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戰敗

奇怪的戰敗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法]布洛剋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第一章目擊者的陳述
第二章一個戰敗者的證詞
第三章一個法國人的自省
附錄:馬剋•布洛剋的遺囑
譯後記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軍不到一個月就潰敗於德軍閃擊戰下。五十四歲毅然從軍的布洛剋,以他親身的經曆和史傢的角度,評斷這場“奇怪的戰敗”。本書寫於1940年7月,即二次世界大戰法國被德國打敗之後。但於布洛剋死後纔齣版,也是他的最後一本書,內容是對1940年法軍步兵猝敗於德國閃擊戰下的簡略評論。由於他親身經曆戰敗的過程,甚至仍處在危險之境,但依舊清晰鎮靜的寫下對法國軍方的失誤檢討,其評判嚴厲但正確,對於我們瞭解這場德法之間的決戰具有重要意義,作者的反思更堪稱經典,認為史傢有權利也有義務把他的分析能力應用在他所置身的社會現象之中。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社會與經濟史的專傢,作者並沒有在書中展現他一貫的嚴謹與專業,而是寫的比較零散且感情外露,但是我們可以理解一位身在流亡和地下抵抗事業中年過半百的老人實在沒有條件寫一份詳細的報告,何況要在1940年解釋1940年,實在是沒法強求多少。即便如此,他仍然憑著經曆和經驗,為我們提供瞭一份寶貴的證詞。(老實說,曆史學傢有幸成為曆史的證人,實在隻能說是上天眷顧。)他正確地意識到,法國軍隊的軍事失敗原因在於用一戰的思維來打二戰,在飛機轟炸、坦剋突擊、總體戰和運動戰的年代打一場步行進軍、固守陣地、情報工作落後、準備不足的戰爭。並指齣瞭導緻軍事失敗的種種因素,包括法國上層的投降心態。他的明智和良知值得後世學人最大的敬意。

評分

##曆史的證詞

評分

##不是一部曆史學傢的著作 更多的是一份中層軍官親自記錄的一手史料

評分

##著書的行動本身大於內容。①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自我辯護——我有什麼資格作證?第二部分軍事分析,作為戰爭的親曆者對戰爭失敗進行分析。第三部分公民自省,探討戰敗的政治社會根源——在這裏,布洛赫既是控訴者也是被訴者。②布洛赫是一個嫉惡如仇的愛國者,他因此不會輕易寬恕自己和他摯愛的祖國(也因而是一種真正的“愛國”)。③“我屬於問心有愧的那一代人”,全書透露著布洛赫沉重的負罪感,布洛赫自忖屬於缺乏反思、忽視曆史的一代人,然而罪過不會因為懺悔而減輕,他相信,唯有仰賴真正的年輕人糾正錯誤。④作為一個盡職盡責的曆史學傢,布洛赫抽象分析的背後藏著“唯一有血有肉的現實:人”。⑤歸根到底,布洛赫將法國戰敗視作集體錯誤認識的産物:對民眾的誤讀,對敵人的誤讀,對曆史本身的誤讀。

評分

##作為頗具觀察力的當事人,布洛剋這本書本身就應該作為重要的史料。

評分

##新年第一本讀完的好書。

評分

##布洛赫的證詞絕不存在於當時的法國,有的統治者能讓其問題延後爆發而被人們歌頌,有的統治者無法當時解決則被人們唾罵

評分

##稱本書為親曆者的“證詞”應該是比較閤適的:其中混雜瞭布洛赫作為戰爭當事人的迷茫、作為愛國者的憤怒、作為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為說教本能),因而不可避免地缺乏史著的全麵性與條理性,確實不能當做嚴肅的“第三共和國崩潰史”研究,而更應被視為一份有關1940年法國社會心態的珍貴史料。就此而言,布洛赫對於“人的因素”的強調與關懷顯得格外重要。 當然,並不是說本書便因此完全失去瞭曆史書寫的性質——法國軍民對於曆史經曆(而非“經驗”)的過分重視導緻瞭對曆史的誤解,以緻在思想和行動中背上瞭曆史的枷鎖,這構成瞭本書分析“奇怪戰敗”的核心觀點之一,而做為當事人的布洛赫固然在細節上可能存在種種問題,但能在戰鬥剛剛結束之時便落筆於此,應該說在種種激動情緒之下,其深邃的曆史思維終究得到瞭彰顯。

評分

##作為頗具觀察力的當事人,布洛剋這本書本身就應該作為重要的史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