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思維的騙局-支配日常生活的經濟心理法則 | ||
| 作者: | (韓)金鍾善 | 開本: | |
| YJ: | 35 | 頁數: | |
| 現價: | 見1;CY=CY部 | 齣版時間 | 2017-01 |
| 書號: | 9787122279484 | 印刷時間: | |
| 齣版社: | 化學工業齣版社 | 版次: | |
| 商品類型: | 正版圖書 | 印次: | |
前言 / 1
D一章背叛你的其實正是你自己
控製錯覺 / 2
無論嘗試多少次都不能賭贏的原因
知識錯覺 / 6
信息與判斷能力的悖論
自負 / 9
背叛你的其實正是你自己
便利直覺 / 13
常聽到的事情自身發生頻率會越高?
注意效應 / 17
將“熟悉”誤以為“瞭解”是十分危險的
證實性偏差 / 21
隻看我想看到的!
後視偏差 / 25
一開始我J知道會這樣!
D二章自己睏住瞭自己
錶徵直覺推理 / 32
投資者們為何對近期收益率較高的基金趨之若鶩?
錨定效應與不充分調整(一) / 36
BJ銷售與衝動購買的關係
錨定效應與不充分調整(二) / 40
待售樓盤降價的陷阱
框架效應(一) / 45
自己選擇的框架睏住瞭自己
框架效應(二) / 50
價格提示中隱藏的陷阱
框架效應(三) / 54
提高傢庭用電價格J能阻止大規模停電現象的齣現嗎?
“每天僅需5元”戰略 / 57
用一包口香糖的價錢……
D三章在不想濛受任何損失的想法産生時你便已經中瞭圈套
前景理論(一) / 62
比起效用更重視價值
前景理論(二) / 68
在不想濛受任何損失的想法産生時你便已經中瞭圈套
損失規避 / 72
為什麼房價下跌時人們卻堅持不賣房呢?
沉沒成本謬誤 / 77
因為考慮到成本……
心理賬戶(一) / 81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本自己的損益賬戶
心理賬戶(二) / 87
摺上摺是誘惑消費者Z常見的營銷策略
心理賬戶(三) / 90
投資者寜願承受更大損失也不願清倉的理由
後悔理論 / 93
人們更願意選擇不讓自己後悔的方案而不是理性的ZJ方案
稟賦效應(一) / 98
商傢與消費者之間齣現價格爭議的理由
稟賦效應(二) / 103
體驗式營銷中不為人知的秘密
維持現狀偏差 / 106
不願意售齣房産的原因
D四章你每天都在被騙
貨幣錯覺 / 110
不能為漲工資而竊喜的理由
從眾行為 / 114
如果不想被冒牌專傢騙得團團轉……
偏好逆轉 / 119
你的選擇隨時會改變
情景效應 / 123
警惕固有觀念的陷阱
吸引效應(一) / 127
主推産品和誘餌産品的相互關係
吸引效應(二) / 131
VVIP營銷策略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妥協效應(一) / 135
中等商品Z受歡迎的理由
妥協效應(二) / 139
中間Z安全?其實不然!
分類效應 / 142
先發製人更為有利的原因
暈輪效應 / 144
印有卡通人物的零食銷量更好的理由
1因效應和近因效應 / 147
Z初與Z後更有利
阿希效應 / 151
其他人都說“對”的時候,你也會說“對”!
自我調節焦點理論 / 154
保障型保險和儲蓄型保險,哪一種更有吸引力?
鼠目寸光的決策 / 159
隻看重眼前小利
啓動效應 / 161
免費優惠券不免費的理由
免費午餐效應 / 164
啓動效應的光與影
未來貼現效應 / 167
JRZJ選擇不能稱為明日ZJ選擇的原因
D五章正是你深信無疑的常識背叛瞭你
憑藉技術性分析便能在股市投資上獲得成功嗎? / 172
勝或敗,證券投資組閤有效嗎? / 178
為什麼經濟越是低迷的時候,投資者們J越無視價值
投資戰略呢? / 182
零散股交易也能賺錢嗎? / 184
季節性異常現象與投資的關係 / 188
房地産政策忽冷忽熱的理由 / 194
稅收爭奪戰,孰贏孰敗? / 197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閤理,從宏觀的經濟心理學理論,到微觀的個人決策模式,層層遞進,引人入勝。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群體思維”和“羊群效應”的探討印象深刻。作者通過分析一些社會現象,比如股票市場的泡沫,或者時尚潮流的形成,揭示瞭我們作為社會性動物,是如何容易受到周圍人的影響,從而做齣非理性的判斷。我迴憶起自己曾經跟風購買某款熱門産品,事後卻發現並不適閤自己,那時的我,就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推著,感覺不加入就好像落伍瞭。作者指齣,這種“群體思維”往往會放大個體的非理性,導緻集體性的錯誤決策。他並沒有簡單地指責我們“盲從”,而是從進化的角度,解釋瞭這種思維模式為何會産生,並且在某些情況下,它可能也是一種生存策略。然而,他更強調的是,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更需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被錶麵的喧囂所裹挾。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既有深度的理論支撐,又不失輕鬆的閱讀體驗,讓我仿佛在與一位博學的朋友聊天,他娓娓道來,將復雜的道理講得條理清晰,讓我受益匪淺。
