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读本 译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

孔子家语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读本 译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享游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3460
商品编码:28331526276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孔子家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
ISBN:   9787550243460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    价:   12 元
作    者:   (三国)王肃,整理,杨博,译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7-01   版次:1   页数:160
  印刷时间:2015-07-01   印次:1   字数:130千

  主编

《孔子家语》一书zui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门人所撰,其书早佚。后来王肃对其进行整理,现存十卷。本书内容完整其准确,注意学术性与普及性的结合。书中的注释与译文充分吸收了现有的注解成果,综合各家,择善而从,既通俗易懂又不失其严谨性。本书生动塑造了孔子的人格形象,对于研究孔子的思想,具有巨大的价值。


  内容简介

《孔子家语》是一部了解和研究孔子的重要著作,被称为“孔子研究书”。如要真正走近孔子,并理解他,则要从《孔子家语》入手。

本书稿以原文、注释、译文的形式,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答和言谈行事,以及孔子与各诸侯国君的问答。文字严谨,内容充实,译注也很,有助于让读者理解和接受孔子的思想,进一步走进孔子,也有助于推动早期儒学的研究。


  目 录

【孔子家语 目录】

相鲁… …………………………005

始诛… …………………………010

王言解… ………………………015

大婚解… ………………………023

儒行解… ………………………028

问礼… …………………………036

五仪解… ………………………038

致思… …………………………047

三恕… …………………………055

好生… …………………………059

观周… …………………………063

辩政… …………………………068

六本… …………………………075

辩物… …………………………083

哀公问政… ……………………086

在厄… …………………………091

困誓… …………………………097

执辔… …………………………104

本命解… ………………………111

郊问… …………………………115

五刑解… ………………………115

刑政… …………………………121

冠颂… …………………………127

庙制… …………………………128

辩乐解… ………………………130

问玉… …………………………133

屈节解… ………………………136

七十二弟子解… ………………136

本姓解… ………………………149

终记解… ………………………154


  作者介绍

《孔子家语》一书zui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门人所撰,其书早佚。后来王肃对其进行整理,现存十卷。王肃为东海郯人,曾遍注儒家经典,是郑玄之后的经学大师。他主张微言大意,综合治经,反对郑玄不谈内容的文字训诂学派。


  精彩书摘

相鲁

【原文】

孔子初仕,为中都①宰②。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

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

寸之棺,五寸之椁③,因丘陵为坟,不封④、不树。行之一

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

定公⑤谓孔子曰:“学子此法以治鲁国,何如?”孔

子对曰:“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于是二年,

定公以为司空⑥,乃别五土之性⑦,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

咸得厥所。

先时,季氏葬昭公于墓道之南,孔子沟而合诸墓⑧

焉。谓季桓子⑨曰:“贬君以彰己罪,非礼也。今合之,

所以掩夫子之不臣。”

由司空为鲁大司寇⑩,设法而不用,无奸民。

【注释】

①中都:鲁邑,在今山东省汶上县以西。

②宰:一邑之长官。

③椁:棺木的外面称椁,里面称棺。

④封:聚土以建坟。

⑤定公:鲁国之国君,定公是谥号,名姬宋。

⑥司空:官名。掌管土地管理与工程建设等事务。

⑦五土之性:旧注,“一曰山林,二曰川泽,三曰丘

陵,四曰坟衍,五曰原隰”。

⑧合诸墓:使得各个陵墓圈到一起。

⑨季桓子:季平子之子。

⑩大司寇:六卿之一,主管刑狱的官职。

【译文】

孔子开始为政时,担任中都地方长官。他制定了养生

送死的礼节,提倡孝敬长者,以年龄之别享有不同食物;

