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名贵珍稀菇菌栽培新技术丛书--羊肚菌·玉蕈·鸡枞菌
作者:严泽湘编
ISBN:9787122217660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01
印刷时间:2015-01-01
字数:字
页数:174页
开本:32开
包装:平装
重量:240g
定价:25元
内容简介
《名贵珍稀菇菌栽培新技术丛书:羊肚菌·玉蕈·鸡枞菌》详细介绍了羊肚菌、玉蕈、鸡枞菌等的栽培现状、经济价值、形态特征、生长条件、菌种制作、栽培方法、病虫防治等内容。资料翔实、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很强,很适合广大新老菇农使用,亦可作为职业院校相关师生教与学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严泽湘,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科研所,荆州区食用菌学会副会长,工程师,严泽湘(又名严鸿)1937年1月生,湖北仙桃人。1961年江汉农学院农学专科毕业。荆州区应用科学技术研究所工程师、荆州区食用菌学会副会长。从事食用菌科研与新科技推广工作。在食用菌代料栽培与大田套种及产品加工方面有所研究,其中研制的“仙奇牌山珍猴头酒”(国家注册商标)获1989年省轻工产品 “金鹤奖”。1990年以来,先后在《食用菌》《中国食用菌》《江苏食用菌》《全国食用菌信息》《湖北农业科学》《农业科技》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及科普文章150多篇,已出版科技书籍十余本。
目录
第*章 羊肚菌1
一、概述1
二、营养成分2
三、功能2
四、形态特征2
五、生态习性4
六、生长条件4
七、菌种制作6
(一)母种制作6
(二)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9
八、常规栽培技术11
九、优化栽培新法14
(一)野外生料仿生栽培法14
(二)室外熟料仿生栽培法16
(三)室外棚畦栽培法19
(四)野外菇棚排袋覆土栽培法22
(五)室外自然栽培法25
(六)林地熟料栽培法26
(七)美国室内浅盘栽培法28
十、产品分级29
第二章玉蕈30
一、概述30
二、营养成分31
三、功能31
四、形态特性31
五、生长条件33
六、菌种制备35
(一)母种制作35
(二)原种和栽培种制备36
七、常规栽培技术38
八、优化栽培新法46
(一)室内高产瓶栽法46
(二)室内高产袋栽法48
(三)室外双棚袋栽法50
(四)工厂化栽培法53
(五)日本瓶栽法56
九、病虫害防治66
十、分级标准66
第三章鸡枞菌68
一、概述68
二、营养成分68
三、功能69
四、形态特征69
五、生态习性70
六、生长条件70
七、菌种制作71
(一)母种制作71
(二)原种和栽培种制作72
八、驯化栽培法72
(一)四川驯化栽培法72
(二)广州驯化栽培法76
九、常规栽培技术81
十、仿野生栽培法85
十一、菌丝体深层培养法86
十二、产品加工——盐水鸡枞菌罐头88
第四章几种珍稀菇菌90
一、牛肝菌90
(一)简介90
(二)营养成分91
(三)功能91
(四)形态特征91
(五)生态习性93
(六)生长条件95
(七)菌种制作96
(八)驯化栽培方法97
(九)产品加工100
二、牛舌菌102
(一)简介102
(二)营养成分102
(三)功能102
(四)形态特征102
(五)生态习性103
(六)生长条件103
(七)菌种制作104
(八)栽培方法106
三、鸡油菌107
(一)简介107
(二)营养成分108
(三)功能108
(四)形态特征108
(五)生长条件109
(六)菌种制作110
(七)栽培方法111
四、猪肚菌112
(一)概述112
(二)营养成分113
(三)形态特征113
(四)生态习性114
(五)生长条件115
(六)菌种制作116
(七)栽培技术117
五、虎奶菇122
(一)简介122
(二)形态特征123
(三)生态习性124
(四)生长条件125
(五)菌种制作126
(六)栽培技术127
附录131
一、常规菌种制作技术131
(一)菌种生产的程序131
(二)菌种生产的准备131
(三)母种的制作139
(四)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146
(五)菌种质量鉴定152
二、液体菌种发酵罐生产规程154
(一)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的工艺流程154
(二)操作要点155
三、无公害菇菌的生产要求159
(一)食用菇菌生产中的污染途径159
(二)防止菇菌生产及产品被污染的措施161
四、鲜菇初级保鲜方法163
(一)采收与存放163
(二)初加工处理163
(三)保鲜方法164
五、菇菌工厂化栽培成功的要素167
(一)栽培设施168
(二)菌株选择170
(三)培养料配方171
(四)优良的栽培工艺172
参考文献174
我对菌菇栽培的兴趣源于一次偶然的品尝经历,那馥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地钻研起来。然而,像羊肚菌、玉蕈、鸡枞菌这类名贵珍稀菇菌,其栽培难度之大,一直是横亘在我面前的巨大挑战。我深知,这些菇菌对生长环境的挑剔程度远超平菇、香菇等常见食用菌,因此,一本真正能够指导实践的教程显得尤为重要。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讲解这些菇菌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精确条件,例如,对于羊肚菌,书中是否会介绍如何控制其在不同季节的温度和湿度以期成功出菇?玉蕈的栽培,是否会提供一套完整的从菌种培养到采摘的流程,并且对菌丝体在基质中的发育过程进行细致的描述?而鸡枞菌,由于其特殊的形成机制,如何在人工环境下模拟其自然生长条件,例如如何控制其与蚂蚁或特定微生物的共生关系,将是这本书能否吸引我的关键所在。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独家秘方”或者鲜为人知的栽培诀窍,帮助我克服技术瓶颈,提高成功率。如果书中能够配以清晰的图文,直观展示每一个关键步骤,那将大大增加其可读性和实用性,让我能够更有信心地去实践。
