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選注

孟子選注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李炳英選注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鳳凰新華書店旗艦店
齣版社: 人民文學齣版社
ISBN:9787020137459
商品編碼:28015204793
包裝:平裝-膠訂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8-04-01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叢書推齣背景:

(1)根據中央和國務院的部署,2017年9月起,全國中小學開始使用教育部統編的《語文》教科書。高中統編語文教科書也將於不久的將來投入使用。統編語文教科書由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溫儒敏先生任總主編,理念是更加注重“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教育。其重要特色,是鼓勵、要求學生將更多精力投入到閱讀中,文學名著、名作的閱讀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為此,教材專門設置瞭“名著導讀”欄目,舉例講述閱讀的方法,並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

統編教材的另一特色是加強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以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的內容,對於讓中小學生銘記曆史,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2)2017年年底,修訂版高中語文新課標開始使用,與2011年版義務教育階段新課標一樣,強調學生要盡可能多地進行文學名著和名作的閱讀,尤其是整本書閱讀。文學閱讀在中小學教育中的地位被空前提高。

(3)2000年,人民文學齣版社齣版瞭“中學生課外文學名著必讀”叢書,2001年改版為“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受到廣大師生的認可和熱烈歡迎。十幾年來,秉承專業、嚴謹的作風,叢書吸取教育專傢和廣大師生的意見和建議,曆經四次改版及修訂。截至目前,纍計發行量已達8000多萬冊,發行碼洋突破15.5億元,成為齣版界的傳奇。

為配閤國傢部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廣大學生課外閱讀提供服務,我社在總結“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齣版經驗的基礎上,邀請專傢名師,經過認真討論、深入調研,推齣瞭這套“教育部統編《語文》推薦閱讀叢書”。

叢書特點

(1)書目全:

收入圖書136種,比原“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68種多瞭近乎一倍。均為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和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推薦閱讀書目。其中小學部分28種,初中部分49種,高中部分59種。涵蓋瞭古今中外主要的文學經典,基本能滿足學生從小學到高中整個成長過程中的閱讀需要。

(2)重量級顧問團隊:

叢書編輯齣版過程中,我們延請瞭多位重量級專傢擔任顧問,如義務教育統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中語會理事長顧之川先生等。他們不僅在語文教育方麵建樹頗偉、見解頗深,有多位專傢還參加瞭統編《語文》教材的編寫、“新課標”的製定和修訂工作。

(3)多種專有版權圖書被收入書目:

叢書依托我社雄厚的作者資源和版本資源,書目中多種圖書為其他齣版社所無,如紅樓夢研究所校注本《紅樓夢》、郭沫若《女神》、茅盾《子夜》、巴金《傢》、錢鍾書《圍城》、楊絳譯《堂吉訶德》、吳鈞燮譯《簡?愛》等。

(4)版本精:

各書版本均是我社經過多年積澱之後的定本,其編輯者、整理者、校注者、譯者均為重量級的專傢學者,讀者評價及口碑良好。我們力爭為讀者奉獻靠得住、值得信賴的善本。

(5)各書均為完整、未刪節版;既不隨意刪改作品內容,也不破壞作品結構:

叢書編輯過程中,教育部統編語文教科書總主編溫儒敏教授,給予瞭“去課程化”和幫助學生建立“閱讀契約”的指導性意見,即尊重孩子的個性化閱讀感受,引導他們把閱讀變成一種興趣。因此,本叢書嚴格保證作品內容的完整性和結構的連續性,既不隨意刪改作品內容,也不破壞作品結構,隨文安插乾擾閱讀的多餘元素。

(6)高附加值:

大部分圖書尤其古代文學和外國文學圖書都帶有在各自領域負有盛名的重要專傢和優秀編輯曆多年之功磨齣的被廣泛認可的、詳盡的注釋。很多圖書配有名傢所作精美插圖。

(7)“導讀”和“知識鏈接”助力學生閱讀和考試:

每書的捲首配導讀文字,介紹作者生平、寫作背景、作品成就與特點;捲末附知識鏈接,提示知識要點,引導學生更充分、深刻地理解作品。

(8)顔值高:

此次改版,對書的整體形象、書感進行瞭大幅度改進,書的顔值更高。

開本由原來的大32開改為小16開,成品尺寸改為154*220mm。字號變大,行距更加舒朗,看著更舒服,更照顧學生的閱讀實際。

封麵重新設計,顔色更明朗清新,風格更鮮麗活潑,更契閤青少年讀者的審美趣味。

總而言之,“教育部統編《語文》推薦閱讀叢書”不僅版本完善,注釋詳盡,譯文準確,適閤中小學生閱讀,而且整體書感更棒,美譽度更高,相信會成為廣大中小學生朋友的良師益友和傢庭的必備藏書。

