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
基本信息 |
图书名称: | 佛学大辞典 |
作 者: | 丁福保 |
定价: | 980.00 |
ISBN号: | 9787214136589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开本: | 16 |
装帧: | 精装 |
出版日期: | 2017-10-1 |
印刷日期: | 2017-10-1 |
编辑推荐 |
★近代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丁福保耗时8年的心血结晶! ★多位专家、学者精心整理、反复校勘7年! ★中国现代佛教辞典之嚆矢,迄今中国既系统、完整、全面,又客观、*、实用的“佛学辞典”! ★堪称《佛学大辞典》简体横排版的鼻祖,是21世纪中国佛教界乃至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功德无量! ★全书共2560页,4280千字,30000余条词目,堪称一部煌煌大典! ★精装全四册,雅致绸布封面,附高端绸布函套、精致书签,尽显庄重与大气! ★原佛学协会秘书长倪强等众多专家、学者鼎力推荐! |
内容介绍 |
《佛学大辞典》由近代藏书家、目录学家丁福保翻译、编纂,共收词目三万余条,内容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仪轨、典故、典籍、人物、史迹等。原书对每条词目首先注明其词性,如名数、物名、地名、书名、人名、术语、杂语、故事等,然后解释其词义,注明其出处。 经我们多方面采集资料,发现国内目前尚无一部简体、横排的《佛学大辞典》,故我们决定校勘、整理这部《佛学大辞典》的简体横排版,力求达到普及佛家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及保护佛学古籍资料的目的。 《佛学大辞典》既可作为佛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也可作为专业人士研究佛学的辅助材料,更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的古籍典藏书籍。让广大佛学爱好者与佛学研究专家可以“一书在手,万事不问”。 |
作者介绍 |
丁福保,字仲祜,别号畴隐居士,又号济阳破衲,近代藏书家、目录学家。中年开始笃信佛教,并以弘扬佛法、流通佛经为志向,广购佛学典籍,潜心研究,尝试编写佛教通俗读本和注释佛典。在阅读、注释佛典的过程中,有感于佛教经典文字艰涩,初学者不易了解其中奥妙,又感佛教典籍浩瀚、宗派林立、名数繁多,初学者无从入门,修学有素者亦难于检索。于是,丁福保考虑,选择佛典中所有专门名词,去其重复,释其意义,示其出处,作为一切经的总注。这就是丁福保编纂《佛学大辞典》的初衷。 丁福保一生著述等身,著有《佛学指南》《佛学初阶》《佛学撮要》《六道轮回录》《佛学起信编》《金刚经笺注》《六祖坛经笺注》《一切经音义汇编》《佛学大辞典》等。其中流传*广、*为人所称道的,是他翻译并编纂的《佛学大辞典》。 |
目录 |
一画 一 【一一】…………………………………… 1 【一人作虚】……………………………… 1 【一人当千】……………………………… 1 【一刀三礼】……………………………… 1 【一九】…………………………………… 1 【一九之教】……………………………… 1 【一九之生】……………………………… 1 【一大宅】………………………………… 1 【一大劫】………………………………… 1 【一大车】………………………………… 1 【一大事】………………………………… 1 【一大事因缘】…………………………… 1 【一大三千世界】………………………… 1 【一三昧】………………………………… 2 【一千二百功德】………………………… 2 【一山】…………………………………… 2 【一弓】…………………………………… 2 【一小劫】………………………………… 2 【一丈六像】……………………………… 2 【一叉鸠王】……………………………… 2 【一门】…………………………………… 2 【一门普门】……………………………… 2 【一切】…………………………………… 2 【一切无障碍】…………………………… 2 【一切一心识】…………………………… 2 【一切法】………………………………… 2 【一切法高王经】………………………… 2 【一切法义王经】………………………… 2 【一切智】………………………………… 2 【一切智者】……………………………… 3 【一切智藏】……………………………… 3 【一切智人】……………………………… 3 【一切智智】……………………………… 3 【一切智心】……………………………… 3 【一切智地】……………………………… 3 【一切智船】……………………………… 3 【一切智相】……………………………… 3 【说一切智】……………………………… 3 【一切智忍】……………………………… 3 【一切智无所畏】………………………… 3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3 