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护理好孕安产百科

全护理好孕安产百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晓玉 著
图书标签:
  • 孕期
  • 孕妇
  • 育儿
  • 产科
  • 妇产科
  • 备孕
  • 产后
  • 母婴健康
  • 健康指导
  • 全科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唐人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04491
商品编码:1707945224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全护理好孕安产百科》旨在让准妈妈准爸爸们放心备孕,了解孕期、产时、产后的各种生理变化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自我监护的能力,安全度过妊娠、分娩和产褥期,教会孕妇掌握哺乳知识和技巧,养育聪明健康的宝宝。全面收录分析解答孕期的常见问题,全面介绍孕期常见病的预防和保健,提供孩子出生后的育儿经,帮助读者安全养育健康宝宝。精心筛选内容,结合实例,通俗易懂,便于孕妇接受、效仿和自我观察。

作者简介

潘晓玉,女,医学博士。

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北京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20年,曾先后在美国肯塔基大学、日本旭川医科大学访问学习,擅长围产期保健、高危妊娠的监护和治疗。兼任北京市朝阳区危重孕产妇网络救治专家,中日友好医院远程医学会诊专家。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中日友好医院青年科技英才课题1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著20余篇,其中6篇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

目 录

Chapter1 健康备孕90天:全心全意为优生

别偷懒,老老实实做好孕前检查/002

做好孕前检查,走好备孕第*步/002

孕前应治疗的疾病/006

孕前应接种的疫苗/011

调养身心,营养与健康不能少/012

提前3个月开始营养储备/012

孕前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饮品/016

孕前一定要补钙/016

孕前要抵制油炸食品/017

算准排卵期,选取*佳怀孕时机/018

关于排卵期的基础知识/018

测算排卵期的主要方法/018

出现特殊变化,可能是排卵期到了/030

掌握受孕技巧,提高精子与卵子结合率/032

*佳受孕体位/032

备孕爸妈要有规律的性生活/034

别让同房变成“例行公事”/035

久备不孕,查查这些项目/037

女性不孕的常见生理原因/037

男性不育的常见生理原因/038

夫妻共同进行必要检查,积极治疗/039

试管婴儿/042

 

