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y正版现货 通信专业综合能力与实务——设备环境 2017年 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考试

1y正版现货 通信专业综合能力与实务——设备环境 2017年 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考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通信专业
  • 通信技术
  • 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考试
  • 考试用书
  • 教材
  • 2017年
  • 设备环境
  • 综合能力
  • 实务
  • 正版现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煦和致远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1
ISBN:9787115359285
商品编码:25577256618
丛书名: 通信专业综合能力与实务设备环境
出版时间:2014-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

  通信专业综合能力与实务——设备环境

组    编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 组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8月

版  次

第1版

印刷时间

2014年8月

印  次

第2次

字    数

292千字

页  数

177页

I S B N

9787115359285

开  本

小16 

装    帧

平装

重  量


原    价

42.00

折后价


内容简介

《通信专业综合能力与实务——设备环境》紧扣《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大纲》,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综合能力,共5章,内容包括通信管理法规与行业规章、现代通信网、现代通信技术、现代电信业务以及计算机应用。下篇为专业实务,共6章,内容包括通信电源系统、通信系统中的供电设备、通信系统中的空调设备、通信系统运维环境监控、通信系统的环境安全以及通信电源系统设计等内容。 《通信专业综合能力与实务——设备环境》既可作为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的复习资料,也可作为在校学生的学习辅导教材,还可供通信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自学参考。

