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LOGO设计:国际顶 级平面设计师的成功法则(第2版)

越LOGO设计:国际顶 级平面设计师的成功法则(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LOGO设计
  • 品牌设计
  • 平面设计
  • 视觉传达
  • 设计理论
  • 设计案例
  • 设计师
  • 商业设计
  • 品牌形象
  • 设计法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75469
商品编码:175785194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超    越LOGO设计:国际顶    级平面设计师的成功法则(第2版)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2版 (2015年5月1日)
  • 外文书名: 
  • 平装: 215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24
  • 条形码: 9787115375469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是世界著名平面设计师。
    作者向读者展示了创作一个品牌LOGO的全过程。
    同时分享了众多知名LOGO设计成功范例。

    作者简介

    David Airey是一位来自英国的平面设计师,从2005年开始作为自由职业者为客户设计品牌标识。他曾在英国和美国从事平面设计工作,后来决定专注于自己所喜爱的品牌标识设计。
    David有三个分享设计知识的博客:davidairey.com、LOGOdesignlove.com和identitydesigned.com,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设计师和设计爱好者访问。
    至今,David已在全球拥有一批知名客户,包括Yellow Pages、亚洲开发银行、blinkbox、Rupp和BBC。此外,他还著有另外一本,图书《为自己工作——世界顶    级设计师成功法则》。

    目录

    ,部分 品牌标识的重要性
    第1章 无处不在的LOGO 2
    第2章 这是我们要讲述的故事 6
    纯正产品,请认准签名 7
    一个没有LOGO的公司就像一个大众脸 8
    数百万观众 9
    获得女王的首肯 10
    跨越国界的符号 11
    LOGO作为语言的一部分 13
    重新思考品牌标识的重要性 21
    第3章 LOGO设计元素 22
    以简为美 22
    LOGO要与客户相关 24
    继承传统 28
    追求独特 29
    方便记忆 34
    小地方见大智慧 35
    找准一个中心点 37
    设计大餐的七味调料 38
    记住,规则是用来打破的 39
    第二部分 设计过程
    第4章 夯实基础 42
    摆脱紧张 42
    提纲契领 43
    搜集基本信息 44进一步提问 44
    了解终决策者是谁 45
    给客户一点时间和空间 45
    但是不要偏离中心 45
    自己做功课的时间 46
    组织设计纲要 46
    设定目标是关键 47
    实地调研有帮助 50
    将细节变为现实 54
    收集客户提出的词汇 56
    第5章 弃旧换新有风险 60
    为何需要重新设计? 60
    避免矫枉过正 61
    在目标群体中寻求答案 62
    从企业到家族 63
    小改变带来大不同 66
    合二为一 70
    注意表达方式 71
    第6章 给你的设计定价 72
    先沟通,再报价 72
    第7章 从草图到终方案 80
    思维导图 80
    必不可少的画板 84
    第十条戒律 87
    定义保险 91
    国际认可 94
    不设时限 95
    方案太多 100形式重于颜色 101
    应用场景的重要性 103
    笔比鼠标更强大 106
    第8章 谈话的艺术 108
    和决策者打交道 109
    原则1 :合作帮大忙 113
    原则2 :避开传话筒 116
    原则3 :取得控制权 118
    原则4 :让委员会参与到项目中来 120
    低承诺,高兑现 121
    放下骄傲 126
    第三部分 不断前行
    第9章 保持动力 130
    学无止境 130
    超前四年 132
    带来改变 132
    远离电脑 136
    娱乐自己 136
    乐于创造 136
    回首过往 137
    渴望成功 138
    劳逸结合 138
    不断提问 142
    稳步推进 142
    寻求一致 142
    截止日期 143
    水平思考 149加强沟通 149
    合理期望150
    不断设计 150
    追随喜乐 150
    懂得感恩 151
    第10章 设计问答 152
    原创性问题 152
    衡量设计的投资回报率 153
    使用权 154
    交流中断 154
    搞定客户 155
    海外客户 156
    多少个设计构思? 156
    朋友和亲戚 158
    设计的修改 158
    设立时间表 159
    研究竞争对手 159
    糟糕的项目 160
    谁拥有版权? 160
    掌握好工作量 161
    第11章 31条LOGO设计实用秘诀 162
    1. 询问客户 162
    2. 清晰易辨 162
    3. 做好准备应对意料之外的事情 162
    4. LOGO并没有必要去展示公司的业务 163
    5. 并不是每个LOGO都需要图形符号 163
    6. 突出一个亮点 164
    7. 不要忽视草图 164
    8. 把潮流留给时尚产业 1649.“ 炒冷饭”也并无不妥 165
    10. 在黑白模式下工作 165
    11. LOGO要与客户相关 165
    12. 了解印刷费用 165
    13. 保持品牌一致性 166
    14. 字体与图标相匹配 166
    15. 加上标语 166
    16. 提供一个单色版本 166
    17. 注意对比度 166
    18. 尝试多种尺寸 168
    19. 反白 168
    20. 上下颠倒 168
    21. 不要忽视承印物 168
    22. 了解关于商标注册的知识 169
    23. 不要怕犯错 169
    24. 灵活变通 169
    25. LOGO只是一个重要的小元素 170
    26. 双向沟通 170
    27. 标新立异 170
    28. 了解文化差异 170
    29. 易于辨识 170
    30. 提供背景 171
    31. 让人们微笑 171
    第12章 LOGO之外 174
    甜美的梦 174
    前因后果 184
    细节决定成败 192
    用钱不能买到快乐,但是可以买到好茶 200
    冰山一角 204