精良的版本——叢書的突齣優勢

“新中國文學齣版事業從這裏走來。”我社是新中國成立頗早的齣版社,至今已有六十多年曆史。六十多年來,堅持“古今中外,提高為主”的齣版方針,不遺餘力打造精品,成為文藝類圖書和語文讀物齣版的重鎮。

(1)相比於很多齣版社,我社具有先天優勢,建國之初齣版資源稀缺,使我們吸引瞭一大批優秀的作傢、翻譯傢和學者,聚攏瞭一批優秀的原創作品、翻譯文本、古典選本。

由於特殊的曆史原因,很多著名作者都在我社齣過書,很多著名專傢學者都幫我社做過一些重要齣版物的整理、注釋、編校工作。很長一個時期,我社是作為一個齣版機關存在的,而並不僅僅是一個企業。我社的很多圖書的齣版整理,跟國傢的文化導嚮密切相關,很多項目即為受國傢所托整理齣版。這一過程中,國傢專門調集人力、調撥資金予以支持。《魯迅全集》、《茅盾全集》、校注本《紅樓夢》的齣版就是非常鮮明的例子。這樣的情況現在恐怕很難再有,很難再有一個齣版社能有這麼大的號召力。因此,這批版本纔顯得彌足珍貴,難以復製。

(2)現在的社會市場競爭非常激烈,齣版業也不例外。快節奏也成為齣版業的常態。這實際上並不利於好好打磨一本書。而我社很多版本的書誕生於計劃經濟時代或80-90年代,那時候每年齣書的品種較少,大傢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好好打磨一本書,相對來說,更容易製造精品。

(3)高頻次的重印,使我們有機會吸收各方意見,不斷對圖書進行修訂打磨,使之逐漸完善,成為精品。

(4)專業的編輯和校對團隊保證瞭書稿的編輯質量。

我們堅持三審三校,盡大可能降低錯誤率。我社是現在仍擁有校對科的少數齣版社之一。齣版講究的是工匠精神,慢工齣細活,這方麵人民文學齣版社一直在努力實踐。

(5)現在社會上很多同類書,粗製濫造,貽害無窮,總結起來,大緻有如下幾種情況:

a. 版本來路可疑:外國文學沒有翻譯者,古典文學沒有注釋者。抄襲普遍。

b. 內容不完整:大量的改寫改編,翻譯質量堪憂。現在國傢教育部門和各學校、語文教育工作者都提倡學生讀整本的書,讀原著,讀一本書的完整版,而不是刪節版,這方麵,這些同類書做得很不夠。

c.沒有專業的編輯把關:這一點主要是針對一些專業性強的門類,比如外國文學和古典文學。有好多文藝社根本沒有外語編輯,也沒有古籍編輯,這樣很難保證質量。圖書齣版事關重大,應該堅持:專業人做專業事,專業事必須由專業人來做。

d.存在嚴重的編校質量問題:這些圖書大多數存在著嚴重的編校質量問題。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有的書甚至在封麵上就存在著兩三處錯誤,遑論正文。

這些同類書的劣勢,正是我社“教育部統編《語文》推薦閱讀叢書”的優勢。拒絕粗製濫造體現的是人文社的擔當和文化責任。


內容簡介

本書從戰國時期思想傢、政治傢、教育傢孟子的哲學政治理論和教育綱領著作《孟子》中選取精華篇章,加以詳細的注釋和解讀,並配以與中學生課堂學習相應的導讀、知識鏈接等內容,使廣大讀者特彆是中學生讀者在閱讀本書後,能夠充分瞭解《孟子》體現的哲學思想、政治主張及教育觀點,欣賞和理解《孟子》行文的特點和修辭手法,對中學生相關課文的學習是很好的補充,也是普通讀者瞭解《孟子》的優秀選本。

目錄

目 次

導讀

王立於沼上章

寡人之於國也章

寡人願安承教章

晉國天下莫強焉章

孟子見梁襄王章

齊桓晉文之事章

莊暴見孟子章

文王之囿章

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章

人皆謂我毀明堂章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於其友章

所謂故國者章

湯放桀章

齊人伐燕勝之章

齊人伐燕取之章

鄒與魯哄章

滕小國也間於齊楚章

夫子當路於齊章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章(節錄)

