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傅雷转 |
| 定价 | 39.80 |
| ISBN | 9787811245042 |
| 出版社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 作者 | 金梅 |
| 编号 | 11160883 |
| 出版日期 | 2009-02-01 |
| 印刷日期 | 2009-02-01 |
| 版次 | 无 |
| 字数 | 无 |
| 页数 | 无 |
| 一孤儿寡母 二修道院式的童年 三浮荡无着的学子 四初试笔锋 五告别亲友 六赴法途中 七名家书信:'法行通信' 八巴黎之恋 九初识达·芬奇 十徜徉于莱芒湖畔 十一流连于艺术之都 十二美术批评家崭露头角:'塞尚' 十三比利时之旅:鉴赏鲁本斯 十四意大利之行:朝拜米开朗琪罗与拉斐尔 十五在罗浮宫研究伦勃朗和普桑 十六在上海美专发生的故事 十七刚柔相济琴瑟相谐 十八探索中国艺术向何处去 十九倾听罗曼·罗兰的忠告 二十旅欧的结晶:'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二十一同是天涯沦落人 二十二从贝多芬汲取战斗的意志与力量 二十三平生一大知己:与黄宾虹的忘年交 二十四评论鸳鸯蝴蝶派与张爱玲 二十五论争对待美苏关系的态度 二十六失望与疑虑 二十七独树一帜: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二十八造就世界D1一流的艺术家 二十九与傅聪谈音乐 三十一片赤诚:投身整风运动 三十一一声霹雳:终为赤子之心受累 三十二“当初给我戴帽 本来就是错的!” 三十三纵论中国绘画艺术 三十四桃李之花盛于隔墙邻院 三十五终生遗憾:“少听见一声‘爸爸’!” 三十六愤而弃世 三十七永存不朽 初版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
| 傅雷以其卓异的人格与文格 将自己雕塑成了一座完整的丰碑。这座丰碑 已经 也将长久地矗立于中华大地。一部'傅雷家书' 一版再版 成了当今青年 包括艺徒们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的教科书;煌煌15大卷'傅雷译文集'的编辑如版 不仅为外国文学爱好者们提供了众多准确、精美的译著 使他们得以沐浴于巨匠大师们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之中;更为*国文学翻译界树立了一座丰碑;'世界美术名作20讲'、'与傅聪谈音乐'被*国艺术理论界赞誉为少有的精湛之作;与国画大师黄宾虹论艺的'傅雷书信集'的面世 对推动*国画和*国画研究 意义可谓大矣;20卷本 七百多万字的'傅雷全集'的出版 更使我们全面地看到了一位文坛巨人的丰功伟绩。——金梅今天的人们说起傅雷这个名字 其含义早已超过了他的翻译作品的价值 而是作为世纪中西文化撞击中的一种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陈思和傅雷以其卓异的人格与文格 将自己雕塑成了一 座完整的丰碑。这座丰碑 已经 也将长久地矗立于 中华大地。 一部'傅雷家书' 一版再版 成了当今青年 包 括艺徒们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的教科书;煌煌15大 卷'傅雷译文集'的编辑如版 不仅为外国文学爱好 者们提供了众多准确、精美的译著 使他们得以沐浴 于巨匠大师们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之中;更为*国文学 翻译界树立了一座丰碑;'世界美术名作20讲'、'与 傅聪谈音乐'被*国艺术理论界赞誉为少有的精湛之 作;与国画大师黄宾虹论艺的'傅雷书信集'的面世 对推动*国画和*国画研究 意义可谓大矣;20卷本 |
| 金梅 1936年生 上海市浦东人。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 毕业后短期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61年起从事文学刊物编辑工作 直至退休。曾任'新港'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天津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编审。已出版'文海求珠集'、'论叶圣陶的文学创作'、'短篇小说的文体与写作'、'创作通信:文学奥秘的探寻'、'理想的艺术境界——傅雷论艺阅读札记'、'傅雷传'、'弘一法师传'等著作十余种。关于孙犁研究的著作有:'孙犁的小说艺术'、'孙犁的现实主义艺术论'、'孙犁的创作景观与风格因素'等。另有文学评论、散文、随笔近百篇。曾多次获得天津市鲁迅文艺奖和社科很好成果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 这是一本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传记作品 极具震撼力。 披露靠前手丰富详实的珍贵资料、图片 以精湛成熟的文笔、睿智深刻的思考 对译界大师傅雷先生的身世际遇 及其一些鲜为人知的重要轶事 进行生动真实的描写;对傅雷先生的人品节操、治学精神、奋斗经历及至人生很后的悲剧 洞察幽微、剖析深刻。既具有极富价值的史料性 又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此版修订本 作者搜集大量近期新研究资料 对全书重新进行了补充完善 特别是增添充实了傅雷先生的相关文艺研究论述、很后的家信等重要拾遗。人文价值彰显 可读性很强。 |
| 孤儿寡母 祖国大都会上海市东南部 濒临东海 有一县治——南汇县。该县原来隶属于江苏省 1958年11月划归上海市。全县境内 一望无垠的平原上 河汊纵横。水路八达。这里盛产稻谷、小麦、花生、棉花 棉花的单位面积产量 曾榜列全国之首。距离县城惠南镇约三十华里的西北方向 有一处傅家宅;傅姓的门庭众多 主要又聚居于东西两端 于是有东傅家宅和西傅家宅之分。 据青峰道人傅子祥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元月修订的'博氏家谱'记载:在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9 始迁祖傅庆公为避倭寇侵扰 由浙江海盐移居靠近东海的四灶-今南汇盐仓镇境内。其子傅显公却认为 该地固为沿海 渔、盐之业发达 可谓地富而利饶 然人君风尚“俗且杂” 非子孙长久居住发展之处 故又举家迁至四灶之西北、沈庄之东 即现在的东西傅家宅一带。傅显公则是傅氏家族迁居南汇后的靠前代传人。在往后的近二百年间 傅氏家族世代耕读 传世十二代 却一直无家谱之属。至明万历三十二年-1605 才开始撰写记录这个家族在南汇生活变迁的靠前部家谱。从世系表上看 傅雷也是这一家族有文字记载后的D1十八代传人了。 傅姓算得上是当地的靠前大姓 但不知道为什么 在西傅家宅宅南不到20米处流过的一条河流 却叫张家湾。别看张家湾的河面并不开阔 随它西折北弯 可以通向号称“小上海”的周浦镇 再西折北弯地向前流去 就能抵达春申江畔的大上海;而任它一路东折南折地前行 则可到达南汇县城的所在地。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 上海市与南汇县城之间 还没有修筑公路 更无长途汽车可供代步。在那个时候 当地人要是想去县城买点儿什么 或到十里洋场的上海去开开眼界 就得驾上一条小木船 或单桨或双桨 行驶在随处变换着名称的河浜里。除了途经一些较大的宅子 尚有鸡犬之声可闻 一路上往往会使你寂寞难耐。…… |
