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基本信息 | |||
圖書名稱 | 信貸的邏輯與常識 | 作者 | 劉元慶 |
定價 | 79.00元 | 齣版社 | 中信齣版集團 |
ISBN | 9787508668307 | 齣版日期 | 2016-12-01 |
字數 | 頁碼 | 392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內容簡介 | |
信貸是商業銀行核心的業務,是銀行利潤和風險主要的來源。當前,好銀行和壞銀行的區彆,主要是由銀行信貸經營能力決定的。 n《信貸的邏輯與常識》專注於探討微觀層麵信用風險的控製問題,作者結閤自己長期的銀行信貸工作實踐及體會,用通俗的語言,輔之以大量的實際案例,闡述瞭銀行日常信用風險管理中的道理。本書從信貸從業人員(客戶經理和風險經理)應具備的基本概念著手,構建瞭一個適用於單個客戶、單個項目和單筆業務的信用風險分析框架,該框架包括瞭客戶分析、用途與交易背景分析、項目分析、市場分析、還款來源及還款能力分析、擔保抵押分析和融資方案分析等。在此基礎上,作者還從銀行債權人的視角,對信貸業務涉及的企業財務報錶進行瞭專門的分析和解讀,對債券承銷及投資、錶外理財投資、投貸聯動等創新業務及其風險控製問題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本書的內容涵蓋瞭當前銀行可能涉及的絕大部分信用風險業務領域。此外,本書還對當前銀行信貸業務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如過度負債、防假反假、民間藉貸、關聯交易等進行瞭積極的探討。 n |
作者簡介 | |
劉元慶,1973年生,經濟學博士,有17年信貸從業經曆,從支行信貸員做起,曆任工商銀行廣州市同福中路支行主管信貸副行長、分行公司業務部、投資銀行部、信貸管理部副總經理和信貸審批中心主任,工商銀行總行信貸管理部副處長,信用審批部副處長、處長、副總經理,授信審批部副總經理,兼任總行信貸與投資審查委員會委員等,工商銀行第二屆“十大傑齣青年”,曾先後負責基礎設施行業、製造業、境外業務、投資銀行業務和資産管理業務涉及信用風險的審查審批工作,曾參與《信用風險決策案例》一書編寫,並在《財政研究》《人民日報》《金融論壇》等刊物上發錶論文20多篇。 n |
目錄 | |
序 n部分 總論篇 n第1章 藉債容易還錢難 n第2章 周期是“大用” n第3章 風險控製要避免“火雞的錯覺” n第4章 藉款人不能還款就是大的實質風險 n第二部分 客戶篇 n第5章 什麼樣的股東是好股東 n第6章 債務輕的客戶就是好客戶 n第7章 選好瞭客戶就控製瞭風險的源頭 n第8章 開工率、産銷率和貨款迴收率是反映企業生産經營 n狀況的極簡指標 n第9章 庫存和應收賬款高企是企業財務惡化的重要徵兆 n第10章 品質是客戶信用的基石 n第三部分 用途與交易背景篇 n第11章 用途欺詐是貸款反復發生風險的重要根源 n第12章 識假辨假纔能防假反假 n第13章 民間藉貸是“飲鴆止渴” n第14章 關聯交易的主要指嚮是套取融資及掩蓋用途 n第四部分 項目與市場篇 n第15章 小馬拉不動大車 n第16章 有多大的本錢乾多大的事情 n第17章 不要迷信項目的未來效益 n第18章 東西賣不齣去是製造企業大的風險 n第五部分 還款能力篇 n第19章 債權人看報錶就是看償債能力 n第20章 債務能否償還的兩大關鍵因素是收入和資産 n第六部分 擔保篇 n第21講 不能把寶押在保證和抵質押上 n第22章 押品管理的核心是選得好、估得準、押得住 n第23章 保證人的淨資産與其保證能力關係不大 n第24章 財務限製條款和保護性條款是重要的風險預警綫 n第七部分 融資方案篇 n第25章 好蘋果吃一半 n第26章 期限越長不確定性越大 n第27章 下浮利率就相當於等額減少瞭利潤 n第28章 大額或長期貸款到期一次性償還是還不瞭的 n第八部分 貸後管理篇 n第29章 控製不瞭現金就控製不瞭現實的還款來源 n第30章 貸後要相機抉擇管控風險 n第九部分 財務分析篇 n第31章 財務報錶分析與銀行信貸決策 n第十部分 創新業務篇 n第32章 銀行理財投資業務及其風險控製問題探討 n第33章 銀行承銷和投資債務融資工具及其風險控製問題探討 n第34章 投貸聯動與銀行公司業務投行化 n後記 n |
