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序文 “触类旁通”的生活家008
序文 生活家的体悟,设计者的美学011
序文 打造一个舒适安定的家,提升生活的体验014
序文 真心爱家、爱空间的人016
序文 分析空间,分析生活018
自序 稳固的家,稳固的生活020
部 我与生活空间的故事
不怕,为什么要怕∣空间,表达生活眼光∣029
变与不变∣自己装修一个美好的家∣039
再说“不变”∣旧而不厌,天长地久∣049
“该”字底下的功课∣希望空间能抚慰、爱护、欢迎你∣063
打造反哺之屋∣我心中的豪宅就是“好宅”∣083
两个人的餐桌,两个人的家∣生活的美好体会∣099
年轻人的筑家之梦∣在有限的预算内,创造更高的生活价值∣117
在力所能及内让生活结出更美的果实∣空间与实用∣135
安慰力与安定力∣空间与安慰∣153
掌握预算的办法就是设想周全∣预算的演变∣171
展现饮食生活的剧场∣餐厅与我∣181
以退为进∣在能力范围内选的∣193
第二部 空间对我的教导
永远离不开清洁的环境美学206
从错觉谈装修中的颜色212
从比例谈形状的意义218
质地到底影响了什么224
让光线留住生活的光与热230
隔间与功能236
既混就要搭242
想象力的活用246
批判与学习252
后记我与我的空间美学254内容简介:
打造一个舒适安定的家、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空间,可以带给自己和全家人乐趣及安全感,能提升对生活的体验,同时衍生对生活更深的了解与喜爱。
以衣食住行来说,蔡颖卿重视“住”。她从自己对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先是家的空间,然后延伸到其他生活空间,慢慢细说各种设计理念和空间美学,并不强调自己的设计表现,而是出于对理想生活的表达。
空间的源头一定是生活的舒服、实用,美观是的;无须以他人归纳的“经典做法”来框限自己对空间设计的理解,而应回到生活的基本需求来;用心地清洁与维护,爱惜居家环境会使生活更丰富……这是蔡颖卿的设计感悟,也是生活感悟。
蔡颖卿完成的所有空间,并不是为设计而存活,而是为生活而存在。也希望你能依照自己的性格和生活形态,打造出与自己生活密切结合的美好空间。
作者简介:
蔡颖卿,台湾生活美学家、畅销书作家、教养家。目前专事于生活工作的教学与分享,期待能透过厨事、书籍、专栏与习作与大家共创安静、稳定的生活,并从中探寻工作与生命成长的美好联结。
生活美学类代表作有《回到餐桌,回到生活》《有爱意的人生真好看——旅行私想》《放下手边事,坐下来读读书》《我想学会生活》《用细节把日子过成诗》《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等。
我是一名正在为自己的小窝装修而烦恼的读者。预算有限,但又希望自己的家能温馨舒适,能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品味。市面上关于家居装修的书籍琳琅满目,很多都过于专业,或者过于强调奢华。这本书的“预售”字样以及“打造一个舒适 安定 有趣的生活空间”的描述,让我觉得它可能更偏向于生活化的指导,而不是纯粹的装修指南。我希望它能给我一些关于如何用有限的预算,创造出最大化舒适度和美感的建议。比如,如何挑选性价比高的家具?如何在色彩搭配上做到既有亮点又不显得杂乱?如何通过软装来提升空间的质感?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关于“安定”和“有趣”的解读,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希望我的家不仅是看起来好看,更是一种心灵的港湾,能让我感到平静和放松,同时又能有一些充满生活情趣的小细节。这本书的出现,给了我一种希望,或许它能成为我装修过程中的“定海神针”,帮助我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充满爱的小窝。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那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扑面而来。我一直觉得自己对生活品质有追求,但总是在细节上抓不住重点,或者说,即使买了昂贵的家居用品,家里也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这本书的书名——“家与美好生活”,以及“打造一个舒适 安定 有趣的生活空间”,这不就是我一直以来想要寻找的吗?我期待它能给我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不仅仅是关于装饰,更是关于如何从内到外去构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的空间。我特别好奇作者蔡颖卿老师的理念,她是如何将“生活好眼光”融入到家居布置和生活习惯中的?是不是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改变,就能让家变得不一样?我希望书中能分享一些她个人在实践中的故事和心得,那些真实的生活体验往往比空洞的理论更有说服力。我一直在思考,所谓的“美好生活”究竟是什么?它是否意味着要拥有很多东西?还是说,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满足感和对生活的热爱?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或许我能找到答案。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看看里面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喜。
评分我最近一直被“断舍离”和“极简主义”的思想所影响,但同时我又是一个非常享受生活的人,喜欢收集一些有故事的小物件,也喜欢为家里增添一些色彩和趣味。这种矛盾让我有点困扰。当我看到这本书的简介时,我立刻就被“安定”和“有趣”这两个词吸引住了。“舒适”是基础,“安定”是一种心境,“有趣”则能带来生活的活力。这似乎正是我在寻找的一种平衡。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是不是可以通过一些不那么“断舍离”的方式,也能让家变得更有质感?我一直在想,如何才能让我的家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空间,更是一个能够承载我情感、记录我生活点滴的“容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些启发,让我明白,家的美好不仅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情感和能量。我希望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挑选物品、如何收纳、如何利用光线和色彩来营造氛围的实用技巧,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个“生活小白”,虽然努力想要把日子过得好一些,但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比如,明明买了很贵的香薰,却不知道如何摆放才能真正营造出放松的氛围;又比如,买了漂亮的绿植,却常常养不好,让家里显得有些生机不足。这本书的书名“家与美好生活”,以及“发现你的生活好眼光”,这些字眼让我感到一种亲切和鼓励。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去“发现”和“打造”。我特别好奇,“生活好眼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它是否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我希望书中能分享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如何从一个普通的房间,通过一些小小的调整,就能变得温馨而有格调。我也不排斥一些关于品味和美学的探讨,但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这些内容是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我不想读一本高高在上的理论书,而是希望它能成为我日常生活中的一本“工具书”,在我需要的时候,能翻开它,找到解决问题的灵感和方法。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生活方式类书籍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及心灵、带来改变的作品。这本书的“家与美好生活”、“蔡颖卿”、“舒适 安定 有趣”、“生活好眼光”这些关键词,在我看来,描绘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也指向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探索。我很好奇,蔡颖卿老师所倡导的“生活好眼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它是否与我们对事物的观察力、感受力有关?又或者,是一种对美好事物敏锐的洞察力?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培养这种“眼光”的思路和方法。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布置家”,更是关于“如何看待家,如何与家相处”。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从日常的点滴中发现美,如何将这种对美的感知融入到家居生活中,从而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我一直认为,一个真正美好的家,是居住者内心状态的投射,它应该能反映出居住者的品味、喜好和价值观。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并找到实现它的途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