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生特效药酒全书 | ||
| 定价 | 39.80 |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1月 | |
| 开本 | 32开 | |
| 作者 | 李德俊 主编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207 | |
| 字数 | 237 | |
| ISBN编码 | 9787122294500 | |
1 药酒知识概论
药酒的起源和发展 002
药酒的特点和作用 004
药酒的制备方法 006
药酒制作前的准备 010
服用药酒的禁忌 012
2 泡制药酒常用的材料
常用的基质酒 016
白酒 016
黄酒 017
米酒 020
常用的中药 022
益气药 022
人参 022
黄芪 023
白术 024
甘草 025
山药 025
大枣 026
蜂蜜 027
云芝 028
沙棘 028
黄精 029
白扁豆 030
补肾助阳药 031
仙茅 031
杜仲 032
益智 032
海马 033
蛤蚧 033
鹿茸 034
续断 035
锁阳 036
淫羊藿 036
阳起石 037
苦瓜子 038
巴戟天 038
沙苑子 039
鹿角霜 039
胡桃仁 040
补骨脂 040
冬虫夏草 041
养血滋阴药 042
阿胶 042
当归 042
灵芝 043
麦冬 044
玉竹 044
黑豆 045
龟甲 045
天冬 046
龙眼肉 046
何首乌 047
鹿角胶 048
女贞子 048
枸杞子 049
明党参 050
北沙参 051
山茱萸 051
黑芝麻 052
理气消食药 053
沉香 053
橘核 053
檀香 054
青皮 055
乌药 055
木香 056
甘松 057
佛手 057
麦芽 058
谷芽 059
九里香 059
荔枝核 060
青木香 060
大腹皮 061
天仙子 061
玫瑰花 062
活血止血药 063
桃枝 063
桃仁 063
红花 064
川芎 065
丹参 065
益母草 066
槐花 067
三七 068
艾叶 068
白及 069
苎麻根 070
白茅根 070
祛风通络药 071
川乌 071
桑枝 072
防己 072
穿山龙 073
寻骨风 074
伸筋草 074
千斤拔 075
石楠叶 075
海桐皮 076
化痰止咳平喘药 077
白前 077
芥子 077
竹茹 078
桔梗 079
胖大海 080
川贝母 080
天竺黄 081
苦杏仁 082
罗汉果 082
安神息风药 083
牡蛎 083
天麻 084
朱砂 085
牛黄 086
远志 086
石决明 087
合欢花 088
罗布麻 088
化湿渗湿药 089
苍术 089
厚朴 090
砂仁 090
金钱草 091
鸡骨草 092
冬瓜皮 092
车前子 093
地肤子 094
灯心草 094
薏苡仁 095
车前草 096
滑石粉 096
解表药 097
防风 097
苍耳 097
薄荷 098
生姜 099
菊花 100
荷叶 100
羌活 101
桂枝 102
辛夷 103
清热药 104
青果 104
栀子 104
黄芩 105
半边莲 106
蒲公英 107
马齿苋 108
决明子 108
淡竹叶 109
天花粉 110
谷精草 110
温里药 111
肉桂 111
花椒 112
丁香 112
小茴香 113
收涩药 114
乌梅 114
莲子 115
芡实 115
覆盆子 116
五味子 117
金樱子 118
鸡冠花 119
没食子 120
麻黄根 120
3 滋阴壮阳补肾药酒
五味子酒 124
五精酒 125
仙茅酒 126
延龄酒 127
地黄酒 128
杞地人参酒 129
养生酒 130
人参海马酒 131
鹿茸山药酒 132
淫羊藿苁蓉酒 133
4 养血补肝明目药酒
枸杞酒 136
菊花酒 137
枸菊麦冬酒 138
枸杞生地酒 139
四补酒 140
补气补血酒 141
女贞子酒 142
五味沙苑酒 143
5 健脾和胃通便药酒
参桂酒 146
山核桃酒 147
吴茱萸酒 148
核桃刺梨根酒 149
陈皮山楂酒 150
玫瑰露酒 151
6 润肺化痰解表药酒
紫苏叶陈皮酒 154
白前酒 155
芥子酒 156
竹黄酒 157
灵芝人参酒 158
核桃参杏酒 159
杏仁桑白皮酒 160
橘红酒 161
7 补心、益脑、通络药酒
灵芝酒 164
健脑酒 165
补心酒 166
八角枫酒 167
防风羌活酒 168
养血通络酒 169
8 排毒祛邪降脂药酒
减肥酒 172
菖蒲酒 173
白术酒 174
山药酒 175
大蒜酒 176
枸杞银花酒 177
香菇柠檬酒 178
姜蒜柠檬酒 179
9 补虚抗衰防病药酒
茯苓酒 182
茯苓菊花酒 183
玉屏风酒 184
松鹤补酒 185
疗疾延寿酒 186
益气补虚酒 187
10 祛风活血止痛药酒
红花酒 190
桂枝独活酒 191
双参山楂酒 192
首乌苡仁酒 193
杜仲丹参酒 194
排风酒 195
11 美容养颜乌发药酒
玫瑰酒 198
四物酒 199
四君子酒 200
宁心悦容酒 201
首乌酒 202
龙眼和气酒 203
归元仙酒 204
核桃杜仲酒 205
桃花酒 206
