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孕早期,如何预防流产
产检项目有哪些,看不懂产检报告怎么办
那准爸爸该做些什么
立足于怀孕,备孕、分娩和产后
怀孕部分不再按照传统的孕月划分
按照产检、饮食、生活细节等项目来分
注意事项和产检报告解读详细地呈现出来
孕期体重管理,教您长胎不长肉
胎宝宝和孕妈妈40周身体变化过程图
您可以提前了解怀孕整个过程
预防妊娠纹的按摩方法也以插画形式展现
作者简介
刘志茹
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
妇产科主任医师
长期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从医20余年间
目录:
胎宝宝与孕妈妈,40周身体变化过程图
孕1月(1~4周)
孕2月(5~8周)
孕3月(9~12周)
孕4月(13~16周)
孕5月(17~20周)
孕6月(21~24周)
孕7月(25~28周)
孕8月(29~32周)
孕9月(33~36周)
孕10月(37~40周)
Part1 轻松过孕期
快速备孕有妙招
做个孕前检查靠谱
是孕前检查,不是普通体检
备育男性检查项目
备孕女性检查项目
不要忽略重要病史陈述
哪些项目可选择性地检查
孕前接种疫苗有必要吗
备孕二胎更要重视孕检
孕前营养不可少
医生教你如何补叶酸
备孕女性必需营养素
备育男性必需营养素
脂肪、碳水化合物少不了
孕前3 个月开始调理饮食
偏瘦偏胖都不利受孕
食用胡萝卜,男女大不同
在家吃饭好
白开水是好的饮料
备孕,要注意这些生活细节
安排好工作再要宝宝
制订一个健身计划
备育男性要警惕的高温因素
改变久坐的习惯
算准排卵期,好孕自然来
助孕房事小技巧
怀上宝宝了
身体预示怀孕的信号
停经
类似感冒
其他征兆
确认怀孕的方法
在家如何验孕
验孕出现误差的原因
医院验孕方法
你的预产期是哪天
简单推算
查预产期表格
宝宝出生前后要办理的证件
准生证
出生证
上户口
预防接种证
二胎证
0~3岁儿童系统观察就诊卡
明明白白做产检
孕1 月
孕1月的产检项目
产检前你需要注意这些
看懂血检报告单
孕2 月
孕2 月的产检项目
产检前需要注意这些
看懂B 超单上的科学术语
孕3 月
孕3 月的产检项目
产检前你需要注意这些
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孕4月
孕4月的产检项目
产检前你需要注意这些
看懂唐氏筛查报告单
孕5 月
孕5月的产检项目
产检前你需要注意这些
看懂彩超报告单上的术语
孕6月
孕6 月的产检项目
产检前需要注意这些
看懂糖耐量检测报告单
孕7 月
孕7月的产检项目
产检前你需要注意这些
看懂是否为妊娠高血压
孕8 月
孕8 月的产检项目
产检前你需要注意这些
看懂骨盆测量情况单
孕9月
孕9月的产检项目
产检前你需要注意这些
看懂心电图报告单
孕10月
孕10月的产检项目
产检前你需要注意这些
看懂后1 次B 超单数据
控制孕期体重
孕妈妈体重应该长多少
孕期体重都长在了哪儿
体重增长过慢的危害
体重超标的危害
孕期体重增长多少合适
孕妈妈这样控制体重
体重增加过快的原因
如果怀孕前就偏胖
孕期不同阶段,如何管理体重
体重增加过慢的原因
这样吃,只长胎不长肉
长胎不长肉的30种食材
苹果
橙子
红枣
燕麦
南瓜
胡萝卜
番茄
莲藕
西兰花
菜花
圆白菜
莴苣
牛奶
牛肉
木耳
芝麻
花生
核桃
鸡蛋
鸡肉
鲫鱼
鲤鱼
虾
紫菜
芹菜
口蘑
油菜
玉米
黄豆
豆腐
妈妈宝宝必需的20种营养素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膳食纤维
叶酸
碘
DHA
β-胡萝卜素
维生素A
维生素 B1
维生素 B2
维生素 B12
维生素 C
维生素D
维生素E
钙
铁
α-亚麻酸
锌
镁
孕1月饮食方案
孕1月饮食宜忌
长胎不长肉营养食谱
孕2月饮食方案
孕2月饮食宜忌
长胎不长肉营养食谱
孕3月饮食方案
孕3月饮食宜忌
长胎不长肉营养食谱
孕4月饮食方案
孕4月饮食宜忌
长胎不长肉营养食谱
孕5月饮食方案
孕5月饮食宜忌
长胎不长肉营养食谱
孕6月饮食方案
孕6月饮食宜忌
长胎不长肉营养食谱
孕7月饮食方案
孕7月饮食宜忌
长胎不长肉营养食谱
孕8月饮食方案
孕8月饮食宜忌
长胎不长肉营养食谱
孕9月饮食方案
孕9月饮食宜忌
长胎不长肉营养食谱
孕10月饮食方案