矢人豈不仁於函人哉章

子路人告之以有過章

天時不如地利章

孟子將朝王章

前日於齊章

孟子之平陸章

燕人畔章

孟子緻為臣而歸章

孟子去齊尹士語人章

有為神農之言者章

公孫衍張儀章

後車數十乘章

宋小國也章

孟子謂戴不勝章

不見諸侯何義章

什一去關市之徵章

外人皆稱夫子好辯章

陳仲子豈不誠廉士哉章

離婁之明章

規矩方員之至也章

不仁者可與言哉章

桀紂之失天下也章

求也為季氏宰章

君之視臣如手足章

仲尼亟稱於水章

逢濛學射於羿章

君子所以異於人者章

齊人有一妻一妾章

娶妻如之何章

伊尹以割烹要湯章

伯夷目不視惡色章

齊宣王問卿章

富歲子弟多賴章

無或乎王之不智也章

魚我所欲也章

拱把之桐梓章

人之於身也章

鈞是人也章

任人有問屋廬子章

人皆可以為堯舜章

今之事君者章

丹之治水也愈於禹章

魯欲使樂正子為政章

舜發於畎畝之中章

舜之居深山之中章

易其田疇章

孔子登東山章

有為者章

道則高矣美矣章

不仁哉梁惠王也章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章

民為貴章

山徑之蹊間章

人皆有所不忍章

說大人則藐之章

孔子在陳章

知識鏈接

精彩書摘

王立於沼上章

孟子見梁惠王〔1〕。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2〕,曰:“賢者亦樂此乎?”〔3〕

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詩》雲〔4〕:‘經始靈颱〔5〕,經之營之;庶民攻之〔6〕,不日成之〔7〕。’‘經始勿亟〔8〕,庶民子來〔9〕;王在靈囿〔10〕,麀鹿攸伏〔11〕。’‘麀鹿濯濯〔12〕,白鳥鶴鶴〔13〕;王在靈沼,於牣魚躍〔14〕。’文王以民力為颱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颱曰‘靈颱’,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15〕,故能樂也。《湯誓》曰〔16〕:‘時日害喪,予及女皆亡!’〔17〕民欲與之皆亡,雖有颱、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注釋

〔1〕梁:即“魏”。“魏”本是春鞦時晉國大夫一個氏族之稱,至韓、趙、魏三傢分晉,戰國開始的時候,就作為一個諸侯的國名。魏惠王因畏秦兵,自安邑(今山西安邑)遷都大梁(今河省開封),故“魏”又稱為“梁”。惠王:名,公元前370年即位,前334年死。周朝天子稱“王”,至戰國時,諸侯也自稱“王”。

〔2〕沼:池子。鴻:大雁。麋:鹿之一種。

〔3〕賢者:聰明正直的人(有時指纔能優越的人)。樂:快樂,下同。

〔4〕《詩》:指《詩經》。以下十二句,每四句為一章,引自《詩經·大雅·靈颱》篇。

〔5〕經始:經營、築作基址。靈颱:颱名。

〔6〕庶民:眾多的人民。攻:造作。

〔7〕不日成之:原不給予期限,但很快就建成瞭。

〔8〕亟(jí):同“急”。句意謂:“築作基址的工程不用太急啊!”這說明不加督促的意思。

〔9〕庶民子來:民眾像兒子為父母工作那樣熱情地來工作。

〔10〕王:指周文王。囿:是養禽獸的地方;和“靈颱”一樣被稱為“靈”。“靈”有美好意,藉以歌頌文王的美德。

〔11〕麀鹿:牝鹿。攸伏:在自己的處所,伏著不動。攸:所。

〔12〕濯濯:娛樂遊動的樣兒。

〔13〕鶴鶴:肥白的樣兒。

〔14〕於(wū):感嘆助詞。牣:滿。言跳躍的魚充滿池中。

〔15〕偕樂:同樂。

〔16〕《湯誓》:《尚書》的篇名。

〔17〕時:是,猶言“這個”。害(hé):何,此言何時。喪:滅亡。予:夏民自謂。女(rǔ):你,指夏桀。皆(xié)亡:共同滅亡。根據漢伏勝《尚書大傳》說,夏桀自比為“日”,有“日亡吾亦亡”的話。夏民在受桀暴虐壓迫下,痛苦極瞭,迫切望他快快滅亡,呼籲著:“這個‘日’何時滅亡啊!隻要你滅亡,我們寜願和你共同滅亡啊!”

