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农民兄弟的关怀和对农业发展的期盼。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不同作物节水灌溉模式”的章节,它详细分析了小麦、玉米、蔬菜、果树等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需求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节水灌溉技术。比如,对于一些根系较浅的作物,书中就推荐了高效的滴灌或微喷灌技术,确保水分直接输送到根部,减少无效蒸发;而对于一些根系较深的作物,则可能需要结合浅层灌溉和土壤保水措施。书中还强调了“因地制宜”的原则,鼓励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水源情况以及作物的生长周期,灵活选择和组合不同的节水技术,而不是生搬硬套。这种贴近实际、解决问题的导向,让我觉得这本书真正是用心在为农业服务,为农民解忧。它让我看到了,科技的力量可以如此切实地改变我们的生活,让土地焕发新的生机。
评分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最近阅读了《农业节水工程技术手册》,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它以一种非常务实和系统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农业节水工程的各个层面。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非常重视“农业节水工程的效益评估与管理”部分。它不仅讲解了如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对节水工程进行科学的评估,还详细阐述了工程建成后的日常管理、维护和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书中提出的“全程用水管理”概念,强调了从水源到农田的每一个环节都应精打细算,减少跑、冒、滴、漏,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此外,书中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与政策法规”的讨论,也让我意识到,农业节水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政策法规的有力支撑。它让我看到,技术与政策的结合,才能真正推动农业节水事业向前发展。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赞叹,它不仅为农业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也为政策制定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评分我一直对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淡水资源感到忧虑,尤其是在看到许多地区因水资源短缺而面临的困境时。这次有幸接触到《农业节水工程技术手册》,我怀着一种尝试的心态去阅读,却意外地被书中深入浅出的讲解所吸引。最让我惊叹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将节水工程简单地看作是设备的堆砌,而是从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许多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比如,书中关于“雨水集蓄与利用”的章节,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修建集水池、洼地,以及结合地膜覆盖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收集和储存雨水,并在干旱时期用于灌溉。这种“变废为宝”的思路,不仅解决了水源问题,还减少了地表径流可能带来的土壤侵蚀。另外,关于“土壤改良与保水技术”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书中提到了多种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调整土壤结构来提高土壤持水能力的方法,这对于改善耕地质量、减少水分蒸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书中大量的图示和表格,将复杂的原理清晰地呈现出来,使得即使是没有相关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其中的奥妙。它让我意识到,农业节水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种对自然负责的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