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處世謀略讀本 原文+注釋+譯文 講述修養 人生 處世 齣世的書籍

菜根譚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處世謀略讀本 原文+注釋+譯文 講述修養 人生 處世 齣世的書籍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世紀天華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0243361
商品編碼:28708377216

具體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  菜根譚(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處世謀略必讀本)
ISBN:  9787550243361
齣 版 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定    價:  12 元
作    者:  (明)洪應明,著,王朋飛,譯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語種:中文
  齣版時間:2015-07-01  版次:1  頁數:160
  印刷時間:2015-07-01  印次:1  字數:130韆

  主編

宋人汪信民說:“人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硃熹雲:“某觀因不能咬菜根而至於違其本心者眾矣。”

這是一部教誨世人“去妄存真”的寶典。人心漸漸“失真”,便為“榮利所纏縛”,追逐著吞噬純真心性的物欲,積澱起掩蔽純真心性的“塵埃”,真心也就變成瞭“妄心”。

這還是一部教誨世人“行止在我”的寶典。“行止在我”,即是讓人“進退有方”,“風斜雨急處,要立得腳定;花濃柳艷處,要著得眼;路危徑險處,要迴得頭早”。

一部《菜根譚》,不教你做窮凶極惡的“狼”,也不教你做任人宰割的“羊”,而是教你做一個率真自在的“人”。


  內容簡介

《菜根譚》是明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齣世的語錄世集,成書於萬曆年間。作為一部富有漢民族生活倫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體現瞭漢族傳統道德生活化的傾嚮。


  目 錄

處立,低處行——修身篇

潔身自好 棲守道德………9

與其練達 不若老實………9

心地光明 纔華韞藏………10

真味是淡 至人如常………10

潔自汙齣 明從晦生………11

正氣清白 留於乾坤………11

欲路勿染 理路勿退………12

有木石心 具雲水趣………12

富貴名譽 來自道德………13

至善無痕 施之不求………13

花鋪好色 人行好事………14

捨勿處疑 恩不圖報………14

立名者貪 用術者拙………15

天機*神 智巧無益………15

人活一世 晚節更重………16

種德施惠 無關地位………16

君子改節 無異小人………17

人品極處 本心使然……17

德怨兩忘 恩仇俱泯………17

權衡利弊 扶公卻私………18

甘於苦寂 磨煉本領………18

以德禦纔 恃纔敗德………19

德隨量進 量由識長………19

不能養德 終歸末技………19

功名易逝 氣節長存………20

勿昧所有 勿誇所有………20

為人以誠 待人以信………21

善事奉行 惡事莫作………21

君子立德 小人圖利………21

慈悲心腸 繁衍生息………22

一念慈祥 寸心潔白………22

心體瑩然 本來不失………22

學會感恩 切戒刻薄………23

機心不用 質樸顯誠………23

堅守良知 保全清白………24

破除癡迷 性定動正………24

不昧己心 造福他人………25

過儉者吝 過謙者卑………25

心如止水 濁中悟道………25

事起害生 無事為福………26

幻中求真 雅中求俗………26

第二章

自省剋己——慎獨篇

秉持原則 汙泥不染………27

聞逆耳言 懷拂心事………27

靜坐觀心 真妄畢現………28

自我審視 再現真心………28

降伏內心 控製浮躁………29

謹於細微 不現過錯………29

多心為禍 少事為福………29

心體光明 暗室青天………30

惡中有善 引人嚮善………30

多病未羞 無病是憂………31

潭中月影 身外之身………31

持身勿輕 用意勿重………32

氣度曠 自省慎獨………32

自知自戒 勝私製欲 ………32

喜怒不愆 好惡有則………33

戒疏於慮 警傷於察………33

惡隱禍深 善顯功小………34

冷眼觀物 慎動剛腸………34

外觀桎梏 內查機械………35

律己要嚴 待人宜寬………35

不作意尚奇 不絕俗求清………………35

不聽讒言 不掩己過………36

末路晚年 精神百倍………36

喜憂安危 勿介於心………36

冷靜處事 逍遙而遊………37

長不欺短 富不淩貧………37

責人情平 責己德進………38

閑時吃緊 忙時悠閑………38

常思常想 靈活變通………38

忙不亂性 死不動心………39

不必逃世 灰心………39

富貴知貧 少壯念老………40

鬧中取靜 冷處熱心………40

少時思老 榮時思枯………40

一念不生 真境自現………41

放下我執 少些煩惱………41

捨得捨得 有捨有得…… …41

人生福禍 皆因念生………42

根蒂在手 不受提掇………42

觀心增障 齊物剖同………43

寜默毋躁 寜拙毋巧………43

瞭心悟性 方得淨土………44

造化人心 混閤無間………44

該忙時忙 該休時休………44

樂極生悲 苦盡甘來………45

紛紛擾擾 隨常以待………45

人我一視 動靜兩忘………46


  作者介紹

洪應明,(約公元一五九六年前後在世)字自誠,號還初道人,裏居、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明代思想傢、學者、道士,約明神宗萬曆中前後在世。有《仙蹤》四捲,《四庫總目》多記老佛二傢故事,由此得知他早年熱衷於仕途功名,晚年則歸隱山林,洗心禮老佛。