Chapter2 逐月养胎:从怀孕到分娩步步跟进

妊娠进程表/046

孕1月(0?4周):新生命诞生的秘密/048

排卵、受精、妊娠的原理/048

从妊娠前就应该注意的事情/051

当妊娠期间患上疾病时/056

遗传的奥秘/060

孕2月(5~8周):初次检查,确诊怀孕/064

有可能是怀孕了/064

计算预产期的方法/067

初次妇科检查/069

畸形儿检查/071

正确接受产检的方法/073

什么是异常妊娠/081

帮你顺利度过早孕反应期/084

令人烦恼的孕吐/092

选择适合自己的医院/093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医院/096

高龄初产的孕妈妈须知/098

确认有无染色体异常的出生前检查/100

孕3月(9?12周):平安度过早孕反应期/102

办理孕妇保健手册/102

先兆流产时的应对方法/102

关于流产需要知道的事/105

职场孕妈妈的妊娠生活/109

预防便秘/112

预防贫血/115

性生活时要相互体贴/118

孕3月产检/120

孕4月(13?16周):控制体重,逐步适应孕期生活/128

开始控制体重/128

适合孕妈妈的运动/134

孕期站、坐、躺、走的正确姿势/135

孕妇内衣的挑选方法/138

孕妇装的挑选方法/140

准备育儿用品/143

妊娠初期的小症状/145

对妊娠初期相关疑惑的解答/151

孕4月产检/155

孕5月(17?20周):感知胎动,与胎儿成为好朋友/160

胎动是胎儿发出的信号/160

试着与腹中胎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162

回到父母家生孩子/164

积极参加妊娠期健身运动/167

做顺产操/168

孕5月产检/172

孕6月(21?24周):学习育儿知识,给胎儿*好的关爱/180

参加父母课堂/180

开始护理乳头和乳晕部位/183

是时候考虑宝宝起名字的问题了/188

孕6月产检/190

孕7月(25?28周):振作精神,及时应对早产危机/194

如何预防早产/194

关于早产/195

出现先兆早产症状时/196

妊娠中期的小症状/201

对妊娠中期相关疑惑的解答/207

孕7月产检/210

孕8月(29?32周):定时监测,平安度过孕晚期/218

注意妊娠高血压疾病/218

准备待产包/221

担心出现胎位倒置的孕妈妈须知/224

双胎妊娠的注意事项/227

孕8月产检/230

孕9月(33?36周):做做顺产操,进入分娩准备期/240

胎盘与羊水的病症/240

孕晚期的睡眠/243

妊娠后期的小症状/244

对妊娠后期相关疑问的解答/251

孕9月产检/255

孕10月(37?40周):做好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到来/258

为住院做准备/258

足月时的异常症状/259

临产征兆/261

出现临产征兆后相关问题的解答/263

怀孕后期急救/265

选择顺产的情况/266

关于难产/267

矫正胎位/268

孕10月产检/270

 

Chapter3 分娩,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娩方法/276

各种分娩方法/276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娩方法/284

分娩中的常见问题/285

了解自然分娩全过程,将顺产进行到底/287

分娩时的医疗措施/287

需要使用促进宫缩的药物时/289

会阴切开/291

推进产程的3大要素/294

关于剖宫产/297

什么是剖宫产/297

既定剖宫产/297

紧急剖宫产/299

剖宫产的流程/299

剖宫产的方法:纵切和横切/301

针对分娩进行的麻醉/302

出现难产时/304

宫口僵硬不张开/304

胎儿很难娩出时/305

准爸爸陪产必修课/307

分娩是两个人共同完成的事情/307

陪产不必强求,关心妻子的途径有很多/308

准爸爸该做的事/312

脐带血/313

二胎妈妈分娩注意事项/314

 

Chapter4 产后恢复:坐好月子不留病

产后一周身体会出现变化/318

产后的身体变化/318

为什么要“坐月子”/319

产后为什么容易出汗/320

产后恶露/320

轻松开启月子时代/322

月子日程表/322

实用的月子用品/324

产后健康检查/325

在哪里坐月子/327

如何减少产后脱发/328

产后不宜束腰/329

适合产后进行的运动/330

产后饮食宜忌全知道/332

产后营养计划/332

产后饮食注意事项/334

产后并发症护理/337

产后大出血/337

产后贫血/338

产后会阴胀痛/339

产后腹痛/340

产后腰腿痛/340

子宫复旧不全/341

盆腔瘀血综合征/342

产褥感染/343

产后排尿困难/344

产后尿失禁/345

乳房湿疹/346

产后乳腺炎/346

乳汁淤积/347

乳头皲裂/348

如何远离产后抑郁/349

妈妈坐月子,爸爸要干什么/351

 

