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你的金融活动都被利率所左右,包括你的信用卡、车贷、房贷及你的学生贷款。人们很自然地认为这些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还会受到中央银行干预的一定影响。但这个故事里的人却知道,这根本不是实际情况。
2006年,一拨来自国际顶尖金融机构的银行家和交易员吃惊地发现,Libor居然是由少数操作层面的银行员工每天决定的,并且它很容易被操纵,甚至这些员工通过控制其变化来使其交易头寸受益。而正是Libor决定了全球数以万亿计美元的贷款利率。汤姆·海耶斯是一位非常聪明而又爱惹麻烦的数学奇才,他成为这个小团伙的“轴心”人物,其他成员还包括绰号“咕噜”的法国籍交易员,哈萨克斯坦养鸡场长大、缺乏金融智慧的小伙子,经常醉熏熏地在酒吧撩妹的瑞士银行家,曾经组建乐队现在酷爱K歌的高管,以及热爱飙摩托车的笨经纪人。海耶斯的这个圈子创造了这个时代影响最大的金融丑闻。
来自《华尔街日报》的获奖记者戴维·恩里奇对这一丑闻进行深度调查形成的本书,不仅揭露了骗局,还对扭曲的金融系统加以批判性审查。书中更多的是对财富和日常所及之间潜在联系的揭示,而不是罗列其罪行和法律条文。
##后续太啰嗦了……好像老美的书都这样?还是纪实文学都这样?
评分##可怜的小人物
评分##本书要是改名「Libor案始末」可能销量更好。 西方记者写书总是渲染一些毫无信息量的内容,反而就关键信息含糊其辞,比如Libor的计算方式细节,比如衍生品是如何盈利的,比如司法判决中的控方论证逻辑等等。 迈克尔刘易斯虽然也有这种记者病,但他的作品会充分解释关键信息。
评分##到后面弃了,太无聊
评分##It makes a good reading
评分##中间有点碎,总体不错,远远好过那本纽约时报编辑写的魔鬼交易员
评分##后续太啰嗦了……好像老美的书都这样?还是纪实文学都这样?
评分##到后面弃了,太无聊
评分##一点故事性没有的还原性描述。Libor被操纵不奇怪,不是公开报价,再说能参与操纵的人那么多,确实不该只怪男主一个人,而是行业问题。另外欧美的投行交易部门远没有传言的那么高大上,男主的模型是用Excel表格做的,赚钱还要到处找人调整汇率,毕业院校一般,每年赚钱最多一亿美元,几大投行抢着要。以前听说大投行九十年代就在用什么AI,DL做模型,招的都是名校物理数学博士,看来都是噱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