桃仁酒 207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尝试根据书中的一个基础“健脾祛湿”的药酒方子进行了试制。这本书在讲述药材炮制和浸泡技巧上的细致程度,简直可以说是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把什么药材放进去”,而是详细说明了药材的“选材标准”、“清洗方法”、“晾晒的程度”甚至是“浸泡容器的选择和消毒流程”。这一点,对于我这种之前只停留在“泡酒”皮毛阶段的人来说,冲击力非常大。它让我明白,为什么我以前泡的药酒总是味道不对劲,或者效果不彰。书中关于“基酒”的选择和处理,也提供了一些我闻所未闻的专业见解,比如不同度数的酒对不同药材有效成分的萃取率有何影响。这种深度挖掘底层逻辑的写作方式,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菜谱合集”,更像是一本药酒制作的“炼金术”指南。我尤其欣赏它对“时间”这个变量的重视,不同药材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最佳的“药引”效果,书里都有明确的标注和时间区间建议。
评分读到关于“药性相生相克”的部分时,我深感作者的专业素养。这部分内容往往是许多市面上药酒书籍会一带而过,或者用非常笼统的词汇带过去的地方。但李德俊先生(如果我没记错作者名字的话)在这本书里,用非常严谨的传统中医理论框架,解释了为什么某些药材不能一起泡制,以及如何通过“配伍”来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这不再是简单的经验堆砌,而是有理论支撑的科学指导。我记得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酒性”对“药性”的放大作用,分析了高度酒、中度酒和低度酒在萃取脂溶性和水溶性有效成分时的差异。这种对细节的打磨,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可靠性。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开那些“野路子”的偏方,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扎实,它教你的是“为什么”,而不仅仅是“怎么做”。
评分从整体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是沉稳内敛的,没有过多的营销辞藻,用词精准,术语解释到位。我认为它更像是一部“工具书”而非“科普读物”,如果你期待的是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夸张的功效描述,你可能会觉得它略显枯燥。但如果你是像我一样,希望系统性地学习如何安全、有效地利用药酒进行日常调理,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它提供的是一套从选材、炮制、配比到储存饮用的完整知识链条,而不是零散的偏方集合。它真正做到了将复杂的药酒理论“平民化”,让普通家庭也能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制作出既安全又符合自身需求的养生佳酿。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值得反复翻阅的、具有操作指导价值的专业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说实话,第一眼看上去就充满了“实用主义”的色彩,那种带着点旧式中医书籍的厚重感,让人感觉作者对内容是下了真功夫的。我特别留意了一下排版,字体选择上选择了偏向传统的宋体加粗,这对于阅读大量药材名称和复杂的配方步骤来说,是一个加分项,眼睛不容易疲劳。不过,如果非要挑剔,我觉得在现代审美角度下,图例部分的色彩饱和度略显不足,如果能用一些高清的彩图来展示药材的原貌,那对于初学者来说,识别度会更高一些。毕竟,药酒的制作,第一步就是认对原料,这一点书里虽然文字描述很到位,但视觉辅助的提升空间还是有的。整体来说,它给我的感觉是,这是一本写给“想认真学做药酒”的人看的工具书,而不是一本用来翻阅的“养生杂志”。它更偏向于操作手册,这一点我很欣赏,因为它直接切入了核心需求。从目录的编排来看,对常见病症的分类非常清晰,这对于需要快速找到对应配方的读者来说,无疑是省去了大量查阅时间。
评分这本书在“家庭自制”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把握得非常巧妙。它没有推荐那些需要用到极度珍稀或管制类药材的配方,绝大多数取材都可以在正规的中药材店买到,这大大降低了读者的尝试门槛。然而,在安全操作的指导上,它又毫不含糊,关于“首次尝试”的剂量建议、以及服用药酒后可能出现的“瞑眩反应”的解释和应对措施,都写得非常详尽且负责任。这体现了作者的匠人精神,深知药酒虽好,但终究是“药”。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药酒的储存与保质期”的章节,详细列举了不同储存环境(避光、恒温、密封)对药效衰减速度的影响,并给出了一个“最佳饮用窗口期”的概念。这对于那些一次制作大量药酒囤积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实用的防损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