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3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主要栽培牧草適宜性區劃
定價:168.0元
作者:辛曉平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3-31
ISBN:9787030426970
字數:48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主要栽培牧草適宜性區劃》可供牧草生産者、決策者及相關的科研工作者、專業技術人員等參考。
內容提要
《中國主要栽培牧草適宜性區劃》共分為三篇十五章。篇介紹瞭中國主要栽培牧草適宜性區劃的原則、方法,以及《中國主要栽培牧草適宜性區劃》提齣的牧草生態適宜性模型。第二篇係統敘述瞭9個牧草栽培一級區的自然條件、草地資源、農牧業生産、牧草栽培現狀。第三篇重點展示瞭我國主要栽培牧草的適宜性區劃結果,全麵描述通過多次模型模擬、專傢修訂、模型修正並終確立的牧草適宜性分布圖,共涉及36種(屬)主要多年生栽培牧草和10種一、二年生牧草;後,根據全國畜牧總站(2001~2011)草業統計數據,闡述瞭我國主要栽培牧草的種植現狀及近年的發展趨勢,展現牧草的種植格局,分析牧草種植變化的原因等。
《中國主要栽培牧草適宜性區劃》主要包括3個創新點:提齣牧草生態適宜性評價模型,結閤牧草生物學特性,綜閤考慮各因子進行係統分析,同時聯係牧草實際生産情況,在大限度上做到理論上科學,模擬結果上準確;明確瞭中國主要栽培牧草全國範圍內生態適宜性的分布區域,以及不同區域內適宜種植的栽培牧草;提齣瞭我國主要栽培牧草生態適宜區、次適宜區、不適宜區及種植現狀分布圖。希望《中國主要栽培牧草適宜性區劃》能夠為未來中國草業經濟發展和科研開發事業提供理論基礎和政策支撐。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篇概論
區劃區劃的定義早由地理學區域學派的奠基人、德國地理學傢A.Hettner於18世紀末提齣,他認為地理區劃就是將一個整體不斷地分解成為各個部分,這些部分在空間上相互連接,而其類型則可以分散地分布在這個整體當中(鄭度等,2005)。此後,國外一批地理學傢為區劃的創新工作作齣瞭巨大貢獻,如A.von.Humboldt、H.G.Hommeyer、Merriam、B.B.Dokuchaev以及A.J.Herbertson等。中國區劃工作的全麵發展始於20世紀50年代,為瞭滿足我國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需求,各項區劃工作均受到廣泛重視,所得的成果對我國農業生産起到重要的服務和指導作用。牧草區劃是我國眾多農業區劃中的重要組成單元之一,種植適宜當地環境條件的牧草不僅可以作為飼料、肥料、燃料以及工業原料來使用,從而提高草地牧業的生産力,增加經濟效益,而且還具有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綠化環境等重要生態功能。牧草區劃工作能夠為中國草原生態係統的恢復演替和畜牧業管理製度的完善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
在牧草區劃方麵,我國學者進行瞭一些相關的研究和總結。主要包括:單一/特定草種的分布研究以及較為係統的多年生栽培草種區劃。單一/特定草種的分布及區劃研究較為廣泛和深入。例如,張麗君等(2005)在我國各栽培種植區域內,將我國苜蓿屬地方品種劃分為7個生態類型,包括:南疆綠洲生態型、黃土高原生態型、汾渭河榖生態型、華北平原生態型、濛古高原生態型、蘇北平原生態型和鬆嫩平原生態型。較為係統的栽培牧草區劃研究始於1984年,應農牧漁業部畜牧局下達的“全國主要多年生栽培草種區劃研究”的重點項目要求,洪紱曾先生等完成瞭中國多年生栽培草種區劃,為我國草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奠定瞭堅實基礎。近年來,通過全國不同地區的農業院校、科研院所和生産部門先後開展瞭牧草引種馴化和篩選工作,積纍瞭資料和經驗,製訂瞭當地草種的篩選標準和分區原則,結閤地理位置、各地的自然氣候條件和農牧業區劃,提齣瞭不同地區栽培牧草區劃意見。
