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
定价:22.00元
作者:王成安,李福军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01
ISBN:97871113466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测量对象为主线,介绍各种电子测量技术及通用电子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内容先进实用,可操作性强。书中对现代电子测量仪器的特点与应用进行了介绍,反映了电子测量技术的*成果和实际仪器。主要内容包括:电子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常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方法与测量仪器、频率和时间的测量技术与测量仪器、万用电桥和Q表的使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使用、信号频谱与电路频率特性的测量技术、数据信号的测量技术、智能化测量仪器与自动测量系统、虚拟测量技术。结合每章内容,安排了相应的实训课题,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介绍仪器操作使用的基础上,对各种仪器的常见故障给出了维修方法。每章都安排了【章首导言】和【本章小结】,章末附有【练习题】。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电子信息工程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对于具体从事电子测量工作的技术人员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目录
前言
章 电子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
章首导言
1.1 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
1.1.1 电子测量的定义和主要内容
1.1.2 电子测量技术的特点
1.2 电子测量的基本方法
1.2.1 按照采用的测量手段分类
1.2.2 按照被测量的性质分类
1.3 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及主要技术指标
1.3.1 通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
1.3.2 电子测量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4 电子测量的误差和处理方法
1.4.1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1.4.2 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1.4.3 测量误差的估计和处理
本章小结
实训1 数字万用表的操作使用
练习题
第2章 常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章首导言
2.1 信号发生器的种类和技术指标
2.1.1 信号发生器的用途
2.1.2 信号发生器的分类
2.1.3 信号发生器的一般组成
2.1.4 信号发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2.2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2.2.1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组成与技术指标
2.2.2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操作
2.2.3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典型应用
2.3 高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2.3.1 高频信号发生器的组成与原理
2.3.2 高频信号发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2.3.3 高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步骤与技巧
2.3.4 调幅高频信号发生器的典型应用
2.4 函数信号发生器
2.4.1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组成
2.4.2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性能指标
本章小结
实训2 信号发生器的操作使用
练习题
第3章 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方法与
测量仪器
章首导言
3.1 电流和电压测量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3.1.1 直流电流的测量
3.1.2 交流电流的测量
3.1.3 直流电压的测量
3.1.4 交流电压的测量
3.1.5 交流电压的基本参数
3.1.6 测量电压和电流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3.2 使用电子电压表测量电压的操作方法
3.2.1 使用模拟式电压表测量电压
3.2.2 使用数字式电压表测量电压
3.2.3 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压
3.2.4 使用智能数字化电子毫伏表
测量交流电压
3.3 使用示波器测量电压的操作方法
3.3.1 YB4320型双踪四迹示波器介绍
3.3.2 用YB4320型双踪四迹示波器
测量正弦交流电压
3.3.3 用YB4320型双踪四迹示波器
测量直流电压
本章小结
实训3 电子电压表的操作使用
练习题
第4章 频率和时间的测量技术与
测量仪器
章首导言
4.1 频率和时间测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4.1.1 频率的测量方法
4.1.2 时间的测量方法
4.2 使用示波器测量频率
