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学校推进策略研究
定价:45.00元
作者:杨宗武,谭绍华,姜伯成,邱孝述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5040979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我们,即重庆工商学校校长杨宗武,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姜伯成,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职成教研究所副所长谭绍华,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校长邱孝述,在推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中,通过行动研究形成的部分成果。该书主要內容涉及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学校推进策略、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创新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典型案例“五环四步”教学模式。
目录
篇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学校推进策略
章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推进策略概述
节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背景与任务
第二节 重点专业建设推进策略
第二章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相关工作具体技术方法
节 行业需求调研
第二节 工作任务分析
第三节 课程体系建构
第四节 课程标准制定
第五节 教学材料开发
第六节 教学环境设计
第七节 教学模式建构
第八节 评价模式改革
第九节 管理制度创新
……
第二篇 关于创新中职学校教育的理论研究
第三篇 “五环四步”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有着十几年教龄的职校教师,这次特地找来这本书,是想看看高层管理者们是如何看待我们这些一线人员在示范校建设中的角色定位。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处理得非常到位,它强调了教师队伍的“赋能”而非“被动执行”。书中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梯”的构建和“基于实践的教研共同体”的运作,写得特别生动。它不是空喊着“提高教师素质”的口号,而是给出了具体的激励机制和组织架构建议,例如如何设计符合职教特点的课题研究、如何将企业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书中提到的一些案例,描绘了基层教师如何通过参与学校的战略规划而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这一点让我深有共鸣。很多时候,政策的落地难点就在于如何激发基层员工的积极性,这本书提供了一个从“管理驱动”向“内生驱动”转型的思路。它让我相信,示范校的成功,最终还是要依靠我们这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和专业度来实现。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组织得非常清晰流畅,阅读体验令人满意。它不是那种一堆零散观点的堆砌,而是一套完整的逻辑链条,从宏观的顶层设计,逐步下沉到中观的组织保障,再到微观的实施细则,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尤其是在探讨“校企合作”模式时,作者们并没有落入“签协议、建基地”的表面文章,而是深入剖析了股权激励、人才共育、知识产权共享等深层次的合作机制,这显示出作者团队深厚的调研功底和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对我个人而言,最受启发的是关于“质量保障体系”的那几章。他们提出的不仅仅是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估,而是引入了基于学习成果(OBE)的评价框架,并将其与教师专业发展紧密挂钩。这种系统化的思考,对于我们这种正在努力提升办学水平的院校来说,提供了非常具体的工具和方法论。读完后,我感觉自己手中握有了一张更为详尽的地图,知道哪些路该走,哪些弯路可以避免。
评分这部关于中职学校示范校建设策略的研究读物,从一个非常实际和接地气的角度切入了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我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们似乎非常了解一线院校在推进“国家中职示范校”这一宏大目标时所遭遇的种种现实困境与机遇。书中对策略层面的剖析,并非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大量结合了具体案例和操作层面的细微考量。比如,他们如何看待资源整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侧重点差异,以及如何平衡国家层面的要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之间的张力。我特别欣赏其中对“内涵式发展”的界定和路径设计,这比空洞地追求硬件升级更有指导意义。书中对于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如何激发教师团队的创新活力等方面,都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鉴的思路。对于正在经历示范校创建或评估阶段的管理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对标和反思”的工具箱,能帮助他们审视自身的短板,并找到针对性的突破口。整体来看,它是一本兼具学术深度与实操价值的难得之作。
评分从出版和装帧来看,这本书显然是经过精细打磨的,这从侧面也反映了内容的高质量要求。我关注的焦点在于其政策解读的“精准度”和“超前性”。在当前职业教育政策频繁调整的背景下,一本好的研究必须能够穿透当下的热点,看到未来三到五年可能出现的新趋势。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出色,它对“数字化转型”在职校教学管理中的深度融合给出了超越当前标准化的见解,着重探讨了数据治理和个性化学习路径的构建,而非仅仅是多媒体课件的堆砌。此外,它对“治理结构”的优化提出了大胆的建议,比如如何更有效地吸纳行业专家进入校董会并赋予其实权,这直接触及了学校自主权和外部监督之间的微妙平衡点。阅读下来,我感受到作者们对“示范”二字的理解非常深刻——示范的意义不在于提供一个完美模板,而在于提供一套可以被各地、各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适和创新的“方法论框架”。这本书无疑为未来的职教改革者提供了一份扎实且富有洞察力的参考指南。
评分老实说,我原本对这类带有“示范校建设”这种官方色彩的专业书籍抱持着一丝警惕,总担心内容会过于教条化,充斥着套话。然而,这本书却出乎意料地展现出一种务实的批判精神和前瞻性的视野。它没有仅仅停留在“怎么做”的层面,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样做的长期影响是什么”。比如,书中关于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需求对接的“动态优化模型”,描述得极为细致,它不仅分析了如何进行需求调研,还探讨了如何建立一个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反馈机制,这在瞬息万变的技术领域尤为关键。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文化建设”在示范校建设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将其视为驱动力而非附属品。这种将软实力置于核心的观点,无疑为许多只重“硬指标”的学校敲响了警钟。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对照我们学校目前的工作状态,思考我们的方向是否跑偏了。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迫使你跳出日常的琐碎事务,从更宏观的教育生态系统角度去审视自身的角色和使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