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 名 |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 |||
| 定 价 | 65.00元 | |||
| 作 者 | 哈尔R. 范里安 | |||
| 重 量 | 925g | |||
| 开 本 | 16开 | |||
| 装 帧 | 平装 | |||
| 页 数 | 549页 | |||
| 出版时间 | 2015年1月1日 | |||
| 出 版 社 | 格致出版社 | |||
| 条 形 码 | 9787543224612 | |||
| 内容简介 | ||||
| 该书是当代中国经济学标志性的出版工程——“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中的一本,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是世界上受欢迎的标准中级微观经济学教材之一。第九版共分38章,在第八版的基础上新增加了第17章“测度”来描述估计经济关系时会涉及的一些问题,并用存在于当前实际经济活动之中的新鲜有趣的例子,向学生介绍了计量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延续了该书一贯的将书中的理论内容和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的风格。同时,第18章“拍卖”中增加了两节新的内容和一个新的拍卖设计的例子;第31章“行为经济学”的章后小结也增加了新的内容;各章复习题答案部分也相应增加了第17章的章后复习题的答案。 |
| 目 录 | ||||
| 主编的话 译者的话 第九版前言
1.市场 2.预算约束 3.偏好 4.效用 5.选择 6.需求 7.显示偏好 8.斯勒茨基方程 9.购买和销售 10.跨时期选择 11.资产市场 12.不确定性 13.风险资产 14.消费者剩余 15.市场需求 16.均衡 17.测度 18.拍卖 19.技术 20.利润大化 21.成本小化 22.成本曲线 23.厂商供给 24.行业供给 25.垄断 26.垄断行为 27.要素市场 28.寡头垄断 29.博弈论 30.博弈论的应用 31. 行为经济学 32.交换 33.生产 34.福利 35.外部效应 36.信息技术 37.公共物品 38.不对称信息 数学附录 各章复习题答案 英汉名词对照表 |
哈尔R.范里安堪称谷歌经济学(Googlenomics)这门新学科的亚当斯密。
.....
......
......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经济学世界的大门!在遇到这本书之前,我对经济学一直感觉朦朦胧胧,觉得它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充斥着各种晦涩的公式和概念。但从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起,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了。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平实,不像一些教科书那样冷冰冰地堆砌理论,而是用大量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解释抽象的经济学原理。比如,他讲解“机会成本”的时候,并没有直接给出定义,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做选择的场景入手,比如选择去度假还是存钱,让你立刻就能体会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接着,他又巧妙地将这些生活化的例子引申到企业决策、市场行为等更宏观的层面,让人豁然开朗。而且,书中对每个概念的阐述都循序渐进,不会一下子抛出太多的信息,非常适合初学者。我最喜欢的是它对于“弹性”概念的解释,通过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对消费者购买量的影响,我才真正理解了价格信号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日常消费、商品定价,甚至是一些社会新闻中的经济现象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雾里看花。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对“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这两个概念的深入剖析。我一直觉得市场是完美的,供需关系一协调,一切就顺理成章。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详细讲解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比如二手车市场和保险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对“柠檬市场”这个概念有了切身体会。这种不对称性是如何扭曲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的,作者用清晰的逻辑和图表一步步地揭示出来。更让我深思的是“外部性”的概念,比如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虽然生产者自己不承担全部成本,但却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环境质量。作者通过分析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负外部性和正外部性,让我们认识到市场本身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政府的干预在某些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经济学不仅仅是关于效率和增长,更是关于如何构建一个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它让我开始用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市场和政策,思考其中的利弊得失,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思维训练。
评分这本书在解释“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区别时,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讲解。我之前总觉得市场就应该越竞争越好,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果的巨大差异。它细致地描绘了完全竞争市场中,无数小企业如何如同“价格接受者”,在价格的指引下不断调整产量,最终达到一个帕累托最优的状态。这个过程的优雅和高效,让我对市场机制的神奇之处叹为观止。然而,它紧接着就转入了垄断市场的分析,揭示了单个企业如何拥有定价权,通过限制产量来获取超额利润,并对消费者福利造成损害。书中对于垄断者如何做出生产和定价决策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不同价格策略来榨取消费者剩余,都让我感到既惊叹又警惕。特别是它在讨论“自然垄断”和“反垄断政策”时,让我开始思考政府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中的角色。这本书的逻辑性极强,从最简单的市场模型推导出复杂的现实现象,让我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对于“宏观经济学”的讲解,让我终于理解了GDP、通货膨胀、失业率这些概念背后的逻辑。我之前总是觉得这些数字离我很遥远,但这本书用非常易懂的方式,将它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作者在解释GDP的时候,并没有枯燥地列举计算公式,而是通过分析一个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来展示GDP是如何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产出的。对于通货膨胀,书中详细分析了其可能的原因,比如货币超发或者成本推动,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比如购买力下降,让我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失业率的讨论,则让我看到了不同类型的失业,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书中对于经济周期的描绘,更是让我理解了经济增长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伴随着扩张和衰退。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国家层面的经济运行有了宏观的认识,理解了政府在稳定经济、促进增长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采取的措施,这对于我理解当前的经济新闻和社会政策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对“博弈论”的引入,彻底改变了我对“决策”的理解。之前我总认为,做决策只需要考虑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决策需要考虑他人的反应,甚至是他人的决策。作者用生动有趣的例子,比如囚徒困境、纳什均衡,来解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如何影响最终结果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公共地悲剧”的讨论,虽然每个牧民都希望多放一头牛以获得更多利益,但当所有人都这样做的时候,草场就会被过度放牧而枯竭,最终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损。这种集体行为的非理性,让我对合作与冲突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并非简单的“你输我赢”,而是复杂的相互依赖和互动。它教我如何去分析他人的动机和可能的反应,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种思维方式不仅适用于经济学,在人际交往、商业谈判甚至国际关系中都同样适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