編輯推薦 | |
作者係中國工商銀行信貸審批部的副總經理,在業內非常權wei,書中內容來自實踐經驗,將信貸方麵的從業體會迴歸常理、常情、常規、常識,對微觀信用風險管理做瞭全麵的解讀。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中國工商銀行原副行長張衢、中信銀行行長孫德順、中國工商銀行授信審批部總經理索緒全等業內人士均為《信貸的邏輯與常識》做瞭推薦。 n |
文摘 | |
商業銀行的本質是經營風險,信貸是經營風險和具體體現。信貸業務是商業銀行核心的業務,並對銀行整個資産端業務都有深刻的影響,是銀行利潤和風險主要的來源。信貸贏,全局主動;信貸輸,滿盤皆輸。 n信貸業務風險的主要錶現形式是信用風險,信用風險即為藉款人或交易對手違約的風險。信貸是順周期的,經濟繁榮時期,客戶各項經營指標較好,再融資環境比較寬鬆,即使貸款到期客戶償還齣現一些睏難,也總是可以藉入更多的債務償還前期貸款,因此,經濟繁榮時期通常也是企業加杠杆的時期,相應地,客戶也很少違約。經濟下行時期,客戶的各項經營指標惡化,但杠杆還在,債務依然高企,同時再融資環境惡化,不僅難以藉入更多的債務,很多時候存量債務到期也難以周轉續貸,於是客戶便違約瞭。同時,當前銀行的平均利差不足2%,信貸客戶群體本質上是應具有較低風險特徵的,社會上很多融資需求,本來不應該靠銀行來滿足,而是應該通過大力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來解決,但在我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體係中,權益性資金來源非常有限,當前銀行承擔的很多責任,實際上超齣瞭它的能力。比如,當前全社會三大債務融資的風險,幾乎都集中在銀行體係中:一是企業過度使用杠杆,信貸違約風險高企;二是債券(包括債務融資工具)的購買主體主要是銀行,風險並未從銀行體係分散齣去,所謂的直接融資實際上仍是間接融資,而且債券投資的風險一點兒也不比信貸的風險小;三是在目前銀行理財産品剛性兌付的環境下,銀行非標理財産品的風險實際上也未從銀行轉移齣去,而且一旦齣現風險更難處置。總之,當前銀行同時麵臨信貸、債券投資和理財投資三重疊加的風險,風險管控麵臨著所未有的壓力。 n信用風險控製包括宏觀經濟、中觀行業和微觀企業三個層麵,風險控製的基本理念是“先控大,再控小”。宏觀經濟、中觀行業以及相應的風險管理政策、製度、辦法、架構和流程,屬於銀行“頂層設計”的範疇,不屬於本書重點討論的內容。本書專注於微觀層麵單個客戶、單個項目和單筆業務的信用風險控製事宜,並將有關宏觀經濟、中觀行業風險的考量融入具體的客戶、項目或業務中。 n微觀客戶、項目或業務的風險控製構成瞭銀行風險控製的基石。經濟繁榮時,在信貸調查、審查和貸後管理過程中,銀行粗一些或是細一些的區彆可能還不是很大,客戶較好的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以及企業産銷順暢和資産升值,可能把銀行前期的疏忽就掩蓋瞭;但在經濟下行期,客戶還款能力下降,信貸欺詐層齣不窮,銀行稍有不慎就可能齣現風險。除宏觀經濟及外部市場環境變化外,銀行內部“三查”不到位,也是造成當前信貸風險高發、多發的重要原因。在過去的10多年中,中國金融業快速發展,銀行客戶經理和風險經理隊伍普遍都比較年輕,在注重市場擴張的環境和氛圍中成長,很多都未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也未經曆過經濟周期,基層信貸人員隻注重形式閤規,忽視實質風險的情形普遍存在。在當前銀行信貸風險壓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提高信貸調查、審查審批和貸後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提升其把控實質風險的能力,顯得尤其迫切。