评分作为一名菌菇爱好者,我一直对那些生长环境特殊、产量不高但风味绝佳的名贵珍稀菇菌充满了好奇。羊肚菌的鲜美、玉蕈的独特口感、鸡枞菌的浓郁香气,都让我渴望能够亲手栽培它们。然而,这些菇菌的栽培难度确实不小,市面上很多资料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实用性不强。这套《名贵珍稀菇菌栽培新技术丛书》,特别是关于羊肚菌、玉蕈、鸡枞菌的部分,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些菌类的生长发育规律,比如,对于羊肚菌,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其对温度、湿度、氧气以及基质中特定营养物质的需求,并且提供相应的栽培方案,例如如何模拟其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环境?玉蕈的栽培,是否有关于菌丝分离、纯化以及在人工基质上进行驯化的具体方法,并且如何控制其出菇的条件?至于鸡枞菌,其与白蚁等生物的共生关系一直是研究的难点,这本书能否给出在人工栽培中有效利用或模拟这种共生关系的技术?我尤其关注书中提到的“新技术”,是否意味着有更高效、更经济的栽培方法,能够帮助像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克服技术障碍,成功培育出这些珍稀菌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带我走进名贵菌菇的栽培世界。
评分长久以来,我一直对名贵珍稀菌类,特别是羊肚菌、玉蕈和鸡枞菌的栽培技术抱有浓厚的兴趣。我曾尝试过一些零散的学习资料,但总觉得内容不够系统,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次看到这套《名贵珍稀菇菌栽培新技术丛书》,尤其是其中专门针对这几种菇菌的篇章,让我眼前一亮。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这三种菌的生物学特性,比如它们的菌丝生长特点、对营养的需求以及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对于羊肚菌,其野生环境的复杂性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能够模拟其自然生长环境的栽培模式,例如利用特定的土壤类型、腐殖质或者与某些植物建立仿生关系?玉蕈的栽培,由于其相对较少的文献资料,我非常渴望书中能够提供一套详细的、可操作的栽培流程,包括菌种的获得与培养、出菇床的搭建、以及如何调控其生长周期。鸡枞菌的栽培,更是被认为是菌类栽培中的一大难题,我希望书中能够揭示其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突破,例如如何诱导其形成子实体,或者有哪些高效的栽培基质配方。这本书能否帮助我理解这些名贵菌类的“脾气”,并掌握有效的管理方法,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准。
评分我是一名有着多年食用菌栽培经验的农户,虽然已经熟悉了香菇、平菇等常见品种的栽培,但一直渴望能够突破,尝试种植一些附加值更高、更具挑战性的名贵珍稀菇菌。羊肚菌、玉蕈、鸡枞菌在我心中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但高昂的种植成本和不确定的成功率让我望而却步。这次看到这套《名贵珍稀菇菌栽培新技术丛书》,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这些菇菌的最新品种选育成果,例如是否有抗病性更强、产量更高的优良菌株介绍。在栽培技术方面,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具体、量化的操作指南,比如菌丝培养的最佳温度范围、出菇期的湿度控制精度、以及如何精准配比栽培基质以满足不同菌种的需求。对于羊肚菌,我希望能学到如何在不依赖野生环境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的栽培手段获得稳定的产量。玉蕈的栽培,是否会提供一些创新的栽培模式,例如立体栽培或者工厂化生产的思路?而鸡枞菌,其栽培过程的复杂性令人生畏,我希望书中能有突破性的技术讲解,例如如何解决其幼苗期发育缓慢的问题,或者如何提高其子实体形成的成活率。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拓展种植品种、提升经济效益的得力助手。
评分作为一名对菌菇栽培充满热情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讲解名贵珍稀菇菌栽培技术的书籍。市面上充斥着各种零散的种植信息,要么过于浅显,要么技术门槛太高,难以入手。这次偶然间看到这套“名贵珍稀菇菌栽培新技术丛书”,尤其是其中关于羊肚菌、玉蕈和鸡枞菌的部分,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析这些珍稀菇菌的生长环境要求,比如它们对温度、湿度、光照以及基质配方的具体偏好。很多时候,看似简单的栽培过程,背后却隐藏着无数细节的差异。举个例子,羊肚菌的野生环境往往与特定的树种共生,这本书能否深入剖析这种共生关系,或者提供模拟这种环境的有效方法?玉蕈那种独特的生长习性,例如对落叶层或者特定腐殖质的依赖,这本书会给出怎样的操作指南?至于鸡枞菌,其野生状态下的形成机制更是复杂,书中能否揭示其在人工栽培中的关键突破点,比如如何诱导其菌丝分化形成子实体?我更关注的是书中提供的“新技术”,这是否意味着有别于传统栽培方法的创新之处,例如在菌种选育、灭菌处理、出菇管理或者病虫害防治方面有新的突破?我非常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到那些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实用技巧,避免走弯路,让我的首次尝试就能够有不错的成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