帮助弱者,以身体的强弱来分配不同的任务;男女走路各

走一边;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起据为己有;器具上

不雕刻过多的文饰。安葬死者,用厚四寸的棺木,厚五寸

的椁木;依傍丘陵而建坟;禁止聚土而成坟墓,禁止在坟

墓旁种植松柏。如此实施一年,西方诸侯国都争相效仿。

鲁定公对孔子说道:“用您推行的制度治理鲁国,怎

么样?”孔子回答说:“此制度足以治理天下,何况只是

鲁国呢!”自此之后第二年,定公任命孔子为司空。孔子

根据鲁国土地的性质,将其分门别类,以此在不同的土地

上生养不同的物产。这样,万物各得其所,获得了适宜的

生长环境。

早先之时,季平子将鲁昭公葬在鲁国先君墓地的南

面,孔子派人将鲁昭公的陵墓与先君的陵墓合在一起。孔

子对季桓子说:“贬损国君却彰显自己的罪过,不合乎礼

制。如今将陵墓合到一起,以此来掩饰令尊不守臣子之道

的行为。”

而后,孔子由司空被升任为大司寇。虽然修订了法

令,却无须使用,不侵扰百姓,秩序井然。

【原文】

定公与齐侯①会于夹谷②,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

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并出疆,

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③司马④。”定公从之。

至会所,为坛位,土阶三等,以遇礼相见,揖让

而登。献酢⑤既毕,齐使莱人⑥以兵鼓噪,劫定公。孔子

历阶⑦而进,以公退,曰:“士,以兵之。吾两君为好,

裔夷之俘敢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

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偪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

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心怍,麾而避之。

有顷,齐奏宫中之乐,俳优⑧侏儒⑨戏于前。孔子趋

进,历阶而上,不尽一等,曰:“匹夫荧侮诸侯者,罪

应诛。请右司马速刑焉!”于是斩侏儒,手足异处。齐侯

惧,有惭色。

【注释】

①齐侯:齐国国君。

②夹谷:即今山东莱芜境内的夹谷山。

③左右:正副。

④司马:掌管军事的官职。

⑤献酢(zuò):主宾相互敬酒。

⑥莱人:少数民族莱国,在齐国之东。

⑦历阶:一步一级地登台阶。

⑧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

⑨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杂技艺人。

【译文】

鲁定公与齐景公在夹谷会盟,孔子主持礼仪。在此

之前,孔子对鲁定公说:“我听说有文事时必须以武力为

后盾,有武事时也要有和平的外交准备。古时诸侯离开疆

土,必须与相应的官员同时出行。因此,我请求您带上征

服司马。”定公听从了孔子的建议。

抵达会盟的地方时,盟会的高台已经筑就,且设置了

三级台阶,以通往高台。定公与景公施以会遇之礼,相互

作揖谦让着登上高台。敬酒之后,齐国一方派莱人手持兵

器擂鼓,以此向鲁定公示威。孔子快速登上台阶,保护定

公退避,并厉声说道:“鲁国的士兵们,拿起武器战斗。

我们两国的国君在此友好会盟,夷狄边远之人竟然手持兵

器行暴。这不是齐国号令诸侯的方法。边远异国不得

图谋中原,夷狄之族不得侵扰华夏,俘虏不得干扰会盟。

军队不能威逼友好。这样的行为于神明而言不祥,于道德

而言不义,于为人而言失礼。齐侯一定不会那样做吧?”

孔子这一番言论让齐景公感到羞愧,齐景公于是挥手让莱

人军队撤下。

一会儿之后,齐人演奏宫廷音乐,俳优与侏儒表演杂

技。孔子快步上前,站于中间的台阶上说道:“戏弄侮辱

诸侯国君的人,其罪当斩。请右司马对他们行刑。”

因而,诛杀了侏儒,断了他们的手脚。齐景公内心惧

怕,脸上有愧疚之色。

【原文】

将盟,齐人加载书①曰:“齐师出境,而不以兵车

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子使兹无还②对曰:“而

不返我汶阳③之田,吾以供命者,亦如之。”