极简主义的视觉革新:从概念到实操的品牌视觉升级指南 作者: [此处留空,假设为新书的虚拟作者] 出版社: [此处留空,假设为新书的虚拟出版社] 定价: [此处留空] 开本/页数: [此处留空] 内容概述: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当代品牌视觉识别系统的构建与实践,核心聚焦于“极简主义”这一贯穿现代设计哲学的核心理念。我们摒弃了对特定软件操作的冗长描述,转而强调设计背后的思维逻辑、跨文化传播的策略,以及如何通过高度精炼的视觉语言,实现品牌信息的最优化传递。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从战略思考到最终执行落地的完整框架。 第一部分:视觉哲学的溯源与重构 (The Genesis of Visual Philosophy) 本章将带领读者回溯平面设计史上关键的现代主义运动,特别是包豪斯、瑞士国际主义风格对当代设计的影响。然而,我们不会止步于历史的简单复述,而是着重分析这些流派如何催生了“少即是多”的极简核心精神。 1. 抽象的力量与符号学基础: 探讨视觉符号如何超越语言的障碍,直接作用于认知。我们将分析基础几何形态(点、线、面)在构建复杂意义时的潜力与局限。内容将涉及费迪南德·德·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在图形设计中的应用,如何确保一个图形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建立起稳固、清晰的关联。 2. 极简的内涵与误区: 明确区分真正的极简主义与表面的装饰性简化。真正的极简是功能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是对信息冗余的“主动去除”,而非简单的“省略”。本节将通过案例剖析,展示如何避免陷入“平面化”或“无聊”的设计陷阱,保持视觉的张力与记忆点。 3. 文化语境中的视觉适应性: 深入讨论全球化背景下,单一视觉符号在不同文化中可能产生的歧义。我们提出了一种“文化中立区”的构建方法论,指导设计师如何创造出既能体现品牌普适价值,又能巧妙契合特定区域审美偏好的视觉系统。 第二部分:品牌叙事与信息解构 (Brand Narrative and Information Deconstruction) 成功的视觉识别不是一套孤立的图形,而是一套完整的叙事工具。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将复杂的品牌战略转化为简洁、可执行的视觉指令。 1. 从商业目标到视觉策略的转换矩阵: 建立一个清晰的流程图,指导设计师如何将市场调研数据、用户画像和核心价值主张,转化为明确的视觉关键词(如:信任、速度、传承、创新)。我们提出“目标-受众-视觉载体”三元模型,用以指导设计决策。 2. 信息的层级与负空间的艺术: 探讨信息在视觉构图中如何分配优先级。重点解析“负空间”(留白)不再仅仅是背景,而是主动参与到信息传达的有效工具。通过呼吸感、节奏感和焦点引导的练习,展示如何利用非内容区域来强化主要信息。 3. 动态标识(Motion Identity)的前瞻性设计: 随着媒介环境的演变,静态标识已无法满足全部需求。本章将讨论如何从一开始就为标识设计一套动态逻辑,确保品牌在屏幕过渡、加载动画或交互界面中保持其核心的结构和韵律感,而不是事后生硬地添加动效。 第三部分:色彩、字体与材质的系统构建 (Systematizing Color, Typography, and Texture) 本部分深入到构成视觉语言的基石元素,强调系统性和逻辑性在构建持久品牌资产中的作用。 1. 色彩的情感经济学: 摒弃传统色彩心理学的教条,转而从“色彩系统”的角度构建。如何选择一个主色调、两个辅助色和一个强调色的科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探讨色彩在不同照明条件、不同材料(印刷、数字、金属)下的色彩偏移管理和标准化流程。 2. 字体排印学的叙事重量: 字体选择不再是美学偏好,而是功能选择。我们将分析衬线体、无衬线体、等宽字体在不同信息密度下的适用性。更进一步,讨论如何通过字重(Weight)、字距(Kerning)和行距(Leading)的微调,来“定制”品牌的声音,使其更具权威感或亲和力。 3. 材料实验与触感识别: 品牌体验延伸至实体层面。探讨如何将视觉系统的简约性延伸到物料选择上——纸张的克重与纹理、油墨的特殊处理(烫金、UV、压凹),以及数字界面的触觉反馈设计。目标是实现视觉语言在多感官维度上的一致性。 第四部分:从草图到标准手册的实战流程 (From Sketch to Standardization: The Practical Workflow) 本章聚焦于设计过程的效率、协作与知识产权保护。 1. 敏捷设计方法在视觉系统中的应用: 介绍如何采用迭代和快速反馈的模式来测试视觉概念,避免在错误的方向上投入过多资源。如何使用低保真原型快速验证关键元素。 2. 跨部门协作的视觉语言桥梁: 设计师如何有效地与市场营销、产品开发和法律团队沟通视觉规范。本节提供了模板化的沟通工具,用以清晰阐述设计决策背后的商业逻辑,减少因误解而导致的“魔改”现象。 3. 建立可延展的视觉资产库: 详细介绍一个健壮的品牌视觉手册应包含哪些关键维度,远超简单的Logo使用规范。涵盖从基础图标集的构建、场景化应用示例(如:网站、包装、广告牌)到未来的品牌延伸(如:App图标、虚拟形象)的扩展路径图。 第五部分:视觉的生命周期与未来趋势 (Lifecycle and Future Trajectories) 视觉识别不是一成不变的雕塑,而是需要持续进化的有机体。 1. 维护与迭代的边界: 何时是“优化”而非“重新设计”的时刻?本章提供了一套评估视觉系统健康度的指标,帮助企业判断何时需要进行小幅度的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何时需要进行彻底的革新。讨论如何管理视觉资产的“版本控制”。 2. 适应性界面与可编程视觉: 展望未来设计。探讨生成式AI对基础图形创作的颠覆性影响,以及设计师如何从“执行者”转变为“系统架构师”。重点关注界面设计中的自适应布局、响应式图形和参数化设计,使品牌视觉能够在任何屏幕比例和分辨率下保持完美呈现。 3. 视觉的伦理考量: 讨论设计决策中的包容性、可访问性(Accessibility)的重要性。确保极简设计不会牺牲对特殊需求群体的友好度,构建一个更具社会责任感的品牌形象。 --- 本书适合人群: 资深或新兴的品牌设计师、视觉识别专家。 市场总监、品牌经理,需要系统化理解视觉资产管理的企业管理者。 交互设计师、UI/UX专业人士,寻求将深度品牌哲学融入数字产品界面的从业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它对设计伦理和文化敏感性的关注。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一个设计作品要走向国际舞台,就必须跨越文化的藩篱。作者在这方面给予了非常详尽的指导,哪些符号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产生歧义,哪些色彩搭配需要格外谨慎,这些细节在很多设计书籍中是被忽略的。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远超出了普通的技能手册,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全球视野的创意专业人士的指南。它的插图和版式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体现了书中所倡导的一切理念——清晰、高效、富有美感。我甚至会时不时地拿出这本书,不是为了学习新的技能,而是为了重温那种对设计纯粹的热爱和严谨的态度。这本书,放在我的书架上,让我时刻提醒自己,设计永无止境,追求卓越是唯一的出路。

