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共2册】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日)奥野宣之 著 后浪

套装共2册】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日)奥野宣之 著 后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奥野宣之 著,苏萍 译
图书标签:
  • 信息整理
  • 阅读方法
  • 效率提升
  • 学习技巧
  • 自我提升
  • 奥野宣之
  • 后浪
  • 工具书
  • 思维导图
  • 读书笔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0097204
商品编码:16683517917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0082972
包装:平装
定价:36.00##

具体描述





  • 出版社: 
  • ISBN:9787210082972
  • 包装:平装
  • 定价:36.00
  • 外文名称:
  • 开本:32开
  • 出版时间:2016-06-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251
  • 字数:113000
  • 正文语种:中文


编辑推荐  你会做笔记吗?你的笔记有章法可循吗?你怎样记,决定你记得怎样。《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会教你如何用一本笔记将书中的精华用高效的方式整理记录下来,只有记得好,才能记得牢!
  不止笔记,从选书到购书,到笔记的分类检索与文具的巧妙利用,读书的过程中处处皆学问。以信息整理术闻名日本的“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将在本书中告诉你,如何将读书的效率大化,如何为你自己创造一个精神上的图书馆。
  随想笔记:自由记录,信手粘贴,将枯燥笔记化为创意之源;聪明人的购书清单:激活日常求知欲,不落入营销陷阱,掌握选书主动权;“葱鲔火锅式”摘抄法:摘抄与评论交替进行,加深记忆理解,让原创思考遍地开花。

内容简介  对在漫长人生中读过的书而言,人类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如果想在读完每一本书后都有扎实的收获,就需要有技巧地写读书笔记,并养成长期的习惯。
  传媒业出身的奥野宣之创造的一元化笔记读书法涵盖了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检索以备重读这五个步骤,提供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他倡导有目的性地购书,让读书从一开始就充满主动性;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养成随时记录心得体会的习惯;学会摘抄,让原书精髓与自身思维的火花交相辉映;完善整理归档工作,做好的笔记需要反复重读才能凸显其价值。他还从自身经验出发,介绍了19个让读书体验更充实、有效的小窍门。
  读书笔记会帮助我们改变读书方法,而读书方法的改变又会带来思考方式的转变。如果你也想见证这段神奇的转变,那就从现在开始,随时把笔记本带在身边吧。

作者简介  奥野宣之,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在利用新闻出版经验进行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NHK和TBS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
  他的其他著作包括《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

目录关于完全版的发行1
前言5
*一章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1
人与书关系的改变者/3
让笔记成为读书时的好伙伴/5
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效/11
通过笔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13
完善购书、读书和活用的方式/15
将读书过程结构化/19
把读书相关信息记入同一本笔记/24
将笔记本一元化的技巧/29
第二章用购书清单指名购书35
购书清单是一份无形的财富/37
通过记录掌握选书主动权/40
在实体店购书印象更深刻/44
列购书清单的诀窍/46
在线清单的优缺点/51
指名购买的威力/53
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线索/59
让清单和笔记本联动起来/61
找到能帮助自己找书的“枢纽书”/64
了解报纸的出版习惯/66
认真研读报刊书评/67
第三章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71
笔记让读书成果一目了然/73
读书笔记改变读书方法/75
从一句话开始/78
无法坚持做笔记的原因/80
巩固印象的笔记/81
做记号的三个步骤/83
利用书签边读边写/86
巧用标记区分对象/88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90
通过摘抄促进对书的消化/95
寻找*具代表性的语句/97
激发思想的火花/99
剪报式读书笔记/102
复印粘贴以备重读/105
重读书评以加深思考/108
经过时间积淀的精华/112
笔记塑造生活/114
第四章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119
学以致用的读书体验/121
积极输出促进思想内化/122
在固定场景中重读笔记/124
养成重读的习惯/126
在重读过程中有所收获/128
通过重读为思想增色/131
过去的读书体验在读书生活中的运用/133
在博客上写书评/134
做好笔记是写好文章的基础/139
读书笔记是一剂解忧药/140
创意源自既有信息重组/145
怎样迅速找到目标内容/149
在笔记本外面做好标记/150
制作检索用标签/152
将检索数字化/154
杜绝“想不起来”的情况/157
让“书读百遍”不再只是口号/163
第五章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167
附录写读书笔记的26款实用文具203
后记231
出版后记234