目录简介

上篇 综合能力

第1章 通信管理法规与行业规章 2
1.1 通信科学技术的地位和特点 2
1.1.1 通信科学技术的地位 2
1.1.2 通信科学技术的职业特点 2
1.2 通信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业道德 3
1.2.1 科技人员职业道德 3
1.2.2 通信科技人员职业道德 4
1.2.3 电信职业道德的特点 5
1.2.4 通信行业职业守则 6
1.3 电信条例 6
1.3.1 电信条例的立法目的 6
1.3.2 电信条例的相关概念及监管体系 7
1.3.3 电信条例确定的各项基本原则 8
1.3.4 电信条例确定的若干规定 8
1.4 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 13
1.4.1 电信网间互联监管的必要性 13
1.4.2 互联互通的产生与发展 13
1.4.3 网间互联费用的构成 14
1.4.4 网间互联的管制 14
1.4.5 网间互联争议解决 15
第1章练习题 15
第1章练习题答案 16
第2章 现代通信网 17
2.1 现代通信网概述 17
2.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17
2.1.2 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18
2.2 固定电话网 19
2.2.1 固定电话网概述 19
2.2.2 固定电话网的结构 19
2.2.3 固定电话网的编号方案 20
2.3 数据通信网 22
2.3.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2
2.3.2 分组交换网 23
2.3.3 帧中继网 24
2.3.4 数字数据网 24
2.3.5 Internet 25
2.4 综合业务数字网 29
2.4.1 ISDN 29
2.4.2 ATM网络 30
2.5 移动通信网 31
2.5.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31
2.5.2 移动通信网概述 32
2.5.3 移动通信网组网结构 34
2.5.4 GSM概述 34
2.5.5 IS-95 CDMA系统概述 37
2.5.6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概述 39
2.6 智能网 41
2.6.1 智能网总体结构 41
2.6.2 智能网概念模型 42
第2章练习题 45
第2章练习题答案 46
第3章 现代通信技术 47
3.1 卫星通信技术 47
3.1.1 卫星通信 47
3.1.2 通信卫星的组成 47
3.1.3 卫星上的通信天线 48
3.1.4 转发器 48
3.1.5 卫星移动通信 48
3.1.6 铱星系统 49
3.1.7 星系统 49
3.2 光纤通信技术 50
3.2.1 光纤通信概述 50
3.2.2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50
3.2.3 光纤通信网络技术 52
3.3 接入网技术 53
3.3.1 接入网概述 53
3.3.2 接入网接口 54
3.3.3 接入网具体技术 54
3.4 图像通信技术 58
3.4.1 图像信号的基本概念 58
3.4.2 图像信号的分类 58
3.4.3 数字图像处理 59
3.4.4 图像处理系统 59
3.4.5 图像质量的评估标准与方法 60
3.4.6 图像通信系统 60
3.4.7 图像通信应用系统 61
3.5 多媒体通信技术 63
3.5.1 多媒体通信概述 63
3.5.2 多媒体通信的体系结构 64
3.5.3 多媒体通信的特征 65
3.5.4 多媒体通信的标准化 65
3.5.5 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 65
3.5.6 多媒体数据库技术 66
3.5.7 多媒体通信的应用 67
3.6 交换技术 67
3.6.1 交换与通信网 67
3.6.2 电路交换 68
3.6.3 分组交换 68
3.6.4 ATM交换 68
3.7 电子商务技术 69
3.7.1 电子商务的含义 69
3.7.2 电子商务的分类与特性 69
3.7.3 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 70
3.7.4 电子商务系统的组成要素 70
3.7.5 电子商务系统的结构 71
3.8 个人通信技术 72
3.8.1 个人通信概况 72
3.8.2 个人通信的标准化 72
3.8.3 个人通信的关键技术 73
3.9 通信供电技术 74
3.9.1 通信电源的基本分类 74
3.9.2 通信电源系统的组成 74
3.9.3 不间断电源 74
3.9.4 通信电源的集中监控 76
第3章练习题 76
第3章练习题答案 78
第4章 现代电信业务 79
4.1 固定电话业务 79
4.1.1 固定电话用户种类 79
4.1.2 固定电话基本业务 79
4.1.3 固定电话增值业务 79
4.1.4 公用电话 80
4.1.5 用户交换机/集团电话 80
4.1.6 虚拟网 80
4.2 长途电话业务 81
4.2.1 国内公众长途电话业务 81
4.2.2 国际和我国港澳台电话业务 81
4.2.3 IP长途电话业务 81
4.3 语音信息业务 82
4.3.1 语音信箱业务 82
4.3.2 电话信息服务业务 82
4.4 电话卡业务 82
4.4.1 IC卡电话业务 82
4.4.2 账号电话卡业务 82
4.4.3 IP电话卡业务 83
4.5 智能网业务 83
4.6 移动通信业务 83
4.6.1 移动通信基本业务的种类 84
4.6.2 移动电话补充业务 84
4.6.3 移动通信数据业务 84
4.6.4 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 85
4.7 数据通信业务 86
4.7.1 数据通信业务方式 86
4.7.2 数据通信业务种类 87
第4章练习题 89
第4章练习题答案 90
第5章 计算机应用 91
5.1 计算机的分类与发展 91
5.2 计算机的硬件 91
5.2.1 信息交换的基本单位 91
5.2.2 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 92
5.2.3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94
5.3 计算机的软件 94
5.3.1 计算机软件的概念与分类 94
