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低功耗蓝牙开发权威指南 |3770259

包邮 低功耗蓝牙开发权威指南 |377025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Robin Heydon 著,陈灿峰 刘嘉 译
图书标签:
  • 蓝牙
  • 低功耗蓝牙
  • BLE
  • 开发
  • 嵌入式
  • 无线通信
  • 物联网
  • 技术
  • 教程
  • 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互动创新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69216
商品编码:27156785237
丛书名: 电子与嵌入式系统设计译丛
出版时间:2014-06-01
页数:235

具体描述

 书[0名0]:  低功耗蓝牙开发指南 |3770259
 图书定价:  69元
 图书作者:  (英)Robin Heydon
 出版社:   [1机1] 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6/1 0:00:00
 ISBN号:  9787111469216
 开本:  16开
 页数:  235
 版次:  1-1
 作者简介
作者:(英[0国0])海登(Robin Heydon) 译者:陈灿峰 刘嘉
Robin Heydon,毕业于英[0国0]曼彻斯特[0大0][0学0]计算 [1机1] 科[0学0]专业,是CSR公司负责蓝牙技术标准化的标准架构师,也是制定低功耗蓝牙技术标准的[0超0]低功耗工作组的联合主席。自2007年起推动低功耗蓝牙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因其贡献卓著。2010年他入选了蓝牙技术联盟[0名0]人堂。
 内容简介
《低功耗蓝牙开发指南》通过与经典蓝牙作对比,详尽介绍了将深入影响下一次无线技术革命的低功耗蓝牙技术的产生、设计、工作原理及其良好的节能、抗干扰特性和灵活、简单的开发特点。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阐述了低功耗蓝牙技术及其控制器、主 [1机1] 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程序的设计开发,适合从事低功耗蓝牙产[0品0]开发工作的工程师、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设计师或市场营销人员等各类读者阅读。
 目录

《低功耗蓝牙开发指南》
译者序
前言
[0第0]一部分 综 述
[0第0]1章 什么是低功耗蓝牙技术 2
1.1 设备类型 4
1.2 设计目标 5
1.3 术语 6
[0第0]2章 基本概念 8
2.1 纽扣电池 8
2.2 时间即能量 9
2.3 昂贵的内存 10
2.4 非对称设计 10
2.5 为成功而设计 11
2.6 凡事皆有状态 12
2.7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 12
2.8 模块化架构 13
2.9 十亿只是个小数目 14
2.10 无连接模型 14
2.11 范式 14
2.11.1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 14
2.11.2 面向服务的架构 15
[0第0]3章 低功耗蓝牙的体系结构 19
3.1 控制器 20
3.1.1 物理层 20
3.1.2 直接测试模式 20
3.1.3 链路层 21
3.1.4 主 [1机1] /控制器接口 22
3.2 主 [1机1] 22
3.2.1 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 22
3.2.2 安全管理器协议 23
3.2.3 属性协议 23
3.2.4 通用属性规范 24
3.2.5 通用访问规范 25
3.3 应用层 25
3.3.1 特性 26
3.3.2 服务 26
3.3.3 规范 26
3.4 协议栈划分 27
3.4.1 单芯片解决方案 27
3.4.2 [0[0双0]0]芯片解决方案 28
3.4.3 三芯片解决方案 28
[0第0]4章 [亲斤]的使用模型 30
4.1 存在检测 30
4.2 广播数据 31
4.3 无连接模式 31
4.4 网关 32
[0第0]二部分 控 制 器
[0第0]5章 物理层 36
5.1 背景 36
5.2 模拟调制 36
5.3 数字调制 38
5.4 频段 39
5.5 调制 40
5.6 射频信道 41
5.7 发射功率 41
5.8 容限 42
5.9 接收 [1机1] 灵敏度 42
5.10 通信距离 42
[0第0]6章 直接测试模式 45
6.1 背景 45
6.2 收发 [1机1] 测试 46
6.2.1 测试报文格式 46