评分讀到這本書的某個章節,我被其中關於“錨定效應”的論述深深吸引瞭。作者用瞭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來闡述這個概念:假設你在一個拍賣會上看到一件物品,起拍價是100元,然後價格開始往上漲。你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心理價位與這個起拍價進行比較,即使你本來可能願意齣更高的價格,但這個“錨”就已經在你的腦海裏形成,影響瞭你的後續判斷。這讓我想起瞭我在網上購物時的經曆,很多時候,商傢會故意設置一個很高的“原價”,然後打一個很大的摺扣,雖然我明知道這個“原價”很可能是虛高的,但那個醒目的摺扣數字還是會讓我覺得“劃算”,忍不住下單。作者解釋說,這種現象並非偶然,而是商傢利用瞭我們大腦的認知偏差。這種深入剖析我們日常消費行為背後心理邏輯的寫作方式,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我開始反思,自己在很多時候,是不是都在不自覺地被這些“思維的騙局”所左右?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決策過程産生瞭前所未有的審視。作者的語言風格也非常平易近人,即使是對於一些復雜的心理學概念,他也能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和故事來解釋,讓讀者很容易理解,並且能夠將其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我感覺自己正在被一點點地“喚醒”,從一種被動的消費模式,逐漸走嚮一種更加主動、理性的決策者。
评分不得不說,這本書在關於“損失厭惡”的分析上,真是入木三分。作者用瞭一係列生動的例子,描繪瞭我們對於失去的恐懼,是如何遠遠大於我們對於獲得的渴望的。比如,一個人寜願承受一次小額的虧損,也不願意冒著更大的風險去爭取一次可能的迴報。這讓我立刻想到瞭我投資理財的經曆。我總是會糾結於那些微小的賬麵損失,而錯失瞭很多可能帶來更高收益的機會。我發現,我之所以會這樣,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我太害怕“失去”瞭,害怕看到自己的錢在減少,即使我知道長期來看,分散投資和承受一定的短期波動是必要的。作者通過詳實的案例和數據,解釋瞭這種心理慣性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在經濟決策中扮演著多麼重要的角色。他並沒有簡單地批判這種心理,而是教我們如何認識它,並且如何在瞭解它的基礎上,做齣更明智的選擇。我特彆喜歡作者提齣的“機會成本”的概念,他讓我們意識到,當我們因為害怕損失而不敢行動時,我們實際上也在失去原本可能獲得的收益。這種視角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保守”策略,是否真的是最優解。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揭示瞭我們思維中的“陷阱”,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套“脫睏”的思路和方法。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引人注目,那種深邃的藍色背景搭配著一種抽象的、似乎在鏇轉的圖形,給人一種既神秘又充滿智性探索的感覺。我之前對經濟心理學並沒有太深入的瞭解,總覺得是那種枯燥的數據分析和復雜的理論,但這本書的標題——“思維的騙局”,瞬間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它暗示瞭我們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被一些看不見的“騙局”所操控,而這些“騙局”又與我們的思維方式和經濟行為息息相關。我拿到書後,迫不及待地翻開,開頭幾章就給我帶來瞭不少啓發。作者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艱深的術語,而是通過一些非常貼近生活的例子,比如在超市裏我們為什麼會不知不覺地多買東西,或者為什麼我們在做某些消費決定時會顯得那麼“衝動”。這些例子都非常生動,讓我立刻聯想到自己過去的經曆,感覺作者就像在和我進行一場關於我自身思維模式的對話,讓我開始審視自己那些習以為常的行為背後可能隱藏的心理機製。這種代入感非常強,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像是一個引導我認識自己、優化決策的私人教練。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解釋一些心理學概念時,能夠將其與經濟行為巧妙地結閤起來,讓我第一次理解到,原來經濟學並不隻是數字和圖錶,它深深地根植於我們最基本的心理活動之中。
评分令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並沒有止步於揭示我們思維中的“騙局”,而是積極地引導讀者去“重塑”自己的思維模式。書中關於“框架效應”的分析,尤其讓我受益。作者舉瞭一個例子:同樣是治療癌癥的方案,如果醫生說“這個手術有90%的成功率”,我們會更容易接受;但如果他說“這個手術有10%的失敗率”,我們會感到恐懼。明明是同一個事實,但不同的“框架”卻能引發完全不同的心理反應。這讓我意識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被信息的呈現方式所左右的。作者鼓勵我們主動去改變“框架”,比如將“失敗”看作是“學習的機會”,將“睏難”看作是“成長的契機”。這種積極的、賦能式的寫作風格,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是一本“行動指南”。我開始嘗試用作者提供的方法,去重新審視我的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挑戰,並且驚訝地發現,當我改變瞭看待問題的方式後,我的心態也隨之發生瞭積極的變化,甚至開始找到解決問題的新的可能性。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示是,我們不是被動地被思維所“欺騙”,而是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成為自己思維的主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