5.3.2 操作系统 94
5.3.3 程序设计语言 94
5.4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95
5.5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95
5.5.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95
5.5.2 数据库系统的模式与映像 96
5.5.3 数据库系统的外部体系结构 97
5.5.4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97
5.5.5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 98
第5章练习题 98
第5章练习题答案 100
下篇 专业实务
第6章 通信电源系统 102
6.1 通信电源系统概述 102
6.1.1 通信电源的基本分类 102
6.1.2 通信电源系统的供电方式 103
6.1.3 通信电源系统的设备和电器 103
6.2 交流供电系统 104
6.2.1 市电供电方式分类 104
6.2.2 交流高压配电系统 104
6.2.3 交流低压配电系统 105
6.3 直流供电系统 106
6.3.1 直流基础电压及供电要求 107
6.3.2 直流供电系统的供配电方式 107
6.3.3 直流供电系统的主要设备 107
6.4 电源系统的维护与测试 108
6.5 知识点总结 109
第6章练习题 109
第6章练习题答案 110
第7章 通信系统中的供电设备 112
7.1 高频开关型整流器 112
7.1.1 高频开关型整流器主要电路 112
7.1.2 高频开关型整流器的工作过程 116
7.1.3 高频开关型整流器电路与维修操作 116
7.2 通信系统中的蓄电池 117
7.2.1 蓄电池的分类与应用 117
7.2.2 铅酸蓄电池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118
7.2.3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 118
7.2.4 铅酸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 119
7.3 油机发电机组 120
7.3.1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120
7.3.2 交流同步发电机 122
7.3.3 柴油发电机组的使用与维护 123
7.4 不间断电源 124
7.4.1 UPS的工作原理、分类与结构组成 124
7.4.2 UPS的主要电路 126
7.4.3 不间断电源的使用与维护 127
7.5 知识点总结 127
第7章练习题 127
第7章练习题答案 128
第8章 通信系统中的空调设备 130
8.1 空调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30
8.1.1 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130
8.1.2 压缩式制冷系统的主要部件 131
8.2 中央空气调节系统 134
8.2.1 空调的水冷系统 134
8.2.2 空气热湿处理设备 135
8.3 空调设备的维护 136
8.4 知识点总结 138
第8章练习题 138
第8章练习题答案 139
第9章 通信系统运维环境监控 141
9.1 集中监控系统概述 141
9.1.1 实施集中监控的意义 141
9.1.2 集中监控系统的功能 142
9.1.3 集中监控的对象及内容 142
9.2 集中监控系统的结构与组网 144
9.2.1 监控系统的结构 144
9.2.2 监控系统的组网原则 144
9.3 监控系统中的硬件设施 145
9.3.1 监控网络中常见硬件 145
9.3.2 监控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及数据接口 145
9.3.3 “甚早期”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系统 146
9.4 集中监控系统的维护 146
9.4.1 监控系统的安全管理 146
9.4.2 监控系统维护 147
9.5 知识点总结 147
第9章练习题 147
第9章练习题答案 148
第10章 通信系统的环境安全 149
10.1 通信电源接地系统概述 149
10.1.1 通信电源接地系统及其影响因素 149
10.1.2 接地系统的电压 150
10.1.3 接地分类及作用 150
10.2 通信电源系统防雷保护 151
10.2.1 雷电分类及其危害 151
10.2.2 常见防雷元件 152
10.2.3 通信电源系统防雷保护措施 152
10.3 通信接地与防雷系统的维护 153
10.4 用电安全 154
10.4.1 电气灾害类型及其分类 154
10.4.2 电气作业的安全措施 154
10.4.3 触电及触电防护 155
10.4.4 电气设备防火、灭火和防爆 157
10.5 知识点总结 157
第10章练习题 157
第10章练习题答案 158
第11章 通信电源系统设计 160
11.1 通信电源系统设计概述 160
11.1.1 电源设计的内容及特点 160
11.1.2 电源设计的原则 160
11.1.3 电源设计的需求分析 161
11.2 直流供电系统设备的配置 161
11.2.1 整流器配置 161
11.2.2 交直流配电设备配置 162
11.2.3 DC/DC变换器和逆变换器的配置 163
11.2.4 蓄电池组的配置 163
11.3 UPS交流供电系统设备的配置 163
11.3.1 UPS设备的配置 163
11.3.2 UPS蓄电池容量的计算 164
11.4 高低压交流供电系统配置 164
11.4.1 供配电系统设备的配置 164
11.4.2 高压供电系统的设计方案与实现 167
11.4.3 电力变压器的配置与选择(见表11-13) 168
11.4.4 柴油发电机组的配置与选择 168
11.5 交直流供电系统电力线的选配 169
11.5.1 电力线的结构、命名及型号 169
11.5.2 电力线的选择 169
11.6 通信接地的防雷设计 171
11.6.1 汇集线与接地配线 171
11.6.2 接地系统的连接 171
11.6.3 接地体的设计及安装 172
11.6.4 通信电源站的防雷措施 172
11.7 知识点总结 174
第11章练习题 175
第11章练习题答案 175