牧草區劃是根據生態環境、農業經濟、技術條件及畜牧業對牧草的需求而進行的區域規劃。科學的牧草區劃能夠對草業和畜牧業的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影響:①為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設及農業三元結構中的飼草飼料作物選擇適當的草種提供依據,從而避免盲目引種造成不必要的損失;②對種子基地的新建和計劃調整起到指導作用;③根據各地區的自然、氣候條件特徵,科學地建立不同類型的高産、優質人工草地,從而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氣候變化與人為因素的乾擾,我國牧草種植區域發生瞭較大變化。在這一背景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辛曉平研究員課題組利用野外調查、模型模擬以及專傢修訂相結閤的方法,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主要栽培牧草適宜性區劃的研究工作。本研究基於植被生長環境的氣候、土壤、地形、地貌等自然要素,研製瞭牧草生態適宜性評價模型。牧草生態適宜性模型建立瞭兩級評價指標體係,一級指標包括溫度、水分、土壤,通過建立溫度適宜性、水分適宜性和土壤適宜性標準,確定牧草全國尺度上的分布;二級指標包括海拔、地形、地貌、地錶水資源、土壤類型等,根據不同牧草的生物學特性,使用不同指標進行區域尺度的模型修訂。模型結果經過近3年多次專傢修訂,終獲得瞭一套可以準確擬閤專傢經驗的模型參數係統,在此基礎上完成瞭30餘張不同多年生牧草的生態適宜性分布圖,並提齣一、二年生牧草生態適宜性概況。同時,收集整理瞭2001~2011年農業部全國畜牧總站及專傢提供的我國主要牧草種植數據,製作瞭我國主要牧草的種植分布圖,高度概括瞭我國主要栽培牧草的栽培現狀、趨勢及發展前景。
章中國主要栽培牧草區劃
節相關區劃概述
一、中國自然與地貌區劃
(一)中國自然區劃中國自然區劃
我國自然區劃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得到大力發展(錶1-1)。例如,羅開富於1954年在我國自然區劃工作較為薄弱的背景下製訂瞭中國自然區劃草案,為國民經濟發展規劃提供瞭依據;黃秉維(1958)製定瞭全國綜閤自然區劃,並對我國自然區劃的等級單位做瞭更詳細的區分,之後分彆在1965年和1989年對該區劃草案進行瞭修改和完善,從而有力地推動瞭全國和地方自然區劃工作的深入。
錶1-1我國綜閤自然區劃
1.中國自然區劃原則
中國自然區劃原則以基本法則、指導思想、基本準繩為宗旨,遵循以下的原則。
1)綜閤性原則:整體性,全麵分析所有成分和整體的相似性和差異性;
2)主導因素原則:首先考慮決定地域分異的主要因素;
3)發生學原則:成因的一緻性,發展途徑的共同性;
4)相對一緻性原則:內部特徵相對一緻,存在著等級單位係統;
5)區域共軛性原則:不可重復性,不能彼此分離。
2.中國自然區劃依據和步驟
根據中國自然情況的主要差異,可將全國劃分為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區和青藏高原區3個大自然區。三大自然區劃分的主要依據是地貌和氣候的差異,導緻水文、植被、土壤等也具有差異性,從而形成不同的自然環境,具體見錶1-2。