  精彩書摘

章 處立,低處行——修身篇

潔身自好 棲守道德

【原文】

棲守①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②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③觀物外之物④,思身後之身,寜受一時之寂寞,毋⑤取萬古之淒涼。

【注釋】

①棲守:堅守。棲,原指鳥停在樹上,後泛指居住和停留。

②依阿:胸無定見,麯意逢迎。

③達人:指心胸寬廣、通達知命的人。

④物外之物:泛指物質以外的東西,即道德修養和精神。

⑤毋:同“勿”,不要。

【譯文】

一個能夠堅守道德準則的人,也許會寂寞一時;一個依附權貴的人,卻會有永遠的孤獨。心胸寬廣的人,考慮到死後的名譽,寜可堅守道德準則,忍受一時的寂寞,也絕不會依附權貴,以免遭受萬世的淒涼。

與其練達 不若老實

【原文】

涉世淺,點染①亦淺;曆事深,機械②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③,不若樸魯④;與其麯謹⑤,不若疏狂。

【注釋】

①點染:本為國畫中的一種筆法,此處引申為玷汙。

②機械:原指巧妙的器物,此處比喻人有心機。

③練達:通曉人情世故。

④樸魯:憨厚,老實。

⑤麯謹:謹小慎微。

【譯文】

一個剛剛涉足社會的人,閱曆不深,受不良習氣的影響也少;而閱曆豐富的人,知道的權謀往往也很多。所以,一個堅守道德準則的君子,與其過於精明圓滑,不妨樸實篤厚;與其謹小慎微,麯意迎閤,不如坦蕩大度。

心地光明 纔華韞藏

【原文】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①,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纔華,玉韞珠藏②,不可使人易知。

【注釋】

①天青日白:比喻光明磊落的胸懷。

②玉韞珠藏:把珠寶玉石深藏起來,比喻人的纔華藏而不露。

【譯文】

有道德、有修養的正人君子,有著光明磊落的胸懷,沒有什麼需要隱藏的陰暗行為;而他的纔情和能力應該像珍貴的珠寶一樣藏而不露,不輕易嚮人炫耀。

真味是淡 至人如常

【原文】

肥辛甘①非真味②,真味隻是淡;神奇卓異③非至人,至人④隻是常。

【注釋】

①肥辛甘:泛指美味。,美酒。肥,肉肥美。

②真味:可口的味道,比喻人的本性。

③卓異:卓越凡。

④至人:道德和修養都無缺的人。《莊子·逍遙遊》有:“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譯文】

真正的美味並不是烈酒、肥肉、辛辣、甘甜,而是清淡的;真正德行的人不是行為舉止群的人,而是行為舉止和普通人一樣的人。

潔自汙齣 明從晦生

【原文】

糞蟲①至穢②,變為蟬而飲露於鞦風③;腐草無光,化為螢④而耀采於夏日。因知潔常自汙齣,明每從晦生也。

【注釋】

①糞蟲:糞土中所生的蛆蟲,此處指在土中生存的蟬蛹。

②穢:髒臭的東西。

③蟬:又名知瞭,幼蟲在土中吸樹根汁,蛻變成蛹後登樹,再蛻皮成蟬。飲露於鞦風:蟬不吃普通的食物,隻以喝露水為生,古代以此為潔之象徵。

④化為螢:腐草化為螢火蟲,這是傳統說法,依據是《禮記·月令》:“季夏三月,腐草為螢。”其實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

【譯文】

在糞土中生活的幼蟲是*為骯髒的東西,可是它一旦蛻變成蟬,便在鞦風中吸食潔淨的露水;腐草本身不會發齣光彩,可是它孕育齣的螢火蟲卻能在夏夜裏閃爍。透過這些自然現象,可以悟齣一個道理,那就是潔淨的東西是從汙穢之中誕生的,而光明的東西也常常在晦暗中孕育。

正氣清白 留於乾坤

【原文】

寜守渾噩①而黜②聰明,留些正氣還天地;寜謝紛華③而甘澹泊,遺個清白在乾坤④。

【注釋】

①渾噩:即渾渾噩噩,無知無識的樣子,此處指人類天真樸實的本性。《法言·問神》:“虞夏之書渾渾爾,商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渾渾,深大的樣子。噩噩,嚴肅的樣子。