章解

此章從正反兩方麵說明“與民偕樂”的主題思想;以“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兩句為提綱,引《詩》、《書》中文王的“賢”和夏桀的“不賢”作鮮明的對比,形象地描述人民歡樂與仇恨的情緒,突齣“與民偕樂”的主題。

前言/序言

導讀(節選)

中國的春鞦、戰國時代,社會經濟正在急劇變化。由於生産力空前提高,經濟繁榮,宗族領主土地所有製正嚮傢族地主土地所有製轉化。因此,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愈益尖銳化和復雜化——諸侯與諸侯之間,諸侯與大夫之間,大夫與大夫之間在政治上、經濟上展開瞭劇烈的鬥爭。強淩弱,大並小,形成七個大國稱王、爭帝,閤縱、連橫的局麵,逐漸演變為由割據形勢趨嚮統一的發展。然而,連續不斷的戰爭和橫徵暴斂對人民的剝削壓迫,卻使人民陷入長期水深火熱的嚴重災難。由於經濟變化形成社會分工的結果所産生的或由庶民上升或由貴族沒落而成為不農、不工、不商的專業的“士”,特彆是其中的“學士”、“策士”,在這社會激烈動蕩的時期,代錶著自己的階級利益,反映當時錯綜復雜的思想鬥爭,越發活躍起來瞭。他們各說一套大道理——或者針對現實,發錶政綱;或者揣摩風氣,爭取功名;或者憤世嫉俗,尚論古人——各自聚集門徒,奔走四方,“上說下教”,著書立說。這在學術思想上就錶現為“百傢爭鳴”的蓬勃發展的氣象;不但對當時社會發展起瞭一定的推動作用,而且也為後來整個封建時期的思想界開闢瞭廣闊的道路。

儒傢學說以“仁”、“義”、“禮”、“樂”為中心,一方麵主張等級、名分,維持封建統治秩序;一方麵強調“民為邦本”,要求照顧人民生活;這種思想,一直支持著中國兩韆馀年封建社會的發展。創立儒傢的孔子死瞭以後,儒分為八(子張之儒,子思之儒,顔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孫氏之儒,樂正氏之儒:見《韓非子·顯學》);但自偉大的文學傢兼史學傢司馬遷把孔子和孟子相提並論,後世都以孔孟並稱,一般認為繼承孔子的嫡派大師就是孟子。

孟子,名軻,鄒國(今山東鄒縣)人,大約生於公元前372年,死於公元前289年。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沒落為“士”,受學於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人,成為儒傢曾子、子思學派的繼承者,並發展瞭這一學派。學成,為瞭實現他的抱負,他遊說諸侯,經曆鄒、任、齊、魯、宋、滕、梁(魏)等國;仕齊為“卿”數年,在梁甚被優禮。但齊宣王、梁惠王這些大國諸侯都認為他的主張不閤時宜,盡管對他十分優待,卻並不采用他的建議。在這種情況下,他不貪戀名位,罷官而去,著書立說,教授門徒,把自己的理想寄托於將來。他停止政治活動以後,便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醜等把他的學說——即政治主張、哲學理論、教育綱領等——整理成書,傳於後世。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孟子》七篇。

孟子站在“士”的立場,為要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因而對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發錶瞭以“仁義”為主導思想的學說,希望他們能夠“正心”、“誠意”、“修身”、“齊傢”,從而“治國平天下”。全部學說內容包括“性善”、“道堯舜”、“民貴君輕”,頌揚“湯武”、反對“桀紂”,強調“仁政”、反對戰爭,排擯“楊墨”、批評“陳仲、許行、公孫衍、張儀……”等等,都是為瞭教育統治階級內部各階層人們,或嚮高級統治者建議,如何做到“得其民斯得天下”;但他對人民生活是具有很大的同情的,從而錶現瞭他的人道主義思想。這裏就全書中富有人民性的也即是孟子學說中比較進步的民主思想因素,簡要地說明如下:

一、“戰國”人民是在戰爭、貧窮、飢餓的日子裏呻吟著的:一方麵是“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七個大國的相互爭雄;另一方麵是“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的統治階級與人民的矛盾日益加深。這種殘酷的現象,正如孟子所說:“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孟子呼籲“仁政”,對當時災難深重的曆史現實來說,是具有一定人民性的。孟子的“仁政”論的哲學基礎,是“性善”論,推行“仁政”的關鍵,完全在於君主個人內省“仁術”,“擴而充之”。這是一種完全主觀唯心論的政治哲學。不過“仁政”的某些具體綱領,客觀上麯摺地反映瞭當時人民願望的一部分,倘能實現,在改進人民物質生活狀況方麵自有一定的作用。孟子所提齣的“仁政”的要求:與民“同憂”、“同樂”、“同好”、“同惡”;對人民的生活需要,不但要給予他們,而且要讓他們積蓄生活資料像“水火”那樣多;讓他們有“恒産”,人人“不飢不寒”——老者還要能“衣帛”、“食肉”,“養生喪死無憾”;讓他們的“鰥、寡、孤、獨”都能存活;讓他們得有工夫學習“孝父母、敬長上”,大傢“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等等。他說:平時統治者不問人民疾苦,在打仗的時候,人民當兵,在戰場上不去營救帶兵官的死傷,這是人民對統治者正當的報復。他說,國君用人和殺人,都應該尊重“國人”的意見。他以雄辯的語言,隨時隨地嚮著當時諸侯鼓吹他的“仁政”思想。對大國之君如齊宣王、梁惠王這類懷抱政治野心的,他就勸他們不要用戰爭侵略的手段,企圖當一個霸君,要擴大政治綱領,實行“仁政”,爭取人民的擁護,為“天下之王”。對小國之君如滕文公、鄒穆公這類害怕大國侵略,避免戰爭威脅的,他也勸他們實行“仁政”,團結人民,保衛自己的國土。有時,他還從利害、榮辱的關係指齣“仁”與“不仁”的不同後果。他為瞭“仁政”綱領順利地下達於人民,還給指齣“為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的政治路綫。“巨室”就是“卿大夫之傢”,在封建統治組織形式上,他們擁有一定的土地、人民,是封建統治的基礎,孟子曾經指齣“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傢”。在這裏,就可以看齣孟子推行“仁政”的目的,在於維護以“巨室”為基礎的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所以他又說:“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為瞭“得天下”,鞏固封建統治,必須貫徹執行“仁政”綱領,使“恩澤”下達於人民,以爭取民心之歸嚮。這又說明孟子以實施“仁政”企求統一當時統治階級四分五裂的局麵的願望。因之,他的“仁政”主張,有消極的一麵,但也有積極的一麵——包含有一定程度的民主因素。

二、孟子的“民貴君輕”主張,也是作為全部學說的中心思想來錶現的。他提齣“民為貴,君為輕”的政治原理,並且說“得乎丘民(民眾)”纔得為“天子”。他認為殘害人民的“君”不應該被看待為“君”;因而他對齊宣王說:誅殺殘害人民的“君”是“誅一夫(失掉人民同情的‘獨夫’)”,不是“弑君”。這些道理,主要在於教育當時統治階級要懂得“民貴君輕”的好處,通過實施“仁政”,使民心歸嚮。不要使自己像紂一樣變為“獨夫”。孟子為統治者說教的同時,卻也使他的“民貴君輕”的思想,在封建社會裏發生好的影響。他又公然對齊宣王指齣君臣的相對關係——“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並說明:要是君能“諫行言聽,膏澤下於民”,臣纔遵守“禮”的意義,對君發生感情。他反對拘守“禮”的形式、絕對服從君命的態度和作風。這些都是“民貴君輕”思想的演繹,影響到後世一些進步思想傢在封建社會接近或正在崩潰的時期的民主思想的發展。例如:明朝滅亡以後的黃宗羲在《原君》和《原臣》兩篇文章裏,痛斥曆代專製君主以天下為私産,“屠毒”人民的罪惡;明白指齣“天下為主,君為客”,“今也,天下之人怨毒其君,視之如寇仇,名之為獨夫,固其所也”,“我(臣)之齣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並且說:“孟子之言,聖人之言也。”像黃宗羲這樣的“民主”和愛國主義相結閤的思想,顯然是受到孟子學說的影響而又有瞭發展的。

三、孟子教育“士”要關心人民疾苦,因此,“士”就需要“仕”;但“仕”是為瞭“行道”,而不是為瞭自己的“嚮上爬”。他歌頌:禹思天下有溺者,猶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猶己飢之也。

予(伊尹)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納)之溝中。同時,他又指齣伊尹“自任以天下之重”的積極思想是有其“自潔其身”的修養基礎的。這個基礎必須鞏固纔能“行道”,所以他反對苟求“富貴利達”,仕“不由其道”,“以順為正”。他歌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氣節。這不但錶示瞭他具有嚴正的自尊心,而且因為不這樣做就不能“行道”,他說:“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