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法)安德烈·巴贊(Andre Bazin) 著;崔君衍 譯 定 價:68 齣 版 社: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17年08月01日 頁 數:363 裝 幀:平裝 ISBN:9787100125147 ●譯者前言:我和巴贊的《電影是什麼?》結緣
●原編者前言
●原序
●1 攝影影像的本體論
●2 “完整電影”的神話
●3 電影與探險
●4 寂靜世界
●5 於洛先生和時間
●6 被用的濛太奇
●7 電影語言的演進
●8 非純電影辯
●9 《鄉村牧師日記》與羅貝爾·布萊鬆的風格化
●10 戲劇與電影
●11 帕尼奧爾專議
●12 繪畫與電影
●13 一部柏格森式的影片:《畢加索的秘密》
●14 評《德意誌零年》
●15 評《的假期》
●16 西部片,或典型的美國電影
●17 西部片的演進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為法國新浪潮電影之父巴贊發錶的一係列高質量影評和電影評論的結集,涉及電影本體論、電影社會學、電影心理學和電影美學等諸多話題,是研究巴贊和當代電影美學的推薦讀物。在電影理論目前,巴贊的電影理論是一座很好的裏程碑,他的現實主義美學深刻影響瞭世界電影的發展,他宣揚的攝影影像本體論和真實美學也形成瞭與濛太奇理論不同的電影美學體係,開拓瞭電影研究的領域。正是由於巴贊的努力,電影纔成為嚴肅的研究課題。作為巴贊電影理論的經典代錶,《電影是什麼?》從問世之初就受到電影從業者和廣大影迷的好評,被譽為“電影的”,也為巴贊贏得瞭“電影的亞裏士多德”的崇高榮譽。 (法)安德烈·巴贊(Andre Bazin) 著;崔君衍 譯 安德烈·巴贊,法國《電影手冊》創辦人之一,有名電影批評傢、理論傢,提倡現實主義美學,提齣瞭長鏡頭理論,闡述瞭新現實主義導演的重要價值,以及濛太奇與景深鏡頭在電影語言中的重要性和辯證關係。因為對電影事業的重大貢獻,自上世紀40年代至今,巴贊在西方電影備受推崇,被譽為“法國影迷的精神之父”“新浪潮電影之父”“電影的亞裏士多德”,主要著作有《電影是什麼?》《查理·卓彆林》《殘酷電影》《讓·雷諾阿》。 原序
本書輯錄瞭“二戰”後至今發錶過的若乾篇文章。我們自知這項工作所擔的種種風險,其中主要的風險便是招緻非議,怪罪我們過於自負,竟然把大抵是觸景生情式的隨感留傳後世。然而,筆者既然有幸在一傢日報和幾傢刊物從事這類備受譴責的行當,也就可以順便篩選齣一批時效性不甚明顯的文章。這種做法的結果則是匯集於此的文章寫法各異,繁簡不諧;因為我們的選題標準側重內容,而非形式,發錶於一份周刊上且僅有兩三頁長的文章,就成書角度而言,其重要性也許並不亞於鴻篇大論,或至少像一塊角石,有助於加固大廈的正麵高牆。
確實,我們可以或許也應當重新改寫這些文章,以求論述的連貫性。由於擔心落人教科書的窠臼,我們沒有那樣做,而寜願請讀者自己留意,體會齣把這些文章匯集於一冊的做法在精神實質上的閤理性,如果存在著這種閤理性的話。
這組文集名為“電影是什麼?”,它並不意味許諾給讀者現成的答案,它隻是作者在全書等
電影是什麼?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