②黜:摒除。

③紛華:繁華。

④乾坤:象徵天地、陰陽等。《易·說卦》:“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

【譯文】

做人寜可保持純樸自然的本性,拋棄功利之心,也要留些浩然正氣給大自然;寜可謝絕榮華富貴的誘惑,甘心過平淡的生活,也要留個清白的聲名在世間。

欲路勿染 理路勿退

【原文】

欲路①上事,毋樂其便而姑為染指②,一染指便深入萬仞③;理路④上事,毋憚其難而稍為退步,一退步便遠隔韆裏。

【注釋】

①欲路:泛指欲望。

②染指:巧取不應得的利益。

③萬仞:指山崖非常深。仞,長度單位,古時以八尺為一仞。

④理路:泛指義理。

【譯文】

欲念方麵的事,不要因為貪圖眼前的方便而隨意沾染,一旦放縱自己就會墜入萬丈深淵;義理方麵的事,不要因為害怕睏難而退縮,一旦退縮就會與真理相隔韆裏。

有木石心 具雲水趣

【原文】

進德修道①,要個木石②的念頭,若一有欣羨,便趨欲境;濟世經邦③,要段雲水④的趣味,若一有貪著⑤,便墜危機。

【注釋】

①進德修道:提品德修養,研習聖賢之道。

②木石:木柴和石塊都是無欲望無感情的物體,這裏比喻沒有情欲。

③濟世經邦:治理國*,救助天下。

④雲水:禪林稱行腳僧為雲水,因為他們到處為傢,有如行雲流水。黃庭堅詩:“淡如雲水僧。”

⑤貪著:貪圖榮華富貴的念頭。

【譯文】

凡是培養道德、磨煉心性的人,必須具有木石般堅定的意誌,如果對世間的名利稍有羨慕,就會陷入被物欲左右的睏境;凡是治理國*、拯救世人的人,必須有一種如行雲流水般淡泊的胸懷,如果有瞭貪圖榮華富貴的念頭,就會陷入危險之中。

富貴名譽 來自道德

【原文】

富貴名譽,道德來者①,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②繁衍;自功業來者,如盆檻③中花,便有遷徙興廢;若以權力得者,如瓶鉢中花④,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注釋】

①道德來者:利用道德獲得。

②舒:展開。徐:緩慢。舒徐指從容。

③檻:木柵欄,此處指園圃。

④瓶鉢中花:插在花瓶裏的花。

【譯文】

世間的財富、地位和名聲,如果是通過提品行和修養所得的,就會像生長在山野裏的花草,自然會繁茂昌盛、綿延不絕;如果是通過建立功業得來的,就會像生長在花盆中的花草,終因環境變動而繁茂或者枯萎;如果是通過玩弄權術或依靠暴力得到的,就會像插在花瓶中的花草,因為沒有根基而迅速枯萎。

至善無痕 施之不求

【原文】

施恩①者,內不見己,外不見人,則鬥粟②可當萬鍾③之惠;利物者,計己之施,責人之報,雖百鎰④難成一文之功。

【注釋】

①施恩:施捨恩惠。

②鬥粟:鬥,量器,一鬥為十升。鬥粟指一鬥小米。

③萬鍾:鍾,量器。萬鍾形容多。《孟子·告子》:“萬鍾則不辨禮儀而受之。”

④百鎰(yì):形容金錢極多。鎰,古時重量單位,《孟子·梁惠王》注:“古者以一鎰為一金,一鎰是為二十四兩也。”

【譯文】

一個布施恩惠的人,不應總將此事記掛在心裏,也不應對外宣揚,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即使是一鬥小米的恩惠,也可以得到豐厚的迴報;以財物幫助彆人的人,如果總在計較對他人的施捨,甚至要求彆人予以報答,那麼即使是付齣萬兩黃金,也難有一文錢的功德。

花鋪好色 人行好事

【原文】

春至時和①,花尚鋪一段好色②,鳥且囀③幾句好音。士君子幸列頭角④,復遇溫飽,不思立好言⑤,行好事,雖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注釋】

①時和:天氣暖和。

②好色:美景。

③囀:鳥的叫聲。

④頭角:比喻纔華齣眾,一般說成“嶄露頭角”。

⑤立好言:樹立有益的言論。為儒傢倡導“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一。

【譯文】

春天到來時,風和日麗,花草樹木都爭奇鬥艷,努力為大自然增添一道美麗的風景,林間的鳥兒也婉轉而歌,奏齣瞭美妙的樂章。讀書人通過努力齣人頭地,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如果不想著寫下不朽的篇章,為世間多做幾件善事,那麼即使能活到一百歲,也宛如沒有在世上活一樣。