评分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资深设计师,我以为自己对平面设计的领域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的理解,但这本书还是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反思。它对“原创性”的探讨尤其深刻。作者明确指出,真正的原创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对现有设计语言的深度理解后,进行精妙的重组与升华。书中那些对历史设计流派的梳理和现代趋势的解读,精准而富有洞察力,让我对自己行业的根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老练且自信,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直接切入要害。比如在讨论如何与苛刻的客户打交道时,作者给出的建议非常务实且充满智慧,远超出了我们通常理解的“沟通技巧”,它触及到了心理学和谈判的层面。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的不是一套固定的公式,而是一种高级的、适应性极强的设计思维模式,它让你从一个“执行者”蜕变为一个能掌控全局的“战略家”。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设计圈内那些看似神秘的“黑箱操作”。很多设计秘诀往往只在小圈子里流传,而这本书却非常慷慨地把这些“内幕”公之于众。特别是关于创意发想和概念提炼的过程,作者详细描述了他们团队如何将抽象的客户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视觉符号,那种层层递进的推导过程,简直是一场智力上的盛宴。我过去总是在“没有灵感”的时候感到焦虑,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真正的创意并非凭空而来,它需要严谨的结构和系统的训练。书中介绍的几种快速原型和测试方法,我已经在我的日常工作中试用了一段时间,效果立竿见影,大大提高了项目初期的推进效率。而且,作者在强调创新性的同时,从未放弃对经典原则的坚守,这一点非常难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工具箱,里面装的不是成品,而是最锋利、最实用的开锁工具。

