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9
基本信息
书名:唐太宗传(平)—历代帝王传记
定价:31.0元
作者:赵克尧,许道勋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010144573
字数:315000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传主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为中国史上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本书以时间为序,运用比较丰富的资料,对唐太宗随李渊发动“晋阳起兵”到创立“贞观之治”历史的各个方面,包括他一生的军事、政治活动和思想作风及宫闱生活等,都作了详细的叙述,评价了他在历史上的功绩与作用,也探讨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与阶级关系。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二)民为邦本与静为农本
唐太宗的抚民以静的治国方略,是跟的政治思想与经济思想相联系的。贞观二年,他对大臣们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⑧这段话简要地揭示了他的民为邦本与静为农本的思想内容。
民为邦本,原是儒家传统的政治思想,也是历来所谓“治国”大义。儒家能认识到国家与人民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依存的关系,是开明君民观的表现。不少帝王在口头上或者官样文书上叫喊过,但像唐太宗那样切实地加以推行,却是寥寥可数。他鉴于隋亡于虐民的教训,把“存百姓”当作“为君之道”的先决条件,同时又把“存百姓”跟帝王“正其身”相联系。他的思想逻辑可归结为: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是取决于百姓的能否生存,而百姓的存亡又取决于君主自身能否克己寡欲。他把国治、民存、君贤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反复强调民存取决于君贤。这种观点虽然夸大了君主个人的作用,但它承认君主的安危、王朝的兴亡取决于百姓的生活状况,毕竟是开明的君道观。他的一句名言云:“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①就是君主的安危还受到人民力量制约的思想流露。
从民为邦本的政治思想出发,必然要引申出农本论的经济思想。“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②人离不开衣食,“营衣食”就是要搞农业。诚然,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物质基础,重视农业的思想应是封建社会普遍的历史现象。然而,隋末统治者却践踏了农本思想;而唐太宗则维护了农本思想。他清醒地知道,要想在政治上“大治”,就必须在经济上不夺农时;如果不留意农业这个根本问题,新王朝的统治就会有得而复失的危险。所以,他“唯思稼穑之艰,不以珠玑为宝。”③重视农业是唐太宗施政的一条基本原则。
唐太宗的农本论并非抽象的概念,它的表现形式就是静为农本的观点。具体地说,一方面要让农民休养生息,另一方面统治者征役要不违农时。两者比较而言,与民休息是静为农本的核心内容,而不夺农时则是休养生息的必要条件。贞观二年,唐太宗在慰劳刺史陈君宾时说:“是以日昃忘食,未明求衣,晓夜孜孜,惟以安养为虑。”④贞观三年四月,在《赐孝义高年粟帛诏》中说:“自登九五,不许横役一人,唯冀遐迩休息,得相存养。”⑤贞观八年,又指出:“朕有天下以来,存心抚养,无有所科差,人人皆得营生,守其资财,即朕所赐。”⑥诸如此类,尽管有溢美之辞,仍然可以窥见唐太宗是注意贯彻静为农本思想的。在社会经济萧条的境况下,要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惟以安养为虑”,与民休息,不违农时,舍此别无其他办法。
唐太宗及其臣僚在强调休养生息的作用时,还多次用养病来比喻。贞观五年十二月,他说:“治国与养病无异也。病人觉愈,弥须将护,若有触犯,必至殒命。”①的确,对于经历隋末丧乱而创建的国家,犹如久病初愈的人,只有悉心护养,才能兴盛起来。贞观六年正月,魏征也生动地讲过:“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除其疾苦,虽已义安,未甚充实。”②上述比喻把休养生息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足见静为农本在唐太宗经济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P103-105
……
序言
唐太宗传(平)—历代帝王传记 9787010144573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唐太宗传(平)—历代帝王传记 9787010144573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唐太宗传(平)—历代帝王传记 9787010144573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