Chapter5 新生儿喂养与护理:陪宝宝走过第*个关键期

新生儿生理特点/354

认识新生儿的身体/354

新生儿的各项机能/357

新生儿的特征/358

新生儿日常护理/363

如何抱宝宝/363

如何为宝宝做日常清洁/365

如何给宝宝穿衣服/367

如何为宝宝洗澡/368

为宝宝换尿布/370

为宝宝更换纸尿裤/371

新生儿科学喂养/373

母乳喂养的好处/373

初乳/374

新生儿吃母乳越早越好/375

哺乳的正确姿势/376

母乳喂养误区/378

职场妈妈如何进行母乳喂养/379

奶水不足如何“催” /381

人工喂养 /383

新生儿需要哪些营养素/384

断奶的方法/385

断乳食品基本知识/386

教宝宝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388

早产儿,低体重儿,过熟儿/389

宝宝正常发育的标准/391

训练宝宝的触觉能力 /392

训练宝宝的听觉能力 /393

有益宝宝的体操 /394

健康宝宝从亲子按摩开始/395

宝宝的大便与健康/396

宝宝的排便训练/397

宝宝睡觉习惯的养成/399

保持乳牙健康/400

带宝宝外出的准备/401

如何挑选给宝宝看的书/402

管教宝宝的方法/403

表扬宝宝的好方法/405

新生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407

预防接种/407

正确地给孩子用药/409

宝宝的安全与急救/411

新生儿发热/413

退烧的方法/414

新生儿吐奶 /415

怎样判断新生儿是否腹泻/416

新生儿湿疹/417

新生儿黄疸/418

新生儿肛门感染/419

新生儿鹅口疮/420

新生儿鼻塞/421

预防新生儿脐炎 /422

防治新生儿“歪脖子”/423

预防新生儿尿布疹/424

预防新生儿肺炎/425

新生儿不明原因的青紫/428

新生儿用药须知/428

二胎时代,带着大宝养二宝的注意事项/430


前 言

“慈母的心灵早在怀孕的时候就同婴儿交织在一起了。”相信每一位女性在得知自己怀孕后,从生理到心理的各方面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宝宝在腹中一天天成长,身体的负担越来越重,心中虽然欣喜却又会夹杂着担忧:宝宝会健康成长吗?该补充什么营养好呢?自己可以顺产吗?肚子这么大了可以做运动吗?……

这本书的用意正是在此。我综合了平时经常被孕妈妈咨询的问题以及自己多年来的临床经验,编撰了这本《全护理好孕安产百科》。翻开这本书,你可以了解许多必备的孕育知识。从计划备孕到成功怀孕,从早孕不适时的难受到初为人母的喜悦,从迎来宝宝的喜悦到对分娩的恐惧,从看到宝宝出生的幸福到坐月子时的谨慎……在这里,每一位孕妈妈都能找到从备孕期到产后育儿时期一切疑惑的解答,经历一段幸福的孕期旅程。

衷心地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女性朋友们顺利受孕、安心养胎、成功分娩、健康坐月子,成为准妈妈孕期的好帮手。

免费在线读

什么是异常妊娠

 妊娠初期孕妇发生出血时,说明存在包括异位妊娠在内的异常妊娠的可能。如果发现出血以及其他细小的身体变化,孕妈妈要及时就医。

B超检查有时可以发现异常妊娠

 所谓正常妊娠是指在B超检查中能够确认胎囊位于子宫里,能够确认胎芽和胎心,具备这些条件,医生就可以做出正常妊娠的诊断。但是,如果明明已经出现妊娠反应却观察不到胎盘,或者下腹部有痛感、发现有出血的话,说明受精卵有可能已在子宫内膜外着床,这种情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异位妊娠或宫外孕。

 包括子宫外妊娠在内,当出现继续妊娠变得较为困难的情况时,即为异常妊娠,此时孕妈妈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如果使用验孕药物时已经出现阳性反应,却没有立即去医院就诊,就可能错过发现异常妊娠的时机,导致可能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所以孕妈妈要切记,一察觉到妊娠就要立即去医院接受检查。

异位妊娠

 受精卵在输卵管、卵巢或宫颈等子宫内膜以外的地方着床的妊娠被称为异位妊娠。异位妊娠也会伴有妊娠反应,因此凭自己的感受无法判断。

 大多数异位妊娠是受精卵在输卵管着床,但那里没有可供宝宝发育的空间,所以在受精卵从胎芽状态进一步发育时,会出现因输卵管压迫而导致的流产或者输卵管破裂等情况。如果在输卵管内流产,会出现下腹部疼痛、持续出血等症状。如果输卵管破裂,会伴随有大量出血,还可能出现剧烈疼痛、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有的孕妈妈没有察觉自己已经妊娠,在出现上述症状后才发现是异位妊娠,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当出现不同于平时的腹痛和出血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切除单侧输卵管后仍可以正常妊娠

 出现异位妊娠中*常见的输卵管妊娠时,要进行手术,切除破裂部分并设法保留剩余的输卵管。手术如何进行,要根据异位妊娠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只切除了单侧输卵管且另一侧输卵管未出现异常,孕妈妈今后还可以再次妊娠。

 虽然再次妊娠时发生异位妊娠的概率比第*次妊娠时高,但即便再次妊娠,只要受精卵能正常着床,对整个妊娠过程以及宝宝都不会有什么影响。

葡萄胎

 葡萄胎是形成胎盘的绒毛组织异常增生引起的病症。大量增生的颗粒状物质充满子宫,看起来像是一串串葡萄,所以被称为“葡萄胎”。妊娠初期会出现早孕反应,但没有明显的症状。这种异常妊娠的原因是受精卵染色体异常。