孕10月饮食宜忌
长胎不长肉营养食谱
孕期保健和生活细节
孕早期,小心,再小心
远离微波炉
尽量不使用电热毯
手机辐射不可忽视
防辐射服,穿还是不穿
洗澡,20分钟足矣
用清水清洗私处
风油精和清凉油,可以用吗
对美白祛斑化妆品说“NO”
孕期痘痘横行,祛痘药膏能用吗
孕妈妈不宜开车
上班族孕妈妈,注意避免久坐
改变你的坐姿,不要再跷二郎腿
孕妈妈做家务需小心
当怀孕遇到了甲亢
患上脚气,能用药吗
鼻出血,不可大意
不宜继续戴隐形眼镜
怀孕≠过度小心翼翼
皮肤护理有方法
自然面对嗜睡、忘事
正确按摩,预防妊娠纹
孕妈妈宜多晒太阳
该买孕妇内衣了
孕妈妈居室宁静很重要
居住环境要通风、不潮湿
对于孕期问题重视而不大惊小怪
对坏情绪说不
孕中期,控制体重飙升
散步地点选择有讲究
徒步行走不宜太久
尽量避免俯身弯腰
留张美丽大肚照
孕中期去旅行啦
开始做乳房护理
纠正乳头凹陷
要及时调换文胸
孕妈妈睡软床还是硬床
家中不宜铺地毯
重视上下楼梯时的安全
不要随意摆放花草
科学摆放脚,缓解下肢水肿
左侧卧位舒适
避免吸二手烟
孕妈妈在家测胎动
胎动次数说明什么
用蛋清巧除妊娠纹
不可忽视皮肤瘙痒
不必忧虑会变“丑”
孕晚期,克服紧张和焦虑
放缓生活节奏
多与人交流缓压
忌产前过于恐惧分娩
80 后、90 后孕妈妈警惕患心理性难产
护腰枕让孕妈妈更舒服
孕晚期起床动作要缓慢
适宜每天洗澡
确认入院待产包
学会胎位触摸法
胎位不正提前2 周住院
胎膜早破怎么办
过期妊娠怎么办
孕妈妈安全运动
运动让妈妈宝宝都受益
适当运动,母子更健康
运动让顺产更轻松
产后快速恢复体形
运动前需要注意这些
不同孕期的运动方式
不适合做运动的孕妈妈
每次不宜超过15分钟
适合孕妈妈的运动
扩胸运动
颈部运动
肩部运动
背部运动
伸腿弯腿
颈椎伸展运动
孕期舒缓瑜伽
分娩前的助产运动
分娩前的准备运动
直立扩胸运动促使胎宝宝入盆
散步是好的放松运动
促顺产运动
下肢运动
扭骨盆运动
盘腿坐
骨盆运动
脚部运动
呼吸运动
缓解阵痛的运动
孕妈妈推崇的缓解阵痛小运动
生孩子到底是哪里痛
拉梅兹呼吸法,必须要学会
孕期不适的预防和处理
流产
自然流产,无需遗憾
造成流产的原因
流产的信号
为什么会习惯性流产
先兆流产如何保胎
宫外孕
宫外孕的主要症状
预防方法
腿脚抽筋
多是缺钙所致
孕期抽筋巧应对
泡脚和热敷也有效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对孕妈妈和胎宝宝的影响
易患妊娠高血压的人群
预防方法
妊娠糖尿病
为什么会得妊娠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隐患多多
饮食预防
失眠
孕妈妈睡眠姿势有讲究
选择舒适的床上用品
便秘、痔疮
便秘要引起重视
预防及缓解便秘的措施
预防及缓解痔疮的措施
Part2 快乐胎教
聪明宝宝,从胎教开始
什么是胎教
直接胎教
间接胎教
从古到今说胎教
古人的胎教智慧
国外的胎教经验
育儿专家测评胎教的好处
经过胎教的宝宝更聪明
声音刺激让宝宝听觉更灵敏
胎宝宝天生具备的学习能力
胎宝宝能分辨声音
胎宝宝的语言能力
胎宝宝也有记忆
胎宝宝能感受明暗变化
胎宝宝有敏感的触觉
胎宝宝会哭会笑有脾气
胎教,准爸爸不可缺席
神奇的准爸爸胎教
爱爸爸的声音
建立宝宝与爸爸的信任感
什么时间适合胎教
准爸爸每天坚持重要
孕1月
音乐胎教
贝多芬《致爱丽丝》
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
英语胎教
儿歌《ABC Song》
情绪胎教
想象宝宝可爱的样子
孩子们的笑话
种在花盆里的希望
又是谜语又是歌
孕2月
音乐胎教
儿歌《好的爸爸》
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英语胎教
给宝宝起个英文名字
电影《The Lion King》
故事胎教
七色花
黄香温席
神奇的西瓜
孕3月
美学胎教
观赏美,留意美
欣赏画展
超可爱的蔬果拼盘
音乐胎教
钢琴小品《牧童短笛》
儿歌《数鸭子》
语言胎教
古诗里的温柔母爱
经典传承《三字经》
现代诗《你是人家的四月天》
宋词《清平乐?村居》
孕4月
音乐胎教
名曲欣赏《少女的祈祷》
门德尔松《五月的熏风》
美学胎教
涂色游戏
捏彩泥——葡萄
知识胎教
春夏秋冬
算算寺内多少僧
汉字——大、小
认识小蝴蝶
孕5月
故事胎教
小小喇叭花
达? 芬奇学画
语言胎教