【一切智经】……………………………… 3 【一切经】………………………………… 3 【一切经供养】…………………………… 4 【一切经音义】…………………………… 4 【续一切经音义】………………………… 4 【一切经中弥陀偈】……………………… 4 【一切处】………………………………… 4 【一切如来】……………………………… 4 【一切如来宝】…………………………… 4 【一切如来智印】………………………… 5 【一切世间】……………………………… 5 【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5 【一切有为】……………………………… 5 【一切有部】……………………………… 5 【一切有情】……………………………… 5 【一切皆成】……………………………… 5 【一切智句】……………………………… 5 【一切佛会】……………………………… 5 【一切即一】……………………………… 5 【一切义成】……………………………… 5 【一切万物】……………………………… 5 【一切万法】……………………………… 5 【一切诸佛】……………………………… 5 【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5 【一切诸佛秘藏之法】…………………… 6 【一切种智】……………………………… 6 【一切种识】……………………………… 6 【一切人中尊】…………………………… 6 【一切如来定】…………………………… 6 【一切皆空宗】…………………………… 6 【一切真言心】…………………………… 6 【一切真言主】…………………………… 6 【一切智慧者】…………………………… 6 【一切佛心印】…………………………… 6 【一切普门身】…………………………… 6 【一切遍智印】…………………………… 6 【一切法生界印】………………………… 6 【一切佛顶轮王】………………………… 6 【一切菩萨真言】………………………… 6 【一切种妙三昧】………………………… 6 【一切法界自身表】……………………… 6 【一切无上觉者句】……………………… 6 【一切无障法印明】……………………… 6 【一切流摄守因经】……………………… 7 【一切如来诸法本性清净莲华三昧】…… 7 【一切如来必定印】……………………… 7 【一切如来所生印明】…………………… 7 【一切如来金刚誓诫】…………………… 7 【一切如来眼色如明照三摩地】………… 7 【一切如来宝冠三界法王灌顶】………… 7 【一切如来普贤摩诃菩提萨埵三昧耶】……… 7 【一切如来摩诃菩提金刚坚牢不空最胜 成就种种事业三昧】…………………… 7 【一切如来顶白伞盖经】………………… 7 【一切如来入三昧耶遍一切无能障碍 力无等三昧力明妃】…………………… 7 【一切法界决定智印】…………………… 7 【一切世尊最尊特身】…………………… 7 【一切处无不相应真言】………………… 7 【一切虚空极微尘数出生金刚威德大宝 三昧】…………………………………… 7 【一分家】………………………………… 7 【一心】…………………………………… 8 【一心合掌】……………………………… 8 【一心归命】……………………………… 8 【一心正念】……………………………… 8 【一心称名】……………………………… 8 【一心专念】……………………………… 8 【一心念佛】……………………………… 8 【一心不乱】……………………………… 8 【一心金刚宝戒】………………………… 8 【一心敬礼】……………………………… 8 【一心顶礼】……………………………… 8 【一心三观】……………………………… 8 【一心三智】……………………………… 9 【一心三惑】……………………………… 9 【一化】…………………………………… 9 【一化五味之教】………………………… 9 【一分菩萨】……………………………… 9 【一中】…………………………………… 9 【一中一切中】…………………………… 9 【一中劫】………………………………… 9 【一日】…………………………………… 9 【一日经】………………………………… 9 【一日斋】………………………………… 9 【一日佛】………………………………… 9 【一日三时】……………………………… 9 【一月三舟】……………………………… 9 【一月三身】…………………………… 10 【一毛端】……………………………… 10 【一水四见】…………………………… 10 【一代】………………………………… 10 【一代教】……………………………… 10 【一代五时佛法】……………………… 10 【一代三段】…………………………… 10 【一代半满教】………………………… 10 【一生果遂】…………………………… 10 【一生不犯】…………………………… 10 【一生补处】…………………………… 10 【一生补处菩萨最胜大三昧耶像】…… 10 【一生入妙觉】………………………… 10 【一生所系菩萨】……………………… 10 【一句】………………………………… 10 【一句子】……………………………… 10 【末后一句】…………………………… 11 