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历史评论10:东京时光

东方历史评论10:东京时光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许知远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6-0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店铺: 中南博集天卷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
ISBN:9787221141392
商品编码:28027386916
包装:平
开本:16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商品参数

显然,清政府认为即便是在外流亡,容闳、康有为和孙逸仙这三个人都是危险分子。 然而,根据悬赏人头的价格,人们也不能断定他们“异常危险”。
首先,大多数人认为孙逸仙1895年在广州的起义谋划是不切实际的。当时孙逸仙的目标是:让广州这个重要城市作为对清政府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基地。但是,不论是他个人和同僚的领导力,还是他拥趸者们的水平和层次能否取得成功都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即便他成功成了总统,由于完全缺乏军事训练和经验,他能否在省级驻军的反击下生存,也是令人怀疑的。 
一年后,孙逸仙在伦敦被绑架似乎并没有减少他的幻想。相反,英国政府对他的怜悯更助长了他的理想,而这也是他发起广州起义的基本前提之一。出于对英国政府不切实际的期待,他公开要求英国政府采取“善意的中立”。事实上他并没有意识到,英国政府对待绑架案的愤怒仅仅是因为绑架案违反了伦敦的法律。当然这并不是要去否认公众对东方专制政府受害者的关注。
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指出的,“孙逸仙这期间只是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请求——回到香港的权利”,而这是1895年广州起义之后他所不被允许的。然而,在英国首相索兹柏瑞正式将孙逸仙从中国使馆营救出来后,他便向中国大使保证,英国政府将“依法阻止任何反对中国政府的人利用英国领土进行谋反”。另外,他还给港督寄去了说明,要求他“继续密切关注任何嫌疑人士的谋反举动,并在辖区内尽*大可能预见和挫败任何反对中国政府的革命企图”。
显然,孙逸仙在1896年10月27日—1897年2月4日期间,频繁去摄政公园阿尔伯特路12号访问埃德温?柯林斯先生、并与他起草请求“英国善意的中立”的举动,只是为他在英国外交部赢得了“空想家”的名号。虽然在广州起义中,这一空想成真了,但即便英国政策制定者认可了孙逸仙所宣称的zhongji目的,他们也不会冒险支持这样“一匹黑马”。
如果说“请求英国保持善意的中立”的发表带来了事与愿违的效果,那么此前孙逸仙写的另一部作品《伦敦蒙难记》则为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群有影响力的日本人,当时正在寻求以为可以合作的中国“英雄”,共同为全亚洲的自由事业努力。甚至他还在伦敦期间,就和Marquis Tokugawa Yorinori的随行人员,尤其是南方熊楠(Minakata Kumagusu)比较熟悉了。显然,这些日本人因伦敦绑架事件知道了孙逸仙。孙逸仙把《伦敦蒙难记》送给了这些朋友,而他们则写信将孙逸仙介绍给了日本国内的高层。很难判断这些信件多大程度上帮到了孙逸仙,因为在这些信件产生效果之前,他的好朋友陈少白就已经把《伦敦蒙难记》给前武士宫崎寅藏(Miyazaki Torazo)看了,后者被比做拜仁和拉法耶。因此,当孙逸仙1897年从伦敦经由加拿大抵达日本时,宫崎寅藏很快就去拜访了他。两位用纸笔交流,到*后宫崎寅藏完全“被征服”。因此,孙逸仙被提供了住处和各种所需,他也得以尽快学习了日文。
在日本,孙逸仙目睹了康有为1898年促成的“百日维新”。
很少人质疑中国变革的必要。当康有为在创办三年的新闻报刊上系统阐述变革需要之时,即便是英国驻华公使欧格讷(Nicholas O'Conor)也表达了支持。毫无疑问,1898年康有为的建议中有一些“幻想”,然而大多数都不现实,连康有为自己都不一定认可。因为当北京发生政变后,康有为在抵达上海后仍然满嘴的“无稽之谈”,英国领事直接叫他“空想家”。另外,英国使馆费尽周折帮助康有为逃亡香港,进一步助长了康有为并没有保障的“自负”。因此,当一年前就和孙逸仙示好的宫崎寅藏在香港见到康有为,并有意促成康有为和孙逸仙建立联盟时,康有为立刻拒绝了。
康有为和孙逸仙结盟产生的能量将是巨大的,日本高层决意“改变中国历史进程”。康有为*得意的弟子梁启超,正在天津的日本领馆寻求庇护,没多久他便乘坐日本炮舰抵达了日本。香港的日本领事随即劝说康有为同赴日本。然而即便是在日本,康有为也拒绝与孙逸仙见面,也拒绝了孙逸仙的拜访请求。
康有为和孙逸仙在理念上存在根本的差异。例如,康有为虽然想废黜慈禧太后,但他仍希望保留满清王朝,而孙逸仙则希望彻底推翻清王朝。问题的关键在于康有为忠臣于皇帝,他寄希望于清帝能够推动改革。然而这一希望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实权在慈禧太后手中。的确,年轻的光绪帝曾试图以改革的名义从太后手中夺权。然而太后一反击,光绪帝立刻被软禁,而康有为则被迫逃走。康有为仍然把光绪帝当作手中wangpai,前提是满清王朝不被推翻。因此,历史学家们认为,康有为和孙逸仙在推翻慈禧问题上是有可能形成同盟的。然而,康有为自始至终不想和孙逸仙有任何瓜葛。

