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科学性、实用性为原则,介绍了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及保健营养、婴幼儿用药知识,并对婴幼儿常见病的症状、防治措施以及意外伤害急救常识等进行详细阐述。通过阅读本书,父母能够了解婴幼儿常见病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病的防治措施和护理方法,掌握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和护理措施,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
本书适合准爸爸、准妈妈及新手父母阅读,也可作为医护人员等的参考。
| 商品名称: | 婴幼儿常见病防治及急救常识 |
| 营销书名: | 二孩时代来临,父母手边婴幼儿常见病及急救指南 |
| 作者: | 李军果 主编 |
| 定价: | 49.80 |
| ISBN: | 978-7-122-31004-0 |
| 关键字: | 婴幼儿;生病;急救; |
| 重量: | 435克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开本: | 16 | 装帧: | 平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5月 | 版次: | 1 |
| 页码: | 270 | 印次: | 1 |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核心,而孩子的健康是父母关注的重中之重。
相信每个妈妈担心的就是孩子生病了,当孩子生病时恨不得替孩子承受痛苦。当孩子患病后,如何缓解病痛、加快病情痊愈是父母关心的事情。
《婴幼儿常见病防治及急救常识》告诉各位父母孩子患病后如何更好的进行护理,帮助孩子尽快摆脱病痛的折磨。同时,告诉各位父母常见危急情况的急救常识,帮助孩子争取急救的黄金时间。
李军果,北京军区总医院,主治医师,李军果,女,1970年生人,博士毕业于三军医大学,现就职于北京军区总医院,主治医师。任职期间多项目及课题获得奖项,发表论述数篇,2012年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实用生殖医学》。
一章婴幼儿健康观测与检查
一节 婴幼儿生长发育 / 2
一、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 2
二、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 4
三、小儿生长发育指标 / 5
四、婴幼儿牙齿的生长发育 / 8
二节 婴幼儿健康家庭自测 / 10
一、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的生理现象 / 10
二、小儿生病的早期先兆表现 / 11
三、小儿各项生命体征检测 / 13
四、判断小儿是否健康的方法 / 17
三节 婴幼儿健康体检 / 29
一、婴幼儿健康体检概述 / 29
二、0~3岁婴幼儿体检项目 / 31
二章婴幼儿用药规定与用药方法
一节 婴幼儿用药常识 / 34
一、婴幼儿用药特点与用药途径 / 34
二、婴幼儿用药剂量与用药时间 / 36
三、婴幼儿药品剂型分类 / 37
四、药品保存方法与变质识别 / 38
五、婴幼儿家庭常备的非处方药 / 39
六、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 42
七、婴幼儿用药误区 / 43
二节 婴幼儿用药注意事项 / 45
一、婴幼儿安全用药的注意事项 / 45
二、婴幼儿使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 / 46
三、婴幼儿使用非处方药物(OTC药物)的注意事项 / 48
四、婴幼儿静脉给药的注意事项 / 49
五、婴幼儿慎用的药物 / 50
三节 婴幼儿常见病的正确用药 / 52
一、婴幼儿发热时的正确用药 / 52
二、婴幼儿感冒时的正确用药 / 54
三、婴幼儿咳嗽时的正确用药 / 55
四、婴幼儿腹泻时的正确用药 / 55
五、婴幼儿哮喘时的正确用药 / 57
六、婴幼儿皮肤病的正确用药 / 58
三章婴幼儿常见病防治与护理
一节 就医指导 / 61
一、婴幼儿出现哪些情况家长需重视 / 61
二、婴幼儿就诊流程 / 61