【一句投火】…………………………… 11 【一句道尽】…………………………… 11 【一由旬】……………………………… 11 【一由缮那】…………………………… 11 【一四天下】…………………………… 11 【一四句偈】…………………………… 11 【一目多伽】…………………………… 11 【一白三羯磨】………………………… 11 【一只眼】……………………………… 11 【一印】………………………………… 11 【一印顿成】…………………………… 11 【一印会】……………………………… 11 【一印二明】…………………………… 11 【一字】………………………………… 12 【一字文殊】…………………………… 12 【一字不说】…………………………… 12 【一字禅】……………………………… 12 【知之一字】…………………………… 12 【善解一字】…………………………… 12 【一字三礼】…………………………… 12 【一字金轮】…………………………… 12 【一字金轮法】………………………… 13 【一字金轮佛顶法】…………………… 13 【一字佛顶真言与佛眼真言】………… 13 【一字业】……………………………… 13 【一字轮王咒】………………………… 13 【一字佛顶轮王经】…………………… 13 【一字顶轮王经】……………………… 13 【一字经】……………………………… 13 【一字布身德】………………………… 13 【一百八】……………………………… 13 【一百八遍】…………………………… 13 【一百八臂金刚藏王】………………… 13 【一百八名陀罗尼经】………………… 13 【一百八尊法身契印】………………… 13 【一百八名梵赞】……………………… 14 【一百五十赞佛颂】…………………… 14 【一百一十城】………………………… 14 【一百一十知识】……………………… 14 【一百八尊契印】……………………… 14 【一向】………………………………… 14 【一向宗】……………………………… 14 【一向记】……………………………… 14 【一向出生菩萨经】…………………… 14 【一向小乘寺】………………………… 14 【一向大乘寺】………………………… 14 【一色】………………………………… 14 【一色一香无非中道】………………… 14 【一行】………………………………… 14 【一行三昧】…………………………… 14 【一行一切行】………………………… 15 【一行居集】…………………………… 15 【一光三尊】…………………………… 15 【一成】………………………………… 15 【一成一切成】………………………… 15 【一地】………………………………… 15 【一异】………………………………… 15 【一多相容不同门】…………………… 15 【一杀多生】…………………………… 15 【一如】………………………………… 15 【一如顿证】…………………………… 16 【一如观音】…………………………… 16 【一因】………………………………… 16 【一妄】………………………………… 16 【一合相】……………………………… 16 【一回忌】……………………………… 16 【一那由多】…………………………… 16 【一念】………………………………… 16 【一念义多念义】……………………… 16 【一念随喜】…………………………… 17 【一念三千】…………………………… 17 【一念不生】…………………………… 17 【一念相应】…………………………… 17 【一念相应慧】………………………… 17 【一念业成】…………………………… 17 【一念万年】…………………………… 17 【一念逾新罗】………………………… 17 【一佛】………………………………… 17 【一佛成道】…………………………… 17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一画 一 【一一】(杂语)犹言逐一也。《首楞严经》曰:“现一一形,诵一一咒。”《观无量寿经》曰:“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 文,一一画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梵网经开题》曰:“一一字字,一一句句,皆是诸尊法曼陀 罗身。”《观智轨》曰:“即以陀罗尼文字,右旋布列心月轮面上观,一一字皆如金色,一一字中,流出光明,遍照无量无边世界。” 【一人作虚】(杂语)公案名。一人吐虚言,则万人相传为实也。《空谷集》云:“有僧问兴化存奘,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 一人作虚,万人传实。”谓佛祖之大道,为言句思量所可及,一涉文字葛藤,则忽失真也。 【一人当千】(杂语)以一人之力当千人。《涅槃经?6?1二》曰:“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 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杂语)雕刻佛像,每下一刀,须礼拜三宝三次。画像经文,谓之一笔三礼,又曰一字三礼。 【一九】(术语)指弥陀而言。 