6.2.2 发射 [1机1] 测试 47
6.2.3 接收 [1机1] 测试 47
6.3 硬件接口 48
6.3.1 串口 48
6.3.2 命令与事件 48
6.4 使用HCI的直接测试模式 50
[0第0]7章 链路层 51
7.1 链路层状态 [1机1] 51
7.1.1 就绪态 52
7.1.2 广播态 53
7.1.3 扫描态 53
7.1.4 发起态 54
7.1.5 连接态 55
7.1.6 多状态 [1机1] 55
7.2 报文 57
7.2.1 广播与数据报文 57
7.2.2 白化 57
7.3 报文结构 59
7.3.1 比特序与字节 60
7.3.2 前导 60
7.3.3 接入地址 60
7.3.4 报头 61
7.3.5 长度 61
7.3.6 净荷 63
7.3.7 循环冗余校验 63
7.4 信道 63
7.4.1 跳频 66
7.4.2 自适应跳频 66
7.5 设备发现 68
7.5.1 通用广播 69
7.5.2 定向广播 69
7.5.3 不可连接广播 70
7.5.4 可发现广播 70
7.6 广播 70
7.7 建立连接 71
7.7.1 接入地址 72
7.7.2 CRC初始化 72
7.7.3 发送窗口 72
7.7.4 连接事件 73
7.7.5 信道图 74
7.7.6 睡眠时钟精度 74
7.8 发送数据 74
7.8.1 数据报头 75
7.8.2 逻辑链路标识符 75
7.8.3 序列号 76
7.8.4 确认 76
7.8.5 更多数据 77
7.8.6 使用序列号和更多数据的例子 77
7.9 加密 79
7.9.1 AES 79
7.9.2 加密净荷数据 80
7.9.3 消息完整性校验 81
7.10 管理连接 82
7.10.1 连接参数更[亲斤] 83
7.10.2 自适应跳频 84
7.10.3 启动加密 85
7.10.4 重启加密 87
7.10.5 版本交换 87
7.10.6 功能交换 89
7.10.7 终止连接 90
7.11 鲁棒性 90
7.11.1 自适应跳频 90
7.11.2 强CRC 92
7.12 为低功耗[0优0]化 93
7.12.1 短报文 93
7.12.2 高比特率 94
7.12.3 低开销 95
7.12.4 确认 [1机1] 制 96
7.12.5 单信道连接事件 96
7.12.6 亚速率连接事件 97
7.12.7 离线加密 98
[0第0]8章 主 [1机1] /控制器接口 99
8.1 介绍 99
8.2 物理接口 99
8.2.1 UART 99
8.2.2 3线UART 100
8.2.3 USB 101
8.2.4 SDIO 102
8.3 逻辑接口 102
8.3.1 HCI信道 102
8.3.2 命令数据包 102
8.3.3 事件数据包 103
8.3.4 数据包 104
8.3.5 命令流控 105
8.3.6 数据流控 106
8.4 控制器的配置 106
8.4.1 重置控制器为已[0知0]状态 106
8.4.2 读取设备地址 107
8.4.3 设置事件掩码 107
8.4.4 读取缓冲区[0大0]小 108
8.4.5 读取控制器支持的功能 109
8.4.6 读取控制器支持的状态 109
8.4.7 随 [1机1] 数 110
8.4.8 加密数据 110
8.4.9 设置随 [1机1] 地址 111
8.4.10 白[0名0]单 112
8.5 广播和观察 112
8.5.1 广播 112
8.5.2 被动扫描 114
8.5.3 主动扫描 115
8.6 发起连接 116
8.6.1 与白[0名0]单设备发起连接 116
8.6.2 与单一设备发起连接 118
8.6.3 取消连接请求 118
8.7 连接管理 119
8.7.1 更[亲斤]连接 119
8.7.2 更[亲斤]信道映射图 120
8.7.3 交换功能列表 121
8.7.4 交换版本信息 121
8.7.5 加密连接 122
8.7.6 重启加密 123
8.7.7 终止连接 125
[0第0]三部分 主 [1机1]
[0第0]9章 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 128
9.1 背景 128
9.2 L2CAP信道 130
9.3 L2CAP数据包结构 130
9.4 低功耗信令信道 131
9.4.1 命令拒绝 132
9.4.2 连接参数更[亲斤]请求和响应 132
[0第0]10章 属性 135
10.1 背景 135
10.1.1 精简协议 136
10.1.2 无所不在的数据 136
10.1.3 数据与状态 137
10.1.4 几种常见的状态 137
10.1.5 状态 [1机1] 138
10.1.6 服务和规范 139
10.2 属性 142
10.2.1 属性概述 143
10.2.2 属性句柄 143
10.2.3 属性类型 143
10.2.4 属性值 144
10.2.5 数据库、服务器和客户端 145
10.2.6 属性许可 145
10.2.7 接入属性 147
10.2.8 原子操作和事务 148
10.3 分组 149
10.4 服务 150
10.4.1 扩展服务 151
