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大語文 大學中庸
:12.80元
作者:馬伍森 注譯
齣版社:吉林齣版集團有限責任公
齣版日期:
ISBN:978754632549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
開本:
商品重量:
編輯
《大學》、《中庸》是《禮記》中的二篇,宋代硃熹將它們單獨提齣來放在“四書”之中,作為儒傢信奉者和推崇者的必讀書目,可見它們作為儒傢經典的組成部分價值獨特,影響深遠。《大學》詳細地歸納瞭先秦儒傢的倫理道德思想,地講述瞭儒傢安身立命的原則和方法。相傳為孔子的弟子曾參所作。《中庸》論述的也是修身養性之道,然而它側重於與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所謂“中庸”,即考慮問題時內心要中正,稱之為“執中”;在具體處理問題時方法又要靈活多變,稱之“行權”。
本書將《大學》、《中庸》閤而為一,並配以注釋、譯文,以饗廣大讀者。
目錄
導讀
大學
一、經文
二、釋“明明德”章
三、釋“新民”章
四、釋“止於至善”章
五、釋“本末”章
六、釋“格物緻知”章
七、釋“誠意”章
八、釋“正心修身”章
九、釋“修身齊傢”章
十、釋“齊傢治國”章
十一、釋“治國平天下”章
中庸
章 綱領
第二章 知人
第三章 正心
第四章 正心
第五章 修身
第六章 審問
第七章 明道
第八章 正心
第九章 正心
第十章 明道
第十一章 正心
第十二章 知物
第十三章 篤行
第十四章 修身
第十五章 齊傢
第十六章 齊傢
第十七章 知天
第十八章 齊傢
第十九章 齊傢
第二十章 治國
第二十一章 知性
第二十二章 誠意
第二十三章 誠意
第二十四章 治國
第二十五章 誠意
第二十六章 博學
第二十七章 修身
第二十八章 明道
第二十九章 明辨
第三十章 知法
第三十一章 修身
第三十二章 誠意
第三十三章 正心
附錄:大學中庸名言集釋
內容提要
《大學》和《中庸》是中國古代典籍珍品,它們是《禮記》中的二篇。《大學》詳細地歸納瞭先秦儒傢的倫理道德思想,地講述瞭儒傢安身立命的原則和方法。《中庸》論述的也是修身養性之道,然而它側重於於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這是一次相當意外的閱讀體驗。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通常對“名著”這類標簽的書籍抱有一種敬畏和疏離感,總覺得那是屬於專傢學者或者文史愛好者們的領域。然而,這本《大學》與《中庸》的閤訂本,以“中外名著”的定位齣現在我麵前,讓我覺得或許可以嘗試一下。拿到書時,發現它是“大語文叢書”中的一本,並且標注為“學校新課程標準書目”,這讓我對它的內容質量和學術嚴謹性有瞭初步的信任。我尤其欣賞的是其“正版”的標識,這在如今魚龍混雜的書市中顯得尤為可貴。翻開書頁,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字體首先就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這對於閱讀體驗至關重要。我嘗試著閱讀《大學》的原文,雖然古文有些生澀,但配套的注釋和譯文卻非常詳細,如同為我鋪設瞭一條平坦的閱讀之路。書中關於“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開篇,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對人生目標和價值追求的深刻闡釋。我特彆被“格物緻知”的理念所吸引,它教會我如何去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質,以及如何去認識和理解自己。隨後閱讀《中庸》,那種“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的開篇,更是將我引入瞭一個更加宏大的哲學視野。書中對於“中庸”的解讀,顛覆瞭我之前對其“保守”、“平庸”的誤解,讓我認識到這是一種“恰到好處”的智慧,是一種動態的平衡。整本書讀下來,我感覺不僅僅是在閱讀文字,更像是在與古代聖賢進行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他們的智慧和思想,依然能夠觸及我內心深處,給予我啓發和思考。
评分我是一名高二學生,平時對曆史和哲學類的書籍接觸不多,但最近老師推薦瞭這本《大學》與《中庸》,說是對我們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大有裨益。拿到書,精裝的封麵很有質感,字體清晰,閱讀起來很舒服。不得不說,一開始讀《大學》,確實覺得有點難懂,那些“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之類的詞句,在現代漢語環境中顯得格外古樸。但是,這本書的編排很用心,每段原文後麵都有詳盡的解釋和白話翻譯,甚至還有一些延伸閱讀和討論。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誠意”的部分,它講的是要做到內心的真誠,不自欺,這讓我思考瞭很多關於誠實和責任的問題。還有“格物緻知”,我以前一直以為是研究萬物,但書裏解釋說,更是要認識事物的道理,瞭解人情世故,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啓發。然後是《中庸》,相較於《大學》,《中庸》的語言更凝練,但同樣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中庸”兩個字,聽起來似乎是平庸、不求進取,但書裏解釋得非常透徹,它是一種適度的智慧,是“過猶不及”的哲學,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恰到好處的狀態。這本書讓我明白,所謂的“中庸”並非隨波逐流,而是一種深刻的自我認知和對事物規律的把握。雖然有些地方我還需要反復琢磨,但總體而言,這本書給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開始重新審視“君子”、“道德”這些概念,也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的敬意。
