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史+丑的历史+无限的清单(平装版)翁贝托.艾柯编著 三部曲+美的历程 全4册

美的历史+丑的历史+无限的清单(平装版)翁贝托.艾柯编著 三部曲+美的历程 全4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
  • 美学
  • 文化
  • 艺术史
  • 哲学
  • 艾柯
  • 西方文明
  • 思想史
  • 平装本
  • 套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环球视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17535001
商品编码:27695796559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0-09-30
套装数量: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正确信息如下:

一、书名:美的历史(平装版)

定价:98元

作者:翁贝托?艾柯 著,彭淮栋 译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15

ISBN:9787511707383

字数:20万

页码:440页

版次:1

     

二、书名:丑的历史(平装版)

     

定价:98元

作者:(意)艾柯 编著,彭准栋 译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1

ISBN:9787511707406

字数:

页码:4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三、无限的清单

定价:198元

作者:【意大利】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 编著,彭淮栋译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1

印次:2014年11月第3次印刷

ISBN:9787511717535

字数:210000

页码:40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三本套装共394元 昊文价513

一、美的历史

导论 比较表
裸体的维纳斯
裸体的阿多尼斯
穿上衣服的维纳斯
穿上衣服的阿多尼斯
维纳斯脸与发
阿多尼斯有脸与发
圣母
耶酥
君主
女王
比例
第一章 古希腊人的审美理想
1.缪斯的合唱
2.艺术家的“美”观
3.哲学有谈美
第二章 阿波罗式与戴奥尼索斯式
1.德尔斐神
2.从希腊人到尼采
第三章 美:比例与和谐
1.数字与音乐
2.建筑比例
3.人体
4.宇宙与自然
5.其他艺术
6.合目的性
7.比例的历史演变
第四章 中世纪的光与颜色
1.光与颜色
2.神是光
3.光、财富、贫穷
4.装饰
5.诗与神秘主义里的色彩
6.色彩与日常生活
7.颜色的象征意义
8.神学家与哲学家
第五章 怪物之美
1.以美丽刻画怪物
2.传说中的畸怪生物
3.普遍象征系统如何处理“丑”
4.将“丑视”为美的一个条件
5.丑:天然的好奇心
第六章 从田园到天使般的女性
1.神圣与世俗之爱
2.淑女与游吟涛人
3.淑女与骑士
4.诗人与难圆的爱
第七章 15至16世纪间的美
1.发明与模仿自然之间
2.拟像
3.超感官之美
4.维纳斯
第八章 淑女与英雄
1.淑女
2.英雄
3.实用之美
4.官能之美
第九章 从优雅到不安的美
1.朝向一种主观、多重的美
2.风格主义
3.知识危机
4.忧郁
5.尖锐、机锋、巧喻……
6.追求绝对
第十章 理性与美
1.美的辩证法
2.严格与解放
3.王宮与花园
4.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
5.英雄、肉体与废墟
6.新观念、新题材
7.女性与激情
8.美的自由发挥
9.残酷与郁黯的美
第十一章 崇高
1.新的审美观
2.崇高是伟大灵魂的回响
3.自然里的崇高
4.废墟诗学
5.文学上的“哥特”风格
6.柏克
7.康德的崇高论
第十二章 浪漫主义之美
1.浪漫主义之美
2.浪漫主义的美与旧传奇的美
3.“我不知道是什么”的模糊美
4.浪漫主义与反叛
5.真理、神话、反语
6.阴暗、丑怖、忧郁
7.抒情的浪漫主义
第十三章 美成为宗教
1.美学宗教
2.丹第主义
3.肉体、死亡、魔鬼
4.为艺术而艺术
5.逆理而行
6.象征主义
7.唯美的神秘主义
8.事物内在的狂喜
9.印象
第十四章 新的对象
1.殷实的维多利亚式审美
2.铁与玻璃:新的美
3.从新艺术到装饰艺术
4.有机美
5.日用物品:批评、商业化、大量生产
第十五章 机器之美
1.“美丽的”机器?
2.从古代到中世纪
3.从15世纪到巴洛克
4.18与19世纪
5.20世纪
第十六章 从抽象形式到物质的深度
1.“到石头堆里寻找他的雕像”
2.当代对物质材料的重估
3.现成艺术
4.从复制到工业材料到物质的深度
第十七章 媒体之姜
1.挑激之美?消费之美?
2.前卫,或挑激之美
3.消费之美
参考书目索引
作者索引
艺术家及箕作品索引

