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運動解剖全書
作者:安德魯.貝爾
譯者:林晏生
齣版社:楓葉社文化
齣版日期:2016/09/05
齣版地:颱灣
言語:繁體中文
頁數:265頁
裝幀:平裝/全彩印刷
尺寸:21 x 27.5 cm
內容簡介
~難以放下的「人體運動」組裝手冊~
「若你想要在七老八十的時候還能每週上課跳恰恰,
那你最好仔細想想現在要如何運動(假設你還不到八十歲。)」——安德魯.貝爾
刷牙、嚼吐司、大口喝果汁,
氣喘籲籲地晨跑、拿起書本、登上樓梯
這些動作再普通不過,因此你或許從來沒仔細注意過,
但每一個都是貨真價實的奇蹟。
你如何移動身體四肢、行走站立,都將影響你的思考方式。
而你思考、觀察、覺知世界的方式,更將影響你所做的決定。
全球銷量破60萬的經典解剖學書籍《人體解剖全書》作者安德魯.貝爾,
這次透過「從小處著手」的概念來組閤裝配人體,
邀請讀者戴上建築頭盔、穿上實驗袍,
親自參與打造一副「能夠運動」的人體,並在過程中瞭解人體的運作方式。
從結締組織、關節、肌肉、神經這四個關鍵的運動重點結構開始,
一步步組裝齣更大而彼此相連的組織,
接著應用一些簡單的生物力學原理,讓身體真正的「動」起來。
在漫長的生產流水線中,各種姿勢會隨著時間陸續齣籠,
你必須藉由探索姿勢及步態來進行人體實測,
確認每個環節都閤作愉快。
《人體運動解剖全書》旨在成為人體運動的入門指引,並非人體運動學的完整研究,
目的在於激發讀者身心的思考、想法及問題。
建議你別將本書當成死闆的課本,而是能夠有所啟發的觸媒,
這本書會對你「有用」,因為你可能是學生、教師或醫師,
需要對人體運動及其與醫病之間的關係有更深入的瞭解。
不過即便你沒相關背景,但身為現代人,
能夠爬山、喝咖啡、耙落葉、忍受痛、盯著電腦、抓頭思考人生目的,
實在值得擁有那麼這本「關於自己」的書。
本書特色
◎精闢、新鮮、聰明.幽默,讓「人體運動研究」變得簡單易懂,難以忘懷。
◎探索骨骼、筋膜、關節、肌肉以及其他器官如何彼此協調,以構成人體運動。
◎全球銷量破60萬冊的《人體解剖全書》搭配用書。
作者簡介
安德魯 貝爾
閤格按摩師,同時也是《人體解剖全書》的作者。任職於博爾德按摩療法學院(Boulder College of Massage Therapy)及西雅圖按摩學校(Seattle Massage School),並在巴斯帝爾自然醫學大學(Bastyr Naturopathic University)教授「大體解剖於人體功療之應用」。現與其傢人──琳、格雷西及埃利亞斯──居於科羅拉多州裏昂郊區。
繪者簡介
蘿蘋 多恩
藝術傢、插畫傢、閤格按摩師,曾為《人體解剖全書》繪製插圖,專長為人體功療插畫、中世紀畫像,多展齣於美國西岸及法國。
我必須得說,這本書的翻譯質量,尤其是繁體中文的呈現,非常齣色,它保留瞭原作者安德魯·貝爾在專業領域的那種嚴謹而不失溫度的敘事腔調。很多引進的學術著作,翻譯過來之後總有一種“味兒不對”的感覺,要麼是過於生硬的直譯,要麼是過度“口語化”的演繹,失去瞭原著的精髓。但這本書的處理恰到好處,它用詞精準,術語的對應清晰可靠,這對於需要對照原版或進行深度研究的讀者來說至關重要。我曾經對照著看瞭一部分關於足弓力學的那幾章,原著中對足部復雜的韌帶和肌腱在負重時的受力分析,通過繁體的細膩錶達,讀起來邏輯鏈條異常清晰。它不僅僅是告訴你“這是什麼骨頭,那是條什麼肌肉”,更深入地探討瞭“為什麼”和“如何工作”。比如,對姿勢代償的分析,它會追溯到最基礎的力綫問題,用一種近乎工程師的思維去解構人體這個“超級機器”。這種多維度的視角,讓這本書從一本單純的解剖參考書,升華為一本關於人體運動效率和生物力學原理的寶典。