诗经?蒹葭
有意思的对子
抚摸胎教
临睡前做抚摸胎教好
抚摸胎教要注意
感受准爸爸的温暖手掌
宝宝喜欢的踢肚子游戏
孕6月
故事胎教
孔融让梨
蜗牛与玫瑰树
语言胎教
童谣《 小蝌蚪》
诗歌 《儿时情景》
手语胎教
欢迎你,小宝贝
笑一个,好吗
孕7月
美学胎教
做个漂亮的收纳盒
折一只小狐狸
音乐胎教
圆舞曲《蓝色多瑙河》
古琴曲《高山流水》
英语胎教
我们是一家人Family
电影欣赏《Fingfing Nemo》
儿歌《Jingle Bells》
带宝宝认水果
孕8月
故事胎教
看画册,讲故事
牛顿与苹果树的故事
语言胎教
读古文,选美名
情绪胎教
美的花送给美的孕妈妈
百变的手影,好神奇
要生活得惬意
一起来“找茬”
孕9月
音乐胎教
儿歌《蜗牛和黄鹂鸟》
小狗圆舞曲
美学胎教
开花的杏树
孕妈妈的随笔画
知识胎教
花儿为什么有各种颜色?
树叶为什么在秋天会落下?
算算术
多姿多彩的各国国旗
孕10月
语言胎教
说说家庭成员
诗歌《你来了》
故事胎教
聪明的鸡妈妈
猴子捞月亮
情绪胎教
写下获奖感言
小朋友爆笑造句
走迷宫
Part3 安心分娩、坐月子
顺利分娩
分娩前的准备
何时去医院合适
分娩前保证充足的休息
了解产程,安心备战分娩
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
顺产
无痛分娩
剖宫产
双胞胎分娩
产后护理
产后生活细节
宝宝睡,你也睡
产后这样刷牙
明星们推崇的姜浴不一定适合你
不宜睡软床
产后穿衣要点
母乳喂养和乳房护理
母乳喂养宜从出生开始
新生宝宝一天要吃几次奶
怎样知道宝宝吃饱了
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
不要让宝宝含着乳头睡觉
母乳不足怎么办
母乳喂养的宝宝需要喝水吗
哺乳前后进行乳房按摩
哺乳期间也要戴胸罩
产后防止胸部下垂
乳头皲裂怎么办
缓解乳房胀痛
重视产后抑郁
学历越高,越容易抑郁
如果可以,尽量让自家妈伺候月子
当开朗型新妈妈遭遇了产后抑郁
别老拿宝宝性别说事儿
新妈妈需要家人的理解和体谅
远离月子病
预防产褥感染
轻松应对产后尿潴留
产后需警惕妇科炎症
重视产后便秘
产后脱发怎么办
谨防子宫复旧不全
产后饮食
产后饮食宜忌
别着急喝下奶汤
补钙补铁不要停
宜选择应季食物
蔬菜、水果不可少
清淡饮食防水肿
生化汤排毒、排恶露
产后第1周食谱
胡萝卜小米粥
卧蛋汤面
生化汤
产后第2周食谱
银鱼苋菜汤
双菇炖鸡
红烧牛肉面
产后第3周食谱
猪蹄茭白汤
三色补血汤
姜枣枸杞乌鸡汤
产后第4周食谱
胡萝卜牛蒡排骨汤
栗子黄鳝煲
木瓜牛奶露
产后第5周食谱
莼菜鲤鱼汤
南瓜饼
豌豆炒鱼丁
产后第6周食谱
三鲜冬瓜汤
芹菜竹笋汤
薏米南瓜浓汤
补血食谱
枸杞红枣饮
枸杞牛肝汤
排恶露食谱
益母草煮鸡蛋
人参炖乌鸡
补气食谱
桂圆红枣茶
荔枝山药莲米粥
补钙食谱
松仁海带汤
骨汤烩酿豆腐
附录 产后超简单瘦身操
这本《怀孕那些事》,读起来简直就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又特别温柔的邻家阿姨在你耳边娓娓道来,完全没有那种枯燥的医学术语堆砌感。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孕期情绪波动的细腻描摹。你知道吗,怀孕初期,光是早孕反应那种上吐下泻的感觉,就已经够让人崩溃的了,更别提随之而来的焦虑——“我是不是太敏感了?”“宝宝是不是不舒服?”这本书里,作者用了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来描述这些感受,比如把孕吐比作一场突如其来的“装修期”,把孕晚期的失眠形容成“和肚子里的小家伙进行午夜马拉松”。它没有简单粗暴地告诉你“忍着”,而是给出了很多非常实用的、可以立刻操作的“小妙招”,像是针对孕早期食欲不振,推荐了一款用姜片泡水加一点点蜂蜜的饮品,非常解腻。更让我感到温暖的是,它还专门辟了一个小章节,讨论如何与伴侣沟通这些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那种互相理解、共同成长的感觉,这本书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觉得整个孕期不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的旅程,而是一场甜蜜的、需要协作的“生命探险”。
