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一章 数学如诗 1
D一节 寓数于诗 3
一、数字入诗 3
二、以数解意 6
三、融数字与运算为一体的诗歌 8
D二节 融诗于数 10
一、百羊问题 11
二、宝塔装灯 12
三、李白打酒 13
四、百馍百僧 13
五、僧侣人数 14
D三节 诗情数意 15
一、诗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15
二、诗中蕴藏的几何构图 18
D二章 数学之趣 23
D一节 数字游戏 26
一、迷人的幻方 26
二、数D30
三、天煞魔格31
D二节拼图游戏 33
一、七巧板33
二、十五子棋34
三、福斯特的遗嘱37
D三节概率游戏 42
一、庄家会输吗?42
二、我们的生日相同吗? 45
三、蓝色眼睛会消失吗?47
D三章数学之巧 49
D一节我们该如何理财 50
一、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50
二、金钱也是“越老越值钱” 55
三、你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了吗? 57
D二节我们如何分配食物 59
一、如何省钱又保证营养60
二、切蛋糕也有学问63
D三节我们如何规划出行 68
一、怎样散步才能不重复地走过每座桥? 68
二、我应该先去哪里,再到哪儿?69
三、只用四种颜色可以为地图着色吗?72
D四章数学之美 77
D一节美的奥秘——0.618 78
一、“窈窕淑女”与“三庭五眼”79
二、无处不在的黄金比例80
三、军事中的0.618 81
D二节建筑的数学之美 83
一、帕特农神庙与黄金分割83
二、几何图形在建筑中的运用85
三、抽象数学与建筑 88
D三节艺术的数学之美 89
一、绘画与数学89
二、设计与数学91
三、雕塑与数学93
D四节自然界的数学之美 96
一、“天才设计师”96
二、“精算师”97
三、花瓣与数列98
四、生命的螺旋线99
D五章数学之音 103
D一节音乐与数学的内在联系 104
一、三角函数与音乐 104
二、音程与音阶 106
三、节拍 109
D二节毕达哥拉斯与音乐的不解之缘 110
一、琴弦定律110
二、毕达哥拉斯音差常数114
D三节斐波那契数列与音乐 116
一、钢琴与斐波那契数列116
二、斐波那契数列117
三、斐波那契数列在音乐中的应用119
四、数字在音乐中的寓意 121
D六章数学之语 125
D一节文明的载体 126
一、二进制 126
二、十六进制 129
三、七进制 130
四、十二进制 131
五、二十进制 132
六、六十进制 133
七、定位原理与0的发明 134
D二节信息的使者 135
一、莫尔斯码 135
二、RSA算法 137
D三节数学悖论 139
一、三次数学危机 140
二、ZM的数学悖论 143
D七章数学之奇 149
D一节神奇的克莱因瓶 150
D二节迷人的自相似图形 154
一、科赫曲线 156
二、康托尔集 156
三、皮亚诺曲线 157
四、谢尔宾斯基衬垫、地毯、海绵 157
五、维数与分维 159
六、分形图是高效率的 161
D三节美丽的蝴蝶 162
思考题参考答案 166
参考文献167
显示全部信息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一直以为,数学书要么是学术性极强的参考书,要么是面向中小学生的启蒙读物。但这本书却巧妙地填补了这个空白,它以一种非常成熟的叙事方式,却又保持着一股孩童般的好奇心,引领读者探索数学的奥秘。我特别欣赏它对于一些“为什么”的深入探讨,而不是简单地罗列结论。比如,它会追溯一个定理的起源,解释它在历史上的意义,以及它如何影响了后来的科学发展。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仅仅把它看作是解题的工具,而是把它视为一门不断演进的学科,一个人类智慧的结晶。书中的一些思考题,虽然不要求严格的数学证明,但却能极大地锻炼我的逻辑思维能力,让我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的观点,然后自己也跟着思考,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很多科普读物都难以做到的。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拿起这本书,我抱着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我一直认为数学是我的“软肋”,考试的时候更是能躲则躲。但这本书的标题,像一股清流,让我觉得或许还有救。它并没有上来就讲高深的理论,而是从一些非常基础,甚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遇到的例子入手。比如,关于概率的解释,作者就用抽奖和抛硬币这样的简单情境,一下子就把我拉近了数学的世界。我从来没想过,原来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数学,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书中的图示也非常精美,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黄金分割的章节,原来艺术和自然界中到处都隐藏着这个神奇的比例,看完之后,我再看一些名画或者自然风光,感觉都有了新的视角。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它不让你感到畏惧,反而能激发你的好奇心,让你觉得数学也不是那么难理解,甚至可以说,它是一种发现世界规律的工具。
评分坦白讲,我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一个朋友的强烈推荐,他说这本书颠覆了他对数学的认知。我当时半信半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入手。读了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我的那位朋友说得一点没错。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板着脸讲课的风格,而是更像一位博学又风趣的长者,在你耳边娓娓道来。它擅长将那些看似高深的数学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我尤其喜欢它在探讨一些数学史上的趣闻轶事时,那种轻松愉快的笔调,让我觉得原来数学家们的生活也并非全是枯燥的演算,他们也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也有着非凡的创造力。书中的一些“脑筋急转弯”式的题目,虽然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数学原理,解开它们的过程,充满了成就感。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数学的看法,不再是那个“谈数色变”的模样,而是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评分我一直认为,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充满了符号和公式,对于像我这样文科出身的人来说,更是望而生畏。但是,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没有用那些复杂的数学语言来吓唬我,而是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入手,巧妙地将数学的原理融入其中。我记得书中有讲到关于“信息熵”的例子,作者用“一堆乱七八糟的衣服”和“整理得井井有条的衣柜”来类比,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信息量和混乱程度的关系,这比我之前看到的任何解释都要清晰明了。书中的逻辑链条非常严谨,但又不会让人感到生硬,仿佛每一句话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就引出了下一个观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争议性数学问题时的客观态度,既阐述了不同的观点,又给出了自己的分析,让我能够形成独立的思考。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一种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评分这套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那种简洁又富有设计感的风格,让我这个平时对数学敬而远之的人,都忍不住想翻开看看。拿到手后,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这本书并没有像我预想的那样,充斥着枯燥的公式和晦涩的定理,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数学概念,一点点地呈现在我面前。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朋友,在我耳边轻声细语,告诉我数学并非冷冰冰的数字游戏,而是充满着奇妙逻辑和强大力量的语言。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一些经典数学问题时,那种抽丝剥茧的叙述方式,仿佛能看到数学家们当年是如何一步步攻克难关的。很多时候,我都会有“哦,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感,这种学习的快乐,是在学校里很少能体会到的。书中的一些小故事和历史背景的穿插,也让整个阅读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我发现自己居然开始享受这种“动脑筋”的感觉了,甚至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影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