4.2.1 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性能
4.2.2 使用示波器测量信号频率前的
准备工作
4.2.3 使用示波器测量频率的操作方法
4.3 使用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
4.3.1 电子计数器的分类
4.3.2 电子计数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4.3.3 电子计数器的组成和测量功能
4.3.4 使用E—312A型通用电子计数器
测量频率的操作方法
4.4 使用数字频率计测量频率
4.4.1 数字频率计的测量原理
4.4.2 SP—1500型数字频率计的技术
指标及操作方法
4.5 时间间隔的测量方法
4.5.1 时间间隔测量的原理
4.5.2 时间间隔的测量
4.6 相位差的测量方法
4.6.1 用示波器测量相位差
4.6.2 用电子计数器测量相位差
本章小结
实训4 双踪示波器的操作使用
练习题
第5章 万用电桥和Q表的使用
章首导言
5.1 使用万用电桥测量电阻、电容和电感
5.1.1 万用电桥的电路结构
5.1.2 QS18A型万用电桥的操作方法
5.2 使用高频Q表测量电容和电感
5.2.1 QBG—3型高频Q表的电路
结构和性能指标
5.2.2 QBG—3型高频Q表的使用方法
本章小结
实训5 万用电桥与高频Q表的使用
练习题
第6章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使用
章首导言
6.1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组成和面板
6.1.1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组成
6.1.2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量各种半导体
器件时的电路接法
6.2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操作方法
6.2.1 XJ4810型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
面板布置图和器件测试台
6.2.2 XJ4810型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
使用方法
本章小结
实训6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操作使用
练习题
第7章 信号频谱与电路频率特性的
测量技术
章首导言
7.1 使用频率特性测试仪测量电路的
频率特性
7.1.1 信号频谱与频谱测量
7.1.2 频率特性的测量方法
7.1.3 频率特性测试仪
7.2 BT—3型频率特性测试仪的使用
7.2.1 BT—3型频率特性测试仪的面板
7.2.2 BT—3型频率特性测试仪的操作
7.3 频谱分析仪的使用
7.3.1 频谱分析的基本知识
7.3.2 常用频谱分析仪的组成框图
及特点
7.3.3 频谱分析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7.3.4 频谱分析仪的操作方法
7.3.5 QF—4031型频谱分析仪的
操作方法
本章小结
实训7 频率特性测试仪的操作使用
练习题
第8章 数据信号的测量技术
章首导言
8.1 数据信号与数据域测量
8.1.1 数据域测量
8.1.2 数据域测量系统的类型及
组成框图
8.2 数据域测量仪器的使用
8.2.1 宽带示波器
8.2.2 逻辑笔
8.2.3 逻辑夹
8.2.4 逻辑信号发生器
8.3 逻辑分析仪
8.3.1 逻辑分析仪的种类
8.3.2 逻辑分析仪的特点与组成框图
8.3.3 逻辑分析仪的触发
8.3.4 逻辑分析仪的数据捕获和存储
8.3.5 逻辑分析仪的显示方式
8.3.6 逻辑分析仪的工作过程和
技术指标
8.3.7 逻辑分析仪的实际应用
本章小结
实训8 逻辑分析仪的操作使用
练习题
第9章 智能化测量仪器与自动
测量系统
章首导言
9.1 智能仪器
9.1.1 智能仪器简介
9.1.2 通用接口总线
9.1.3 智能仪器与传统仪器的比较
9.2 智能仪器的独特处理功能
9.2.1 硬件故障的自检功能
9.2.2 自动测量功能
9.3 智能化数字电压表
9.3.1 智能化数字电压表的组成和
特殊性能
9.3.2 典型智能化数字电压表的主要
性能指标与操作
9.4 智能化数字存储示波器
9.4.1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性能特点和
技术指标
9.4.2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工作原理
9.4.3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实际应用
9.5 自动测试系统与个人仪器
9.5.1 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与组成
9.5.2 个人仪器
本章小结
练习题
0章 虚拟测量技术
章首导言
10.1 Multisim 2001软件介绍
10.1.1 Multisim 2001的基本界面
10.1.2 常用工具条
10.1.3 其他功能
10.2 Multisim 2001的操作使用方法
10.2.1 电路的创建
10.2.2 仿真操作过程举例
10.3 Multisim 2001软件中虚拟仪器的
使用方法
10.3.1 数字万用表
10.3.2 函数信号发生器
10.3.3 示波器
10.3.4 扫频仪
10.3.5 字信号发生器
10.3.6 逻辑分析仪
10.3.7 逻辑转换仪
10.4 Multisim 2001仿真测量典型实例
10.4.1 电路基础仿真实例
10.4.2 模拟电路仿真实例
10.4.3 数字电路仿真实例
10.4.4 自动控制电路仿真实例
本章小结