 现在的B超检查已经能够正确诊断出葡萄胎。在还无法看到胎囊和胎囊中小宝宝的妊娠初期,需要更加细心地关注妊娠过程。可以通过B超观察内部影像是否正常,或者通过检测尿液中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含量来做出诊断。

 但是,在刚刚妊娠的阶段,很难辨别出葡萄胎与正常妊娠。形成葡萄胎的孕妈妈也可能出现自己可以感知的症状,例如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较强烈,完全不想进食等。不过,子宫的大小超过相应的妊娠周数应有的大小也可作为判断时的一个参考。总之,如果出现褐色分泌物或者持续出血就应立即就医。

 被诊断为葡萄胎后,应尽快进行手术把子宫内的非正常物质清除干净。要将葡萄胎彻底清除,大概需要两次手术。虽然概率很小,但存在发生绒毛癌的可能,所以术后1年内要定期检测血液中的HCG以及测量基础体温,在医生表示可以再次妊娠之前要采取避孕措施。

 

帮你顺利度过早孕反应期

 妊娠初期多数的孕妈妈都会出现早孕反应。下面介绍一下早孕反应的原因,针对不适反应的应对方法以及出现早孕反应后饮食上注意事项等。还会介绍一些前辈孕妈妈顺利度过早孕反应期的方法。

为什么会发生早孕反应

 究竟为什么会发生早孕反应,针对这个问题的成因还没有具体的医学解释。*有力的说法是,由于妊娠子宫内的绒毛组织会大量分泌出一种叫作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荷尔蒙,而这种荷尔蒙会刺激呕吐中枢神经等系统,从而产生早孕反应。

 另外一种说法是,伴随着妊娠的开始,体内荷尔蒙的平衡会发生激烈的变化,从而使自律神经变得不安定,母体会判断胎儿为异物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导致早孕反应。

早孕反应

 孕妈妈一般从月经周期推迟,刚刚意识到怀孕时开始就会出现早孕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胀、恶心、呕吐、身体疲倦等,还会伴有头痛、微热、肩膀酸痛、对气味变得敏感、产生大量痰、对食物的喜好发生变化、容易晕车等症状。很多孕妈妈如果不常吃点东西,就会觉得很难受。

 妊娠4?15周左右感觉到以上症状的孕妈妈占大多数,其中8?9周是*难熬的时期。但是,早孕反应的时期与程度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有些孕妈妈在第10周左右就开始逐渐脱离早孕反应,也有些可能会一直持续到分娩时 ,还有些甚至完全没有早孕反应。

早孕反应的主要症状及缓解方法

身体疲倦、容易犯困

 做什么事情都没力气、不管睡多久还会觉得困是早孕反应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孕妈妈应该尽量放松自己,在可以休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休息。

对气味比较敏感

 由于自律神经的平衡产生了变化,从而使嗅觉神经变得过于敏感。这个时候对室内进行小范围的换气,呼吸一些新鲜的空气可以得到缓解。

头痛、情绪激动

 当有头痛症状出现时,切记不要擅自服用止痛药,一定要咨询产科医生。当孕妈妈产生激动情绪时,尽量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

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早孕反应中*具代表性的症状。起床后空腹状态时症状*为明显,因此,孕妈妈应该多准备一些马上就可以食用的饼干等食物。另外,还要积极地进行水分补给。

吃自己想吃的东西,尽量多补充水分

 由于早孕反应严重而导致无法正常进食,这是否会影响给胎宝宝输送营养呢?存有这种疑问的孕妈妈为数不少。其实妊娠早期的胎宝宝个体十分微小,还不需要担心营养的问题。孕妈妈的身体会优先将营养输送给胎宝宝,所以在想吃东西的时候,哪怕只是少量也要尽量吃一点。

 早孕反应一词在英语中是morning sickness,因为早上起床时是身体血糖值*低的空腹状态,所以症状也会*为严重。建议孕妈妈可以在床头准备一些饼干等食物,醒来后稍微吃一点东西,就可以缓解难受的症状,顺利起床了。也可以准备一些容易下咽的果汁、运动饮料等。