錶1-2我國三大自然區特點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區青藏高原區占全國麵積的比例46%27.3%26.7%地錶結構平原、丘陵為主,部分高原、盆地高原、高大山脈、大盆地、艾丁湖大高原、極高山脈新構造運動上升幅度不大,“呼和浩特—北京—鄭州—秦嶺”東,沉降為主晚近地質時期差異上升顯著新近紀以來大幅度上升氣候季風氣候,濕潤程度較高半乾旱、乾旱氣候高寒氣候、高原季風植被、土壤天然植被森林,少部分草原;相應的森林、草原土壤大部分荒漠、荒漠草原、乾草原;相應的土壤類型荒漠、高山草甸灌叢;土壤發育較差水文地錶水雨水補給為主,外流流域、淡水湖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內流流域、鹹水湖大部分內陸流域,多冰川、湖泊,大河上源地貌外營力常態風化,流水作用;海洋動力為主風力作用,冰川、冰緣條件下的寒凍風冰緣條件下強烈風化,冰川、流水作用古地理第四紀受冰川影響不大,紅色風化殼廣布中生代末期以來旱化,第四紀曾較濕潤,古水係新近紀纔隆起,年輕的大地貌單元人類影響廣泛而深刻,主要的農業區域影響不如季風區,大部分為牧業地區,灌溉農業影響微弱,以畜牧業為主地域分異主導因素隨緯度變化的溫度變化,對濕度也有影響隨距海遠近變化的濕潤狀況隨高度變化的垂直地帶因素,也有水平分異在三大自然區的基礎上,按溫度、水分條件的組閤及其在土壤、植被等方麵的反映,劃分齣7個自然區:東北、內濛古、西北、青藏、華北、華中和華南。按地帶性因素和非地帶性因素的綜閤指標,劃分齣33個自然副區。
3.中國自然區劃的作用
自然區劃在生産、科研及政策規劃等方麵存在廣泛的應用價值。其可為地錶自然過程與全球變化的基礎研究以及環境、資源與發展的協調提供宏觀的區域框架;為自然資源的閤理利用、土地生産潛力的提高、先進農業技術的引進與推廣、土地利用結構的調整與管理、土地退化防治與生態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自然保護區的選擇、改造自然規劃的擬訂、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和規劃的製定等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對於多年生栽培牧草適宜性區劃工作而言,由於栽培牧草的適宜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區域自然地理條件的影響和限製,因此,自然綜閤區劃為其提供瞭較為全麵的區域劃分理論基礎和結構框架。
(二)中國地貌區劃中國地貌區劃
1.中國地貌區劃方案
地貌區劃是在係統深入研究地貌類型及其組閤特徵、分布、成因及其異同的基礎上,根據的原則和指標,劃分若乾等級的地貌區域。我國地貌區劃的成果較多,學術界普遍公認的結果是陳誌明於1991年在中國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區劃中編製的1∶1800萬中國地貌區劃圖,將我國地貌劃分為4個一級區(東南部季風華南式地貌區域、東北部季風華夏式地貌區域、西北部內陸濛新式地貌區域及西南部青藏高原地貌區域)8個二級區及36個三級區。近年來,隨著地貌學基礎性研究工作的深入以及相關的測繪與遙感技術的進步,我國地貌分類與區劃研究取得瞭很大進展。例如,李炳元等(2013)基於中國1∶400萬地貌圖新資料,結閤中國地貌格局差異和形成原因,將我國地貌劃分為6個大區(東部低山平原大區、東南低中山地大區、中北中山高原大區、西北高中山盆地大區、西南亞高山地大區和青藏高原大區)。
2.中國地貌區劃原則
目前,地貌區劃的原則還沒有較為統一的標準,總結前人地貌區劃工作,得到以下幾個主要原則。
(1)普遍原則
地貌區劃屬於地理區劃範疇,因此,應遵循地理區劃中的普遍原則。主要包括:①劃分齣的地貌區域要具有連續性;②客觀地反映地貌區域的相似性、差異性和分異規律;③區劃順序要先大後小。同一區域內,亞區劃分標準應與大區的一緻。
(2)地貌形態為主的形態成因原則
地貌分區必須堅持以地貌本身特徵為主的原則,地錶形態是地貌研究的主要對象,因此,其應成為劃分地貌的主要依據。
(3)綜閤研究基礎上的主導因素原則
地貌研究由多個部分組成,如區域地貌形態、地錶組成物質、新構造運動為主的內營力過程,剝蝕堆積錶現的外營力等。因此,地貌區劃時應全麵地考慮區域地貌的各個方麵,進行綜閤分析和討論,通過降維等方法確定主導因素。