本書嘗試在這些方麵做一些努力。 n我1999年參加工作時,正值上一輪銀行不良資産剝離、股改和上市,此後,中國銀行業的發展經曆瞭“黃金10年”,銀行信貸資産高速增長,客戶很少違約。大約從2012年開始,隨著經濟減速和“三期疊加”,信貸風險開始日益顯現,銀行經營壓力不斷加大。從我個人的工作經曆來說,我參加工作後一直與信貸打交道,從工商銀行基層支行的信貸員做起,先後在公司業務、投資銀行、信貸管理、授信審批等多個信貸相關部門和崗位工作,比較完整地經曆瞭銀行信貸工作的各個層級、各個部門和各項業務,特彆是在總行信貸管理部、信用審批部和授信審批部等部門工作期間,讓我有機會接觸到多的項目、復雜的業務以及前沿的産品。近10多年來,我比較深入地參與瞭5 000多個(筆)項目及業務的盡職調查、審查、審議或審批,對商業銀行微觀信用風險管理有比較深切的認識和體會,期間既有準確判斷成功規避重大風險的喜悅,也有判斷失誤形成風險的痛苦、彷徨和煎熬。不論如何,我都要特彆感謝工商銀行這個“宇宙行”給予我的大的平颱、高的眼界、寬廣的視野和多的業務機會,讓我有機會近距離去觀察、去審視、去觸摸、去體會這個國傢活躍的微觀經濟主體。10多年來,在與無數的項目及業務打交道的過程中,當看慣企業的“韆姿百態”,看過太多的“起高樓、宴賓客、樓塌瞭”的事情以後,對風險的敬畏早已深入骨髓。本書是我這些年來從事信貸及風險管理實踐的工作體會、觀察與思考,也吸收瞭很多“老信貸”老前輩們的寶貴經驗,既有對實踐經驗的總結、概括與提煉,也有對其中教訓的迴顧、檢討與反思。 n本書是專門為銀行信貸相關專業(包括公司業務、投資銀行、信貸管理、資産管理、授業信審批、風險管理等)從業人員而寫的,供他們在進行具體項目或業務的盡職調查、審查審批決策和貸後管理中參考。由於全社會的融資主要分為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兩類,信貸是債權融資的主體,但如果透過紛繁復雜的交易結構及外在形式,迴歸債權融資的本質,我們會發現,所有債權融資風險把控的核心要點都是相通的,所有債權人關心的問題都是一緻的,比如,誰融資,融資乾什麼,拿什麼還款,還不瞭怎麼辦,以及如何確定融資方案,即金額、用途、期限、利率、擔保條件和還款安排如何組閤等問題。因此,本書也可為在信托公司、基金、券商、保險子公司、租賃公司、小貸公司、互聯網金融企業等金融機構從事債權融資業務的人員參考。 n本書的主要特點:一是通俗化。重慶市市長黃奇帆曾說:“把金融搞得很復雜的那些人都是騙子。金融智慧,大道至簡。作者力圖用通俗、簡單的語言,去闡述銀行日常信用風險管理中的道理,迴歸常理、常情、常規、常識。近年來,金融風險事件頻發,動輒上百億元的跑路事件,實際上大部分都是違背瞭金融的常識,違背瞭信貸的常識;二是案例化。經驗仍是抽象的,結閤具體案例以後就形象化瞭。為此,作者精心挑選瞭約50個案例結閤各章的主題,詳細地分析瞭具體信貸業務風險把控應重點關注的問題,三是全麵性。本書既包括銀行的傳統信貸業務,也包括近年銀行的創新業務,如債務融資工具承銷和投資業務、非標理財投資業務以及投貸聯動業務,幾乎涵蓋瞭銀行當前絕大部分涉及信用風險的業務領域;四是實操性。本書立足於當前的市場環境和信貸工作實踐,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日常遇到的每個客戶、每個項目或每筆業務的信用風險決策服務。 n信貸涉及資金的跨期配置,貸款償還與藉款人預期效益密切相關。在銀行發放貸款時,藉款人大多都是好企業,但在貸款期間,與藉款人預期效益及還款能力相關的一切因素都在發生變化,包括藉款人在變化,保證人在變化,抵質押物在變化,政策在變化,市場在變化,技術在變化,而變化就意味著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可能帶來的損失就是風險。 n敬畏市場,敬畏風險,敬畏常識。 n劉元慶 n2016年7月16日於北京金融街 n…… n |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