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经验 南怀瑾著作 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正版书籍 南怀瑾选集 哲学宗教国学经典书籍儒家古书

历史的经验 南怀瑾著作 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正版书籍 南怀瑾选集 哲学宗教国学经典书籍儒家古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夏之韵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116076
商品编码:25754907020

具体描述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历史的经验(第四版)  
作 者: 南怀瑾
定价: 35.00
ISBN号: 9787309116076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6-3-1
印刷日期: 2016-3-1
编辑
x;">正版全新
x;">x;">南怀瑾著作权合法拥有者老古公司授权
x;">x;">南师生前多次加审定,风行大陆三十载,今以全新版本推出平装版——大陆完备、经典的南师作品集!
x;">x;">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论三大道,出入百家言。
x;">
x;">x;">谋略,中国古代文化又称之为纵横之术、长短之术、勾距之术。为总结历史的经验,学者南怀瑾先生曾就中国古代谋略做过讲析,其讲记以“历史的经验”为名,由老古文化事业公司于一九八五、一九八六年分两册出版。册撷取赵蕤《长短经》、刘向《战国策》、桓范《世要论》精华,参以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实例,论述了治世、用人、防邪、辨奸之道。第二册是对《素书》《太公兵法》《阴符经》的逐句串讲。《素书》名为黄石公所传,张良辅佐刘邦,兴汉灭楚,兵机谋略,多得是书之助,张良之后,此书不知去向,至晋,有人盗张良墓,于玉枕处发现此书,始得再传于世。
x;">x;">本书重在其中经义的阐发,并将近一百五十则历史故事,铺注于原经文之后,供读者经史相参,从中悟得创业待人的道理。一九九〇年我社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将《历史的经验》两册合为一册(分上、下编),以“历史上的智谋”为名,改排出版,以供研究。一九九二年恢复原名再版。
x;">x;">兹经版权方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老古公司二〇〇九年一月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内容介绍
x;">谋略,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又称之为纵横之术、长短之术、勾距之术。为总结历史的经验,南怀瑾先生就中国古代谋略做了讲析。上编撷取赵蕤《长短经》、刘向《战国策》、桓范《世要论》精华,参以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实例,论述了治世、用人、防邪、辨奸之道。下编是对《素书》《太公兵法》《阴符经》的逐句串讲。
作者介绍
x;">南怀瑾先生简介
x;">x;">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x;">x;">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
x;">x;">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 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目录
x;">上编
x;">x;">话题
x;">x;">神谋鬼谋
x;">x;">春秋多权谋
x;">x;">正反相生(《长短经》——反经)
x;">x;">古今无定法
x;">x;">仁爱的流弊
x;">x;">仗义的流弊
x;">x;">信陵君的故事
x;">x;">讲礼的流弊
x;">x;">郭嘉论袁绍与曹操
x;">x;">乐乐的流弊
x;">x;">的流弊
x;">x;">重法制的流弊
x;">x;">刑赏的流弊
x;">x;">学识的流弊
x;">x;">盗窃死人以自豪
x;">x;">福利社会的事
x;">x;">孟子讲故事
x;">x;">楚灵王的故事
x;">x;">尚贤的流弊
x;">x;">姜太公论派系问题
x;">x;">不能善用所长的五反
x;">x;">姜太公论三明
x;">x;">专权与嫉妒
x;">x;">文武兼资论
x;">x;">人与牛的故事
x;">x;">匡衡论政风
x;">x;">更上一层楼的道理
x;">x;">京房的故事
x;">x;">庄子的著作权被盗
x;">x;">田成子窃齐的故事
x;">x;">晏子论权
