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和医院营养专家李宁:怀孕坐月子饮食宜忌 | ||
| 定价 | 39.90 | |
| 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10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李宁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518415175 | |
| 重量 | 486 | |
备孕期和孕期营养决定孩子一生健康
备孕期(女性)
备育期(男性)
孕前宜吃与忌吃的食物
生命之初的280天,给宝宝zui好的营养
孕产期每日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孕期重要数据一览
第1章 营养补得够不够,看看体重就知道
孕妈妈的体重增长反映了营养状况
孕妈妈体重的增加和构成
体重增长过多易患妊高征、妊娠糖尿病,生巨大儿
孕期到底该长多少斤
根据孕前体重指数计算该增重多少
多胞胎妈妈要增重更多吗
高龄孕妈更要关注体重
合理的孕期增重计划
如何管理体重
灵活调整饮食
适当运动避免肥胖
按时产检,监测体重
第2章 孕早期(孕1~3月)还不需要te别补
孕1月
胎宝宝的成长轨迹
胎宝宝:还是一颗小种子
孕妈妈:怀孕的感觉不明显
饮食宜忌
√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预防胎宝宝畸形
√孕早期不用增加饭量
√每天进食的食物种类越多越好
√水果每天吃足200?350克就够
√牛奶和奶制品总量每天不少于300克
×吸烟
×饮酒
×一个人吃两人量
×大补特补各种保健品
×高盐、高糖、高脂肪、高防腐剂类食物
孕1月宜吃食物
√小米/鸡蛋/菠菜
√红薯/牛奶/去皮鸡肉
孕1月营养美味食谱
核桃花生粥?改善疲劳、促进睡眠
菠菜拌绿豆芽?补叶酸、防便秘
孕1月常见饮食问题
孕2月
胎宝宝的成长轨迹
胎宝宝:有了心跳
孕妈妈:出现孕吐反应
饮食宜忌
孕2月宜吃食物
孕2月营养美味食谱
孕2月常见饮食问题
……
第3章 孕中期(孕4~7月)体重平稳上升
第4章 孕晚期(孕8~10月)别让体重疯长
第5章 坐月子饮食宜忌
坐月子不落病的生活细节
居室每天通风,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
刷牙用温水
产后下床活动要趁早
穿带后帮的拖鞋
注意护眼,不要长时间看书、看手机、看电视
分娩当天
顺产妈妈:了解临产征兆和产程
顺产妈妈饮食宜忌
√及时补充热量,少食多餐
√宫缩间歇灵活进餐
×干脆不进食
×吃容易产气的食物
宜吃食物
√蜂蜜/香蕉/鸡蛋
√巧克力/蛋糕/瘦肉
营养美味食谱
菠菜瘦肉粥?补血、易消化
蒸蛋羹?补充营养
剖宫产妈妈:了解术前准备和手术流程
剖宫产妈妈饮食宜忌
√剖宫产术前12小时开始禁食
√禁食前的饮食宜清淡
×剖宫产术前喝水
×剖宫产术前进补
产后第1天
顺产妈妈:充分休息,促进恢复
顺产妈妈饮食宜忌
√吃藕粉、小米粥等流食
√一天吃5?6餐,减轻胃肠道负担
×生完就喝下奶汤
×大量吃鸡蛋
剖宫产妈妈:如何减少疼痛
剖宫产妈妈饮食宜忌
√术后6小时还没排气的,要排气后再进食
√排气后可进食流质食物,术后12小时 可进食半流质食物
×吃得太饱
×吃胀气食物
产后第1天宜吃食物
√小米/藕粉/白萝卜
√大米/鸡蛋/桂圆
产后第1天营养美味食谱
蛋花汤?补营养、易消化
小米粥?养肠胃、促恢复
三角面片?补充体力、促进肠道健康
红枣桂圆粥?滋补气血
产后第2天
顺产妈妈:排恶露
顺产妈妈饮食宜忌
√吃软烂的面条和粥类
√适当吃些绿叶蔬菜
√喝生化汤,调理、排恶露
×完全不吃盐
×刻意增加进食量
剖宫产妈妈:缓解伤口痛
剖宫产妈妈饮食宜忌
√以稀粥、蒸蛋等为主,不要大补
×马上进补人参等补品
×吃油腻食物
产后第2天宜吃食物
√猪肝/木耳/去皮鸡肉
√鸭血/菠菜/红糖
产后第2天营养美味食谱
猪肝菠菜粥?补铁补血
生化汤?促进恶露排出
双耳羹?滋阴补血
红菇蒸鸡?强身健体
产后第3天
产后第4天
产后第5天
产后第6天