捨勿處疑 恩不圖報

【原文】

捨己①毋處其疑②,處其疑,即所捨之誌多愧矣;施人毋責其報③,責其報,並所施之心俱非矣。

【注釋】

①捨己:犧牲自己。

②毋處其疑:不要猶疑不決。

③毋責其報:不可苛求報答。責,要求。

【譯文】

既然要做齣犧牲,就不要猶豫不決,否則這種自我犧牲的誌嚮就會令人愧疚;既然要施恩於人,就不要希望得到迴報,否則這種樂善好施的善良之心也會失去價值。

立名者貪 用術者拙

【原文】

真廉無廉名,立名①者正所以為貪;大巧②無巧術,用術者乃所以為拙。

【注釋】

①立名:樹立名聲。

②大巧:大智慧。

【譯文】

真正廉潔的人並不一定有廉潔的名聲,那些為自己樹立名聲的人正是因為貪圖名聲;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會耍手段,那些玩弄技巧的人正是為瞭掩飾自己的拙劣。

天機*神 智巧無益

【原文】

貞士①無心徼②福,天即就無心處牖③其衷;人著意避禍,天即就著意中奪其魄。可見天之機權*神,人之智巧何益?

【注釋】

①貞士:指堅持操守的人。

②徼:同“邀”,祈求。《左傳·僖公四年》:“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

③牖:通“誘”,引導。

【譯文】

一個堅持操守的人雖然並不用心去求取福分,可是上天會在他無意之間引導他完成自己的心願;陰險的人雖然刻意去躲避災禍,可是上天偏偏在他著意逃避之處奪走他的魂魄。由此可見,上天運用魔力的手段非常神奇,凡人的智慧再明又有什麼用呢?

人活一世 晚節更重

【原文】

聲妓①晚景從良,一世之煙花②無礙;貞婦白頭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語雲:“看人隻看後半截③。”真名言也。

【注釋】

①聲妓:本指歌舞妓,此處泛指妓女。

②煙花:妓女的代稱,指妓女的生涯。

③後半截:後半生。

【譯文】

妓女在晚年的時候結束賣笑生涯,成為良傢婦女,過去的風塵生活對她的生活也不會有什麼妨礙;堅守節操的婦女如果在晚年的時候失去瞭貞操,那麼她前半生的辛苦守節都白費瞭。所以俗語說:“看一個人的節操如何,主要是看他的後半生。”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啊。

種德施惠 無關地位

【原文】

平民肯種德①施惠,便是無位的公相②;士夫③徒貪權市寵,竟成有爵的乞人。

【注釋】

①種德:行善積德。

②無位的公相:沒有職位的公侯將相。

③士夫:士大夫的簡稱。

【譯文】

老百姓如果願意盡自己的能力,廣積恩德,廣施恩惠,那麼即便他沒有公卿相國的名位,也會受到世人的景仰;那些有官厚祿的士大夫如果一味地爭奪權勢、貪戀名聲,那麼就算他擁有公卿爵位,也仍然像乞丐一樣可悲。


  前言

《菜根譚》成書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有近四百

年的曆史。著者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早年

熱衷於仕途功名,晚年歸隱山林,潛心讀書立文,將

自己的人生體會、讀書心得和生活參悟付諸筆尖,揮

毫潑墨,著瞭這三百多條錯落有緻的語錄世集。

“菜根”一詞齣自北宋學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

菜根,百事可做”。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隻要

堅強地適應清貧的生活,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有所

成就。

洪應明偶見此言,一時有感而發,便以此立意,

定“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為主旨,寫下瞭經

久不衰的菜根箴言。這些箴言融閤瞭儒傢的中庸思

想、道傢的無為思想和釋傢的齣世思想,深入淺齣

地講述瞭關於修養、處世、齣世等多個方麵的人生哲

學,告知後世讀者隻要享受平凡、活齣真我,自會覓

得人生真味。在古色古香的文字當中,我們收獲的並

非晦澀的道理,恰恰相反,《菜根譚》的辭藻優美,

言簡意賅,通過洞察人生百態來點化世間萬事,可以

說是一部囊括瞭中國五韆年處世智慧的奇書。

品讀本書,可以重溫那些已被淡忘的真趣,使被

煩惱、壓力束縛的身心得到解脫。除此之外,本書

也會幫我們稀釋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睏惑和焦慮,讓我

們找到解決這些癥結的方法。例如,以中庸的心態看

待工作中的壓力、人際交往中的睏惑,以德行的修養

開闊求學的心域,以曠達的心胸調和工作和休閑的比

例,以真我之心反省自身、跟進生活,等等。無論是

在閱讀中還是在閤上書頁之後,我們都會在不知不覺

中放鬆下來,開闊心胸,放慢腳步,在實現人生價值

的同時享受生活。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