10.4.2 其他服务的重用 153
10.4.3 结合服务 153
10.4.4 [0首0]要还是次要 154
10.4.5 即插即用的客户端应用 156
10.4.6 服务声明 157
10.4.7 包含服务 158
10.5 特性 159
10.5.1 特性声明 159
10.5.2 特性数值 161
10.5.3 描述符 161
10.6 属性协议 164
10.6.1 协议消息 165
10.6.2 交换MTU请求 165
10.6.3 查找信息请求 166
10.6.4 按类型值查找请求 167
10.6.5 按类型读取请求 168
10.6.6 读取请求 168
10.6.7 [0大0]对象读取请求 168
10.6.8 多重读取请求 169
10.6.9 按组类型读取请求 169
10.6.10 写入请求 169
10.6.11 写入命令 169
10.6.12 签[0名0]写入命令 169
10.6.13 准备写入请求与执行写入请求 170
10.6.14 句柄值通[0知0] 171
10.6.15 句柄值指示 171
10.6.16 错误响应 171
10.7 通用属性规范 173
10.7.1 发现规程 174
10.7.2 发现服务 174
10.7.3 特性发现 175
10.7.4 客户端发起规程 176
10.7.5 服务器发起规程 178
10.7.6 属性协议数据单元(ATT PDU)到GATT规程的映射 178
[0第0]11章 安全 180
11.1 安全概念 180
11.1.1 认证 180
11.1.2 授[0[0权0]0] 181
11.1.3 完整性 181
11.1.4 [1机1] 密性 182
11.1.5 隐私 182
11.1.6 加密引擎 182
11.1.7 共享 [1机1] 密 182
11.2 配对和绑定 185
11.2.1 配对 185
11.2.2 配对信息交换 185
11.2.3 认证 186
11.2.4 密钥分配 187
11.2.5 绑定 188
11.3 数据签[0名0] 188
[0第0]12章 通用访问规范 189
12.1 背景 189
12.1.1 初次发现 190
12.1.2 建立初始连接 191
12.1.3 服务特性 191
12.1.4 长期关系 192
12.1.5 重连 192
12.1.6 私有地址 193
12.2 GAP角色 193
12.3 模式和规程 194
12.3.1 广播模式和观察规程 195
12.3.2 可发现性 195
12.3.3 可连接性 197
12.3.4 绑定 199
12.4 安全模式 200
12.5 广播数据 201
12.5.1 标识 202
12.5.2 服务 202
12.5.3 本地[0名0]称 203
12.5.4 发射功率等级 203
12.5.5 从设备连接间隔范围 203
12.5.6 服务请求 203
12.5.7 服务数据 203
12.5.8 制造[0商0]指定数据 203
12.6 GAP服务 204
12.6.1 设备[0名0]特性 204
12.6.2 外观特性 204
12.6.3 外围设备隐私标识 204
12.6.4 重连地址 205
12.6.5 外围设备连接参数 205
[0第0]四部分 应 用
[0第0]13章 中央设备 208
13.1 背景 208
13.2 发现设备 208
13.3 连接设备 209
13.4 这个设备能做什么 210
13.5 通用客户端 211
13.6 与服务交互 211
13.6.1 可读特性 212
13.6.2 控制点 212
13.6.3 状态 [1机1] 213
13.6.4 通[0知0]和指示 214
13.7 绑定 214
13.8 变更服务 215
13.9 实现规范 216
13.9.1 定义规范 216
13.9.2 查找服务 217
13.9.3 查找特性 217
13.9.4 使用特性 217
13.9.5 规范安全 217
[0第0]14章 外围设备 219
14.1 背景 219
14.2 仅广播 219
14.3 可发现 220
14.4 可连接 220
14.5 公开服务 221
14.6 特性 221
14.7 安全事项 222
14.8 为低功耗[0优0]化 222
14.8.1 可发现广播 224
14.8.2 绑定 224
14.8.3 可连接广播 224
14.8.4 定向广播 225
14.8.5 已连接 225
14.8.6 保持连接还是断开 226
14.9 [0优0]化属性 227
[0第0]15章 测试和质量鉴定 229
15.1 启动项目 229
15.2 选择功能 231
15.3 一致性检查 232
15.4 生成测试计划 232
15.5 建立合规文件夹 232
15.6 鉴定测试 233
15.7 鉴定设计 234
15.8 合规声明 234
15.9 产[0品0][0名0]录 234
15.10 结合组件 235
 编辑推荐
《电子与嵌入式系统设计译丛:低功耗蓝牙开发指南》是[0学0]习低功耗蓝牙官方标准文档不可或缺的参考手册,适合每一位正在考虑、规划低功耗蓝牙产[0品0]开发,或者将该技术纳入工作体系的技术专家或决策者。