x;">x;">圣盗同源
x;">x;">苏秦的历史时代
x;">x;">远见抵不住现实的短视
x;">x;">苏秦受到反教育
x;">x;">药不对症的言论
x;">x;">人情千古重多金
x;">x;">雏燕初飞
x;">x;">反复波澜的人世
x;">x;">人才与时代历史
x;">x;">牵涉到商鞅
x;">x;">外才与内用
x;">x;">张仪的故事
x;">x;">刺激的教育
x;">x;">山梁雌雉时哉!时哉!
x;">x;">引用历史的经验
x;">x;">长短纵横
x;">x;">人臣之道
x;">x;">六种正臣的典范
x;">x;">恕臣之道
x;">x;">反派臣道的型态
x;">x;">防邪之道
x;">x;">忠奸之辨
x;">
x;">x;">下编
x;">x;">前记
x;">x;">素书六章
x;">x;">太公兵法
x;">x;">阴符经(〔汉〕张良等注)
x;">x;">附录一
x;">x;">张良传
x;">x;">附录二
x;">x;">《素书》原序
x;">x;">附录三
x;">x;">太公《阴符经》述要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x;">题
x;">x;">“历史的经验”这个题目,是贵会负责人出的,大得无可比拟。若想要就这个题目研究,同时可走几种路线:一个是应用的方面,怎样用得上历史的经验。一个是纯粹的推论,研究学理的一方面,这是历史学家的事。现在大学中的历史系、历史研究所,大概向这一方面走,偏重研究学理,不大讲应用。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性质,是要偏重于讲应用的。
x;">x;">历史的经验,如果我们以逻辑的立场来看,这个题目的本身就是答案,因为历史的本身就是经验。如果我们以学术的观点看历史,所谓历史,全部不过是两个问题:一个人的问题,一个事的问题。历史的记载,不外人与事。从人的方面来讲,大概又分两个方向来立论,拿旧的观念说:一个是经,一个是权。经是大原则,不能变动,权又叫作权变,就是运用的方法。从事的方面来讲,西方文化现在是二十世纪,只有两千年,但在中国来说,已经上下五千年了,所看到的事,似乎有现代与古代的不同,假使我们对历史有真的了解,就没有什么不同了。“风月无今古,情怀自浅深。”宇宙没有什么过去、现在、未来的太多不同,它永远是这样的太阳、这样的月亮、这样的风、这样的雨,只是人的思想观念上感受不同,发生了情感、思想上不同的形态,我们中国人用文学来表达,就成了这样的诗句。古人主张多读书,就是在于吸收历史上许多经验。
x;">x;">我们讲“历史的经验”这个课程,应该向哪一方面讲?这就要先有一个立场了。应该先问问我们工作上、业务上需要的是什么?就在这个观点去找历史的经验,这是一个立常假如我们是在大学里,从学术的立场去看历史的经验,又是另外一个讲法。因此,我们以应用的立场来讲历史的经验就相当的复杂了。当商量决定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觉得好玩,就一口答应下来。我有一大毛病,到老改不了“童心未涡”,始终贪玩。等到真正临讲以前,一个星期以来心情非常沉重,因为没有东西可讲;这是一个创新的课程,国内外各大学,还没有这样一门课程,无成规可循。其次包括的资料太多,假使编一本书,一定很有趣,编得现代化一点,销路一定不坏。但没有这个准备和时间,它的范围牵涉到二十五史内外许多学问,什么都用得上,这是个精神上感到负担很重的地方。其次站在这个立场来讲这个题目,责任上有一个很重的负担,这里要讲的“历史的经验”,实际上就是讲“谋略”,看到现在学校里专讲“谋略学”的,我觉得很有趣的,七十二变、三十六计都拿出来了,还有人专门写这类的书。但我觉得讲“谋略学”必须要严格的负责,因为“谋略”是一把刀,它的本身没有善恶,用得好是救人的,用不好,的确是害人的。我们受旧文化的影响很深,因果的观念根深抵固,去不了的。假使有人听了以后,用来做了一件好事,或者害了别人,自己好像就会背上很大的因果责任,良心上很难受,所以觉得负担很重。
x;">x;">神谋鬼谋
x;">x;">真讲“谋略学”,要先有几个方面的认识,以前讲《论语》时曾提到过,中国文化大致分为君道、臣道和师道。君道是领导的哲学与艺术,臣道也包括了领导的艺术,不过,比较有承上接下的哲学与艺术;至于师道又另当别论。可是说到师道,我们中国文化历史上有句成语,在曾子这本书中,曾经提出一个原则:“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我们的历史经验,“用师者王”像周武王用姜太公,称之为尚父,这称呼在古代是很尊重的,当然不是现代所说干爹的意思,但非常非常尊重,是对尊长一辈的人,才能称呼的。历史上列举汤用伊尹,周文王用吕望(姜太公),都是用师,就是领导人非常谦虚,找一个“师”来“用”,便“王天下”成大功。至于齐桓公用管仲,汉高租用陈平、张良之流,刘备用诸葛亮等等,都是“用友者霸”的好例子。至于“用徒者亡”,是指服从的、听命的、乖乖的人,那是必然会失败的。这是曾子体察古今的历史经验,而后据以说明历史兴衰成败的大原则,由此可知师道也很难讲。

……

······························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