3.中國地貌區劃意義
地貌是自然環境基本也是重要的組成要素之一。我國地貌不僅復雜多變,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對氣候、植被、土壤和水文等其他自然環境要素具有重要影響,進而使得自然環境錶現齣異質性。對地貌進行區劃能夠幫助人類更深層次地瞭解地貌特徵、組成及演變趨勢,從而能夠因地製宜地對土地開發利用。另外,地貌區劃還是研究自然環境空間變化的基礎,在科學研究和生産實踐中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論基礎和指導作用。
二、中國綜閤農業與畜牧業區劃
(一)中國綜閤農業區劃中國綜閤農業區劃
1.中國綜閤農業區劃方案
中國綜閤農業區劃主要考慮我國農業地域差異。我國農業區劃種類較多,其劃分方法也不盡一緻,目前,影響較為深遠的區劃方案是於1979年,由全國農業區劃委員會何康同誌領導,周立三院士主持,全國農業區劃委員會編製的《中國綜閤農業區劃》。該方案將全國劃分為10個一級農業區(東北農林區、內濛古及長城沿綫牧農林區、黃淮海農業區、黃土高原農林牧區、長江中下遊農林養殖區、華南農林熱作區、西南農林區、甘新農牧林區、青藏高原牧農林區和海洋水産區)和38個二級農業區。
2.中國綜閤農業區劃原則和依據
中國綜閤農業的一級區劃主要遵循我國農業地域差異原則。我國大的農業地域差異是東南部和西北部的差異。從大興安嶺起,經通遼、張北、榆林、蘭州、玉樹、拉薩,自東北嚮西南,大緻以年降水量400mm等雨綫為界,分為東南部濕潤、半濕潤區和西北部乾旱、半乾旱區,兩者大體各占國土麵積的1/2。
二級區劃主要根據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相對一緻性;農業生産基本特徵和進一步發展方嚮的相對一緻性;農業生産關鍵問題與建設途徑的相對一緻性;基本保持縣級行政區界的完整性等原則。
3.中國綜閤農業區劃意義
中國綜閤農業區劃工作的實施具有的時代意義:①綜閤評述瞭我國農業自然資源的特點,對因地製宜閤理安排生産布局和實行農業技術改造起到促進作用;②對具有開發潛力的土地資源進行評價,為資源閤理利用和綜閤治理提供瞭理論支持和措施建議;③分析瞭主要作物及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産的狀況,為閤理調整農業結構和布局,以及選建商品生産基地提供依據和建議;④較為係統地分析瞭我國農業地域分異規律,為以後農業生産和科學研究提供依據和指導。
(二)中國畜牧業綜閤區劃中國畜牧業綜閤區劃
畜牧業綜閤區劃是以畜牧業生産為對象而進行的單項農業區劃,屬於農業部門區劃。全國畜牧業區劃根據畜牧業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和發展方嚮進行區域劃分和分區研究。例如,1983年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區劃研究所以及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主持並編寫的《中國畜牧業綜閤區劃》對我國畜牧資源進行瞭評價,將全國劃分為7個畜牧業區:青藏高原區、濛新高原區、黃土高原區、西南山地區、東北區、黃淮海區和東南區。中國綜閤畜牧業區劃揭示瞭我國畜牧業發展的限製因素,並提齣今後畜牧業的發展方嚮和途徑,為各級領導部門製定畜牧業發展規劃、指導畜牧業生産提供瞭科學依據,如圖1-1所示(鄒範文,1985)。
……
序言
中國主要栽培牧草適宜性區劃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國主要栽培牧草適宜性區劃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中國主要栽培牧草適宜性區劃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