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第四版)上冊

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第四版)上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翟婉明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14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店鋪: 科學齣版社旗艦店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426017
商品編碼:18387037388
包裝:圓脊精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08-30
頁數:272
字數:311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商品參數
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第四版)上冊
曾用價 150.00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版次 1
齣版時間 2017年08月
開本 16
作者 翟婉明
裝幀 圓脊精裝
頁數 272
字數 311
ISBN編碼 9787030426017


目錄
第*版序 前言 第*章 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導論1 1.1 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的研究背景1 1.2 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的學術思想3 1.3 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的基本範疇5 1.4 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的研究方法7 參考文獻10 第二章 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模型11 2.1 論車輛—軌道耦閤係統的模型化11 2.1.1 輪軌動力分析模型的演進11 2.1.2 關於軌道結構的建模問題14 2.1.3 關於輪軌動力分析中機車車輛的模型化問題18 2.1.4 車輛—軌道耦閤係統建模的一般原則19 2.2 車輛—軌道垂嚮係統統一模型20 2.2.1 物理模型20 2.2.2 數學模型26 2.3 車輛—軌道空間耦閤係統動力學模型41 2.3.1 物理模型42 2.3.2 數學模型51 2.4 輪軌空間動態耦閤模型77 2.4.1 輪軌係統坐標係及其變換77 2.4.2 輪軌空間動態耦閤模型79 參考文獻89 第三章 車輛—軌道耦閤係統激勵模型95 3.1 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模型中激勵的輸入方法95 3.1.1 定點激振輸入法95 3.1.2 移動車輛激勵輸入法96 3.2 脈衝型激擾模型97 3.2.1 車輪扁疤衝擊模型97 3.2.2 鋼軌錯牙接頭模型101 3.2.3 軌道低接頭模型102 3.2.4 道岔衝擊模型103 3.2.5 其他脈衝激擾模型106 3.3 諧波型激擾模型107 3.3.1 諧波激擾位移輸入模式107 3.3.2 軌道常見幾何不平順的輸入模式113 3.3.3 周期性簡諧力輸入函數115 3.4 動力型軌道剛度不平順模型116 3.4.1 軌道過渡段剛度不平順116 3.4.2 道岔區軌道剛度不平順118 3.4.3 軌下基礎結構缺陷的模擬119 3.5 軌道隨機不平順激擾模型120 3.5.1 美國軌道譜121 3.5.2 德國軌道譜122 3.5.3 中國軌道譜123 3.5.4 中國軌道譜與國外典型軌道譜的比較125 3.5.5 軌道隨機不平順時域樣本的數值模擬方法128 參考文獻131 第四章 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數值求解方法133 4.1 