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定式制胜要诀
定价:39.80元
作者:丁烈、孟庆锋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552330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棋力充电系列”是一套针对围棋中级水平爱好者的专项训练图书。包括定式、布局、死活、攻防等方面。《定式制胜要诀》是“棋力充电系列”中的一本,是围棋电视栏目《围棋TV》的精品节目《猫哥讲定式》的纸质出版物,由职业棋手丁烈六段和围棋爱好者孟庆锋共同呈现。
内容提要
《定式制胜要诀》从定式的选择以及定式以后的变化,诠释了全局对局部的影响,定式并不局限于定式本身,而是要依据全局的配置来进行取舍。
目录
星位定式型 小飞挂角 ·小飞守角………………………………………… 1第2型 小飞进角·一间低夹1……………………………………… 4第3型 小飞进角·一间低夹2……………………………………… 6第4型 小飞进角·一间低夹3………………………………………………… 9第5型 小飞进角·靠1…………………………………………………………11第6型 小飞进角·靠2…………………………………………………………13第7型 大飞守角 · 点角………………………………………………………… 18第8型 大飞守角·托断1………………………………………………………20第9型 一间低夹 · 点角…………………………………………………………220型 一间低夹·冲断1 ……………………………………………………251型 一间低夹·跳·尖冲1 ………………………………………………272型 一间低夹·跳·尖冲2 ………………………………………………303型 一间低夹·双飞燕1 …………………………………………………334型 一间低夹·双飞燕2 …………………………………………………345型 一间低夹·双飞燕3 …………………………………………………366型 一间低夹·双飞燕4 …………………………………………………387型 一间低夹·双飞燕5 …………………………………………………408型 一间低夹·高双飞燕1 ………………………………………………429型 一间低夹·高双飞燕2 ………………………………………………44第20型 一间低夹·高双飞燕3 ………………………………………………45第21型 一间低夹·白靠退 ……………………………………………………47第22型 一间高夹·点角1 ……………………………………………………49第23型 一间高夹·白跳起 ……………………………………………………51第24型 二间低夹·点角………………………………………………………53第25型 二间低夹·双飞燕1 …………………………………………………54第26型 二间低夹·双飞燕2 …………………………………………………56第27型 二间低夹·双飞燕3 …………………………………………………57第28型 二间低夹·高飞燕1 …………………………………………………60第29型 二间低夹·高飞燕2 …………………………………………………63第30型 二间高夹·点角………………………………………………………65
作者介绍
丁烈 职业六段,上海人,2001年入段,2009年升为六段,第二届全国围棋新秀赛冠军,届全国智力运动会亚军。多项全国杯赛均有进入8强的成绩,2006年开始多年代表平煤队征战全国围棋甲级联赛,并有多次战胜世界冠军的记录。现任北京丁烈晨帆围棋道场负责人。孟庆锋 业余5段 北京人,在中日围棋擂台赛的春风下接触围棋至今,是有着三十多年棋龄的围棋爱好者,在多次业余比赛中名列前茅。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它是一部关于“如何思考如何行动”的百科全书,但它并没有给你任何可以直接套用的公式。作者似乎深谙“模仿的陷阱”,所以他刻意避免提供任何容易被复制的模板。相反,他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各种概念工具和思维模型,并且详细解释了每一种工具的使用场景和局限性。我对书中关于“非线性反馈循环的识别与干预”的那一章印象最为深刻。作者用一种近乎建筑学的语言,描述了如何识别一个系统中最薄弱的承重结构,以及如何用最小的力去引发最大的结构性变化。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并非源于运气,而是源于对底层逻辑的透彻把握。阅读这本书,就像是拜访了一位隐居多年的大师,他不会直接帮你解决眼前的难题,但他会教你如何磨砺自己的斧头,让你自己有能力去劈开任何挡在你面前的巨石。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告诉你什么结果,而在于它重塑了你对“可能性”的认知边界。它教会你,真正的制胜,源于对结构本身的深刻理解,而非对表面现象的盲目追逐。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相当具有挑战性,它毫不留情地将你抛入一个充满复杂性的思维场域。我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来消化其中关于“演化路径预测”的那部分内容。作者的行文有一种古老的、几乎是哲人般的沉思气质。他似乎不关心读者是否能“立刻明白”,而更在意的是,读者是否愿意跟随他那缓慢而坚定的步伐,去探索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动力学。书中的某些段落,充满了对历史长河中重复出现模式的宏观洞察,那些描述之磅礴,让我联想到一部史诗的序章。特别是关于“临界点模糊性”的论述,作者并没有用我们日常所见的线性时间概念去框定,而是采用了一种更接近于波动的、非欧几何的视角来审视事件的转折。这迫使我必须不断地暂停,去重新校准我的认知地图。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的棱镜,但前提是,你必须愿意被这棱镜折射出原本模糊的色彩。如果你期待的是清晰明了的步骤或即时见效的秘诀,那么这本书注定会让你失望,因为它提供的,是一种对世界的更深刻、更具结构性的理解,这种理解的获得,是漫长而艰辛的内化过程。