二、丑的历史

导 论
第一章 古典世界里的丑
1. 一个由美主宰的世界?
2. 希腊世界与恐怖
第二章 受难、死亡、殉道
1. 宇宙至美论
2. 基督受难
3. 烈士、隐士、忏悔者
4. 死亡的胜利
第三章 启示录、地狱和魔鬼
1. 恐怖的宇宙
2. 地狱
3. 魔鬼的变形
第四章 怪物和凶兆
1. 奇观和怪物
2. 不受节制的新美学
3. 怪物道德化
4. 奇迹异闻
5. 怪物的命运
第五章 丑、诙谐与猥亵
1. 普利阿普斯
2. 对农民的讽刺与嘉年华狂欢
3. 文艺复兴与解放
4. 漫画式讽刺
第六章 女人的丑:古代到巴洛克时期
1. 反女性的传统
2. 风格主义和巴洛克
第七章 近代世界的魔鬼
1. 从造反的撒旦到可怜的墨菲斯特菲里斯
2. 将敌人妖魔化
第八章 巫术、撒旦主义、虐待狂
1. 女巫
2. 撒旦主义、虐待狂、对残忍的爱好
第九章 对自然的好奇心
1. 开肠破肚的尸体
2. 面相学
第十章 浪漫主义以及对丑的拯救
1. 丑的哲学
2. 丑而堕入地狱的人
3. 丑又不幸的人
4. 不幸兼生病
第十一章 阴森
第十二章 铁塔和象牙塔
1. 工业之丑
2. 颓废主义和丑的放纵
第十三章 前卫运动与丑的胜利
第十四章 别人的丑、媚俗、坎普
1. 别人的丑
2. 媚俗
3. 坎普
第十五章 今天的丑
参考书目
关于本书引文
书目作者索引
艺术家索引
影片索引

三、无限的清单

导论
第一章:阿喀琉斯之盾及其形式
第二章:清单和目录
第三章:视觉清单
第四章:难以言喻
第五章:事物的清单
第六章:地名清单
第七章:清单,清单,还是清单
第八章:往返于清单与形式之间
第九章:枚举式的修辞
第十章:奇迹清单
第十一章:收藏和宝藏
第十二章:奇珍柜、百宝箱
第十三章:属性清单与本质清单
第十四章:亚里士多德的望远镜导论第一章:阿喀琉斯之盾及其形式第二章:清单和目录第三章:视觉清单第四章:难以言喻第五章:事物的清单第六章:地名清单第七章:清单,清单,还是清单第八章:往返于清单与形式之间第九章:枚举式的修辞第十章:奇迹清单第十一章:收藏和宝藏第十二章:奇珍柜、百宝箱第十三章:属性清单与本质清单第十四章:亚里士多德的望远镜第十五章:过度:拉伯雷以降第十六章:过度而连贯第十七章:混乱的枚举第十八章:大众媒体里的清单第十九章:令人晕眩的清单第二十章:实用的和诗性的清单第二十一章:非正常的清单附录作者与出处索引艺术家索引佚名作者插图剧照参考书目图片来源

翁贝托·艾柯(UmbertoEco),意大利人,生于1932年,现居米兰,执教于博洛尼亚大学。他是享誉国际的作家、符号语言学quan、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艾柯被誉为“当代达芬奇”,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出版过140多部著作,横跨多个领域,都有经典性的建树。他在欧洲已成为知识和教养的象征,知识分子都以书架上放一本艾柯的书为荣。彭淮栋,生于1953年,台湾新竹县竹东镇人,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台湾大学外文研究所肄业,曾任出版公司编辑,现任报纸编译。译文以典雅著称。曾译《美的历史》《丑的历史》《无限的清单》《西方政治思想史》《现实意识》《格格不入》《论晚期风格》等数十部著作。


编辑推荐

  《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拧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此书于1981年初版,多次再版重印达几十万册。已有英文、德文、韩文等多种译本问世。

内容简介

  《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宁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此书于一九八一年初版,多次再版重印达几万册。 

作者简介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

  李泽厚成名于五十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八十年代,李泽厚不断拓展其学术论域,促引思想界在启蒙的路径上艰辛前行。九十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美学三书》等著作,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沉甸甸的人文关怀。