   



内容介绍

1870年代之后的日本,在脱亚入欧道路上飞奔的人们竞相抛弃着过去,不顾一切地投入到获取西方知识和技术的队列中。用红砖建筑、马车和高顶礼帽装扮起来的东京,在“日本的灵魂和西方的文化”的感召之下,成为亚洲全新的混血城市,这里弥漫着新的时代精神,链接着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以及无数的亚洲失败者与野心家。

 

许知远

中国具号召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单向街书店创办人,多次获得《南方人物周刊》、《新周刊》年度中国青年领袖等,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曾出版《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中国纪事》、《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转折年代》、《纳斯达克的一代》、《昨日与明日》、《思想的冒险》、《新闻业的怀乡病》、《这一代人的中国意识》等,并被翻译为英文版、韩文版出版。

2017年,许知远与腾讯合作推出视频专栏《十三邀》,对话国内外各界名人,获得亿级点击播放,成为现象级视频节目。

三个流亡理想家

撰文:黄宇和 翻译:孙微

 

显然,清政府认为即便是在外流亡,容闳、康有为和孙逸仙这三个人都是危险分子。 然而,根据悬赏人头的价格,人们也不能断定他们“异常危险”。

首先,大多数人认为孙逸仙1895年在广州的起义谋划是不切实际的。当时孙逸仙的目标是:让广州这个重要城市作为对清政府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基地。但是,不论是他个人和同僚的领导力,还是他拥趸者们的水平和层次能否取得成功都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即便他成功成了总统,由于完全缺乏军事训练和经验,他能否在省级驻军的反击下生存,也是令人怀疑的。

一年后,孙逸仙在伦敦被绑架似乎并没有减少他的幻想。相反,英国政府对他的怜悯更助长了他的理想,而这也是他发起广州起义的基本前提之一。出于对英国政府不切实际的期待,他公开要求英国政府采取“善意的中立”。事实上他并没有意识到,英国政府对待绑架案的愤怒仅仅是因为绑架案违反了伦敦的法律。当然这并不是要去否认公众对东方专制政府受害者的关注。

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指出的,“孙逸仙这期间只是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请求——回到香港的权利”,而这是1895年广州起义之后他所不被允许的。然而,在英国首相索兹柏瑞正式将孙逸仙从中国使馆营救出来后,他便向中国大使保证,英国政府将“依法阻止任何反对中国政府的人利用英国领土进行谋反”。另外,他还给港督寄去了说明,要求他“继续密切关注任何嫌疑人士的谋反举动,并在辖区内尽*大可能预见和挫败任何反对中国政府的革命企图”。