【一九之教】(术语)弥陀之教。迦才《净土论?6?1上》曰:“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 【一九之生】(术语)谓九品往生也。迦才《净土论?6?1上》曰:“二八之观齐阔,一九之生同归。” 【一大宅】(譬喻)以长者之一大宅,譬三界之火宅。《法华经?6?1譬喻品》曰:“譬如长者有一大宅。”见“火宅”条。 【一大劫】(术语)一个之大劫也。见“大劫”条。 【一大车】 (譬喻)以一大车譬法华之妙法。又云大白牛车。《法华经·譬喻品》曰:“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稳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时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许玩好之具,羊车鹿车牛车,愿时赐与舍利弗。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见“火宅”条下“火宅喻”。 【一大事】 (术语)开显实相妙理之事业,开示佛知见之事业也。一大者,实相之妙理,谓佛知见,即法华之妙法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文句·四上》曰:“一则一实相也,非五非三,非七非九,故言一也。其性广博,博五三七九,故名为大。诸佛出世之仪式,故名为事。”《止观·一下》曰:“云何为一?一实不虚故,一道清净故,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故,云何为大?其性广博,多所含容(乃至)事者十方三世佛之仪式,以此自成佛道,以此化度众生,故名为事。”《玄赞·三》曰:“大事体即智见,诸佛出世,为此大事,四义明之,谓开示悟入。”[又]人之生死谓为大事。善导之《临终正念诀》曰:“世之大事,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乃属后生,一念若错,便堕轮回。” 【一大事因缘】 (术语)为一大事之因缘。《文句·四上》曰:“众生有此机,感佛名因,佛乘机而应,故名为缘,是为出世本意。” 【一大三千世界】 (术语)一世界之中央有须弥山,此四方之大海中有四大洲,此大海之外以铁围山围绕之,如是谓之一小世界。合一千一小世界,谓之小千世界,合一千小千世界,谓之中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谓之大千世界。夫以一小世界为单位数,则一大千世界之数为一○○○○○○○○○也。其成立及破坏,无不相同。又为一佛所领之土。《俱舍论·十一》曰:“千四大洲,乃至梵世,如是总说,为一小千;千倍小千,名一中千界;千中千界,总名一大千。如是大千,同成同坏。”一大千世界中含有小千、中千、大千三种之千,故一大三千世界,谓之三千大千世界。 【一三昧】 (术语)一行三昧之略。惟专心思一事,不顾其他也。 【一千二百功德】 (名数)六根清净之功德也。《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 【一山】 (杂名)以寺院多在山中,故一寺亦名一山。但一山之名广,而一寺之称狭。[又](人名)僧一宁,字一山。见“一宁”条。 【一弓】 (杂语)尺度之量。言如弓之长也。《鹤林玉露·九》曰:“荆公诗云:卧占宽闲五百弓。盖佛家以四肘为弓,肘一尺八寸,四肘盖七尺二寸。其说出译梵。”《俱舍论·十二》曰:“二十四指,横布为肘,竖积四肘为弓。”《颂疏·六》曰:“一肘有一尺八寸,一弓有七尺二寸。” 【一小劫】 (术语)一增或一减之间曰一小劫,是新译家之说。合一增一减曰一小劫,是旧译家之说。《法华经·化城喻品》曰:“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又详“劫”条。 【一丈六像】 (图像)一丈六尺之佛像,化身之形。《观无量寿经》曰:“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又详“丈六”条下。 【一叉鸠王】 (人名)译曰甘蔗氏。《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又名日种善生,释迦种族之祖先也。在印度河流域之浮陀落(褒多那)城。” 【一门】 (譬喻)谓出生死之道,譬如门也。《法华经·譬喻品》曰:“唯有一门,而复狭小。”《文句·五上》曰:“门者出要路也。”《楞严经·一》曰:“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又]入涅槃之门也。《安乐集·上》曰:“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一门普门】 (术语)亦曰一门即普门。言通一法则达一切法之道理也。《大日经疏·一》曰:“从此一门得入法界,即是普入一切法界门也。” 【一切】 (术语)该罗事物之称。《玄应音义》曰:“《说文》云:一切,普也。普即遍具之义,故切宜从十。《说文》:十谓数之具,从七者俗也。”《史记》曰:“臣观诸候王邸第百余,皆高祖一切功臣。”