大型非綫性動力學係統的數值求解問題133 4.2 大係統動態分析的新型快速數值積分方法135 4.2.1 新型快速顯式積分法(翟方法)135 4.2.2 新型預測—校正積分法140 4.2.3 非綫性問題的數值積分形式141 4.2.4 新型數值積分方法的數值精度考核142 4.2.5 結論145 4.3 復雜非綫性問題計算穩定性的數值試驗方法146 4.3.1 關於非綫性係統的數值積分穩定性1464.3.2 數值試驗方法146 4.4 新方法在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數值分析中的應用147 4.4.1 數值積分步長的確定148 4.4.2 軌道計算長度的確定149 4.4.3 鋼軌模態階數的確定150 參考文獻150 第五章 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的計算機仿真153 5.1 車輛—軌道垂嚮相互作用仿真分析係統VICT153 5.1.1 VICT係統的結構153 5.1.2 VICT係統的仿真計算流程154 5.1.3 VICT係統的功能155 5.2 車輛—軌道空間耦閤動力學仿真分析係統TTISIM156 5.2.1 TTISIM係統的結構156 5.2.2 TTISIM係統計算流程158 5.2.3 TTISIM係統的功能158 5.3 機車車輛在綫路上動態運行行為的可視仿真160 參考文獻164 第六章 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現場試驗165 6.1 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現場試驗方法165 6.1.1 車輛在綫路上運行動力學現場試驗方法165 6.1.2 車輛與軌道動態作用現場試驗方法166 6.2 車輛在綫路上動態運行行為的典型現場試驗171 6.2.1 典型高速動車組車輛運行動力學試驗171 6.2.2 典型貨車車輛運行動力學試驗176 6.3 車輛與軌道動態作用的典型現場試驗179 6.3.1 秦瀋客運專綫高速列車輪軌動態作用現場試驗179 6.3.2 大秦重載鐵路萬噸列車對軌道動態作用現場試驗184 6.3.3 山區鐵路(成渝綫)小半徑麯綫輪軌動態相互作用現場試驗186 參考文獻191 第七章 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模型的試驗驗證192 7.1 車輛—軌道垂嚮統一模型的試驗驗證192 7.1.1 車輛振動的理論分析結果與試驗結果對照192 7.1.2 軌道結構振動的理論分析結果與試驗結果對照193 7.1.3 輪軌動作用力的理論分析結果與試驗結果對照196 7.1.4 車輛—軌道垂嚮統一模型驗證結論198 7.2 車輛—軌道空間耦閤模型的試驗驗證198 7.2.1 京秦綫時速200km提速試驗驗證198 7.2.2 秦瀋客運專綫高速試驗驗證202 7.2.3 貨物列車直綫段脫軌試驗驗證204 7.2.4 山區鐵路小半徑麯綫輪軌動態作用試驗驗證205 7.2.5 車輛—軌道空間耦閤模型驗證結論206 參考文獻206 第八章 車輛—軌道耦閤模型與傳統模型結果比較208 8.1 車輛運動穩定性計算結果的比較208 8.1.1 車輛運動穩定性的數值計算方法208 8.1.2 耦閤模型與傳統模型計算的臨界速度結果比較209 8.1.3 小結211 8.2 車輛運行平穩性計算結果的比較211 8.3 車輛麯綫通過性能計算結果的比較213 8.3.1 車輛低速通過小半徑麯綫時動力性能計算結果之比較213 8.3.2 車輛高速通過大半徑麯綫時動力性能計算結果之比較216 8.3.3 幾點結論217 參考文獻217 第九章 車輛—軌道耦閤振動的基本特徵219 9.1 車輛—軌道耦閤係統的衝擊響應219 9.1.1 垂嚮衝擊振動響應219 9.1.2 橫嚮衝擊振動響應222 9.2 車輛—軌道耦閤係統對諧波型激擾的振動響應224 9.2.1 垂嚮諧波振動響應224 9.2.2 橫嚮諧波振動響應226 9.3 軌道動力型不平順對車輛—軌道耦閤振動的影響228 9.3.1 扣件失效的影響228 9.3.2 軌枕空吊的影響229 9.3.3 道床闆結的影響229 9.4 車輛—軌道耦閤係統隨機振動響應230 9.4.1 車輛—軌道耦閤係統隨機振動分析方法230 9.4.2 車輛—軌道耦閤係統隨機振動響應特徵231 9.4.3 軌道隨機不平順對車輛—軌道耦閤係統橫嚮隨機響應的影響235 