评分

这本书,拿到手就感觉沉甸甸的,封面设计那种独特的质感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本来就是那种对视觉元素特别敏感的人,翻开内页,那种对细节的考究简直让人惊叹。作者对色彩的运用简直是出神入化,每一个案例的配色都精准地传达了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信息。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品牌识别系统构建的部分,作者不是空泛地谈理论,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战经验,手把手地教你如何从零开始建立一个逻辑严密、执行力强的视觉体系。我记得有一章讲到如何通过字体选择来烘托品牌调性,那段描述细腻到几乎能让人感受到不同字体的“呼吸感”,这对于我们这些在品牌形象上摸爬滚打的设计师来说,无异于醍醐灌顶。我尤其欣赏作者的叙事方式,它不是那种枯燥的教科书腔调,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跟你促膝长谈,分享他走过的弯路和成功的秘诀。那种真诚和毫不保留的态度,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充满了学习的动力,感觉自己仿佛真的在和国际顶尖的设计师并肩作战,共同攻克设计难题。

评分

说实话,最初被这本书吸引,更多的是因为它“国际顶级”这个名头,但读完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于此。它提供了一种看待设计问题全新的、更宏观的视角。很多时候,我们设计师容易陷入“美观至上”的误区,而这本书则不断地提醒我们,设计不仅仅是画得好看,它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一种商业策略的载体。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设计与商业目标如何深度融合”的章节,作者用几个跨国大公司的案例,清晰地剖析了设计决策背后的商业逻辑。它教会我如何用数据和市场反馈来支撑我的设计选择,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个人偏好。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文配合也做得极其到位,大量的“Before & After”对比图,直观地展示了优秀设计所带来的质变,这种视觉冲击力比任何冗长的文字描述都要有力得多。读完后,我立刻着手调整了我手头一个老项目的VI更新方案,受益匪浅,那种思路的拓宽感是前所未有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