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白话:中国当代诗歌访谈 杨黎 李九如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百年白话:中国当代诗歌访谈 杨黎 李九如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黎 李九如 著
图书标签:
  • 诗歌
  • 当代诗歌
  • 访谈录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杨黎
  • 李九如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文化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吉林省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03889
商品编码:2004733857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百年白话:中国当代诗歌访谈

定价:40.00元

作者:杨黎 李九如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594038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线诗人关于当代诗歌的思考:本书所采访的78位诗人,均为当下活跃在诗歌创作和诗歌推广一下的诗人,其中春树、朵渔、韩东、何小竹、老巢、李亚伟、刘立杆、马策、魔头贝贝、潘洗尘、祁国、秦风、尚仲敏、邵风华、沈浩波、孙文波、谭克修、文康、乌青、小安、小引、轩辕轼轲、徐敬亚、于坚、宇向、余怒、叶匡政、袁玮、臧棣、张执浩、周亚平等均为成名已久的诗人,可以看出他们对百年白话的深入思考。

★新诗百年之际的观点碰撞:本书采访对象的观点彼此并不一致,甚至很多非常针锋相对,正是这种各不相同但彼此启发的言论,让我们看到了关于诗歌的思考力和多样性。正是这种多样性的存在,才导致了一百年尤其是近三十年来诗歌的蓬勃发展,其中的得失也正是发展带来的一种客观事实。

★一本关于当代诗歌的入门读物:相当于诗选,本书稿所呈现出来的文本更多在“诗歌是什么”“诗歌不是什么”之类的思辨上,并且由*为知名的诗人作答,因此本书可以作为一部关于诗歌的入门教材,通过这本教程,帮组读者、作者梳理符合自己更符合诗歌、语言发展规律吧的诸多标杆,快速站在一个相对较高的高度上切入当下的诗歌创作。

内容提要


2017年是新诗诞生100周年纪念,诗人杨黎主持采访了78位当下的一线诗人,包括春树、朵渔、韩东、何小竹、老巢、李亚伟、刘立杆、马策、魔头贝贝、潘洗尘、祁国、秦风、尚仲敏、邵风华、沈浩波、孙文波、谭克修、文康、乌青、小安、小引、轩辕轼轲、徐敬亚、于坚、宇向、余怒、叶匡政、袁玮、臧棣、张执浩、周亚平等风云人物和中坚力量。书稿以问答的形式和自由的篇幅,主要围绕六个方面谈论100年来新诗的方方面面。

目录


001写在前面的几句话

004我跟杨黎一起做了这个访谈

007百年白话:中国当代诗歌微访谈

009艾先访谈

011不识北访谈

014陈亚平访谈

017春树访谈

019大齐访谈

021大头鸭鸭访谈

024道辉访谈

028朵渔访谈

033而戈访谈

037法清访谈

042凡斯访谈

046方闲海访谈

048高星访谈

050管党生访谈

052贾冬阳访谈

056韩东访谈

059何小竹访谈

061金汝平访谈

069郎启波访谈

074老巢访谈

077李强访谈

081李霞访谈

083李昕访谈

085李亚伟访谈

089刘波访谈

094刘不伟访谈

097刘洁岷访谈

105刘立杆访谈

111陆渔访谈

……

作者介绍


杨黎,男,1962年8月3日生于成都。上世纪八十年始写作,曾与万夏、于坚、李亚伟、韩东等开创第三代诗歌运动,是第三代诗歌运动发起人之一、发言人之一、代表诗人之一。后与周伦佑、蓝马、吉木狼格、何小竹、刘涛、小安等创办《非非》,是非非代表诗人之一;本世纪开始,与韩东、何小竹、乌青、王敏、吉木狼格等创办橡皮先锋文学网,是废话写作的理论阐述者和写作实验者。出版有《小杨与马丽》《灿烂》《一起吃饭的人》《我写,故我不在》《找王菊花》等。