同《索隐》曰:“此一切,犹一例,同时也,非如他一切,训权时也。”《胜鬘经宝窟·中末》曰:“一切止是该罗之名。”《法苑珠林·二十八》曰:“一以普及为言,切以尽际为语。”《无量寿经慧远疏·上》曰:“举一名余,故云一切。”《智度论·三十》曰:“一切有二:一名字一切,二实一切。” 【一切无障碍】 (杂语)言通达一切而无不及也。《法华经·神力品》曰:“能持此经者,于诸法之义,名字及言辞,乐说无穷尽,如风于空中,一切无障碍。” 【一切一心识】 (术语)梵名干栗陀耶。十识之一。见“识”条。 【一切法】 (术语)又名一切万法、一切诸法。为总该万有之称。《智度论·二》曰:“一切法,略说有三种:一者有为法,二者无为法,三者不可说法,此三已摄一切法。” 【一切法高王经】 (经名)《佛说一切法高王经》,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一卷。 【一切法义王经】 (经名)《一切法高王经》之异名。 【一切智】 (术语)佛智之名。三智之一。知了一切之法。此一切智对于一切种智,有总、别二义。若依总义,则总名佛智,与一切种智同。若依别义,则一切种智为视差别界事相之智。一切智为视平等界空性之智也。先示总义,则《法华经·譬喻品》曰:“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同《化城喻品》曰:“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仁王经·下》曰:“满足无漏界,常净解脱身,寂灭不思议,名为一切智。”《中论疏·九末》曰:“知一切法,名一切智。”《华严经大疏·十六下》曰:“《智度论》云:如函大盖亦大,还以无尽之智,知无尽法,是故如来名一切智。”次示别义,则为知一切平等空理之智。嘉祥之《法华经义疏·二》曰:“《般若三慧品》云:知一切法一相,故名一切智,又云知种种相,故名一切种智。”《法华经义经·六》曰:“一切智者,谓空智也。”《智度论·二十七》曰:“论一切种智之差别,有人言无差别,或时言一切智,或时言一切种智。有人言:总相是一切,别相是一切种智;因是一切智,果是一切种智;略说一切智,广说一切种智;一切智总破一切法中无明暗,一切种智观种种法门破诸无明。”《大乘义章·十》曰:“举六种之差别,又以名声闻缘觉之智。”《智度论·二十七》曰:“后品中佛说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道智是菩萨事,一切种智是佛事。声闻辟支佛但有总一切智,无有一切种智。” 【一切智者】 (术语)谓具足一切智者,是佛之异称。《法华经·药草喻品》曰:“我是一切智者,一切见者,智度者,开道者,说道者。” 【一切智藏】 (术语)知一切者之意。佛之尊称。《善生经》曰:“如来即是一切智藏。” 【一切智人】 (术语)同“一切智藏”条。《智度论·二》曰:“问曰:有一切智人,何等人是?答曰:是第一大人,三界尊,名曰佛。” 【一切智智】 (术语)三智中之一切智,混声闻缘觉之智,故为分别彼一切智,而名佛智为一切智智。《大日经疏·一》曰:“梵云萨婆若那,即是一切智,今谓一切智智,即是智中之智也。”又:“一切智智,如实了知,名为一切智者。”又谓一切智智,譬如虚空界,离一切分别,又如大地,为一切众生所依,又如火界,烧一切无智之薪,又如风界,除去一切诸烦恼之尘,又如水界,一切众生依之欢乐。又谓此智,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菩提心为因者,谓行者如实知自心也。大悲为根者,谓行者发悲愿,拔众生之苦,与以乐也。方便为究竟者,为一切智智之果,即以利他之行而名之也。《仁王经·中》曰:“自性清净,名本觉性,即是诸佛一切智智。” 【一切智心】 (术语)求一切智之心也。日本源信之《往生要集·中末》曰:“一切智心者,是第一义空相应心,或可是愿求佛种智心。” 【一切智地】 (术语)证得一切智之位,即佛果位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其所说法,皆悉至于一切智地。” 【一切智船】 (譬喻)乘人而运于一切智地岸之船,即佛也。《教行信证文类·二》曰:“能流入愿海,乘一切智舟。” 【一切智相】 (术语)梵语萨婆若多,一切智之相貌。《智度论·二十七》曰:“萨婆秦言一切,若多秦言相。” 【说一切智】 (杂语)《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五愿为说一切智愿。《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愿之意,谓欲往生我国土者,宜悉随顺佛智而演说一切智之妙境界也。 【一切智忍】 (术语)六忍之一。见“忍”条。 【一切智无所畏】 (术语)四无畏之一。见“四无畏”条。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经名)《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失译,一卷。 【一切智经】 (经名)佛为波斯匿王,分别一切智之事,四姓之胜劣等者。摄于《中阿含经·五十九》。 |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