练习题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最近沉迷于一本关于信息安全和网络攻防的书籍,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的作者似乎对黑客的思维模式有着深入骨髓的理解,不仅详细讲解了各种常见的攻击手法,比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还对一些更底层的协议栈漏洞分析得鞭辟入里。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战案例,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如何一步步渗透目标系统,以及更关键的,如何构建健壮的防御体系。书中对加密算法的剖析也极其到位,从经典的RSA到现代的椭圆曲线加密,都配有清晰的数学推导和实际应用场景的对比,让人在惊叹于技术威力的同时,也对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像是刚从一场高强度的模拟对抗训练中走出来,虽然过程烧脑,但收获的实操经验和安全意识是任何课堂教学都无法比拟的。我甚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平时使用的每一个软件和网站,总是在思考“如果我是攻击者,我该从哪里下手?”这种思维习惯的养成,才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评分最近我被一本关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科普读物深深吸引住了,它主要关注的是人类决策过程中的“非理性”部分。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新颖,它不谈论逻辑推理,而是着重分析我们大脑中那些快速、直觉性的“系统一”思维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以及这些直觉是如何被进化塑造成的。作者列举了大量的心理学实验,比如锚定效应、损失厌恶,以及我们如何轻易地被框架效应所误导。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书中对“自我合理化”机制的剖析——我们的大脑是多么擅长在做出一个非理性决定后,迅速地为它编造出一番合理的解释。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日常判断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反思,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在购物时会冲动消费,为什么在面对相似的风险时,对“失去”的恐惧会远大于对“获得”的期待。它提供了一套实用的工具箱,帮助我们识别思维的陷阱,从而在关键时刻做出更贴近“理性自我”的决策,对提升个人心智成熟度极有帮助。
评分另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居然是一本关于古典园林艺术的鉴赏指南。说实话,我原本对园林设计这类偏向人文艺术的领域兴趣不大,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极其典雅,仿佛带着你亲身漫步于苏州的亭台楼榭之间。它不仅仅是罗列各种园林建筑的风格和历史渊源,更着重于探讨“意境”的营造。比如,作者如何用一池静水、几块嶙峋的假山,以及恰到好处的一棵松树,来模拟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书中对光影、空间序列的处理描述得细腻入微,读起来完全不像在看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更像是在品味一首用建筑语言写成的长诗。特别是关于“借景”和“对景”的章节,提供了非常多独到的见解,让我开始明白,为什么中国园林的美,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体会的,那种含蓄而深远的美感,远非西方对称式园林所能比拟。这本书极大地提升了我对传统美学的敏感度,让我对“和谐”二字的理解上升到了新的维度。
评分要说近期读到的最有“烟火气”的书,那非这本关于十九世纪巴黎市井生活风貌的社会史著作莫属。作者采用了一种非常碎片的叙事方式,不拘泥于宏大的历史事件,而是聚焦于面包师的日常作息、煤气灯下的流浪汉、咖啡馆里的思想交锋,甚至还有早期公共交通工具的演变。读这本书,仿佛被施了魔法,瞬间穿越回了那个充满着硫磺味、煤烟味和廉价香水味的巴黎街头。书中对当时社会阶层之间微妙的互动描绘得栩栩如生,比如贵族如何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新兴资产阶级的轻蔑,以及底层人民如何通过幽默和抗争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那个时代“浪漫主义”的刻板印象,展现了一个更加真实、粗粝,但也更富生命力的社会肌理。我特别喜欢作者引用的大量日记片段和地方报纸的社会新闻,这些一手资料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人们在挣扎、欢笑和生活。
评分我最近在啃一本关于复杂系统动力学与非线性建模的专业教材,这本书的难度堪称“劝退级”,但一旦掌握了核心概念,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它深入探讨了蝴蝶效应、混沌理论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从气候模型的预测偏差到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都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统一的数学框架来解释。作者的功力深厚,公式推导严密,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总能在公式的背后,用非常直观的物理或社会学比喻来解释这些高度抽象的概念。例如,书中对洛伦兹吸引子的讲解,配合三维坐标图的动态变化模拟,使得原本晦涩的“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变得触手可及。不过,这本书确实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扎实的微积分基础,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演算前面的例子,才能确保自己理解了每一步的逻辑跳跃。它让我深刻意识到,我们世界中看似随机的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极其精妙而固定的规律,只是这些规律的复杂度超出了我们线性的思维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