妊娠剧吐

 早孕反应是多数孕妈妈都会经历的生理现象,但有的孕妈妈早孕反应则比较强烈,例如一天中多次呕吐引发严重脱水症、由于不能正常进食引起了营养障碍使身体变得衰弱等,通常这样的状态会被诊断为妊娠剧吐。

 如果长期持续发生妊娠恶阻,可能会影响到胎宝宝,有必要进行输液治疗。参考以下几项,孕妈妈可以确认自己的早孕反应是否需要进行妊娠剧吐治疗。

 1连续数日几乎未能进食任何食物。

 2站起来时觉得头晕、身体发飘。

 3呕吐频繁,无法正常生活。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中的任何一种,孕妈妈都要及时跟医生沟通。根据诊查结果,判断是否为妊娠剧吐,是否需要住院治疗或者输液治疗等。

如果短时间内体重骤减需要立即就医

 由于早孕反应,很多孕妈妈都会反复呕吐、不能进食,相对于妊娠前的体重,孕妈妈的体重在孕期会相对减少。不过,早孕反应造成的体重减少,其实是由于体内储存的脂肪在燃烧造成的,如果体重下降2?3kg可以先暂时观察一下,不必过于担心。

 但是,如果在2?3天内体重减少了4?5kg,且存在数日未能正常进食的情况,就不只是消耗脂肪的问题了,应立即与医生沟通。这时可能会由于体重骤减,出现不能站立、疲倦无力等症状。

 另外,还有一些孕妈妈如果不吃点东西就会觉得很难受,由于饮食规律被打破所以体重增加,这时也不用过分担心,在早孕反应期间应该尽量以缓解症状为主,体重管理可以等早孕反应期过后再着手进行。

早孕反应期间的工作与家务活应优先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

 早孕反应比较严重的时期,可能会对以前很得心应手的洗衣、做饭、购物等家务工作产生一定影响。有的孕妈妈心里想着为家人做饭,可是到了厨房反而会刺激得早孕反应更加严重,非但不能帮忙,反而给家人增添麻烦。

 早孕反应只是一时比较严重,几乎大多数孕妈妈度过一定时期,就没有症状了。所以早孕反应期间应该尽量避免强迫自己做不能做的事情,应该接受家人的帮助,事事以自己的身体状况为优先考虑,悠闲轻松地度过这个时期。至于做饭,可以让丈夫做些拿手菜,或是吃一些速冻食品、外卖等。偶尔也可以放松一下,跟丈夫一起过个二人世界下个馆子之类的。

 工作中的孕妈妈可能会在上班的公交车内或者办公室内对气味感觉很敏感,这个时候应该提早告知上司已经妊娠的消息,方便周围的同事理解一下。根据妇女保护条例,女职工因怀孕或者哺乳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应当与本人协商调整工作岗位或者改善相应的工作条件。根据各单位的员工福利制度,可能会有调整错峰出勤、缩短勤务时间等福利。医院也会根据孕妈妈的实际情况开具需要在家休养的证明,可以向所在工作单位提交证明。

 责任感强的孕妈妈往往会坚持工作,但一定要注意休息,有机会要尽可能地躺一会儿、趴一会儿。晚上也要早点睡觉,不要熬夜,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疲劳。


