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茶入门实用图典
:39.8元
作者:姚松涛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06490511
字数:35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大彩生活读库:中国茶入门实用图典》涵盖中国茶的七大门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及紧压茶、花茶。
详细阐述145种茶叶的产地信息及评茶“八因子”,即外观(条索、色泽、嫩度、净度)和内质(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上百幅干茶、汤色、叶底原色图片;茶艺师演示茶具使用规范;美女模特献上地地道道的茶艺表演。
精心奉上:135种家庭自制茶饮,喝茶不可不知的饮茶宜忌,爱茶人必看的《茶经》。
内容提要
茶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早已化为人们血液里的一部分。《大彩生活读库:中国茶入门实用图典》从茶文化、茶道、茶礼仪、茶俗、茶品鉴、茶器具、茶应用、茶养生等各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茶的知识,全面涵盖了中国茶的七大种类,是一本人人都能读懂,家庭的中国茶实用图典。此外,本书还特别添加了茶饮养生与一日饮茶、四季饮茶、茶枕、茶菜肴、茶饮料等特色内容。教你根据自己体质,对症饮茶,轻松解决健康问题;根据个人喜好,制作清新可口的绿色佳肴。
目录
**章认识天地间的灵物——茶
南方有嘉木:茶树的形态/14
茶树之根
茶树之茎
茶树之芽
茶树之叶
茶树之花
茶树之果
高山出好茶:茶树的种植条件/15
土壤
地形
气候
茶叶的三大特性
吸湿性
吸味性
陈化性
茶的分类:七大茶类
绿茶之秀/16
绿茶的分类/16
绿茶中的精品/16
红茶之郁/17
红茶的分类/17
红茶中的精品/17
乌龙茶之香/18
乌龙茶的分类/18
乌龙茶中的精品/18
花茶之美/19
花茶的分类/19
花茶中的精品/19
黑茶之醇/20
黑茶的分类/20
黑茶中的精品/20
白茶之珍/21
白茶的分类/21
白茶中的精品/21
黄茶之贵/22
黄茶的分类/22
黄茶中的精品/22
《茶经》中历代茶叶的产区分布及等级划分/23
中国历代茶叶产区/23
唐代以前的茶区/23
唐代茶叶产区:八道/23
唐代以后的茶区/23
茶区的划分标准/24
按产茶区划分/24
按纬度位置划分/24
按地区地形划分/25
茶叶的等级划分/25
……
第二章了解中国茶文化,感受茶道之美
第三章泡茶五步自巧妙,一杯香茗捧手中
第四章茶品鉴:细品慢啜其中味
第五章吃茶去:用科学为你的茶生活护航
第六章茶养生:自制茶饮助健康
作者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入门”级的读物抱持着一丝怀疑,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浅薄,要么就是内容堆砌,缺乏深度。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并没有试图用晦涩的专业术语来吓唬读者,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叙事方式,将复杂的概念娓娓道来。比如,它对某一特定地域茶文化演变的梳理,逻辑清晰得像是在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而不是枯燥的学术陈述。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展现出的那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能力,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被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领进了一座知识的殿堂,而非只是在门外看了一眼热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那种略带粗粝感的纸张触感,拿到手里就觉得沉甸甸的,充满了质感。我特别喜欢它封面上的留白处理,既不显得拥挤,又将主题元素衬托得恰到好处。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讲究,字体的选择很古典,阅读起来非常舒服,完全没有那种廉价印刷品的廉价感。我是一个对书籍外观有很高要求的人,这本书绝对能满足我对“一本好书”的初步期待。无论是作为日常阅读还是放在书架上作为陈列,它都散发着一种低调的雅致。那种油墨散发的淡淡清香,更增添了一份阅读的仪式感,让人忍不住想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可见作者和出版方在整体美学上是下了大功夫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对阅读体验的尊重。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出色,读起来完全没有拖沓感,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旅程,每翻过一页,都会有新的风景出现。作者擅长使用精炼的语言来概括复杂的现象,既保证了信息密度,又避免了阅读疲劳。我尤其喜欢它在章节末尾设置的“思考与拓展”小栏目,这些小提示往往能瞬间打开一个新的思路,促使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联想和探究,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像是一位鼓励你独立思考的引导者。对于希望系统性学习,但又害怕被海量资料淹没的现代读者来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无疑是极其友好的,它就像一张精心绘制的路线图,让你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充实。
评分这本书的插图和配图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我必须单独点赞。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艺术或工艺的书籍,但插图往往模糊不清,或者色彩失真,让人无法真正理解细节。而这本书里的图像,无论是线条的勾勒还是光影的捕捉,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尤其是那些关于制作工艺步骤的分解图,每一个环节都标注得清清楚楚,配合着文字说明,即使是完全没有接触过相关领域的新手,也能大致勾勒出整个流程的样貌。这种视觉化的学习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可感,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
评分坦白讲,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主要是为了快速构建一个基础框架,没想到它在细节的处理上竟然如此扎实。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地方风俗与茶道礼仪”的部分。作者没有停留在表面化的介绍,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地域在特定仪式中,茶扮演的具体社会功能和情感载体。例如,某个少数民族在祭祀活动中使用特定茶具的寓意,以及在婚嫁习俗中茶水传递的隐喻信息,这些内容远超出了我原先对“入门”书籍的想象。这让我意识到,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教你“如何做”或“是什么”,更在于引导你理解“为什么是这样”,这才是真正的深入浅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