显然,孙逸仙在1896年10月27日—1897年2月4日期间,频繁去摄政公园阿尔伯特路12号访问埃德温·柯林斯先生、并与他起草请求“英国善意的中立”的举动,只是为他在英国外交部赢得了“空想家”的名号。虽然在广州起义中,这一空想成真了,但即便英国政策制定者认可了孙逸仙所宣称的zhongji目的,他们也不会冒险支持这样“一匹黑马”。

如果说“请求英国保持善意的中立”的发表带来了事与愿违的效果,那么此前孙逸仙写的另一部作品《伦敦蒙难记》则为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群有影响力的日本人,当时正在寻求以为可以合作的中国“英雄”,共同为全亚洲的自由事业努力。甚至他还在伦敦期间,就和Marquis Tokugawa Yorinori的随行人员,尤其是南方熊楠(Minakata Kumagusu)比较熟悉了。显然,这些日本人因伦敦绑架事件知道了孙逸仙。孙逸仙把《伦敦蒙难记》送给了这些朋友,而他们则写信将孙逸仙介绍给了日本国内的高层。很难判断这些信件多大程度上帮到了孙逸仙,因为在这些信件产生效果之前,他的好朋友陈少白就已经把《伦敦蒙难记》给前武士宫崎寅藏(Miyazaki Torazo)看了,后者被比做拜仁和拉法耶。因此,当孙逸仙1897年从伦敦经由加拿大抵达日本时,宫崎寅藏很快就去拜访了他。两位用纸笔交流,到*后宫崎寅藏完全“被征服”。因此,孙逸仙被提供了住处和各种所需,他也得以尽快学习了日文。

在日本,孙逸仙目睹了康有为1898年促成的“百日维新”。

很少人质疑中国变革的必要。当康有为在创办三年的新闻报刊上系统阐述变革需要之时,即便是英国驻华公使欧格讷(Nicholas O'Conor)也表达了支持。毫无疑问,1898年康有为的建议中有一些“幻想”,然而大多数都不现实,连康有为自己都不一定认可。因为当北京发生政变后,康有为在抵达上海后仍然满嘴的“无稽之谈”,英国领事直接叫他“空想家”。另外,英国使馆费尽周折帮助康有为逃亡香港,进一步助长了康有为并没有保障的“自负”。因此,当一年前就和孙逸仙示好的宫崎寅藏在香港见到康有为,并有意促成康有为和孙逸仙建立联盟时,康有为立刻拒绝了。

康有为和孙逸仙结盟产生的能量将是巨大的,日本高层决意“改变中国历史进程”。康有为*得意的弟子梁启超,正在天津的日本领馆寻求庇护,没多久他便乘坐日本炮舰抵达了日本。香港的日本领事随即劝说康有为同赴日本。然而即便是在日本,康有为也拒绝与孙逸仙见面,也拒绝了孙逸仙的拜访请求。



目录

1、“东评历史评论”微信公号,拥有30万中国精英人群订户,是深度历史阅读领域zhiming新媒体。

2、《东方历史评论》主编许知远,是中国具号召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单向街书店创办人,多次获得《南方人物周刊》、《新周刊》年度中国青年领袖等。2017年,许知远与腾讯合作推出视频专栏《十三邀》,对话国内外各界名人,获得亿级点击播放,成为现象级视频节目。

3、《东方历史评论》聚集了一批国内外zhiming的编委和学者队伍,如朱学勤、许小年、马勇、沈志华、许章润、史景迁、孔飞力、入江昭等,保证了每期图书内容的高品质。

4、《东方历史评论》编辑团队长期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东方历史沙龙,对公众免费开放,已达140场,国内外近百名zhiming学者参与沙龙,并通过新媒体直播,拥有大批粉丝。每年东方历史评论评选的年度历史图书奖,凭借良好公信力,在业内拥有良好口碑。



东方历史评论10:东京时光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东方历史评论10:东京时光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东方历史评论10:东京时光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东方历史评论10:东京时光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东方历史评论10:东京时光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