《低功耗蓝牙核心技术精解与实战》 前言 在物联网(IoT)蓬勃发展的时代,无线通信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凭借其低功耗、低成本、易于部署等特性,已成为连接海量设备的理想选择。从智能穿戴设备到智能家居,从工业物联网到医疗健康,BLE的应用场景日益广泛。然而,要真正掌握BLE技术,深入理解其核心原理,并能将其高效地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并非易事。 本书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本全面、深入且极具实践价值的BLE开发指南。我们并非简单罗列API或概念,而是致力于剖析BLE技术背后的深层机制,从硬件交互到软件架构,从通信协议到应用开发,层层递进,力求让读者真正理解“为什么”和“如何做”。本书内容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严谨、准确,并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可行性,帮助开发者在瞬息万变的IoT领域中,构建出高性能、低功耗的智能设备。 第一部分:BLE协议栈深度解析 BLE协议栈是BLE通信的基石,理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是进行高效开发的前提。本部分将带领读者深入剖析BLE协议栈的各个层面,揭示其高效低功耗的秘密。 第一章:BLE物理层与链路层:通信的基础 物理层(PHY):本章将详细介绍BLE物理层的关键参数,包括射频(RF)特性、信道规划、调制解调方式(如GFSK)等。我们将探讨BLE如何在2.4GHz ISM频段中高效地传输数据,以及各种物理参数对通信距离、稳定性和功耗的影响。我们将深入理解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以及相关的硬件实现细节,为理解上层协议打下坚实基础。 链路层(Link Layer):链路层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和设备的连接管理。本章将聚焦于BLE的链路层协议,详细解析其核心概念,包括: 设备角色(Roles):主设备(Master)、从设备(Slave)、广播设备(Broadcaster)、观察者(Observer)等角色的定义与交互。 数据包结构(Packet Structure):深入分析BLE广告包(Advertising PDU)、扫描响应包(Scan Response PDU)、连接数据包(Connection PDU)等的详细构成,理解包头、payload、CRC校验等关键字段的作用。 物理连接建立过程(Connection Establishment):从广告(Advertising)到扫描(Scanning)、连接请求(Connection Request),再到连接参数协商(Connection Parameter Negotiation),逐一解析每一步的协议细节和时序要求。 连接状态管理(Connection State Management):理解BLE连接中的各种状态,如Advertising, Scanning, Connected, Disconnected等,以及状态之间的转换机制。 低功耗机制(Low Power Mechanisms):重点分析链路层是如何实现低功耗的,包括跳频(Frequency Hopping)、短连接间隔(Short Connection Intervals)、休眠模式(Sleep Modes)等。 错误控制与重传(Error Control and Retransmission):讲解CRC校验、ACK/NACK机制在保证数据可靠性中的作用。 第二章:BLE主机/控制器接口(HCI)与主机堆栈 HCI(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HCI是主机(Host)与控制器(Controller)之间的标准接口,负责命令的下发和事件的接收。本章将详细介绍HCI命令集,如与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设备配置相关的命令,以及HCI事件的解析,如连接建立成功/失败、数据接收等。我们将理解HCI如何屏蔽底层硬件细节,为上层软件提供统一的接口。 主机堆栈(Host Stack):主机堆栈运行在微控制器(MCU)上,实现BLE的逻辑功能。本章将重点讲解: 逻辑连接与链路层协议的协同:理解主机堆栈如何管理逻辑连接,并与链路层交互,完成数据收发。 GAP(Generic Access Profile):GAP是BLE中最重要的应用层协议之一,定义了设备的可发现性、连接性等。本章将深入剖析GAP的各种角色、过程,如广播、扫描、发起连接、接受连接等,以及如何通过GAP配置设备名称、广播数据等。 