  2010年2月,美国专业的世界性古今文艺理论选集《诺顿理论与批评文选》第二版,收录了李泽厚《美学四讲》“艺术”篇中的第二章“形式层与原始积淀”。这套文集由柏拉图的论著选起,一直选到当代。李泽厚是进入这套一直由西方理论家统治的文论选的*一位中国学人。


精彩书评

  ★《美的历程》是部大书(应该说是几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冯友兰


  ★这样的著作能有多少呢?凤毛麟角吧,以十几万字的篇幅来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且能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该细密处细密,该留连处留连,丝丝入扣,顺理成章,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诚非大手笔而不能为。
  《美的历程》一书真是写得英姿勃发。才气逼人。单是标题,便气度不凡:龙飞凤舞。青铜饕餮。魏晋风度、盛唐之音,更不用说每过几页就有一段华彩乐章了。实际上,《美的历程》是可以当作艺术品来看待的。它充分地表现着李泽厚的艺术魁力。
  ——易中天

目录

一 龙飞凤舞
一 远古图腾
二 原始歌舞
三 “有意味的形式”
二 青铜饕餮
一 狞厉的美
二 线的艺术
三 解体和解放
三 先秦理性精神
一 儒道互补
二 赋比兴原则
三 建筑艺术
四 楚汉浪漫主义
一 屈骚传统
二 琳琅满目的世界
三 气势与古拙
五 魏晋风度
一 人的主题
二 文的自觉
三 阮籍与陶潜
六 佛陀世容
一 悲惨世界
二 虚幻颂歌
三 走向世俗
七 盛唐之音
一 青春、李白
二 音乐性的美
三 杜诗颜字韩文
八 韵外之致
一 中唐文艺
二 内在矛盾
三 苏轼的意义
九 宋元山水意境
一 缘起
二 “无我之境”
三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四 “有我之境”
十 明清文艺思潮
一 市民文艺
二 浪漫洪流
三 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
四 绘画与工艺
结语

收起全部↑

精彩书摘

  一 龙飞凤舞
  一远古图腾
  中国史前文化比过去所知有远为长久和灿烂的历史。七十年代浙江河姆渡、河北磁山、河南新郑、密县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陆续发现,不断证实这一点。将近八千年前,中国文明已初露曙光。
  上溯到旧石器时代,从南方的元谋人到北方的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虽然像欧洲洞穴壁画那样的艺术尚待发现,但从石器工具的进步上可以看出对形体性状的初步感受。北京人的石器似尚无定形,丁村人的则略有规范,如尖状、球状、橄榄形……等等。到山顶洞人,不但石器已很均匀,规整,而且还有磨制光滑、钻孔、刻纹的骨器和许多所谓"装饰品":"装饰品中有钻孔的小砾石、钻孔的石珠、穿孑L的狐或獾或鹿的犬齿、刻沟的骨管、穿孔的海蚶壳和钻孔的青鱼眼上骨等。所有的装饰品都相当精致,小砾石的装饰品是用微绿色的火成岩从两面对钻成的。选择的砾石很周正,颇像现代妇女胸前配带的鸡心。小石珠是用白色的小石灰岩块磨成的,中间钻有小孔。穿孔的牙齿是由齿根的两侧对挖穿通齿腔而成的。所有装饰品的穿孔,几乎都是红色,好像是它们的穿带都用赤铁矿染过。"这表明对形体的光滑规整、对色彩的鲜明突出、对事物的同一性(同样大小或同类物件串在一起)……有了最早的朦胧理解、爱好和运用[图版1]。但要注意的是,对使用工具的合规律性的形体感受和在所谓"装饰品"上的自觉加工,两者不但有着漫长的时间距离(数十万年),而且在性质上也是根本不同的。虽然二者都有其实用功利的内容,但前者的内容是现实的,后者则是幻想(想像)的;劳动工具和劳动过程中的合规律性的形式要求(节律、均匀、光滑等)和主体感受,是物质生产的产物;"装饰"则是精神生产、意识形态的产物。尽管两者似乎都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但前者是将人作为超生物存在的社会生活外化和凝冻在物质生产工具上,是真正的物化活动;后者则是将人的观念和幻想外化和凝冻在这些所谓"装饰品"的物质对象上,它们只是物态化的活动。前者是现实的"人的对象化"和"自然的人化",后者是想像中的这种"人化"和"对象化"。前者与种族的繁殖(人身的扩大再生产)一道构成原始人类的基础,后者则是包括宗教、艺术、哲学等胚胎在内的上层建筑。当山顶洞人在尸体旁撒上矿物质的红粉,当他们作出上述种种"装饰品",这种原始的物态化的活动便正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开始。它的成熟形态便是原始社会的巫术礼仪,亦即远古图腾活动。
  ……