产后第7天
产后第2~3周
哺乳妈妈:增加乳量、提高乳汁质量
哺乳妈妈饮食宜忌
√增加碘的摄入,提高奶水质量
√增加钙的摄入量,避免宝宝缺钙
√多吃豆制品
×长时间喝红糖水
×用营养补充剂来代替食物
哺乳妈妈宜吃食物
√花生/豆腐皮/猪脚
√紫菜/奶酪/鲤鱼
哺乳妈妈营养美味食谱
通草猪脚汤?补血、催乳
花生红枣香菇鸡汤?通乳、调理五脏亏虚
非哺乳妈妈:回奶、人工喂养
哺乳妈妈饮食宜忌
√控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多吃黄色食物补脾健胃
√注意补充维生素C
×促进乳汁分泌的食物
×腌制食品
非哺乳妈妈宜吃食物
√韭菜/炒麦芽/莲藕
√山楂/玉米/苹果
非哺乳妈妈营养美味食谱
韭菜摊鸡蛋?补肾、回奶
桂花糯米藕?健脾开胃
产后第3~4周
产后第5~6周
第6章 孕产期不适饮食宜忌
孕期水肿
饮食宜忌
√饮食清淡,减少水潴留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适当吃利尿食物
×吃含钠多的食物
×一次性大量喝水
×大量吃易产气的食物
宜吃食物
√红豆/黄瓜/西瓜
√冬瓜/鲤鱼/燕麦
营养美味食谱
红烧冬瓜?改善水肿
红豆鲤鱼汤?利水祛湿
孕期失眠
孕期贫血
孕期血脂异常
妊娠糖尿病
妊娠高血压
产后便秘
...............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命稻草!我最近刚开始尝试自己做一些家常菜,但总觉得味道差那么点意思,网上那些食谱看起来光鲜亮丽,真上手了才发现各种细节的缺失让人抓狂。比如,那个号称“十分钟搞定”的红烧肉,我做出来总是不入味,要么太咸,要么肉质发柴。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对火候的掌控有着独到的见解,她没有大谈什么玄妙的理论,而是非常实在地告诉我们,比如煸炒肉类时油温的细微差别,加酱油的时机,以及收汁时必须保持的锅内状态。读到关于如何挑选当季蔬菜的那一章时,我简直茅塞顿开,原来不同产地的土豆在烹饪时的吸水性都不同,这直接影响了炖菜的口感。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如何利用香料来提升基础菜肴风味的部分,提供了很多我从未想过的小窍门,比如在炖牛肉时加入一小撮干玫瑰花蕾,不仅能去腥,还能带来一丝清新的回甘。看完这部分内容,我信心大增,已经迫不及待想在周末大展身手,改变一下家里餐桌的“平庸”现状了。这本书的实用性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普通食谱的期待。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科幻小说应该是对当下社会问题最尖锐的预警,而我正在阅读的这本最新力作,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它讲述的是一个在基因编辑技术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一个“未经优化”的平民家庭如何努力在社会阶层中向上攀爬的故事。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它并没有陷入老套的“人与机器对抗”的叙事模式,而是将冲突聚焦在“完美”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困境上。小说中,社会精英们通过基因定制,实现了智力、体能乃至情感上的“优化”,而主角一家,因为经济原因无法负担这些技术,只能依靠传统的教育和努力去竞争。作者非常细腻地描绘了这种“天生缺陷感”对主角心理造成的巨大压力,比如在智力测试中总能比别人慢半拍,以及在运动场上天然的体力劣势。更令人不安的是,小说暗示了这种技术差距正在固化为新的种姓制度,那些未经优化的个体,正逐渐被社会系统边缘化,成为一种“功能性残疾人”。这本书的后劲极大,它迫使读者思考,当我们有能力消除所有“不完美”时,我们是否也同时消除了人性中最宝贵的那部分——即接受和适应“不完美”的能力。