评分這本《大學》和《中庸》的閤訂本,從內容上看,無疑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書的裝幀簡潔大氣,透著一種莊重感,作為“學校新課程標準書目”之一,它的內容深度和學術價值自然不必多說。我個人對這類經典著作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當它們被納入“大語文叢書”的體係時,更意味著其內容會更加貼閤現代學生的學習需求。書中對於“大學”的闡釋,不僅僅是停留在知識的傳授,而是將重點放在瞭個人品德的修煉和人生的價值導嚮上。“格物緻知”被解釋為深入探究事物原理,認識真理,這對我來說是很有啓發的。我開始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是否真正地去“格物”,去深入瞭解事情的本質,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而《中庸》的部分,則更加側重於為人處世的智慧。“中庸”的概念,在我的理解中,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尺度,一種不偏不倚的平衡。書中對“誠”的強調,也讓我受益匪淺,明白內心的真誠是個人修養的基石。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對照自身,思考如何將這些古老的智慧運用到當下的學習和生活中。比如,書中關於“修身”的論述,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強大,源於內心的堅定和品格的完善。雖然有些內容需要反復咀嚼,但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名著”,其生命力在於它能夠跨越時空,依然給予我們深刻的啓迪。
评分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毫不猶豫地選擇瞭這本《大學》與《中庸》的閤訂本。首先,“大學/正版/大語文叢書”的標簽就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這意味著它在內容的準確性和編排的閤理性上都有瞭保障。“學校新課程標準書目”的定位,也讓我相信這本書對於理解和學習儒傢經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翻開書,紙張的質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令人滿意,整體的視覺體驗非常舒適。閱讀《大學》的部分,我尤其被“明明德”的理念所打動。它不是要求我們去創造什麼,而是要發掘和彰顯我們內心本來就擁有的光明德性。書中關於“三綱八目”的闡釋,層層遞進,條理清晰,讓我對“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宏大目標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開始思考,“格物緻知”是否也包含瞭對自身情感和欲望的認知與約束。接著閱讀《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的開篇,便將我引入瞭一個更加深邃的哲學境界。我對“中庸”有瞭全新的理解,它並非是平庸、妥協,而是一種智慧的處事之道,一種“執兩用中”的哲學觀。書中的“君子”形象,更是成為瞭我學習的榜樣,它教會我如何保持內心的平和與淡定,如何在復雜的環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古代聖賢思想的博大精深,也讓我對如何成為一個有德行、有智慧的人有瞭更深的思考。
评分這本《大學》和《中庸》的閤訂本,我其實是抱著一種“補課”的心態去翻開的。畢竟,這兩部古籍在儒傢思想體係中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平日裏接觸的更多是些通俗讀物,對於這種“經典”總是有點望而卻步。拿到手後,首先被其“大語文叢書”的定位所吸引,這似乎預示著它不僅僅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有引導、有解讀的。翻開扉頁,正版授權的印章讓人安心,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字跡也頗具好感,不愧是為學校新課程標準書目所推薦的書籍。隨後的閱讀過程,可以說是一次顛覆性的體驗。一開始,我嘗試著直接閱讀原文,確實感受到瞭古文的晦澀,但隨之而來的注釋和導讀,卻像及時雨一樣化解瞭我的睏境。作者對於“格物緻知”的闡釋,將抽象的理論落到瞭實處,讓我明白這並非遙不可及的哲學思辨,而是關乎個人修養和認知能力的根本。尤其是關於“誠意”和“正心”,更是讓我對“修身”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是簡單的道德說教,而是內在的自我審視和調整。書中的例子也很有啓發性,將古代聖賢的智慧與當代社會生活相結閤,讀來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現實的指導意義。我尤其喜歡其中對於“慎獨”的解讀,它教會我在無人監督時也能堅守內心的道德準則,這對於現代社會來說,尤為重要。總的來說,這本書讓我打破瞭對古典文獻的刻闆印象,讓我體會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強大生命力和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