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纂这套丛书的王锡祺(1855-1913)是清光绪年间著名的编辑家。字寿萱,号瘦丹,江苏清河人。王锡祺生平喜好舆地游览之书,“闻人谈游事则色然喜,阅诸家记录与夫行程日记,即欣然而神往”。“凡山经、地志以至集部诸书,无不泛览”《续清河县志》记载,王氏藏书达数万卷。王氏长于地理之学,终日置身书海,埋头著述,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辑刊《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精装20册行世。小方壶斋舆地丛书卷帙繁浩,《丛钞》共12帙64卷,收书1200种;《补编》有12帙,不分卷,收书58种;《再补编》也分12帙,不分卷,收书90种。这部丛书共36帙,64卷,收书1348种。就收书种类而言,堪称清代舆地丛书之最。这套丛书辑录的资料,一来源于专书、地志,如《丛钞》第一帙的《地球志略》摘录于《瀛环志略》卷一《地球》;《丛钞》第二帙的《绥服内蒙古记》,摘录于《圣武记》卷三《国朝绥服蒙古记》内六盟蒙古;《丛钞》第三帙的《雅克萨考》摘录于《朔方备乘》卷十四,《尼布楚考》摘录于《朔方备乘》卷十五等等。二来源于清人文集,如《丛钞》第四帙的《登泰山记》取材于姚鼐《惜抱轩文集》卷十四;《登南岳记》取材于唐仲冕《陶山文录》卷七;《游庐山记》取材于洪亮吉《更生斋乙集》卷八;《游九华山记》取材于施闰章《愚山先生学余文集》卷十四等等。三来源于各种传抄本、稿本,如杨宾的《柳边纪略》、高士奇的《扈从东巡日录》、博明的《凤城琐录》等等。四来源于今已不知所本的各种文献,这些文献原书亡佚后,《丛钞》却将有关内容保存了下来。这些资料编入《丛钞》时,一般皆照原书过录,一字不改,也有少数几篇改动过个别字句。该书卷帙浩繁,内容充实,包括地理总论、中国各省和边区形势、抚绥武功、旅行纪程、山水游记、各地风土人情、少数民族风俗,以及当时世界其他各国的山川地理形势与各大洋情况。该书出版后,引起了朝野人士的重视。《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及其补编、再补编范围广泛,内容详实,保存了清代相当完整的珍贵的地理资料,是研究清代中外历史地理方面很重要的一部丛书。
大连图书馆藏王锡祺《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三补编》稿本,为海内孤本。昔年《中国科技史料》曾有披露。此编取材于清末翻译西书,包括江南制造局、京师同文馆和教会机构出版的地理文献。
| 大家都在买 |
| |||||||||||||||||||||||||||||||||||||||||||||||||||||||||||
这套《小方壶斋舆地从钞》,单看名字就透着一股子古朴的文人气。收到的时候,那份沉甸甸的宣纸线装,以及精心制作的二函十二册,立刻就让我感受到了出版方的用心。打开盒子,一股淡淡的纸墨香扑鼻而来,这种感觉是现代印刷品难以给予的。线装书的装帧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每一次翻页都带着一种仪式感,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与古人一同审视这片山河。更何况是宣纸,那温润的质感、绝佳的墨韵,简直就是纸张中的极品,让人不忍下笔,却又忍不住想深入其中。我喜欢它那种朴实无华的外表下蕴含的深厚底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古籍复制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让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得一份宁静与雅致。它让我想起很多古画中描绘的文人书斋,案头摆着的就是这样一套精美的古籍,闲暇时轻轻翻阅,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西泠印社出版社的名字,本身就带着印章的浑厚和艺术的底蕴,这套书无疑是他们对这份古韵的又一次成功演绎。
评分初见《小方壶斋舆地从钞》,脑海中便勾勒出一种古籍善本的模样。这套书的装帧,尤其是宣纸的选用,给了我极大的惊喜。市面上很多复刻品,虽然形似,但纸张的质感总有些许遗憾,而这套书的宣纸,触感温润,透光性也恰到好处,仿佛能感受到纸浆细腻的纹理,这是真正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的材料。线装的工艺更是无可挑剔,书页的折叠、裁切、缝线,都显得那么严谨和精巧,没有丝毫的粗糙感。打开来,那种墨香与宣纸特有的清香混合在一起,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古代的藏书楼。十二册的规模,加上二函的包装,显得尤为大气,送礼自藏皆宜。作为一名对古籍装帧颇有研究的爱好者,这套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内容,更在于其极高的工艺水准和艺术品位,它完美地复原了古代书籍的韵味,是对传统制书技艺的一种致敬。它不仅仅是一件阅读工具,更是一件可以把玩的艺术品,每一次触碰,都传递着历史的温度。
评分第一眼看到这套《小方壶斋舆地从钞》,就觉得它与众不同。不是那种轻飘飘的现代印刷品,而是有着沉甸甸的质感和温润的触感。宣纸的质地,光是看着就觉得舒服,柔和的光泽,细腻的纹理,仿佛能闻到古老墨迹的余香。线装书的装帧,每一页都缝合得严严实实,翻开时有一种妥帖而安心的感觉,不像平装书那样容易散架。十二册的篇幅,用两个函套精心收纳,整体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气质。我尤其喜欢它那种不事张扬的细节,比如书口的打磨,纸张的裁剪,都显得那么一丝不苟。这套书的存在,让我觉得我所购买的不仅仅是内容,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和古老工艺的珍视。它就像一块温润的玉,拿在手里,就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厚重,是值得细细品味和珍藏的。
评分拿到这套《小方壶斋舆地从钞》时,我立刻被它散发出的古典气息所吸引。宣纸特有的淡黄色泽和细腻的纤维感,是现代纸张无法比拟的,配合古朴的线装,简直就是古籍的完美再现。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册,细致的装帧让我感觉像是在翻阅一件珍贵的古董。纸张的韧性很好,墨迹在上面也显得格外沉静,有一种古朴典雅的美感。十二册的体量,加上精美的函套,整体呈现出一种大家风范,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作为礼品,都显得非常体面。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在细节之处的处理,比如装订的针脚,纸张的边缘,都透着一股子严谨和用心。对于我这样一位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这套书不仅仅是内容上的阅读,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它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着一次跨越千年的对话,感受他们对这片土地的认知和描绘。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承载着历史印记的物品有着特殊的偏爱,而这套《小方壶斋舆地从钞》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从拆开包装的那一刻起,那股淡淡的纸墨香,就带着我进入了一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世界。宣纸的质感,温润如玉,细腻而有韧性,用手触摸时,能感受到纤维交织的美感。线装的工艺更是精湛,每一页都仿佛经过了无数次精心的打磨,缝线紧密而美观,翻阅起来毫不费力。二函十二册的组合,显得格外珍贵,仿佛是对古代士大夫藏书文化的一种致敬。我喜欢它那种朴素中透着精致的设计,没有华丽的装饰,却有着令人沉醉的古典韵味。这套书不仅仅是一件阅读的器物,更是一件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艺术品,它让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宁静致远的沉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