《美的历史·丑的历史·无限的清单》三部曲 + 《美的历程》全四册 这套由翁贝托·艾柯编著的《美的历史》、《丑的历史》和《无限的清单》(平装版),搭配由安娜·巴蒂诺主编的《美的历程》,共同构成了一场跨越时空、洞悉人类文明精神内核的深度探索。四部著作并非孤立的学术研究,而是通过独特的视角,引领读者走入一幅幅壮丽的历史画卷,审视我们所珍视的美,以及那些曾被忽略或遗忘的“不美”之处,最终在无限的“清单”中触及存在的本质。 《美的历史》:一场视觉与观念的盛宴 翁贝托·艾柯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在《美的历史》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宏大而细腻的西方艺术史画卷。他并没有将“美”简单地定义为视觉上的愉悦,而是深入探究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对“美”的理解是如何演变和建构的。从古希腊的和谐比例,到中世纪的宗教象征,再到文艺复兴的人文光辉,直至现代艺术的颠覆与重塑,艾柯带领我们穿越千年的审美变迁。书中涵盖了雕塑、绘画、建筑、文学、音乐等各个艺术门类,通过大量的经典作品和生动的文字,揭示了艺术审美观念背后所蕴含的哲学、宗教、社会和历史因素。我们得以窥见,那些被誉为“美”的典范,是如何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被人们所创造、所欣赏、所传承。这不仅仅是对艺术史的梳理,更是对人类精神世界不断追求与实现的深刻解读。 《丑的历史》:颠覆认知的深刻洞察 如果说《美的历史》描绘了光明的一面,那么《丑的历史》则毫不避讳地将镜头转向了阴影。艾柯在这部著作中,对“丑”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系统性梳理和深入剖析。他指出,“丑”并非简单的反义词,它与“美”一样,是人类经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认知和创作。从宗教中的魔鬼形象、哥特艺术的怪诞,到病态之美、残缺之美,以及现代艺术中对荒诞、痛苦、混乱的描绘,艾柯带领读者直面那些曾经被压抑、被否定的视觉元素。他揭示了“丑”在艺术中的多种功能:它可以是警示,可以是讽刺,可以是情感的宣泄,甚至是通往另一种形式的“美”的途径。通过对“丑”的审视,我们得以更全面、更真实地理解人性的复杂,以及艺术所能触及的广度。这种对“丑”的正面解读,不仅挑战了我们固有的审美观念,更引发了对“何为真诚”、“何为存在”的深刻思考。 《无限的清单》:在分类与混乱中探寻意义 《无限的清单》是艾柯对人类智识活动和欲望的一种独特观察。在这部著作中,他聚焦于“清单”这一看似简单却极其普遍的现象,将目光投向了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分类,到旅行手册的景点罗列,再到日常生活的购物清单,乃至科学的分类学、百科全书的编纂。艾柯认为,“清单”不仅仅是信息的汇集,更是人类试图理解世界、组织经验、掌控秩序的一种根本方式。他从哲学、历史、文学、美学等多个角度,探讨了清单的起源、演变及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在看似杂乱的清单中,艾柯发现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分类冲动、命名欲望以及对无限知识的追逐。然而,他也提醒我们,清单的背后往往隐藏着遗漏、偏见和主观选择,试图穷尽一切的努力,本身就可能陷入一种“无限”的悖论。这使得《无限的清单》成为一本关于人类认知模式、知识体系乃至生命意义的哲学寓言。 《美的历程》:聚焦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 安娜·巴蒂诺主编的《美的历程》则以更为宏观的视角,沿着历史的长河,梳理了人类文明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所展现出的美的形态和精神追求。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门类或某一风格,而是将艺术、哲学、科学、宗教、生活方式等多个维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展现出人类文明在追求“美”的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美的历程》将引领读者从史前文明的粗犷赞歌,到古希腊罗马的理性光辉,再到东方文明的精巧智慧,直至近现代的多元融合,体会不同文化语境下“美”的多样性和共通性。它关注的不仅是视觉艺术的杰作,更是渗透在生活、思想和信仰中的美的意蕴。通过对不同文明“美的历程”的考察,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类共同的情感、价值和理想,以及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璀璨印记。 四册合一:一部关于人类精神的宏伟史诗 将这四部著作放在一起阅读,构成了一场关于人类精神、审美意识和知识探索的完整体验。艾柯的《美的历史》与《丑的历史》,如同哲学辩证法般,通过对美与丑的深刻辨析,揭示了人类感知世界的双重性;《无限的清单》则触及了人类理解和组织世界的根本方式,以及在此过程中对无限的渴望与挣扎;而《美的历程》则以史诗般的宏大叙事,将这一切融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壮丽图景之中。 这套书籍并非简单的知识罗列,而是一种引导我们重新审视自身、审视历史、审视我们所处世界的邀请。它鼓励我们以更开放、更包容、更深刻的视角去理解“美”的丰富内涵,去面对“丑”的客观存在,去认识“清单”背后的思考逻辑,并最终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历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与意义。这四部著作合而为一,宛如一部关于人类智慧、情感与创造力的宏伟史诗,必将为读者带来一场智识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用户评价