齐侯将设享礼,孔子谓梁丘据④曰:“齐鲁之故,吾

子何不闻焉?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勤执事。且牺象⑤

不出门,嘉乐⑥不野合⑦。享而既具,是弃礼;若其不具,

是用秕稗⑧也。用秕稗,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

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乃不果享。

齐侯归,责其群臣曰:“鲁以君子道辅其君,而子独

以夷狄道教寡人,使得罪。”于是乃归所侵鲁之四邑⑨及

汶阳之田。

【注释】

①载书:即盟书,诸侯会盟时所订的誓约文件。

②兹无还:鲁国的大夫。

③汶阳:鲁国汶水之北,在今泰山东南麓莱芜市境内。

④梁丘据:齐国的大夫。

⑤牺象:饰有鸟形、鸟羽或象骨的酒器。

⑥嘉乐:钟鼓之乐。

⑦野合:在旷野演奏音乐。

⑧秕稗(bǐ bài):旧注,“秕,穀不成者。稗,草之

似穀者”。

⑨四邑:旧注,“郓、 、龟、阴”。

【译文】

在鲁、齐两国将要盟誓之时,齐人在盟书上写了一

条:“齐国军队出境作战,如果鲁国拒绝派出三百辆战车

随从出征,齐国便会按照盟书中的条约惩罚鲁国。”孔子

让兹无还反击道:“如果齐国不将侵占我们的汶阳的属地

归还,而让鲁国单方满足齐国的要求,齐国也要按照盟书

的条约接受惩罚。”

齐国将设宴款待鲁定公。孔子对梁丘据说道:“齐

鲁两国之间的礼仪,阁下难道没有听说过?会盟已经完

成,却又要款待我国君主,是徒然烦劳齐国群臣。而且,

牺尊、象尊等酒器不能拿出宫门,宫廷之乐也不能在荒野

中演奏。如果荒野中举行的宴享礼仪万事俱备,则不合乎

礼仪。如若礼仪简略,则又显得轻贱且不郑重。宴席简陋

则会侮辱国君,悲戚礼仪则会臭名昭著。愿您好好考虑,

宴客本是为彰显君主昭明的德行,若非如此,还不如不

做。”zui终,没有举行宴会。

齐景公回去之后,责备群臣说道:“鲁国的臣子用君

子之道来辅佐君主,而你们偏偏用荒蛮的夷狄之道来辅佐

我,因而得罪了鲁国。”于是齐国归还了侵占鲁国的四座

城邑,以及汶河以北的土地。

【原文】

孔子言于定公曰:“家①不藏甲②,邑无百雉③之城,

古之制也。今三家③过制,请皆损之。”乃使季氏宰仲由④

隳⑤三都⑥。叔孙辄⑦不得意于季氏,因费宰公山弗扰⑧率费

人以袭鲁。孔子以公与季孙、叔孙、孟孙入于费氏之宫,

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及台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⑨

勒士众下伐之,费人北。遂隳三都之城。强公室,弱私

家,尊君卑臣,政化大行。

【注释】

①家:指卿大夫。

②甲:旧注,“甲,铠也”。

③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

一雉。

③三家:指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在鲁国具有很大

势力。

④仲由:孔子弟子,字子路。

⑤隳:毁坏。

⑥三都:指费、郈、成三地,分别为季孙、叔孙、孟

孙的都城。

⑦叔孙辄:叔孙氏庶子。

⑧公山弗扰:费城长官。

⑨申句须、乐颀:鲁国大夫。

【译文】

孔子对鲁定公说:“卿大夫不能私藏兵器,封地不能

超过百雉,自古以来便是这样。现今,三家都了制度

规定,请您削减他们的城邑。”因而命令季氏家臣仲由拆

毁三家的城池,叔孙氏的庶子叔孙辄在季氏家族中得不到

器重,便联合费城的长官公山弗扰,率领费人攻进鲁国国

都,发动叛乱。孔子护着鲁定公,与季孙氏、叔孙氏、孟

孙氏三大夫躲入季氏的宫室,登上武子台。费人向武子台

发起进攻,攻到台的一侧时,孔子命令申句须、乐颀率兵

前去战斗,将费人击退。如此,摧毁了三家的城池,壮大

了公室的力量,削减了卿大夫的势力。君尊臣卑,各司其

职,各安其位,政治教化为之一新。

始诛

【原文】

孔子为鲁司寇①,摄行相事,有喜色。仲由问曰:

“由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

也?”孔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乐以贵下人’

乎?”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②,戮③之于两观

之下,尸于朝三日。

子贡④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今夫子为政

而始诛之,或者为失乎?”孔子曰:“居⑤,吾语汝以其

故。天下有大恶者五,而窃盗不与焉。一曰心逆而险⑥,

二曰行僻⑦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⑧,五曰顺

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

皆兼有之。其居处足以撮⑨徒成党,其谈说足以饰褒莹⑩

众,其强御足以反是独立,此乃人之奸雄者也,不可以不

除。夫殷汤诛尹谐,文王11诛潘正12,周公13诛管蔡,太公14

诛华士15,管仲16诛付乙,子产17诛史何18,是此七子皆异世

而同诛者,以七子异世而同恶,故不可赦也。《诗》云:

‘忧心悄悄19,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忧矣。”

【注释】

①司寇:主管刑狱的官职。

②少正卯:与孔子同时讲学的鲁国大夫。

③戮:杀掉。

④子贡:孔子弟子。端木赐,字子贡。

⑤居:坐下。

⑥心逆而险:思想悖逆而险恶。

⑦僻:邪僻。

⑧记丑而博:《荀子》杨惊注,“丑,谓怪异之事”。

旧注,“丑谓非义”。

⑨撮(cuō):旧注,“撮,聚”。

⑩莹:一本作“荣”,指迷惑民众。

11文王:周武王父,名姬昌,号西伯。

12 潘正:《荀子·宥坐》作“潘止”,《说苑·指

武》作“潘阯”。事迹不详。

13 周公:名姬旦,文王之子,武王之弟。

14太公:名尚,姜太公,周文王之师。

15 华士:旧注,“士之为人虚伪,亦聚党也”。《韩

非子》云:“耕而后食,凿井而饮。”概为隐士。

16 管仲:名夷吾,字仲,助齐桓公称霸。

17 子产:名侨,字子产,郑国政治家。

18 史何:《荀子·宥坐》作“邓析、史付”,《说

苑·指武》作“邓析”。

19 悄悄:忡忡。

【译文】

孔子担任鲁国大司寇一职,并代理宰相之职,脸上有

喜悦的神色。仲由问道:“我听说对君子而言,祸患来临

时不惧怕,福禄来到后也不欢喜。如今您得到高官却极为

高兴,这是为什么?”孔子回答说:“对,确实有这样的

话。然而不是也有‘身居高位仍旧谦逊地对待下人为高兴

之事’的说法吗?”于是,孔子当政七天便诛杀了扰乱朝

政的鲁国大夫少正卯。在宫殿门外的高台上行刑,并在朝

廷陈列其尸体三天。

子贡向孔子进言说:“少正卯在鲁国非常。如

今您当政时首先便诛杀了他,或许是不恰当的吧!”孔子

说:“坐下来,我告诉你其中的缘由。天下有五大罪行不

可宽恕,而不包含偷窃。种是思想悖逆而为人险恶,

第二种是行为邪僻而固执,第三种是言语而又能言善

辩,第四种是精通怪异的事情,第五种是言行不端而广施

恩惠。如若一个人具有其中一种恶性,便免不了君子的诛

杀,但少正卯具备每一种。他活动之地足以聚集自己的势

力,以结党营私;他的言论足以粉饰自己,迷惑众人;他

的势力足以自成一派,成为异端;他是人中之奸雄,不可

以不诛杀。历史之中,殷汤诛杀尹谐,文王诛杀潘正,周

公诛杀管叔、蔡叔,姜太公诛杀华士,管仲诛杀付乙,子

产诛杀史何。这七个人处于不同的时代但都被诛杀,是因

为这七个人的言行举止都违背了世道,因此不可以被宽

恕。正如《诗经》中所说:‘忧虑重重难除掉,成群小人

太可恼!’小人成群,足以让人担忧。”

【原文】

孔子为鲁大司寇①,有父子讼者,夫子同狴②执之,三

月不别。其父请止,夫子赦之焉。

季孙③闻之不悦,曰:“司寇欺余,曩④告余曰:‘国

家必先以孝’,余今戮一不孝以教民孝,不亦可乎?而又

赦,何哉?”