二节 新生儿常见病防治与护理 / 68
一、新生儿黄疸 / 68
二、新生儿湿疹 / 71
三、新生儿腹泻 / 73
四、新生儿发热 / 76
五、新生儿硬肿症 / 78
六、新生儿鹅口疮 / 80
七、新生儿便秘 / 81
八、新生儿肺炎 / 84
九、新生儿脐炎 / 87
十、新生儿结膜炎 / 89
三节 常见营养性疾病防治与护理 / 90
一、营养不良 / 90
二、佝偻病 / 93
三、夜盲症 / 96
四、小儿肥胖症 / 99
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病防治与护理 / 104
一、咳嗽 / 104
二、婴幼儿哮喘 / 111
三、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 114
四、小儿百日咳 / 117
五、肺结核 / 121
六、急性喉炎 / 123
七、扁桃体炎 / 125
五节 血液系统常见病防治与护理 / 127
一、小儿缺铁性贫血 / 127
二、小儿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131
六节 消化系统常见病防治与护理 / 133
一、腹胀 / 133
二、厌食 / 139
三、积食 / 145
四、蛔虫病 / 149
五、蛲虫病 / 151
六、秋季腹泻 / 152
七、急性阑尾炎 / 156
八、急性肠胃炎 / 158
九、肠套叠 / 161
十、消化性溃疡病 / 163
十一、肛裂 / 166
十二、脱肛 / 168
七节 常见皮肤病防治与护理 / 170
一、荨麻疹 / 170
二、过敏性紫癜 / 174
三、玫瑰疹 / 177
四、尿布疹 / 178
五、脂溢性皮炎 / 181
六、痱子 / 183
八节 五官科常见病防治与护理 / 186
一、婴幼儿斜视 / 186
二、弱视 / 187
三、泪囊炎 / 189
四、麦粒肿 / 191
五、中耳炎 / 194
六、过敏性鼻炎 / 197
七、鼻出血 / 201
八、龋齿 / 204
九、口腔溃疡 / 206
九节 常见传染病防治与护理 / 209
一、流感 / 209
二、流行性腮腺炎 / 213
三、猩红热 / 215
四、细菌性痢疾 / 218
五、手足口病 / 221
六、水痘 / 224
七、麻疹 / 228
八、风疹 / 230
九、红眼病 / 232
四章婴幼儿家庭安全防范
一节 防窒息 / 235
一、婴幼儿窒息的常见原因 / 235
二、婴幼儿窒息的预防 / 235
三、婴幼儿窒息的急救措施 / 236
二节 防误吸 / 236
一、婴幼儿误吸的预防 / 237
二、婴幼儿误吸的急救措施 / 237
三节 防坠床 / 239
一、预防小儿坠床的方法 / 239
二、发生坠床后的处理 / 240
四节 防跌倒 / 240
一、正确看待小儿的跌倒现象 / 240
二、预防婴幼儿跌倒的方法 / 241
五节 防烧、烫伤 / 241
一、婴幼儿烧、烫伤的预防 / 241
二、婴幼儿烧、烫伤后的紧急处理 / 242
六节 防误食 / 244
一、误食与误吸的区别 / 244
二、防止误食的发生 / 244
三、发现误食后的处理 / 244
五章婴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
一节 小儿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 / 246
一、家庭急救箱的准备 / 246
二、现场急救原则 / 246
三、家庭常用止血方法 / 247
四、常用人工呼吸方法 / 249
二节 小儿常见意外的急救 / 250
一、溺水 / 250
二、食物中毒 / 251
三、意外骨折 / 253
四、意外脱臼 / 256
五、手指受伤 / 257
六、头部撞伤 / 259
七、眼睛受外力钝挫伤 / 261
八、眼睛进异物 / 262
九、蚊虫、毒虫咬伤或蜇伤 / 264
十、宠物咬伤或抓伤 / 265
十一、触电 / 267