 


现代通信网络基石:设备与环境的深度解析 在瞬息万变的科技浪潮中,通信技术始终扮演着驱动社会进步的核心角色。从早期简单的信号传递,到如今覆盖全球、无处不在的数字化信息高速公路,通信网络的演进速度令人惊叹。而支撑起这一宏大体系的,离不开无数精密、高效的通信设备,以及保障其稳定运行的严苛环境。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剖析构成现代通信网络基石的设备与环境,揭示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为我们带来畅通无阻的信息体验。 第一篇:通信设备——现代通信的“神经网络” 通信设备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和处理者,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通信系统的效率、容量和稳定性。本书将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地梳理各类关键通信设备的原理、结构、功能以及最新发展趋势。 第一章:传输层设备——信息高速公路的建造者 光传输设备: 光纤通信以其超大的带宽、极低的损耗和抗电磁干扰能力,成为现代骨干网和城域网的主流。我们将详细介绍光纤本身的光学特性,以及光信号的产生、传输、接收和再生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设备,包括: 光发送机: 激光器(LD)、发光二极管(LED)等光源的原理与选型,调制技术的演进,从幅度调制到相干光通信的飞跃。 光接收机: 光电探测器(PIN、APD)的响应特性,解调技术,以及对微弱光信号的放大与处理。 光放大器: 光纤放大器(EDFA)、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克服光信号损耗、实现超长距离传输中的作用。 光复用与分波技术: 波分复用(WDM)、粗波分复用(CWDM)、密集波分复用(DWDM)的原理,如何通过多路信号在同一根光纤上传输,极大地提升了光纤的利用率。 光交换设备: 光交叉连接(OXC)、光分插复用(OADM)等设备,实现灵活的光路调度与配置,是构建高性能光网络的关键。 电传输设备: 尽管光纤通信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某些场景下,电传输设备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字传输系统(PDH/SDH/SONET): 从早期存在的瓶颈到如今高度集成的解决方案,SDH/SONET标准如何通过同步复用、分层结构等技术,实现了高可靠性、灵活性和高效的管理。我们将深入探讨其帧结构、映射方式、开销字节以及保护倒换机制。 微波通信设备: 在地形复杂、难以敷设光缆的地区,微波通信仍然是重要的接入和回传手段。我们将介绍微波传输的原理、天线技术、射频链路设计,以及其在点对点通信中的应用。 接入网设备: 将网络接入到用户端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DSL(数字用户线路)技术: ADSL、VDSL等技术如何利用现有电话线提供宽带接入,其速率限制、干扰抑制以及与光纤到户(FTTH)的对比。 GPON/EPON(吉比特无源光网络/以太网无源光网络): 无源光网络(PON)的架构,如何通过光分路器实现一根光纤连接多个用户,以及其在FTTH部署中的成本效益和技术优势。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 从2G到5G,基站设备经历了革命性的演进。我们将探讨基站的组成部分(天线、射频单元、基带单元),以及其在无线信号的接收、处理和转发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章:交换与路由设备——通信网络的“交通枢纽” 交换与路由设备是实现信息在不同网络节点之间高效、准确传递的核心。 分组交换设备: 路由器: 路由器的基本原理,路由表、路由协议(RIP、OSPF、BGP)的工作机制,如何根据目标地址选择最优路径,以及其在互联网中的核心作用。我们将深入探讨其硬件组成(CPU、内存、接口)、数据转发流程(软件交换、硬件交换)以及高级功能,如QoS(服务质量)保证、NAT(网络地址转换)等。 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的原理,MAC地址表,二层交换与三层交换的区别,VLAN(虚拟局域网)技术如何隔离广播域,以及其在局域网中的广泛应用。 电路交换设备: (简要提及,与现代分组交换对比) 传统电话交换机: 电路交换的原理,连接的独占性,在现代通信网络中的局限性。 核心网设备: 移动通信核心网: 2G(MSC/VLR/HLR)、3G(SGSN/GGSN/MSC-S)、4G(EPC/MME/SGW/PGW)和5G(5GC/AMF/SMF/UPF)等核心网架构的演进,以及各网元的功能和协同工作方式。我们将重点分析5G核心网的云原生、服务化架构,以及其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应用提供的强大支撑。 IP承载网设备: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如何提高路由效率和网络灵活性,以及MPLS VPN等服务。 第三章:终端与用户设备——信息世界的“入口” 用户直接接触的通信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智能手机与移动终端: 移动通信芯片组、射频前端、显示屏、电池等关键部件的技术发展,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提供丰富的通信和应用功能。 固定终端设备: PC、笔记本电脑、路由器、ONU(光网络单元)等,以及它们如何连接到通信网络。 物联网(IoT)设备: 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以及它们如何通过低功耗、短距离或长距离通信技术接入网络。 第四章:通信设备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高性能处理芯片: ASIC、FPGA、DSP等专用芯片在通信设备中的应用,以及其对设备性能的提升。 高效编码与解码技术: 数据压缩、纠错编码等技术如何提高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软件定义网络(SDN)与网络功能虚拟化(NFV): 如何通过软件控制网络,以及将网络功能部署在通用硬件上,实现网络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成本效益。 