冉有⑤以告孔子,子喟然叹曰:“呜呼!上失其道而

杀其下,非理也。不教以孝而听其狱,是杀不辜⑥。三军

大败,不可斩也。狱犴⑦不治,不可刑也。何者?上教之

不行,罪不在民故也。夫慢令谨诛,贼也。征敛无时,

暴也。不试责成,虐也。政无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

《书》⑧云:‘义刑义杀,勿庸以即汝心⑨,惟曰未有

慎事⑩。’言必教而后刑也,既陈道德以先服之。而犹不

可,尚贤以劝之;又不可,即废之;又不可,而后以威惮

之。若是三年,而百姓正矣。其有邪民不从化者,然后待

之以刑,则民咸知罪矣。《诗》11云:‘天子是毗12,俾13民

不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14而不用。今世则不然,

乱其教,繁其刑,使民迷惑而陷焉,又从而制之,故刑弥

繁而盗不胜也。夫三尺之限,空车不能登者,何哉?峻故

也。百仞15之山,重载陟16焉,何哉?陵迟故也。今世俗之

陵迟久矣,虽有刑法,民能勿逾乎?”

【注释】

①大司寇:官职名。鲁有三卿,司空兼司寇,孟孙

兼职。司空下有小司寇,孔子似乎是小司寇,《荀子·宥

坐》作“孔子为鲁司寇”。

②狴(bì):牢狱。

③季孙:亦称季孙氏,三卿之一,司徒兼冢宰,鲁桓

公子季友后裔。

④曩(nǎng):以前,从前。

⑤冉有:即冉求,孔子弟子,季氏家臣,字子有。

⑥辜:无罪。

⑦狱犴(àn):刑狱。

⑧《书》:此处指《尚书·康诰》。

⑨勿庸以即汝心:旧注,“庸,用也。即,就也。刑教


  前言

前言

孔子思想之沉博,品行之高尚,几千年来一直影响

着世人。他以生命以哲学宏思,以高大的形象和宏博的

人格,施惠于当世,也感染着后代的人们。他以礼修身

养性,以德从政启君,以恕宽厚待人。如今翻看泛黄的古

籍,字里行间依然散着圣人的教诲,潜心研读,亦可以从

中得到行己立身、自处于世的启示。所谓“一支妙笔,战

胜七雄五霸;几卷诗礼,流传亿万斯年”便是如此。

如今人们多熟知《论语》,将其作为研究孔子为人、

思想的重要典籍,这无可厚非。但是,《孔子家语》的价

值也不应被忽略。它记载了孔子与弟子以及公卿大夫的思

想言行,内容丰富而隽永,精深而宏大,被称为是“孔子

研究书”。它有比《论语》更完整精细的场景,记载

的事情更全面,记载的时间更早。如若想要更深刻地了解

孔子的为人与思想,以及了解当时的社会风气、施政措

施、文化百态,在熟知《论语》的同时,也更应熟知《孔

子家语》。

《孔子家语》又称《孔氏家语》,简称《家语》。

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另有《孔安国序》

《后孔安国序》《王肃序》这三篇序。其内容究竟在何时

写成,至今仍存在诸多争议。王柏所作《家语考》,zui先

指出此书是伪作之书,清人姚际恒所作《古今伪书考》、

范家相所作《家语证伪》、孙志祖所作《家语疏证》,以

及诸多学者皆认为此书是伪书。尽管如此,此书仍以强

韧的生命力在岁月之河中流传,即表明它不可被忽视的

价值。

王肃是三国时曹魏经学家,字子雍。他师从大儒

宋忠,饱读诗书,遍注群经,以广博的学识,深厚的文化

底蕴,以《礼记》《左传》等为借鉴,编纂了当时以家学

形式流传的《孔子家语》,从而宣扬其道德价值。《孔子

家语》之所以流传至今,与他有着割不掉的联系。

因《孔子家语》更为详细地讲述了孔子的身世、思

想,也更全面地呈现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于己能修身立

德、增慧,于政治能提供借鉴、给予启示。所以,现

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孔子家语》的价值。

鉴于此,我们决定译注这本《孔子家语》。本书按照

原文、注释、译文的体例,综合各家之长,吸收现有的成

果,同时加以自己理解,将这本珍贵的典籍呈献给读者。

由于本书的篇幅有限,所以并未向读者呈现《孔子家语》

的全貌,而是选取其中zui为精华的篇章,加以详细译注。

在译注的过程中,遵循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的原则,既

认真细致,又通俗易懂,以适应更多的读者。

由于编者学识有限,在译注时难免会出现些许疏漏,

如有不妥之处,愿读者批评指正。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