产后恢复与新生儿护理实战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产后妈妈的身体恢复、心理调适以及新生儿的科学照护,旨在为初为人父母者提供一套全面、实用且富有同理心的指导手册。我们深知,从孕育生命到迎接新生命降临,是一个充满喜悦却也伴随着巨大挑战的过程。产后阶段,无论是身体的剧烈变化,还是面对一个完全依赖你的小生命,都可能让新手父母感到手足无措。因此,本书将陪伴您走过这段关键的“第四个三个月”,确保您和宝宝都能以最健康、最舒适的状态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第一部分:产后身心复原的黄金法则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产后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与有效干预措施,强调“慢下来,好好养”的理念。 一、产后生理变化的深度解析与应对: 恶露的观察与处理: 详细描述了恶露在产后不同阶段的颜色、量和气味变化,明确指出何时需要警惕感染信号,以及如何通过日常护理加速子宫复旧。 伤口护理的精细化管理: 针对顺产会阴撕裂伤和剖腹产腹部切口,提供了一整套无菌护理流程、红肿疼痛的居家缓解技巧,以及预防疤痕增生的实用方法。 盆底肌的重建与训练: 解释了盆底肌松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系统介绍凯格尔运动的进阶技巧,并推荐针对不同恢复阶段的盆底康复操,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肌肉紧张。 乳房健康维护: 涵盖了从初乳分泌到母乳喂养全过程中的乳房护理。重点讲解如何预防和处理乳腺管堵塞、乳房胀痛、急性乳腺炎等常见问题,并提供科学的断奶流程指导。 二、产后情绪与心理调适: “婴儿蓝”与产后抑郁的辨识: 区分正常的产后情绪波动(Baby Blues)与需要专业干预的产后抑郁症(PPD)。提供识别风险信号的清单,并强调配偶及家人的支持作用。 睡眠剥夺下的高效休息策略: 针对夜间频繁喂养导致的睡眠不足,提供碎片化休息技巧、优化睡眠环境设置,以及如何在疲惫状态下保持决策清晰的方法。 自我形象的接纳与重建: 探讨产后身体变化的心理影响,鼓励妈妈们设定合理的恢复期望值,关注身体的功能性而非仅仅是外形,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第二部分:新生儿科学照护与早期发展 本部分是针对零到三个月新生儿护理的实践手册,强调安全、卫生和亲密联结。 一、基础生命体征的日常监测: 体温、呼吸与心率的正确测量: 教会父母如何准确捕捉新生儿的生理数据,识别低体温、呼吸急促或暂停等紧急情况的早期信号。 脐带残端的护理与蜕落: 详述保持脐部干燥的技巧,不同类型脐带的清洁方法,以及何时应寻求儿科医生检查。 皮肤与口腔的日常清洁: 介绍新生儿敏感皮肤的清洁频率、沐浴技巧,以及如何预防尿布疹,并指导家长观察口腔内的鹅口疮等常见问题。 二、喂养艺术与营养支持: 母乳喂养的进阶技巧(非仅限初学者): 深入讨论深层含乳姿势的调整、有效排空乳房的策略、追奶的科学方法,以及如何应对“返奶”或“奶阵过强”等特殊情况。 配方奶喂养的精确执行: 详细解读不同配方奶的成分差异,强调冲调的黄金比例、奶瓶和奶嘴的选择与消毒标准,以及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拍嗝的艺术与防吐奶: 介绍多种有效的拍嗝姿势,并解释吐奶与溢奶的区别,提供预防胃食管反流的喂养和抱姿建议。 三、睡眠与安全环境的构建: 安全睡眠环境的“零妥协”原则: 详尽介绍预防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六大关键要素:仰卧、硬质床垫、不使用蓬松床上用品等。 理解宝宝的睡眠周期: 帮助父母区分新生儿的浅睡和深睡阶段,理解“小睡”的需求,并建立温和的入睡信号,而非强行培养“睡眠训练”。 居家环境的安全排查: 从电源、家具固定、窒息风险物体的移除等方面,构建一个适合新生儿的无障碍安全空间。 第三部分:与宝宝的有效沟通与联结 本部分关注情感交流和早期刺激,帮助父母理解宝宝的非语言信号。 解读宝宝的“语言”: 识别哭声背后的不同需求(饥饿、疼痛、无聊、过度刺激),以及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了解宝宝的情绪状态。 亲密接触的力量(肌肤接触与按摩): 阐述肌肤接触对宝宝压力荷尔蒙的调节作用,教授一套简单易学的婴儿抚触流程,增进亲子间的依恋关系。 早期认知发展的温和引导: 推荐适合新生儿的视觉和听觉刺激活动,强调高质量的互动——如对话、唱歌——远胜于被动地使用电子产品。 总结: 本书的目标是赋能父母,使其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新生儿照护期,拥有一份清晰、镇定且科学的行动指南。我们相信,科学的知识是建立自信的关键,而温柔的关怀则是滋养生命最好的养分。阅读本书,您将获得的不只是一堆信息,更是一种面对挑战时的从容与掌控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堪称一绝,完全没有传统工具书那种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觉。色彩搭配柔和自然,大量的插图和流程图把复杂的生理变化和护理步骤变得一目了然。我尤其喜欢它在关键信息点上的处理——那些被单独圈注出来的“红灯警示”和“黄金时间建议”,非常适合像我这样时间紧张的职场妈妈。我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啃读每一页,只需要快速翻阅到我当前孕周或关注的主题,就能迅速定位到核心信息。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我甚至发现,这本书的索引和术语表做得非常专业,如果我听到医生提到了某个医学名词,我能很快在书里找到对应的解释,从而更好地参与到与医护人员的沟通中去。它不只是知识的集合,更是一本高效的“查阅工具”。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以为这种“百科”类的书籍会很枯燥,充满了医学术语和冰冷的数据,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人性化。它就像一个体贴入微的“孕期伙伴”,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候给出最恰当的提醒。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分娩过程时的章节,以往我总觉得生产是一件神秘又恐怖的事情,书里用清晰的图文解释了产程的各个阶段,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应对策略。比如,当宫缩开始时,如何通过呼吸法和体位来有效缓解疼痛,这些都是教科书上可能不会详细描述,但对实际生产至关重要的“实战技巧”。更让我感到贴心的是,它对“产后护理”的重视程度。很多孕妇书籍往往在前三个月后就戛然而止,这本书却将产妇的身体恢复、情绪管理,甚至是新生儿黄疸、湿疹等常见问题的处理都囊括了进去,让我对整个“安产”的概念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不再仅仅局限于分娩的那一刻。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孕期新世界的大门!我之前对怀孕生孩子的了解,基本都是从亲朋好友那里听来的零星信息,零零散散的,听起来要么太夸张,要么就是过于“经验主义”,让我心里七上八下。拿到这本《全护理好孕安产百科》后,我立马被它那种系统、科学的编排方式所吸引。它不是那种只会告诉你“多吃点好东西”的泛泛之谈,而是深入到孕期的每一个阶段,从孕前准备到分娩后的恢复,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了详细的解析。特别是关于孕期营养的部分,它不仅仅罗列了需要补充的元素,还结合了不同孕周的生理变化,给出了非常实用的食谱建议和注意事项。比如,关于叶酸的补充时机和剂量,这本书给出的解释就比我之前在网上查到的要严谨得多,让我对“科学备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翻阅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产科专家进行一对一的咨询,所有的疑虑都能在这里找到相对权威且易于理解的解答。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极大地缓解了我初为人母的焦虑。