评分

《无限的清单》这本书,更是颠覆了我对“清单”的传统认知。我一直以为清单不过是购物单、待办事项,但在艾柯的笔下,它变成了一种哲学,一种探索世界的方式。他从古老的传说、文学作品、艺术创作中搜集了无数的“清单”,那些list不仅仅是物品的堆砌,更是人类欲望、恐惧、想象力、秩序感的凝结。比如,他对“圣徒的遗物清单”、“怪物图鉴”、“疾病的目录”的解读,都充满了智慧和幽默。他让我们看到,人类总是试图用分类、整理来理解和掌控世界,而“清单”正是这种努力的体现。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清单”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类思维方式、文化建构的书。我开始重新审视生活中的各种清单,它们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文化密码?它们如何塑造了我们的认知?这种阅读体验是前所未有的。

评分

《无限的清单》这本书,是我在这套书中最感到惊喜的一本。我从未想过“清单”这样一个看似枯燥的词汇,竟然能被艾柯先生赋予如此深刻的哲学意义。他从古今中外的各种文献、传说、艺术作品中搜集了大量的“清单”,比如“圣徒的遗物清单”、“怪物的图鉴”、“疾病的目录”等等。然后,他用一种极其聪明和幽默的方式,对这些清单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他让我们看到,人类总是试图通过建立秩序、进行分类来理解和掌控世界,“清单”正是这种努力的集中体现。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生活中的各种“清单”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是如何塑造了我们的认知和行为的?这种从日常现象中挖掘深刻哲理的能力,让我对艾柯先生的智慧佩服不已。

评分

至于《美的历程》,这本书填补了我对艺术史宏观脉络的认知空白。它不像《美的历史》那样深入某个具体概念,而是以一种史诗般的叙事,带领读者穿越几千年的艺术长河。从史前洞穴壁画到当代装置艺术,每一章节都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旅行,让我们领略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我尤其喜欢它对各个时期艺术风格的梳理,以及对重要艺术家和作品的介绍,清晰明了,却又不失深度。它让我看到了艺术是如何随着社会、政治、宗教、科技的发展而演变的,艺术家们又是如何回应时代变迁,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的。这本书的编排也非常精巧,图片丰富,文字流畅,读起来毫不费力,却能获得巨大的收获。它就像一位博学的朋友,耐心地向我讲述着人类文明的视觉篇章。

评分

翁贝托·艾柯的这套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我最初是被“美的历史”和“丑的历史”这两本书所吸引,因为我一直觉得,人类对美的定义是多样的,而对丑的理解也并非是单一的。艾柯先生在这两本书中,用他深邃的哲学洞察和广博的艺术学识,为我们展现了“美”与“丑”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他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艺术品,更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哲学思想、文化背景和社会心理。我常常在阅读时,被他那些精妙的论述和独特的视角所折服。例如,他如何从古希腊雕塑的理想美,谈到中世纪宗教艺术的象征美,再到现代艺术的颠覆性美学,每一步都引人深思。而《丑的历史》则更加大胆,它将那些常被视为负面的元素,如怪诞、恐怖、病态,在艺术中找到了其独特的价值和表达。这两本书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关于人类审美观念的完整图景。