阅读一本传记,我最看重的是作者如何将人物的生平与时代背景巧妙地融合,让读者不仅了解一个人的故事,更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下的个体命运。《傅雷传》这本书,我还没开始深入阅读,但仅仅从我对傅雷先生已有的一些零散了解来看,他的经历必然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紧密相连。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傅雷,不仅仅是那个在翻译界叱咤风云的大家,更是那个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思考、坚持的普通人。这本书能否如实地展现他的人格魅力,能否揭示他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能否让他对艺术、对教育、对人生深刻的见解跃然纸上,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的。一本好的传记,应该像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让读者身临其境,与传主一同呼吸,一同感受。我希望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能够让我透过文字,看见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看见傅雷先生在那其中的独特身影,看见他对真理、对美好不懈追求的精神。
评分读一本传记,我常常会思考,这位传主的人生经历,对于我们今天的时代,对于我们当下的生活,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和启示?傅雷先生生活在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的生命轨迹必然充满了曲折与挑战。我希望这本《傅雷传》能够深入挖掘他如何面对人生中的风雨,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持。他的那些充满哲思的文字,他的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对子女的殷切期望,这些精神遗产是否能够在这本书中得到充分的传承和发扬?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记录,更能成为一本能够激发我们思考当下、审视自我、追求美好人生的精神读物。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傅雷传》,能够让我对“做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有高尚情操的人”这一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评分刚收到这本《傅雷传》,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单看装帧设计就觉得是一本有分量的书。纸张的质感很好,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印刷品,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实在感,触感温润,闻起来也没有刺鼻的油墨味,这是我一直以来对好书的期待。封面设计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的装饰,却透露出一种庄重和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可以直接触碰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封底的文字也经过精心挑选,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傅雷先生的风骨与精神,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第一页,去探寻这位翻译巨匠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那复杂而又深刻的人生轨迹。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严谨和学术的气息,让人对内容的质量多了一份信心。我一直相信,一本好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作者思想的传承,是情感的共鸣,是精神的启迪,而这本《傅雷传》从外在的呈现就已经传递出了一种品质感,这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旅程充满了期待,相信它会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评分作为一名对文学翻译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对傅雷先生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他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然而,对于他个人生活的了解,我却知之甚少。这本书《傅雷传》,我希望能够填补我在这方面的空白。我尤其好奇的是,是什么样的经历,什么样的思想,塑造了傅雷先生如此独特的翻译风格和人生理念?他的家庭教育,他的师友交往,他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选择与坚持,这些细节能否在这本书中得到充分的展现?我期待作者能够挖掘出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将傅雷先生的性格、情感、乃至他那些饱含深情的家书,以一种细腻而又不失宏大的笔触呈现出来。对我而言,阅读传记,就是希望能够从一个伟人的生命故事中汲取力量,获得启示。我希望《傅雷传》能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傅雷先生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他的翻译成就,更在于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
评分一本好的传记,在我看来,应该能够带领读者走进传主的心灵深处,去感受他的喜怒哀乐,去理解他的思想起伏。对于傅雷先生,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位极具风骨和独立精神的知识分子。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他对国家、对社会、对艺术的独特见解,看到他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不屈。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他作为父亲、作为丈夫、作为朋友的另一面,那些更加真实、更加鲜活的情感流露。我知道傅雷先生的儿子傅聪,也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父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傅雷先生对儿子的教育方式,是否能在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人文关怀的细节,往往更能打动人心,也更能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完整的傅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真诚而富有洞察力的视角,去解读傅雷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去展现他那超越时代的精神价值,让我从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