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一类关于城市规划和空间哲学的书籍,这本正好击中了我对现代城市异化感的好奇心。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从建筑学角度去谈论摩天大楼的高度或街道的宽度,而是着重探讨了“非场所”(Non-Place)的概念如何在当代都市生活中蔓延。作者用了很多篇幅去描述机场航站楼、大型连锁超市内部、高速公路服务区这些空间是如何被设计得功能至上,却抽离了所有文化意义和个人记忆。他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如何在一个二十四小时营业的连锁便利店里,店员和顾客之间发生的交流,往往是算法和系统规定的流程,而非真正的人与人的互动,这让人感到一种强烈的、被设计的疏离感。书中穿插了不少对日本“胶囊旅馆”和欧美“微型公寓”的社会学观察,探讨了当居住空间被压缩到极致时,人们如何试图在这些极小空间内重塑“家”的概念,或者干脆放弃这种努力。读完之后,我走在任何一个大型商场里,都会不由自主地开始审视那些动线的设置和灯光的运用,思考自己是否也正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这些“非场所”中的匆匆过客。
评分我是一个对历史和文化类书籍有着狂热兴趣的人,尤其是那些能深入挖掘特定时代生活细节的作品。我最近在读的这本,聚焦于二十世纪初一个欧洲小镇的社会变迁,简直是文字构建的立体博物馆。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她没有采用宏大的叙事视角,而是通过描绘镇上裁缝店老板娘的一天,侧面反映了工业革命对传统手工艺的冲击。比如,书中详细描述了手工缝纫机和进口布料出现后,小镇上那些依赖传统技术的老裁缝是如何从最初的排斥,到后来的挣扎求存,最终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无奈心路历程。书中对当时服饰风格的考据也极为严谨,比如对于不同阶层女性在特定季节的着装面料、剪裁上的细微差异,都有详尽的插图和文字说明,让人仿佛能闻到那个时代空气中混合着的煤烟味和旧羊毛的味道。更让我震撼的是,作者通过对几代人婚姻变迁的叙述,探讨了家庭结构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瓦解与重塑,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宿命感,读完后久久不能散去,是那种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品味的佳作。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原本是冲着它封面上的那些精美的油画插图去的,我一直很喜欢洛可可风格的艺术,觉得那种繁复和柔美的感觉特别治愈。然而,真正翻开阅读后,我发现它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和具有批判性。这本书的主体部分,是对路易十五时期凡尔赛宫廷内幕的剖析,但它没有停留在那些风花雪月的八卦层面。作者巧妙地将艺术史与当时的政治经济联系起来,揭示了那些看似无忧无虑的艺术创作背后,是如何与国家财政的枯竭、贵族阶层的奢靡腐化紧密捆绑的。书中对沙龙文化的研究尤其精彩,它不仅描述了那些名媛淑女们如何运用她们的社交手腕来影响艺术赞助的方向,还引用了大量当时的私人信件和日记片段,还原了那些艺术家们在“赞助人”阴影下不得不做出的妥协和艺术上的自我阉割。这种将美学享受与冷峻的社会现实并置的叙事手法,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一个全新的、更加立体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华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