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大迁移:移动时代知识的真正价值》 ISBN:9787213086762 定价:72.90 浙江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知识搜索即得的信息时代,我们还需要学这么多知识吗?
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吗?
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还是精通一门专业对人生发展更有利?
知识付费产品满天飞的当下,什么知识才是值得学的?
美国超级畅销书作家威廉·庞德斯通,在《知识大迁移》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通过三个部分解读信息时代的致胜关键!首先,作者剖析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为什么变得越来越无知,还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其次,通过覆盖全美的调查和研究,以大数据的形式揭示了知识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告诉大家学习哪些知识可以更富有、更幸福;最后,作者告诉我们,如何利用现有的媒体、网络等资源,在移动知识时代成为真正的赢家。
“百度百科”不是学习的结果,而是学习的方式,存在云端的知识也不是你的知识。想要获取成功,不妨翻开这本书,转变你的认知,投入新的学习吧!
章节目录
| 前言 | 知识,究竟去了哪里?
| 第一部分 | 信息爆炸时代,为什么人却越来越无知?
01 云端大脑与理性无知
02 扭曲的心智地图
03 沉默不语的历史
04蠢人的胜利:五分之一法则
05 信息匮乏的选民
| 第二部分 | 哪些知识让你更富有、更幸福?
06 给你的知识标价格
07 科学越进步,人类越无知?
08 咬文嚼字是一种职业态度
09网络红人与巨额代言费
10 没有知识,何来信仰?
11 真人秀明星的风头盖过哲学家
12 公众健康信息中的骗局
13 冷门的体育知识和收入有关?
14 人生是一连串的“棉花糖实验”
15“ 一知半解”,才能“举一反三”
| 第三部分 | 在无知的世界,如何成为赢家?
16 不要人为地制造求知的障碍
17 个人获取信息应该平衡理性
18 以协商的方式化解公共冲突
19“ 狐狸式”的广博胜过“刺猬式”的专精
2、《知识大融通:21世纪的科学与人文》ISBN:9787508653839 定价:68.00 中信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科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凝结毕生智慧的巨著。在本书中,他重新开启了启蒙运动时期的知识统一论,继承牛顿、爱因斯坦和理查德?费曼以来的开创性道路,希望能找到一个共同的基础,将从物理到生物再到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各领域结合起来。以自然科学为模型,威尔逊在社会科学、艺术、宗教、伦理等各学术领域间找到了令人惊异的链接点,从大脑中的化学反应到文化的基因基础,从岩画到《洛丽塔》中所蕴含的的生物学基本原则,这位生物学大师用清晰、雄辩的文字将各学科的zui新发现巧妙地编织到了一起,形成了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的知识体系。
作者简介
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 Wilson),世界杰出生物学家之一,社会生物学、生物多样性之父。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克拉福德奖等,以著作《论人性》《蚂蚁》两次获普利策奖。目前是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昆虫馆的名誉馆长兼荣誉研究教授。
章节目录
第一章 爱奥尼亚式迷情 // 001
我相信这就是爱奥尼亚式迷情的源头:追求客观的真实性,而非神的显现,这是另一种满足宗教的饥渴的方法;它的中心思想,正像爱因斯坦所了解的,是知识的统一。一旦某些知识统一到一定的程度,我们就可以了解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为什么会在这里。
第二章 学术的主要分支 // 011
科学和人文艺术是由同一台纺织机编织出来的;我们可以从基因进化到现代文化这整个悠久的历史中,看到有关这台纺织机的起源、本质,以及人类处境的一般诠释。这种融通的因果诠释,使得每一个单独的心智能够快速而正确地从共同心智的某部分前进到另一部分。
第三章 启蒙时代 // 021
启蒙运动从来不是一个统一的运动,它不是一条笔直的急流, 而是比较像三角洲上曲折前行的河流所构成的花边网络。启蒙思想家经常为一些基本问题相持不下,但他们意见重叠的部分很广、很清晰,也很合乎理性,都热切地想要去除世界上的迷信,把人类心灵从缺乏人性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第四章 自然科学 // 065
科学发展之前,神秘主义是探知未来世界zui有效的方法;尽管它能满足人类情绪上的需求, 但成果却是零。巫师施咒语或在圣山上绝食,都不能召唤出电磁波谱;就连zui伟大的宗教先知也对它一无所知。这不是因为神有所隐藏,而是因为巫师和先知缺乏只有经过努力学习才能获得的物理知识。
第五章 阿里阿德涅的线 // 095
当更多关联建立起来时,各学科也就能更圆满地由上贯通到下,由实体中zui特殊的部位一路贯通到zui普遍的分子和原子。 但是,以相反的方向来建立融通性,也就是由普遍到特殊, 相形之下却困难许多。简单地说,分析阿玛林果要比合成阿玛林果容易得多。
第六章 心 灵 // 137
心灵是一连串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经验,基本上是一种密码,代表感官印象以及对这些感官印象的记忆和幻想。 其中的组成资讯,极可能是通过向量密码的方式来搜集整理和抽取使用,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方向和大小。
第七章 由基因到文化 // 177
遗传学家给知识分子和决策者的赠言是:先选出你想要推扬的社会,然后再准备与它所具有的遗传率共存;绝对不要反过来,只为了改变遗传率而提倡某些社会政策。如果想要得到zui佳的结果,栽培个人,而不是团体。
第八章 人性的适应能力 // 229
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旧石器时代的基因在这段“开创的改革时期”消失了;它们仍然留在原地, 继续制定人性的基本法则,尽管它们跟不上文化的进化,文化也无法将它们灭绝。无论好歹,这些基因都已经把人性带入了混乱的现代历史当中。
第九章 社会科学 // 253
我已经可以想象,通过对人类事务非理性部分的探索,我们能接续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间隔。 如果这样的结合真能达成, 社会科学就能扩展时空范围,并且获得丰富的观念 ; 结合是社会科学获增预测能力的zui佳方式。
第十章 艺术和艺术的诠释 // 293
流传久远的艺术作品都极具人性,尽管它们是来自个人的想象力,甚至当创作者的幻想中出现不可能存在的世界时, 他们所凭借的仍然是人类的根源。 正如幻想大师冯内古特所说的: “艺术把人性置于宇宙的中心,不论我们属不属于这个中心。”
第十一章 伦理和宗教 // 333
道德行为的原始成分比旧石器时代的仪式更为久远,而宗教建立在伦理基础上,可能向来都以某种形式支持伦理规范。 宗教拥有令人难以抗拒的影响力,并不仅仅来自道德的认可, 但信仰若是盲目的,不论表达方式有多么热情,都不足以让人信服。
第十二章 为的是什么? // 373
我们如果依赖人工替代品来维持自身和生物圈的活力,所有的事物终将变得脆弱;我们如果抛弃其他生命,必定使我们人类变得永远贫乏;我们如果放弃遗传天性,接受仪器辅助下的理性,并且以进步为名,讲伦理、艺术和生命意义屈服于散漫不经的习惯之下,幻想自己如神一般尊贵,而不受古老传承的束缚,那么我们将变得什么也不是。
注 释 // 418
致 谢 // 470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