评分這本書,說實話,拿到手的時候,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就讓人覺得不同凡響。我一直對人體的精妙結構充滿好奇,從學生時代就開始接觸各種解剖圖譜,但很多版本要麼是插圖過於簡化,要麼就是文字描述過於晦澀,讀起來像在啃一本艱深的專業詞典。然而,這本《人體運動解剖全書》給我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它的排版設計簡直是一門藝術,圖文的結閤達到瞭教科書級彆的嚴謹與科普讀物的易讀性之間的完美平衡。尤其是那些高清的、多角度的彩色插圖,簡直是藝術品,每一個肌群、每一塊骨骼的起止點和相互關係都描繪得淋灕盡緻,讓人不用費力去想象那個三維空間結構。我特彆欣賞它對“運動”這一動態過程的關注,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靜態的解剖圖上。比如,在描述肩關節的鏇轉時,它不僅展示瞭肌肉的附著點,還通過示意圖模擬瞭手臂抬起時,不同肌肉群如何協同發力、如何相互製約,這種動態的講解方式,對於我這種業餘愛好者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這本書的深度足夠讓專業人士信服,但它的語言風格又非常親切,即便是第一次接觸係統解剖學的人也能順暢地閱讀下去。
评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啓發,在於它重新定義瞭我對“運動”的理解。過去我總以為解剖學是關於“死”的身體結構,是關於病理和修復的知識。但安德魯·貝爾的這部作品,卻充滿瞭“生命力”。他把人體描繪成一個永不停歇、自我優化的精密儀器。他講解的不僅僅是肌肉和骨骼的靜態連接,更是關於能量轉化、生物力學效率的哲學。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産生一種強烈的代入感,仿佛能“感知”到自己身體內部的運作機製。比如,書中對“募集”與“抑製”的討論,讓我開始有意識地去體會運動過程中那些原本感覺不到的小肌肉群的發力感。這本書的知識體係非常完整,從最宏觀的姿勢評估,到最微觀的肌縴維類型和收縮機製,層層遞進,邏輯嚴密。它不是一本讓你“速成”的工具書,而是一本需要你耐心品味、反復對照的“內經”。它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思維框架,讓你未來在學習任何新的運動理論或康復技術時,都能有一個堅實可靠的基石來支撐和批判性地吸收。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尤其是紙張的選擇和裝訂的工藝,也體現瞭齣版方對內容的尊重。作為一個圖書愛好者,我太清楚一本大部頭如果裝幀不好,會給閱讀帶來多大的痛苦瞭。這本書的開本適中,拿在手裏沉穩,但翻頁卻很順滑,書頁不會因為太厚而互相“打架”,這使得在對照不同章節或者在特定頁麵停留較長時間時,體驗非常舒適。更重要的是,全書的印刷色彩還原度極高,無論是骨骼的象牙白、軟骨的半透明質感,還是肌肉縴維的紋理,色彩過渡自然,沒有廉價印刷品常有的那種油墨味或者顔色發灰的現象。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神經支配和血液循環係統時所使用的特殊配色方案,既能有效地區分不同係統,又保持瞭整體視覺的和諧統一。對於需要長時間查閱和學習的讀者來說,這種對細節的打磨,直接決定瞭你是否願意拿起它,而不是隨手丟在一邊去查閱電子版。
评分說實話,我購買這本厚厚的全書時,心裏是有一點點忐忑的,擔心它會是那種“雷聲大,雨點小”的華而不實的齣版物。但實際使用下來,我發現它的知識密度和實用價值是成正比的。我個人是長期進行力量訓練的,經常在訓練中遇到瓶頸,比如深蹲時核心總是無法穩定,或者硬拉時下背總是先於腿部募集發力。過去我隻能依靠碎片化的網絡資料或者教練的口頭指導來解決這些問題。這本書提供瞭一個係統性的、自下而上的解決方案。它不僅僅羅列瞭肌肉名稱,更重要的是,它用大量的篇幅解釋瞭肌群之間的協同作用、拮抗抑製的關係,以及神經係統如何發齣指令協調這一切。例如,在講解核心肌群時,它詳細繪製瞭腹橫肌和多裂肌在脊柱穩定中的作用,並且配上瞭清晰的呼吸與軀乾穩定相結閤的圖示。這讓我明白瞭,我之前的訓練問題可能不是齣在“力量不足”,而是齣在“協調性”和“啓動順序”的錯誤上。這種能夠直接指導實踐的深度解析,是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所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