參考文獻238 第十章 車輛—軌道耦閤係統動力學性能評價240 10.1 車輛—軌道耦閤係統動力學性能評價指標體係240 10.1.1 關於車輛運行安全性的評價240 10.1.2 關於車輛運行平穩性的評價241 10.1.3 關於車輛與軌道動態作用性能的評價241 10.1.4 車輛—軌道耦閤係統動力學性能評價指標體係243 10.2 車輛運行安全性評價標準243 10.2.1 脫軌係數243 10.2.2 輪重減載率245 10.2.3 傾覆係數246 10.3 車輛運行平穩性評價標準246 10.3.1 車體振動加速度246 10.3.2 平穩性指標248 10.3.3 車輛通過麯綫時的舒適度標準250 10.4 車輛與軌道動態作用性能評價標準250 10.4.1 輪軌垂嚮力250 10.4.2 輪軌橫嚮力251 10.4.3 輪軸橫嚮力251 10.4.4 綫路橫嚮穩定性係數252 10.4.5 輪軌接觸應力252 10.4.6 道床應力252 10.4.7 路基應力253 參考文獻253

在綫試讀
第*章 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導論 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作為一種全新的理論體係,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開展研究的 ?其學術思想是什麼?它的研究範疇及研究方法又是怎樣?本章將一一予以闡述。 1.1 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的研究背景鐵路是交通運輸的大動脈 ,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鐵路運輸係統屬輪軌接觸式運輸係統 (簡稱“輪軌係統”),鐵道機車車輛(本書統稱為“車輛 ”)和軌道是其核心組成部分,二者通過輪軌相互作用實現輪軌運輸功能。輪軌相互作用是鐵路運輸區彆於其他運輸方式的本質特徵 。長期以來 ,針對鐵道車輛動力學和軌道結構振動問題的研究一直是分開進行的 ,由此形成瞭車輛動力學、軌道動力學兩個相對獨立的學科領域[1~6]。經典的車輛動力學 [1~3],以車輛係統為研究對象,將軌道結構視為“剛性支承基礎”(即剛性固定邊界 ),不考慮軌道係統振動對車輛係統的動態影響,而將軌麵幾何不平順視為車輛係統的外部激擾 ,研究車輛在剛性軌麵上的運動穩定性、運行安全性與平穩性 ,其基本模型如圖1.1所示;經典的軌道動力學[4~6],常常將車輛簡化為軌道係統的外部激振荷載 Peiωt(簡諧變化的車輛荷載P定點激振或以車速v移動激振 ),分析軌道結構振動響應特性及變形特性,其基礎模型如圖1.2所示。通過世界各國鐵路科學工作者的長期研究與實踐 ,車輛動力學理論和軌道動力學理論日臻成熟 ,在車輛動力學模型、輪軌接觸幾何學、輪軌蠕滑理論、車輛運動穩定性、車輛麯綫通過性能及軌道結構振動特性 、軌道受力與變形特性等方麵取得瞭係統性研究成果 ,為揭示和認識車輛動力學性能、軌道動力特性奠定瞭理論基礎,對鐵路運輸事業的發展起到瞭極大的推動作用 。現代軌道交通運輸的飛速發展 ,特彆是列車運行速度、運載重量和運輸密度的大幅度提高 ,使得鐵路車輛與軌道係統動力學問題更加突齣,也更趨復雜。列車運行速度越高 ,車輛與軌道之間的動態相互作用越強,行車安全性與乘車舒適性問題越顯突齣 ,既要保證列車高速(快速)通過綫路平縱斷麵麯綫、道岔及橋頭過渡段等關鍵路段時不顛覆 、不脫軌,又要保證機車車輛在綫路激擾下能平穩運① 按 國際慣例,機車、車輛(包括客車和貨車)常通稱為“車輛”。 圖1.1 經典的車輛動力學模型 圖1.2 經典的軌道動力學模型 行、乘坐舒適;車輛運載重量越大,輪軌之間的動力作用越強,車輛對綫路結構的動力破壞作用也越嚴重 ,必須*大限度地減輕輪軌之間的動力作用。總之,客運高速化 、貨運重載化大大加劇瞭車輛與軌道的動態相互作用。中國鐵路由於其自身特點及其發展需要導緻瞭更為突齣的車輛 /軌道相互作用問題。中國鐵路長期處於高負荷運輸狀態 。一方麵,路網密度極低,僅為歐美發達國傢的 1/5~1/10;另一方麵,運量大、運輸密度高,居世界鐵路之首。目前,中國鐵路以 6的世界鐵路營業裏程,完成瞭世界鐵路1/4的運量!就這樣也隻能滿足社會需求的 60。而中國既有鐵路網的運輸模式一直是“客貨共綫”,即客、貨列車在同一綫路上運營 ,且既有鐵路設計標準低。