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小孩有小病,一招就搞定
定价:29.80元
作者:赵承勇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80251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小孩有小病,一招就搞定》
精选的78个小方法特点:配方简单、取材方便、使用方便、功效理想!
食方、药膳,外敷的药汁、药膏,经按摩,一应俱全!
专业的知识、通俗的语言,一看便懂!
轻松辩证用药,做好孩子的“家庭医生”不再是难事!
内容提要
《小孩有小病,一招就搞定》是送给广大父母的图书。一个孩子生病,就算是小小的感冒、咳嗽、发烧、拉肚子等病症,甚至磕碰受了小伤、出血等,都牵动着全家人的心,其实,小孩子有小病时,大家用不着那么紧张、忙乱,也不要一个劲儿地想着赶紧上医院找医生诊治,只要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孩子的症状,合理使用一些有效的小偏方来进行调治,只要学会几招,那家长就可以兼做孩子的“家庭医生”了。为了帮助各位家长自己调治孩子容易患上的种种小病,《小孩有小病,一招就搞定》收集了80多个配方简单、取材方便、功效理想的民间偏方,其中包括内用的食方、药膳,外敷的药汁、药膏,及经按摩等等,并用专业的知识,通俗的语言,指导大家如何辩症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赵承勇,男,主治医师,毕业湖南省中医学院。1993毕业于湖南省中医学院(现为湖南省中医药大学)医疗专业,熟读《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等中医经典,2002年考入江西医学院继续深造。曾出版《食养脾胃不生病》等图书。执业医师编号:199843110432930710215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包装设计确实很吸引眼球,那种暖色调的插画,一下子就让人觉得亲切,仿佛能看到自己家里的宝宝。我当时在书店看到它,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拿了起来。我承认,我首先是被它的封面和书名所吸引的,那种直白又带点俏皮的语气,让人觉得这本书的内容肯定不会是那种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堆砌。我更期待它能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家庭急救小妙招,毕竟带孩子,总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去医院太折腾,如果能在家门口解决一些小毛病,那简直是太方便了。我原本以为它会像很多育儿书一样,先铺陈一大堆理论,讲讲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或者介绍各种微量元素的摄入标准,但我翻开之后发现,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生活化,它似乎更关注“当下”——孩子刚开始咳嗽、有点低烧、或者肚子不舒服的那个瞬间,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应对。这种以场景驱动的叙事结构,对于像我这样时间零碎、需要快速找到答案的家长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最看重的是那种“操作性”,而不是深奥的知识储备,这本书在这一点上,似乎把握得相当不错。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邻居家那位经验丰富、又很热心的阿姨,跟你聊家常,然后顺便告诉你:“哎呀,这点小事,你试试这个方法,准灵!” 这种亲切感,是很多严肃的育儿指南所缺乏的。
评分从书籍的整体感觉来看,它成功地避开了那种“制造焦虑”的育儿书籍的窠臼。市面上很多育儿指南,总是在不经意间放大父母的无能为力,让你读完后更加焦虑、更加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这本书则相反,它散发着一种积极的、赋能的能量。它让你觉得,养育孩子,虽然充满挑战,但很多日常的小状况,其实都在我们可控的范围内。书中的某些章节处理问题的方式,非常体现出一种“信任本能”的理念,它相信父母的直觉,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辅助手段。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哭闹”和“情绪”方面的探讨,这部分内容往往是很多侧重于生理健康的书中容易忽略的。它似乎在提醒我们,孩子的小病痛,往往也是情绪的投射。阅读这本书的过程,让我对“照顾”这个行为有了更立体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关于药片和体温计,更关乎于环境的营造、情绪的安抚以及父母的放松状态。它提供的是一种心态上的支持,让我们在面对孩子偶尔的不适时,能保持一份冷静和自信,而不是陷入盲目恐慌。这种心理层面的支撑,对于身心俱疲的现代父母来说,比任何药方都来得珍贵。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对传统医学书籍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一种天然的距离感,总觉得那些充满专业术语的文字需要我先去查字典才能理解。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打破壁垒”。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充满了生活气息,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甚至有些章节读起来让人会心一笑。比如,它在描述孩子不爱吃药时,会用一些非常贴近日常生活的比喻来做解释,而不是生硬地引用药理学的知识。我感觉作者在撰写时,是将自己放在一个“过来人”或者“老朋友”的位置上,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专家。这种叙事上的“平等姿态”,极大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阅读过程更像是一次轻松的交流,而不是一场单向的知识灌输。我原本以为这种轻松的风格可能会牺牲内容的准确性,但实际上,它在提供非药物干预方法的同时,也明确标示出了何时“必须”寻求专业医疗帮助的“红线”,这体现了作者在保证趣味性的同时,对安全性的谨慎把控。这种平衡感,是很多追求“爆点”的育儿书籍所欠缺的,它没有过度渲染恐慌,只是平静地告知我们,生活中哪些小事是可以自行处理的,哪些是需要警惕的。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在于它对“预防”的强调,这一点被巧妙地融入到了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中。很多育儿书要么是只讲“病了怎么办”,要么是堆砌一大堆营养食谱,让人无从下手。但这本书的篇幅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似乎在“潜移默化”地教你如何构建一个更健康的家庭环境。它没有采用那种命令式的语气,比如“你必须做这个,你必须做那个”,而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或者场景带入,让你自然而然地意识到某些习惯的潜在风险。比如,它可能会提到某个季节室内湿度对孩子呼吸道的影响,然后顺带提一句如何简单地调整加湿器或者晾晒衣物的技巧。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比生硬的说教有效得多。我发现自己开始注意家里空调出风口的方向,或者孩子玩耍区域的温度变化,这些都是我以前可能忽略的细节。这本书的价值,可能并不在于它能“搞定”所有病症,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更全面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思路,让家长从被动的“救火队员”转变为主动的“健康管理者”。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远比学会一两个偏方更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注重读者的“使用体验”。我注意到很多育儿书籍在信息密集度上处理得不好,要么是文字挤得太满,要么就是插图和文字的比例失衡,让人看着看着就容易产生阅读疲劳。但这本书不同,它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每一页的内容量都控制在一个很舒适的范围内。我尤其欣赏它在关键信息点上的处理方式,比如,当它介绍到一个“小偏方”或者一个“应对步骤”时,通常会用加粗的字体、或者用一个醒目的色块框起来,让人一眼就能捕捉到重点。这对于在孩子哭闹或者焦急的时候翻阅书籍来说,效率太高了。我不是一个能静下心来读完所有章节的人,我更像是一个“工具书”的使用者,我需要快速定位问题——比如“嗓子疼怎么办”,然后立刻得到一套清晰的、可执行的步骤。这本书的目录结构也做得相当清晰,基本是按照身体部位或者症状来分类的,翻起来非常顺畅,根本不需要花时间去猜哪个章节可能藏着我需要的答案。这种对阅读习惯的深度洞察,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个随时待命的“家庭健康助手”。而且,那些配图虽然简单,但都很形象,不像有些书里的医学插图那么严肃刻板,它用更柔和的笔触勾勒出孩子不适的样子,更容易引起家长的共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