李九如,男,1986年生于山东。诗人,批评家,电影史研究专家。北京大学电影学博士后,北京电影学院教师。

文摘


序言



百年白话:中国当代诗歌访谈 引言 诗歌,是民族精神的脉搏,是时代情感的折射。在中国当代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中,诗歌以其独特的姿态,记录着个体与集体的呐喊、追问与抒怀。然而,在主流视野之外,许多深刻的诗歌实践与思想火花,或许鲜为人知。本书,汇聚了诗人杨黎与李九如对中国当代诗坛重量级人物的深度访谈,试图以一种直接而坦诚的方式,触摸当代诗歌的肌理,洞察其内在的生命力与发展轨迹。 本书内容概述 《百年白话:中国当代诗歌访谈》并非一本孤立的评论集,而是一次深入当代诗歌现场的探险。杨黎和李九如,以他们各自在诗歌领域的丰富经验与敏锐洞察,精心遴选了多位在中国当代诗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诗人。这些诗人,或以其先锋的姿态引领潮流,或以其坚韧的笔触书写现实,或以其独特的风格自成一派。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访谈的深度与广度。访谈不仅仅是简单的问答,更是诗人之间的一次思想碰撞,一次灵魂的交流。杨黎与李九如并非被动地记录,而是主动地引导,他们提出的问题,触及了诗人的创作初衷、艺术理念、生命体验、社会关怀,乃至他们对诗歌未来的想象。通过这些问题,被访谈的诗人得以在一个更为开放和自由的空间里,展现他们的思考,袒露他们的困惑,分享他们的喜悦。 访谈对象与内容焦点 本书访谈的诗人,涵盖了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不同阶段与不同流派。他们中,有早期活跃于诗歌现场的标志性人物,他们的作品曾深刻影响一代人;也有当下崭露头角的新生代力量,他们的创作展现出新的活力与可能性。 访谈的内容,触及了当代诗歌创作的多个核心层面: 创作的源泉与动力: 诗人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是什么样的内在冲动驱使他们拿起笔?他们如何处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语言的探索与革新: 当代诗歌在语言上进行了怎样的实验?他们如何打破传统的束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白话”在当代诗歌中的意义与演变。 诗歌的意义与价值: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诗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诗人如何看待诗歌的社会功能?他们对“诗与远方”的理解。 诗歌的困境与出路: 当代诗歌面临着哪些挑战?例如,市场化、碎片化、同质化等问题。诗人如何坚守创作的纯粹性?他们对诗歌未来的发展有何期许? 诗人的个体生命史: 诗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思想转变,都与其诗歌创作息息相关。访谈深入挖掘诗人的生命故事,展现其诗歌背后的人生况味。 访谈的独特视角与价值 杨黎与李九如作为经验丰富的诗人,他们的访谈具有以下独特之处: 同行者的视角: 他们能够以诗人的敏感度,理解另一位诗人创作中的微妙之处,并提出直抵核心的问题。这种“同行者”的视角,使得访谈更具专业性和深度。 自由的对话空间: 访谈的氛围是轻松而真诚的,被访谈者没有负担,能够畅所欲言。这种开放式的对话,往往能挖掘出隐藏在公开表述之下的真实想法。 跨越时代的连接: 通过对不同年代、不同风格诗人的访谈,本书也试图勾勒出中国当代诗歌的整体图景,展现其内在的传承与演变,以及不同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独特印记。 “白话”的时代回响: “白话”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标志,在当代诗歌中呈现出新的样貌。本书的访谈,正是对当代“白话”诗歌在语言、形式、内容上的深刻反思与实践的呈现。 结语 《百年白话:中国当代诗歌访谈》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当代诗歌丰富而复杂的内在世界。它不仅仅为诗歌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阅读材料,更为研究者、创作者,乃至任何对人文精神抱有好奇心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理解时代、理解个体、理解诗歌力量的独特视角。通过这些鲜活的对话,我们得以聆听那些在文字世界里默默耕耘的身影,感受他们为诗歌付出的不懈努力,以及诗歌在中国当代文化中依然闪耀的独特光芒。这本书,是献给所有热爱诗歌、关注时代精神的读者的一份真诚礼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百年白话》中的访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诗歌并非遥不可及的阳春白雪,而是扎根于生活,与时代息息相关的生命体。杨黎和李九如的提问角度非常刁钻,却又切中了要害,他们没有回避诗歌创作中的困境与挣扎,反而将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和不易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喜欢其中几位诗人谈到他们在创作初期是如何摸索、如何在不被理解的环境中坚持的。这让我意识到,任何伟大的成就背后,都离不开日复一日的耐心打磨和对艺术的纯粹热爱。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了诗人的话语,更是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精神侧影。每当我合上书本,那些访谈中的片段便会浮现在脑海,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也更加理解诗歌的温度和力量。

评分

这本《百年白话》的书,真的有一种“见证”历史的感觉。翻阅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一位被访谈的诗人,都像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他们谈论的不仅仅是文字游戏,更是他们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用诗歌表达的思考、感受和呐喊。杨黎和李九如的访谈,非常接地气,也很有深度。他们能够引导诗人回忆起那些模糊的、却又至关重要的细节,让读者仿佛亲临现场,与诗人一同经历那个创作的瞬间。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诗歌与时代关系的探讨,它让我们看到,诗歌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与历史、与每一个普通人的命运紧密相连。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当代诗歌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

评分

《百年白话》这套书,第一次翻开就被封面设计吸引了,那种略带复古的质感,仿佛能嗅到纸张独有的陈年香气。我对中国当代诗歌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纱,难以真正触及那些创作背后的真实心绪和时代脉络。杨黎和李九如两位老师的访谈,恰好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读着读着,我仿佛置身于那些诗人的工作室,听他们娓娓道来创作的甘苦,感受他们如何在文字的世界里挣扎、呐喊、又或是静静地盛放。那些看似平淡的对话,却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关于诗歌的意义,关于时代的变迁,关于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位置。有时候,我会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勾勒出诗人的形象,想象他们当时的神情,那是一种非常奇妙的阅读体验。而且,这本书的装帧也很考究,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实在感,很适合细细品读,也很有收藏价值。

评分

《百年白话》的出现,在我看来,是填补了中国当代诗歌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空白。以往我们谈论诗歌,更多的是聚焦于作品本身,而这本书则将视角转向了创作的源头——诗人本身。杨黎和李九如以一种近乎学者的严谨和对诗歌的深情,与这些重要的当代诗人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他们所挖掘的不仅仅是诗人的创作心路,还包括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发展脉络的独特视角,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经典之作诞生背后的复杂情感与社会语境。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文献资料,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当代诗歌的读者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读物。

评分

《百年白话》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场场精心策划的、充满智慧的“对话音乐会”。杨黎和李九如作为“指挥家”,巧妙地引导着各位“演奏家”——那些杰出的当代诗人——奏响各自的乐章。不同于枯燥的学术论文,这本书以访谈的形式,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以一种更为鲜活、更具温度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娓娓道来”的语感,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暖的茶话会,听着长者们讲述他们与诗歌的故事。每一个问题,每一次回答,都像是一颗颗闪烁的珍珠,串联起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璀璨画卷。这本书不仅让我认识了更多的诗人,更让我理解了诗歌背后的那份执着与热爱,那份在时代浪潮中依然保持独立思考的勇气。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