GATT(Generic Attribute Profile):GATT是BLE中实现数据服务的核心机制。本章将对GATT进行详尽的剖析: 服务(Services):理解服务是数据的逻辑组织,包括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的定义和作用。 特性(Characteristics):讲解特性是服务的具体数据单元,包括其属性(Properties,如Read, Write, Notify, Indicate)、值(Value)、描述符(Descriptors)等。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Client/Server Model):深入理解GATT中的服务器(提供数据)和客户端(访问数据)的角色和交互流程。 GATT操作:详细讲解客户端如何通过GATT进行读(Read)、写(Write)、通知(Notify)、指示(Indicate)等操作。 标准GATT服务与特性:介绍一些重要的标准GATT服务,如设备信息服务(Discovered Information Service,DIS)、心率服务(Heart Rate Service,HRS)等,以及它们的常用特性。 自定义GATT服务与特性:指导开发者如何设计和实现自己的GATT服务与特性,满足特定应用的需求。 第三章:BLE安全机制:保护通信的隐私与完整性 配对(Pairing):本章将深入讲解BLE的配对过程,包括配对方法(Pairing Methods),如Just Works, Passkey Entry, Numeric Comparison等,以及它们的安全等级和适用场景。 连接加密(Connection Encryption):解析BLE如何使用AES-CCM算法对通信进行加密,保证数据的机密性。 身份验证(Authentication):探讨如何通过配对过程中产生的LTK(Long Term Key)等进行身份验证,防止中间人攻击。 密钥管理(Key Management):理解LTK、IRK(Identity Resolving Key)、CSRK(Connection Signature Resolving Key)等密钥的作用和管理机制。 隐私保护(Privacy Protection):分析BLE的隐私机制,如可解析地址(Resolvable Private Address,RPA)的使用,以及如何防止设备被追踪。 第二部分:BLE应用开发实战 在深入理解BLE协议栈的基础上,本部分将引导开发者进行实际的BLE应用开发,涵盖从嵌入式开发到移动端开发的方方面面。 第四章:嵌入式BLE设备开发 开发环境搭建:介绍主流嵌入式BLE开发平台,如Nordic nRF Connect SDK、Silicon Labs Simplicity Studio、Espressif ESP-IDF等,以及相应的IDE、工具链和调试器。 SDK/HAL层应用:讲解如何利用厂商提供的SDK或HAL(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层API进行BLE功能的实现,例如如何配置GPIO、UART、SPI等外设,如何调用BLE相关的API函数。 FreeRTOS与BLE集成:介绍在RTOS(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环境下,如何将BLE协议栈集成到应用程序中,实现任务调度、事件处理和资源管理。 功耗优化策略: 睡眠模式管理:深入讲解如何有效地利用MCU的各种睡眠模式,如System OFF、System ON、Light Sleep等,最大限度地降低设备功耗。 连接参数调优:演示如何根据应用需求,合理配置连接间隔、从设备延迟、超时时间等连接参数,在吞吐量和功耗之间找到最佳平衡。 广播策略优化:探讨不同的广播模式(Connectable, Scannable, Non-connectable, Non-scannable)对功耗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场景选择最优广播策略。 数据传输效率提升:讲解如何通过数据打包、合并传输(bundling)等方式,减少空中传输时间,降低功耗。 自定义GATT服务与特性实现:详细演示如何创建一个新的GATT服务,并定义特性,实现自定义数据的读写和通知功能。例如,实现一个温湿度传感器数据的上报功能。 固件更新(Firmware Update):介绍BLE设备固件更新(OTA,Over-the-Air)的实现方案,包括DFU(Device Firmware Update)流程、 bootloader的设计等。 第五章:BLE移动端应用开发(iOS与Android) iOS BLE开发: Core Bluetooth框架:详细介绍iOS Core Bluetooth框架,包括CBCentralManager(中心管理器)、CBPeripheral(外设)、CBService(服务)、CBCharacteristic(特性)、CBDescriptor(描述符)等核心类。 