评分

对我而言,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信心体系”。在备孕和怀孕初期,我常常会因为接收到太多不一致的信息而感到焦虑,害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影响了宝宝的发育。这本书以其强大的信息支撑和清晰的逻辑结构,像一个定海神针一样稳住了我的心神。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为什么。例如,它解释了为什么某些检查是必要的,为什么某些症状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而不是病症的信号。这种深层次的理解,让我从一个被动接受指令的“孕妇”,转变为一个积极主动、能够管理自己孕期健康状况的“准妈妈”。这种赋权感,远比单纯的知识点堆砌更有价值,它让我能够以更从容、更积极的心态迎接生命的奇迹。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细节有着近乎偏执要求的人,尤其是在关系到自己和宝宝健康的问题上。这本书在处理一些争议性话题时的严谨态度,让我非常欣赏。例如,关于某些传统习俗和现代医学建议之间的冲突点,这本书没有简单地否定或全盘接受,而是会引用最新的研究数据,分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最终给出既尊重个体差异又符合主流医疗标准的建议。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孕期轻微的便秘问题感到很困扰,市面上很多建议都指向服用药物,但这本书在强调了生活方式干预(比如特定食物的摄入量和水分补充)的重要性后,才谨慎地提到了药物的适用指征和安全性,这种平衡的处理方式让我感觉作者是真正站在准父母的角度,而不是急于推销某种单一的解决方案。这种细致入微,又不失客观公正的写作风格,在同类书籍中是相当罕见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