评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的“产前准备”部分,完全摆脱了传统的“购物清单”模式,转而聚焦于一种更深层次的“心理准备”和“环境重塑”。它没有一味地催促你购买昂贵的婴儿用品,反而强调了如何“断舍离”,为迎接新生命腾出空间和精力。书中提供了一个非常棒的框架,指导准父母如何进行“产后情景模拟”。比如,它会让你提前设想:宝宝晚上哭闹时,如何快速有效地安抚?紧急情况下,家里的主要联系人是谁?这些预先的“彩排”极大地缓解了我对未来育儿未知性的恐惧。此外,它对“月子中心 vs. 回家坐月子”的分析也极其客观公正,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详尽列出了每种选择的利弊、所需资源投入,以及如何根据自身的家庭文化和经济状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这种中立且全面的分析,为我们做重大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参考基础。
评分我手里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简直是为我这种“视觉系”的读者量身定做的。首先,它不像很多育儿书籍那样,图文比例失衡,要么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要么是过于卡通化、不够严谨的插图。这本书的配图风格非常成熟、专业,但同时又充满了艺术感。特别是一些关键的身体结构变化图,比如胎盘的着床过程、宝宝从胚胎到成型的几个关键阶段,用色考究,线条流畅,即便是复杂的医学概念,也能一目了然。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不同孕周的“营养重点”时,所采用的版式设计。它没有直接罗列维生素列表,而是将每种关键营养素(比如叶酸、铁、DHA)与具体的食物图片并置,形成了一种“看到食物就想到营养”的直观联想。翻阅起来,既是一种知识的摄入,更像是一种审美的享受。很多时候,我只是想随便翻翻,看看今天的宝宝有多大,结果就被那些精美的图表和布局吸引住了,不知不觉就看进去了好几页,这种阅读体验是其他书籍无法比拟的。
评分真正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信赖感”的,是它对“胎教”这一话题的处理方式。很多书对胎教的描述都显得有些玄乎,充斥着“音乐能改变宝宝智力”之类的夸大宣传。然而,这本书的论述非常严谨和科学。它首先澄清了胎教的真正目的——在于建立父母与胎儿的情感连接,而不是进行早期智力灌输。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胎儿听力发育的时间点”和“什么样的声音才是安全的刺激强度”。我特别喜欢它推荐的互动方式——“讲述你的一天”。作者建议准妈妈把日常琐事,比如做饭、散步的见闻,用平静、有节奏的语调告诉肚子里的宝宝。这让我觉得,胎教不再是一项额外的、有压力的“任务”,而成了孕期生活中自然流淌的一部分,是夫妻之间充满爱意的日常对话。这种去神秘化、回归生活本质的处理方式,让我对整个孕期管理都多了一份从容和自信。
评分这本书在处理“孕期不适”的章节时,展现出了极高的同理心和实践价值。很多同类书籍只是一笔带过,比如“水肿是正常的,多抬腿就行了”。但这本书则深入探讨了水肿背后的原因,并且提供了多层次的缓解方案。比如,它区分了轻微的水肿和需要警惕的水肿的征兆,教会了我们如何通过观察自己的脚踝和手指来判断。对于我这种非常注重睡眠质量的人来说,它关于“孕晚期如何找到最舒适的睡姿”的探讨,简直是救命稻草。它不仅仅是推荐侧卧,而是详细解析了使用多少个抱枕、抱枕应该放在哪里才能完美支撑腹部、背部和膝盖之间的空隙,甚至连枕头的材质对透气性的影响都有提及。这种对细节的极致关注,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孕妇真实生活状态的深刻洞察。读完这一部分,我立刻去调整了我的“睡眠支架系统”,效果立竿见影,感觉腰部压力小了很多,这才是真正能指导日常生活的书籍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