参考文献 / 270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预防”和“急救”两个部分所展现出来的超前思维和系统性布局。很多同类书籍的重点都放在了“生病了怎么办”,但这本书花了大量的篇幅来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健康堡垒”。从环境消毒的频率选择,到营养搭配的微量元素配比,再到作息规律的弹性调整,作者都提供了一个可进可退、灵活变通的框架,而不是死板的要求。例如,在急救章节,它没有仅仅罗列步骤,而是设计了一套非常实用的“症状树决策图”——你看到宝宝出现A症状,就转向B分支,如果B成立,则做C操作;如果B不成立,则忽略此项。这种可视化的流程图,在真正的紧急情况下,能极大地节省阅读时间,帮助家长在恐慌中迅速找到正确的应对路径,这一点设计得太人性化了。它教会我们不仅仅是应对危机,更是要提前预判和构建防御体系。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让我这个“新手爸妈”感到非常惊喜,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表面、只告诉你“多喝水、多休息”的泛泛之谈。我之前在网上找过很多资料,很多都语焉不详,但这本书对常见病症的描述,无论是从病因的解释到症状的区分,都做到了极其细致和科学的梳理。比如讲到“婴儿肠绞痛”时,它不仅列出了几种典型的哭闹模式,还用图表对比了与其他不适症状(如攒肚、单纯的饿)的区别,这对于分辨紧急程度至关重要。更让我佩服的是,书中对于“非药物干预措施”的讲解,提供了非常多富有创意的实用小技巧,比如针对鼻塞的“生理盐水滴鼻+拍背法”的详细步骤分解,甚至精确到了滴入的量和拍背的角度,这种操作层面的精准指导,让我觉得自己真的可以上手操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把复杂医学知识“翻译”成了家长能够理解并立即执行的指南,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极其接地气”,它完全没有那种官方指导文件带来的距离感,更像是邻居家那位经验丰富、脾气超好的大姐姐在跟你耳提面命。作者在陈述一些相对严肃的医疗知识时,总能适时地插入一些幽默的口吻或者生活化的比喻,瞬间就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比如,描述宝宝发烧时,作者会用“体内的‘小火苗’有点旺了,咱们得帮它降降温”这种方式来解释,瞬间让人放松下来。而且,针对一些家长容易“过度反应”的场景,比如宝宝脸上出了几颗红点点,书里会非常冷静地分析“90%是疹子,但我们需要警惕哪10%”,这种先安抚情绪,再引导理性判断的处理方式,太治愈人心了。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甚至有时候会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它成功地做到了在传授重要知识的同时,还充当了缓解家长焦虑的“情绪稳定剂”。
评分这本书在处理“不同年龄段的特殊性”这一点上,做得极为到位和细致,完全体现了“儿童护理”的专业内涵。它没有采用一刀切的模式,而是清晰地划分了新生儿期、婴儿期、学步期这几个关键阶段,并且针对每个阶段的生理特点和易感风险,进行了单独的重点标注和深度解析。比如,新生儿的黄疸处理方式和学步期宝宝可能发生的误吞异物急救,它们在书中的篇幅和侧重点完全不同,后者甚至配有清晰的“海姆立克法”的分解图,强调了动作的准确性。我感觉作者非常理解父母在不同时间点会遇到的具体挑战,比如新生儿父母最担心的是喂养和睡眠,而学步期父母的焦虑则转移到了意外伤害和语言发展上。这本书像是一个贴心的成长顾问,它总能在正确的时间,用最符合当前情境的知识来指导我,确保我提供的护理和支持,始终是与孩子当前的发育需求相匹配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让人眼前一亮,完全摆脱了传统育儿书籍那种刻板、严肃的风格。作者在色彩运用上非常大胆和巧妙,那些鲜艳却不刺眼的插图,特别是关于不同发育阶段宝宝面部表情的描绘,生动得好像随时会动起来一样。我特别喜欢它那种“会讲故事”的版式,信息不是一堆堆地堆砌在文字框里,而是巧妙地穿插在一些拟人化的场景图中,比如把“如何测量体温”这个看似枯燥的步骤,设计成一个“宝宝温度探险记”的小插画,让原本可能让人感到焦虑的操作步骤变得轻松有趣。而且,这本书的纸张质感也非常好,摸上去很厚实,即使用力翻阅也不担心会损坏,这对于经常需要随手翻查的家长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个陪伴孩子成长的精美相册,即便是没有立即要解决的健康问题,拿在手里翻阅,也能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安心和愉悦感。这种兼顾了实用性和审美性的设计理念,在同类书籍中真的非常罕见,它让学习育儿知识的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