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科学探秘(套装5册)
定价:234.20元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505429086
页码:全5册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目录
《飞碟探索30年》
主编寄语
第一章 政府究竟向我们隐瞒了多少?
第一节 一个持久的争论——1947—199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在UFO研究中的角色
第二节 “MJ-12”报告背后的外星人
第三节 被推翻的UFO调查记录
第四节 法国政府与不明飞行物研究
第五节 美国政府的UFO计划与研究
第六节 德黑兰追忆 第六节
第七节 华盛顿上空,UFO编队飞舞
第八节 在200名士兵的注视下,UFO登陆了
第二章 揭秘典型飞碟发现事件
第一节 仍未落幕的罗斯威尔事件
第二节 亚当斯基的故事
第三节 1908年:神秘的大
第四节 终级PK:美国空军VS UFO
第五节 威胁!逼近华盛顿
第六节 新西兰上空的UFO档案
第七节 贵阳UFO袭击案及其调查报告
第八节 不可思议的飞来横祸
第九节 蓄意欺骗——美国空军在大萨尔的UFO摄影
第十节 莱肯西斯——本特沃特斯事件
第十节 阿诺德的奇妙旅程
第三章 著名UFO劫持事件
第一节 奇妙的一夜:希尔夫妇诱拐事件
第二节 我被抓上了飞碟
第三节 被劫持的萨米
第四节 贝蒂的一夜
第五节 发生在大洋洲的惊天劫案
第六节 他,被UFO击中
第七节 UFO:从未披露的案卷
第八节 近距离遭遇:与儿童有关的案例
第九节 邱比斯?伍敦事件
第十节 巴西发生的两起恶性UFO事件
第十一节 外星劫持零距离——中国人的UFO遭遇
第四章 ET大畅想——见证外星人存在
第一节 触碰外星人——“小灰人”的记忆
第二节 外星人到底有多“型”
第三节 地球造的航天器已被实用化
第四节 UFO驱动系统揭秘
第五节 51区迁移之谜
第五章 外星人来这都干了什么?
第一节 薰衣草坪上的外星生物
第二节 《黑马》报告及幕后行动
第三节 索科洛事件回眸
第四节 巴尔干碟影
第五节 发往五角大楼的UFO电文
第六节 第三类接触:是真是幻?
第七节 麦田怪圈依旧扑朔迷离
第八节 生命的“场形”
第九节 外星人的文明
第六章 外星人会不会真的大举入侵?
第一节 驰骋海天的怪物
第二节 1938年,美国差点毁于“火星人入侵”
第三节 “外星人入侵”造成厄瓜多尔首都暴乱
第四节 其他众多“外星人”恐慌事件
第五节 外星人会不会入侵地球?
第七章 外星人真的在月球背面——航天员与UFO的地外大遭遇
第一节 “阿波罗11”:隐秘的对话
第二节 月球上的对话
第八章 亲历者笔录,信不信由你
第一节 与外星人的邂逅
第二节 黛碧和她的外星朋友
第三节 与外星人同行 第三节
第四节 一位总统的UFO目击报告
第五节 目击纪实:冰雨惊魂夜
第六节 恐怖的外星人
第九章 回到祖先生活的年代,追寻天外来客的足迹
第一节 龙游石窟:史前文明的遗世之作?
第二节 纳斯卡天外来客
第三节 大金字塔的秘密
第四节 宋代的一次第三类接触
第五节 一则中国古代UFO事件的记录及评析
第六节 UFO的历史与类比
第七节 超时代文明之谜
第八节 古代“全息照片”之谜
第九节 黑旗军与“雷球”
第十节 宇宙考古
附录 飞碟探索年谱
本套还包括:
《可怕的巧合》
《人类消失后的地球》
《星际旅行指南》
《地球大悬疑》
这套书简直是为像我这样对外太空和未解之谜充满好奇的“老顽童”量身定做的!我最近沉迷于科幻小说的世界,尤其钟爱那种能把硬核科学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结合得恰到好处的作品。拿到这套书的时候,光是名字就足够吸引人了。《飞碟探索30年》这类题材,我一直觉得是介于真实历史和都市传说之间的奇妙地带,书中对目击事件的梳理、政府的反应,甚至是民间组织的研究,都展现出一种抽丝剥茧的专业性,读起来让人忍不住想去核实每一个细节。它不像那些纯粹的阴谋论那样让人浮躁,而是提供了一个更偏向于“证据链”的探讨角度。再说到《地球大悬疑》,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史诗般的厚重感,它触及的往往是地质变迁、史前文明的谜团,这些话题总能激发起我对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敬畏之心。我特别喜欢那种,当你读完后,会开始用全新的眼光看待日常生活的景象,比如一块奇怪的岩石,或者一次不寻常的地震,都会让你联想到书中的某个理论。
评分总的来说,这五本书构成了一个非常完整且引人深思的知识宇宙。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从微观的奇特事件(巧合),到宏观的宇宙探索(星际旅行),再到我们自身存在的根本疑问(人类消失、地球之谜)的探索链条。它们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流水账,而是会留下很多“钩子”,让你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时不时地去回味和咀嚼那些概念。对我来说,阅读的最高境界就是获得一种“认知上的重塑”,而这套书在不同维度上都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无论是对科技边界的叩问,还是对未知现象的梳理,它都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让求知欲旺盛的头脑能够尽情驰骋,远离日常的琐碎,直面那些最宏大、最令人心驰神往的谜题。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套书的阅读体验非常“刺激”,尤其是当我翻到《可怕的巧合》那本时,简直是让人脊背发凉,后背出汗。它探讨的不是那种简单的、可以解释的概率事件,而是那些挑战我们认知边界的、令人费解的关联性。比如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艺术作品中预示未来的符号,或是人物命运的惊人重叠。这种书籍的魅力在于,它不强行给你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把一堆令人心悸的案例摆在你面前,让你自己去判断:“这仅仅是随机性,还是背后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在操控?”这种哲学层面的思辨性,远超一般的科普读物。我通常会在深夜,泡上一杯浓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细细品味这些“巧合”,那种仿佛触摸到了世界运行的某种隐秘代码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评分对于那些渴望逃离当下、拥抱星辰大海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简直就是一张单程票。《星际旅行手册》这个标题,听起来就像是科幻迷的终极圣经。我一直觉得,我们对宇宙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被我们现有的技术和想象力所限制的。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个基于现有物理学框架,但又充满前瞻性的探索指南,那价值就无可估量了。它不仅仅是介绍火箭推进或者轨道力学,我更期待它能深入探讨虫洞理论、曲速引擎的可能性,甚至是对星际文明接触的伦理预设。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次精神上的“跃迁”,让你重新审视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与伟大。读完后,抬头看夜空,那些闪烁的光点就不再只是遥远的装饰品,而是充满了无数未被触及的可能性的目的地。
评分坦白讲,我购买这套书,很大程度上是被《人类消失后的地球》这个反乌托邦式的设想所吸引的。《后人类纪元》的文学作品有很多,但通常侧重于幸存者斗争。而这本书如果能更聚焦于“消失”本身,即地球生态系统如何自我修复、城市如何被自然吞噬、野生动物如何重新占据人类的领地,那画面感将极其震撼。我脑海中已经浮现出藤蔓爬满摩天大楼的景象,或是被遗弃的交通工具被锈蚀的特写镜头。这种“去人类中心化”的视角,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思维练习,它迫使我们思考:如果人类文明的痕迹彻底抹去,地球的生命力依然旺盛,那么“文明”的定义又是什么?这种冷静、近乎残酷的未来预演,比任何警示录都来得更有力量,因为它直指我们文明的脆弱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