评分收到,这是一份模拟读者对一本名为《定式制胜要诀》的书籍的评价,风格迥异,内容详细,不包含书中任何实际内容。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宏大却又异常精准的迷宫。作者似乎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对“结构”的迷恋。我阅读时,常常被那种对事物内在逻辑的抽丝剥茧所震撼。他似乎并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把构建答案的砖块摆在你面前,要求你自己去砌墙。这对于那些习惯于直接获取结论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感到挫败。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讨论了某种形式的“平衡点”的构建,整个论述过程犹如欣赏一场精密的机械装置的运作,齿轮咬合,丝毫不差。虽然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试图在自己的认知体系中找到对应的参照物,但往往徒劳无功。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克制而疏离的,它很少使用感性的描述,更倾向于使用一种近乎数学般的严谨来铺陈观点。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更像是一份“方法论的骨架”,它要求读者必须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去填充血肉。如果单纯地把它当作一本消遣读物,那无疑是一种浪费,甚至会产生误解。它更像是一本需要反复研读的案头书,每一次重读,都会因为自身经验的增加而解锁新的理解层次。那种对“不变”与“易变”之间微妙界限的捕捉,着实令人印象深刻。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风格,非常具有一种古典主义的美感,让人感觉像是在阅读一本来自黄金时代的学术著作。它拒绝一切花哨的装饰,每一个词语的选用都极其考究,仿佛经过了千锤百炼。其中关于“信息熵与决策效率”的讨论尤其精彩,作者似乎将复杂的心理学和社会学概念,转化成了一种可以被计算和衡量的实体。我特别喜欢他引入的那个关于“冗余信息过滤机制”的模型,那个模型本身的美感,已经超越了其应用价值。它提供了一种看待日常干扰的全新角度——不是把它们视为噪音,而是视为系统为了维持其自身稳定而必须消耗的能量。这本书的节奏感非常独特,它有极慢的铺陈,也有瞬间爆发的洞见。当你快要被那些抽象的定义带入迷雾时,作者总会适时地抛出一个极具画面感的比喻,比如他将某种复杂的反馈回路比喻为“古老钟摆的缓慢摆动”,那种画面感瞬间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这本书不是一本用来快速翻阅的书,它更像是需要被小心翼翼地对待的古籍,需要你用放大镜去审视那些微妙的脚注和边缘的批注。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思维肌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作者的文风极其冷静,仿佛一位身处真空中的观察者,超脱于尘世的喧嚣,只关注事物运行的纯粹法则。其中关于“最优资源分配的动态博弈”的论述,尤其令人深思。作者并没有采用常见的经济学模型,而是引入了一种融合了生物学和信息论的视角,描述了资源如何像活的有机体一样,在压力下进行自我重组和优化。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是这本书最迷人之处。我特别欣赏他对于“意图与结果的偏差分析”的深入剖析,他指出,大多数的失败并非源于错误的意图,而是源于对自我意图在传递过程中被稀释或扭曲的估计不足。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颇为精妙,它像是一座层层递进的金字塔,每一层都是对下一层更复杂概念的铺垫,读到最后,你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体验,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视野的门。它不是一本快速消费品,而是需要被珍藏,并时常回归的思维指南,每一次回顾,都能带来新的启发和反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