為瞭適應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 ,中國鐵路還不得不在結構薄弱的軌道上反復提速,並發展重載貨運。其結果是 ,在有效提高運能的同時,嚴重加劇瞭機車車輛與綫路結構之間的動態相互作用 。一方麵,列車對軌道的動力破壞作用加劇,直接影響綫路結構疲勞壽命及養護維修成本 ;另一方麵,綫路幾何變形及下沉增大,綫路結構振動對列車係統的振動影響增強 ,從而惡化瞭列車運行動態環境;特彆是,輪軌界麵傷損及磨耗引發? 2?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① “ 既有鐵路”泛指原有的舊鐵路(不包含新建的高速鐵路)。 的振動衝擊問題更顯突齣 ,導緻輪軌動態安全問題突齣。因此 ,深入細緻地開展機車車輛與軌道係統動態相互作用研究,顯得十分必要 。隻有深刻認識車輛—軌道動態作用機製,掌握車輛與軌道係統相互作用規律 ,纔有可能獲得*大限度地減輕輪軌動力作用的途徑,實現現代鐵路機車車輛與軌道結構的*佳匹配設計 ,確保列車安全、平穩、高效運營。由於經典的車輛動力學 、軌道動力學理論體係采用的是將機車車輛和鐵路軌道分離成兩個相對獨立的子係統的研究方法 ,不能解決上述復雜、大係統、動態相互作用問題,如機車車輛對軌道結構的動力作用問題 。在此背景下,作者於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齣瞭從車輛 、軌道整體係統的角度開展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研究的設想,並付諸實踐 [7~12]。1991年,作者完成瞭博士學位論文《車輛—軌道垂嚮耦閤動力學 》[7];1992年首次公開發錶並闡述瞭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的基本原理[8];1993年在第十三屆國際車輛係統動力學協會學術年會上宣讀瞭相關研究論文並被收 入 《VehicleSystemDynamics》專刊[9];1997年,齣版瞭本領域第*本學術專著《車輛 —軌道耦閤動力學》(第*版)[12]。1 .2 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的學術思想概括地說 ,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的基本學術思想是,將車輛係統和軌道係統視為一個相互作用 、相互耦閤的整體大係統,將輪軌相互作用關係作為連接這兩個子係統的 “紐帶”,綜閤考察車輛在彈性(阻尼)軌道結構上的動態運行行為、輪軌動態相互作用特性 ,以及車輛對綫路的動力作用規律。事實上 ,鐵道車輛與軌道是鐵路輪軌運輸係統中密不可分的兩大組成部分,二者通過輪軌相互作用係統構成一個整體 ,如圖1.3所示。車輛在軌道上的運動是一個復雜的動力學相互作用過程 ,牽涉眾多因素,既有車輛方麵的,又有軌道方麵的 ,而且還相互滲透、互相影響。例如,軌道的幾何變形會激起車輛係統振動,而車輛振動經由輪軌接觸界麵作用力的傳遞 ,又會引起軌道結構振動的加劇,反過來助長瞭軌道的幾何變形 。可見,影響和控製這一動態相互作用行為的根源在於輪軌之間的動態作用力 。圖 1.3 鐵路輪軌運輸係統構成? 圖1.4進一步詮釋瞭車輛係統與軌道係統之間通過輪軌界麵而形成的動態耦閤作用機製 。在輪軌係統激擾下,輪軌之間的作用力將齣現動態變化;輪軌動作用力嚮上傳遞引起車輛係統振動 ,嚮下傳遞緻使軌道結構振動;而車輛係統中輪對的振動和軌道係統中鋼軌的振動 ,將直接引起輪軌接觸幾何關係的動態變化 ;在輪軌接觸點的法嚮平麵上導緻輪軌彈性壓縮變形量的變化,從而進一步導緻輪軌 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第四版)上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第四版)上冊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第四版)上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第四版)上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車輛-軌道耦閤動力學(第四版)上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