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之美》是一部有人情味的台湾文坛八〇年代回忆录。作者丘彦明回忆在《联合文学》工作时期,与三毛、张爱玲、白先勇、梁实秋、高阳等12位文学大家的深情厚谊。书中从大量的交往逸事、生活细节中写出了作家们不同于文学正史的鲜活亲切:年迈的梁实秋先生动情回忆老北京糖葫芦、三十年苦 译莎士比亚全集;在加那利岛,三毛带丘彦明一同种菜,看海,闯沙漠,天冷时三毛细心地为她加上一件披肩;敏感纤细的白先勇,倾诉将《游园惊梦》搬上舞台的幕后甘苦;与丘彦明的45封往来书信中,张爱玲流露出幽默和亲切的情绪… 往事历历,丘彦明通过这些温暖的回忆,真挚书写出一位位作家朋友的丰满人情,也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灿亮的文学黄金时代。
##很羡慕彦明,也很佩服彦明,她跟书中的很多作家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编辑与作者的联系,甚至陪伴他们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路,斯人已逝,其情可追。跟三毛在加纳利的三周真是如梦如幻。
评分##回忆了与十二位台港作家的交往,以作家出生先后排序,最喜欢最后几篇:写西西、王祯和和三毛。最羡慕她能够去西班牙加纳利去陪伴丧偶的三毛三周,不管文字还是照片里的三毛都太真实、太美了!
评分##文字一般,胜在质朴,有恬淡的美,就像那个年代和那个年代的人。
评分##文字尚可,不喜欢的是这种语气:“某某先生生前,十分疼爱我。”
评分##和三毛的这篇文章读来唏嘘不已。
评分##2017年已读068:所谓“人情之美”,便是以文字还原了人情往来的温度,丘彦明所书写的与作家文人们的相与过从,未必是独家,未必披露了我们所不知的“轶闻”,甚至也绝少解读作家作品,但却记录了文坛大家们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真实喜怒与亲切可感。印象最深的是梁实秋所说:“认识的人越多,越觉得我的猫好”和其弥留时的景况,以及1961年张爱玲游花莲、王祯和带她逛妓院的情形。
评分##以《联合报》的运作发展为契机,丘彦明悉数记录一批自民国东渡岛屿的老派文人及其精神传人,文字温润,追忆潸然,想必她定是一个极为伶俐、开朗、体贴之人,凭借自己一腔热情真情,不仅成功约稿、追稿这些大作家们,更以可贵的人品人格打动对方,并成为终身不渝的挚友;虽以朋友立场抒遣缅怀之意,却也同步记载了台湾文学的黄金时期,往来有鸿儒的热闹场景令人神往;最喜欢梁实秋与三毛两部分,梁老对翻译的真知灼见于今依然适用,而三毛在回忆中的全面沦陷让人心痛;高阳篇逸兴横飞,张爱玲篇则让我们领略到文字之外不同侧面的她。
评分##哆啦买给我的书,毫无准备的好看。一方面感受到那个年代作家的风度与风采,一方面感动于作家们和本书作者之间的情谊,一方面深深羡慕作者所接触和经历的这些种种。现在已经没有记录得如此传神,语句又这样精彩的记者和编辑了吗?真的是“人情”之美啊!
评分##丘彦明颇得老辈文人的喜爱,想来跟她聪明伶俐同时很通人情世故有莫大的关系。文字灵动鲜活 (亲历梁实秋临终前的景象描写简直跃然纸上),十几年前读她的《浮生悠悠:荷兰田园散记》便有深刻印象。依书中所述诸君风范,最爱高阳,其次三毛,再次白先勇,最后是张爱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