人工智能(AI)在通信设备中的应用: 智能优化、故障预测、安全防护等。 面向未来的通信设备: 6G的设想,全息通信、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等。 第二篇:通信环境——通信设备的“生存空间” 通信设备的工作性能和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一个稳定、可靠的环境是通信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保障。 第五章:自然环境因素及其影响 温度: 高温可能导致设备过热、性能下降甚至损坏,低温则可能影响电子元件的可靠性。我们将分析不同设备对温度的耐受范围,以及散热系统的设计原则。 湿度: 高湿度容易引起设备内部结露,导致短路、腐蚀,降低绝缘性能。我们将探讨防潮措施,如除湿、密封等。 降雨与腐蚀: 户外设备需要考虑防水、防雷击,以及大气中的腐蚀性物质对设备金属部件的侵蚀。 风与振动: 大型天线、塔架等户外设备需要考虑抗风能力,设备安装的减震措施。 电磁干扰(EMI)与电磁兼容(EMC): 通信设备自身会产生电磁辐射,也容易受到外部电磁场的干扰。我们将讨论EMI/EMC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在设备设计和部署中采取措施,确保其正常工作。 地质与地理环境: 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对通信基础设施的影响,以及选址、加固等方面的考量。 第六章:人为环境因素与安全防护 电源环境: 供电稳定性: 电压波动、停电等问题对通信设备的影响,以及UPS(不间断电源)、发电机等后备电源系统的作用。 电磁兼容性: 建筑物内的强电设备、其他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 物理环境安全: 防盗与防破坏: 设备机房的门禁系统、视频监控、报警系统等。 防火防灾: 机房的消防系统、烟感探测器、灭火设备等。 接地与防雷: 完善的接地系统对保护设备免受雷击损害至关重要,我们将详细介绍接地原理和防雷措施。 操作与维护环境: 机房布局与散热: 合理的机房布局、通风系统、空调系统对维持设备最佳工作状态的重要性。 清洁度: 粉尘对设备散热和电路板的影响,以及定期清洁的重要性。 人为误操作: 培训、标准化操作流程对减少人为失误的必要性。 第七章:通信环境的监测与管理 环境监测系统: 温度、湿度、电压、电流、门禁、烟感等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参数。 集中监控平台: 通过网络集中管理和控制各种环境监测设备,实现远程告警和数据分析。 环境评估与优化: 定期对通信站点进行环境评估,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优化措施。 绿色通信环境: 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通信基础设施。 结论: 通信设备与通信环境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整体。高性能的通信设备需要稳定可靠的环境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而恶劣的环境则可能严重威胁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理解现代通信网络中设备与环境的关键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为通信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广泛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这些基础要素的深刻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通信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挑战。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工作了几年,但基础知识体系总感觉不牢固的工程师,这次报考也是想给自己一个系统充电的机会。很多市面上的教材,要么过于偏向理论推导,要么干脆就是题海战术,真正能把理论指导实践的桥梁搭起来的书太少了。这本书则非常巧妙地平衡了这一点。它没有回避技术深处的问题,但处理方式却非常务实。比如,在探讨机房的空调系统时,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需要降温除湿”,而是深入到冷媒的选择、制冷效率与能耗的平衡,以及不同气候带的适用性差异。我以前对这些细节是不太留意的,总觉得那是后勤部门的事情,但读完后才明白,设备环境直接决定了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它是核心的一部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我以一种更全面的系统思维去看待通信工程,将硬件、软件、物理环境、安全规范整合在一起考量。对于我们这些需要承担更多现场责任的专业人士来说,这种全局观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略显朴素,初看之下,你可能会觉得它就是一本普通的考试辅导资料,缺乏那种令人眼前一亮的视觉冲击力。但如果你愿意沉下心来细读,就会发现内容上的深度和广度是惊人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技术细节时的那种毫不含糊的态度,对于那些经常在考试中出现、但又常常被其他资料一带而过的高频考点,这本书都会给予详尽的剖析。举个例子,关于光缆的敷设与维护,书中不仅讲了基本的操作流程,还深入探讨了不同地理环境下光缆的应力管理和断裂风险评估,这种层层递进的分析,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整个通信基础设施生命周期的理解。很多时候,我不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记忆知识点,而是真的在思考,如果我站在现场负责这个项目,我该如何规避风险,如何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这种从“知道”到“理解并应用”的转变,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远超出了我购买它时设定的“通过考试”的目标。