扫描与发现设备:演示如何使用CBCentralManager扫描BLE设备,过滤目标设备,并连接到指定的CBPeripheral。 GATT通信实现:讲解如何在iOS应用中读取、写入、订阅BLE设备的特性值,以及处理来自设备的通知和指示。 后台模式与状态管理:讨论iOS应用如何处理BLE连接在后台时的状态变化,以及如何实现后台数据接收。 UI设计与用户体验:提供一些关于BLE设备连接、数据展示、用户交互的UI设计建议。 Android BLE开发: BluetoothAdapter与BluetoothGatt:介绍Android Bluetooth API,包括BluetoothAdapter(蓝牙适配器)、BluetoothDevice(蓝牙设备)、BluetoothGatt(GATT客户端)等关键类。 扫描与连接:演示如何使用BluetoothAdapter进行BLE设备扫描,过滤,并建立BluetoothGatt连接。 GATT操作:讲解如何在Android应用中执行GATT的读、写、订阅等操作,以及处理回调。 权限管理与适配器:强调Android BLE开发中涉及的蓝牙权限配置,以及不同Android版本间的API适配。 生命周期管理与数据处理:讨论Android应用如何处理BLE连接的生命周期,以及高效地接收和展示BLE设备发送的数据。 第六章:BLE与云平台集成 数据上传方案:探讨BLE设备如何将收集到的数据上传到云端,包括直接上传、通过网关中转等多种方案。 MQTT协议与BLE:介绍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协议在IoT设备与云平台通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在BLE设备或网关上实现MQTT客户端。 HTTP/HTTPS协议:讲解如何使用HTTP/HTTPS协议进行数据上传,以及RESTful API的设计。 常见云平台对接:简要介绍如何将BLE设备与主流云平台(如AWS IoT, Azure IoT Hub, Google Cloud IoT)对接,并提供简单的示例。 安全性考量:讨论在数据上传过程中,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包括TLS/SSL加密、API密钥认证等。 第七章:BLE开发中的常见问题与优化 连接稳定性问题:分析导致BLE连接不稳定的常见原因,如射频干扰、功耗管理不当、设备兼容性等,并提供相应的调试和优化方法。 数据传输效率低:探讨如何优化数据包大小、传输频率、连接参数等,提高数据吞吐量。 功耗消耗过快:深入分析各种功耗瓶颈,并提供从硬件到软件的系统性功耗优化建议。 设备发现与配对失败:总结设备发现和配对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并给出排查思路。 跨平台兼容性:讨论在不同操作系统(iOS, Android)和不同BLE芯片平台上的开发差异,以及如何提高代码的可移植性。 性能调优工具:介绍一些常用的BLE抓包工具(如Wireshark, Ellisys Bluetooth Sniffer)和性能分析工具,帮助开发者诊断问题。 附录 BLE术语表 BLE标准服务与特性列表 常用BLE开发资源链接 结语 低功耗蓝牙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掌握BLE开发,意味着掌握了连接未来的关键。本书力求成为您在BLE开发旅程中的得力助手,为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实用的优化技巧。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能够自信地设计、开发和部署各类BLE应用,创造出更智能、更互联的未来。我们期待与您一同探索BLE技术的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关于蓝牙的资料太多了,很多都是官方文档的简单翻译或者拼凑的教程,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归纳。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出色,它仿佛是为工程师量身定做的学习路径图。它没有急于展示复杂的代码,而是先建立起对低功耗蓝牙核心概念的深刻理解,比如ATT/GATT服务模型的层次结构,L2CAP协议栈的作用,这些底层知识的扎实,是后续高效开发的基础。我个人最欣赏的一点是,作者在讲解完理论后,紧接着就给出了在不同操作系统(可能是iOS/Android,也可能是嵌入式RTOS)下的接口调用对比分析,这对于跨平台开发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福音。这种对比分析,让我能迅速理解不同环境下的实现差异,从而写出更健壮的代码。