评分

《无限的清单》这本书,简直是一场智力探险。我从未想过“清单”这个如此日常的概念,竟然能被艾柯先生挖掘出如此丰富的哲学内涵。他从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文献、艺术品中搜集了各种各样的“清单”,然后用他精妙的笔触进行解读。我被那些“怪兽的图鉴”、“疾病的目录”、“死亡的预兆”等清单深深吸引,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更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对疾病的忧虑、对死亡的思考的体现。艾柯的解读充满智慧和幽默感,他让我们看到,人类总是在试图通过分类和整理来理解世界,而“清单”就是这种努力的一种形式。这本书让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各种清单,它们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人类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

评分

《美的历程》是一部艺术史的“百科全书”,它以清晰的脉络和丰富的例证,带领我走过艺术的漫长岁月。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宏观性,它没有沉溺于某个细节,而是勾勒出了艺术发展的整体图景。我从这本书中看到了不同文明、不同时期艺术的独特魅力,从埃及的庄严到希腊的和谐,从罗马的写实到中世纪的宗教,再到文艺复兴的辉煌,以及后来的各种风格的演变。这本书的图片质量也非常高,精美的插图让文字更加生动,也让我能够直观地欣赏那些艺术杰作。它让我明白了艺术是如何与历史、社会、文化紧密相连的,艺术家的创作不仅仅是个人的表达,更是时代的反映。这本书对于想要系统了解艺术史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

《美的历程》这本书,是这套书的“压轴之作”,它为我系统地梳理了艺术史的脉络。我一直对艺术史很感兴趣,但总觉得缺乏一个清晰的框架。《美的历程》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以一种宏大的视角,从史前艺术一直讲到现代艺术,勾勒出了艺术发展的整体图景。我喜欢它对各个时期艺术风格的梳理,以及对代表性作品的介绍,清晰明了,却又不失深度。这本书的图片质量也非常高,精美的插图让我能够直观地欣赏那些艺术杰作,也让我对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让我看到,艺术不仅仅是绘画、雕塑,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朋友,耐心地向我讲述着人类文明的视觉故事。

评分

我一直对宏大叙事类的书籍情有独钟,而这套书恰恰满足了我这一点。特别是《美的历史》和《丑的历史》,艾柯先生以他独特的视角,将哲学、文学、艺术、历史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关于“美”与“丑”的庞大知识体系。读《美的历史》时,我不仅看到了古希腊的理想美,也看到了中世纪的宗教美,还有现代的各种解构美,他让我明白,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人类的思想进步和文化变迁而不断演化的。而《丑的历史》则更加令人震撼,它将那些我们通常会回避的“丑陋”元素,如怪兽、疾病、战争、死亡,置于艺术史的舞台中央,让我看到它们所蕴含的另一种力量和意义。艾柯的论证严谨而富有感染力,他善于引用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作为例证,使得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这两本书的阅读体验,让我对人类的审美感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拓宽了我对艺术的边界的认知。

评分

这套书的组合非常独特,将“历史”、“哲学”、“艺术”这些看似分散的领域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我先读了《美的历史》和《丑的历史》,艾柯先生以他非凡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美”与“丑”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变迁。他并没有给出简单的定义,而是带领我们去探究这些概念是如何被构建、被演变的。例如,在《美的历史》中,他从古希腊的和谐比例讲到中世纪的神秘象征,再到现代艺术的颠覆创新,展现了美的多元性和历史性。而《丑的历史》则更加大胆,它将那些被排斥的、令人不安的元素,如怪诞、恐怖、病态,在艺术中找到了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表达方式。这种对“美”与“丑”的辩证思考,让我对艺术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评分

这套翁贝托·艾柯的“历史三部曲”加上《美的历程》,简直就是为我这种热爱阅读、渴求知识的人量身定做的。我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被这四本厚重而精美的平装书吸引了。首先,《美的历史》和《丑的历史》这两本,艾柯先生以他深邃的哲学思辨和广博的艺术史知识,为我们揭示了“美”与“丑”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流变与定义。读《美的历史》时,我仿佛置身于古希腊的雕塑园,感受着和谐与比例的极致;又仿佛漫步在文艺复兴的佛罗伦萨,惊叹于人文主义的光辉。他不仅仅是罗列作品,更是深入探讨了美的哲学根源,从柏拉图的理念到现代的审美体验,层层递进,引人深思。而《丑的历史》则更加出乎我的意料,它挑战了我固有的认知,让我看到了丑陋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从哥特式的恐怖到表现主义的呐喊,艾柯带领我们审视那些曾经被排斥、被遗忘的元素,它们如何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触动我们的灵魂,甚至成为反抗与批判的象征。这两本书相互辉映,让我对“美”与“丑”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复杂而动态的文化景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