评分

这本书的逻辑结构设计得非常精巧,它显然是按照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生命周期来组织的。从最初的规划选址,到设备入场、安装调试,再到后期的运行维护和环境监测,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路径图。我发现,以往我学习某个特定设备知识时,总是只关注设备本身的功能参数,但这本书强迫我必须将该设备置于一个更大的“环境”中去考察它的适用性和稳定性。它不是简单地罗列“A设备需要B环境参数”,而是深入分析了“如果环境参数偏离了B,A设备会发生哪些连锁故障,以及这些故障在实际中是如何表现的”。这种“故障链”的分析能力,是提升我故障排查速度和准确性的关键。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它更像是一种思维工具的传授,让我学会了如何像一名合格的系统架构师那样去思考通信基础设施的健壮性。

评分

这本书我是在备考阶段偶然发现的,当时感觉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我之前自学通信理论,感觉知识点零散得厉害,尤其是涉及到实际工程应用和设备维护的部分,书本上的讲解总是抽象得让人摸不着头脑。拿到手翻阅后,立刻被它那种直击核心的实务性所吸引。它不像传统的教科书那样堆砌公式和定义,而是更像一本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手把手教你如何去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关于基站的机房环境控制,书中对温湿度、防雷接地这些关键点的阐述,不仅清晰地解释了“为什么要做”,还细致地描述了“具体该怎么做”,甚至还配有一些现场照片的对比,这对于我这种需要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记得我对着书里关于射频屏蔽的章节研究了好久,那些复杂的电磁兼容性理论,经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实际案例的解析后,终于在我脑子里构建起了一个清晰的图景,不再是那种云里雾里的感觉了。这本书在构建系统化的知识框架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是孤立地讲解某个技术点,而是将设备、环境、安全规范等要素串联起来,让读者明白在真实的通信工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依存的。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野外生存手册”,而不是一本“学术论文集”。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直接、实用,没有太多冗余的修饰词,每一句话似乎都承载着明确的信息量。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书中对那些“潜规则”和“常见错误”的揭示。很多标准化的文档里不会写明,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施工方经验不足或成本考虑导致的常见隐患,这本书却毫不避讳地指了出来,并给出了专业的规避建议。例如,在讲解如何检查电源的谐波失真时,它不仅提到了仪器检测,还给出了通过观察设备指示灯和听声音来初步判断的方法,这种接地气的经验分享,对于缺乏多年现场摸爬滚打经验的人来说,价值无可估量。它让我感觉自己仿佛是站在一个资深专家的肩膀上,快速地吸收了那些本该通过多年试错才能积累的宝贵教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