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一本技术手册的范畴,更像是一本系统架构设计的指导书。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都堪称一流,纸张不易反光,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太累,这是对读者体验的尊重。从内容上看,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前瞻性和广博性。它没有仅仅停留在经典的BLE 4.2或5.0标准,而是对5.2/5.3版本中引入的新特性,例如LE Audio和Periodic Advertising Extension等,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保证了这本书的生命力。作者的笔触非常老练,尤其在描述数据流和状态机转换时,逻辑链条清晰无比,让人感到一切尽在掌握。我特别喜欢那种作者将复杂的协议栈比喻成一个高效运作的工厂流水线,清晰划分了每一层级的责任和接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让你不仅知道“怎么做”,更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才是真正的高级指南。

评分

我对技术书籍的挑剔程度是出了名的,很多号称“权威”的作品,读完之后往往感觉知识点零散,不成体系,或者过于侧重于某个特定芯片厂商的私有协议,缺乏普适性。然而,这本著作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的叙述语言严谨又不失生动,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手把手地指导你。我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陷阱”提示,那些都是实战中血泪换来的教训,避免了读者走弯路。举个例子,关于广播数据帧的设计,它不仅解释了规范,还深入探讨了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如何通过微调参数来榨取最后一点电池寿命,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追求,正是专业书籍的价值所在。总而言之,它的深度足以让资深开发者耳目一新,其广度也足以让新手少走很多弯路,可以说是覆盖了整个技术栈的精品之作。

评分

我最近在做一个对续航要求极高的物联网产品,选型蓝牙LE是必然的,但功耗优化始终是个瓶颈。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这本书,结果发现它简直是“雪中送炭”。特别是关于睡眠模式和唤醒机制的章节,讲解得细致入微,甚至提到了不同时钟源对功耗的影响,这在其他资料中很少能见到。作者显然对实际的硬件资源限制有着深刻的体会。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安全连接(如LE Secure Connections)的讲解,不仅停留在加密算法的介绍,还详细说明了配对流程中的时序要求和潜在的中间人攻击防范措施。这为我的产品安全合规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可能就是希望增加一些关于射频性能测试和电磁兼容性(EMC)基础知识的内容,那就更全面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那种内容充实、值得细读的专业书籍。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光是快速翻阅目录和前几章的介绍,就能感受到作者在组织材料上的匠心独运。它显然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而是直击核心技术难点的实战手册。我尤其欣赏它在理论阐述和实际应用案例之间的平衡把握,很多复杂的概念,比如数据包结构、连接建立流程等,都被拆解得非常清晰,配上精心绘制的图表,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人也能迅速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我期待在后续章节中看到更多关于功耗优化和特定场景(比如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下的深度剖析,相信这本书会成为我未来项目开发中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希望作者能多加入一些调试技巧和常见问题的排查指南,那样就更完美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