  • 出版社: 
  • ISBN:9787210097204
  • 包装:平装
  • 定价:36.00
  • 开本:32开
  • 出版时间:2017-11-01
  • 用纸:胶版纸
编辑推荐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作者奥野宣之成名作,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在日本引发“笔记风潮”的创始之作。

  比日程手帐更深入,比课堂笔记更丰富的一元化笔记术:只用一册白菜价的笔记本,一网打尽生活中易遗漏的宝贵信息,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数据库,给予原创灵感充分发酵的空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让深度思考成为习惯,让闪亮创意随处可得。

  一系列简单实用的笔记小技巧,帮你提高记录效率,发动头脑风暴,营造创作氛围,调整日常心情,让每一天都过得更有含金量。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笔记本搜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只需遵循简单的三条规则——一元化、时序化和索引化,便可以自由地玩转笔记本,酝酿只属于自己的创意。

  作者将笔记促进创意生成的过程分为收集、咀嚼、发酵、顿悟和具体化五个步骤,并针对前三个步骤提供了大量切实好用的笔记技巧。作者还介绍了自己在长期实践中发明的改良笔记本的诀窍,和能让记录事半功倍的可选文具。笔记不仅是积累材料的手段,更代表了一种热爱思考、时刻不忘吸取知识、认真对待生活、重视自身修养的积极态度。

  本书是媒体人从业十余年的经验之谈,同样适合所有希望在思考、写作与创意方面有所收获的读者。


作者简介

  奥野宣之,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在利用新闻出版经验从事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NHK和TBS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

  他的其他著作有《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


目录

序章 简洁的信息才实用

第1章 一册笔记本建构的知识生产体系

第2章 一元化笔记法的三条规则

第3章 高效率记录信息的书写和粘贴法

第4章 孕育创意的生活日志

第5章 帮助活用素材的知识生产技巧

附录 让笔记本物尽其用的创意集


思维的导航与知识的海洋:解锁信息时代的高效学习之道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同置身于一片浩瀚的海洋,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所裹挟。新闻、文章、邮件、书籍、社交媒体……它们以惊人的速度涌来,试图占据我们有限的注意力和认知空间。如何在信息的洪流中保持清醒,找到真正有价值的“珍珠”,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汲取精华,避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却依旧迷失方向?这不仅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更是我们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本书系,精选了两部在日本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备受推崇的经典之作,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而实用的信息管理和深度阅读指南。它们不是理论的堆砌,而是作者数十年实践经验的凝练,是帮助我们拨开信息迷雾、锚定知识航向、实现高效学习的有力工具。 第一册:信息整理的智慧——构建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信息过载的时代,不是缺乏信息,而是缺乏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能力。我们常常感到知识碎片化,难以整合;灵感稍纵即逝,无法捕捉;重要信息淹没在垃圾堆里,难以寻觅。这不仅降低了学习效率,更可能导致思维的混乱和行动的迟滞。 本书将带你走进一个全新的信息管理世界。它不再是简单的文件归类或笔记堆积,而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作者将引导我们认识到,信息整理的本质在于“理解”与“关联”。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高效地收集信息,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并建立起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动态更新的知识体系。 信息收集的艺术: 你是否还在为如何找到可靠的信息源而烦恼?本书将揭示高效的信息收集策略,从广泛的互联网搜索到深入的专业文献查阅,教会你如何辨别信息真伪,如何快速定位核心内容。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工具和技巧,将有价值的信息源源不断地纳入你的“信息雷达”。 笔记的进化: 传统的笔记方式往往流于表面,难以形成深度思考。本书将颠覆你对笔记的认知,从被动记录转向主动思考。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各种创新的笔记方法,例如思维导图、康奈尔笔记法、卡片笔记法等,将零散的思考片段串联起来,挖掘信息背后的逻辑和意义。你将学会如何让笔记成为思想的催化剂,而非知识的墓碑。 关联的力量: 真正强大的知识体系,并非信息的简单叠加,而是信息之间的紧密关联。本书将教授你如何通过建立“连接”,将看似无关的信息点连接成一张知识网络。你将学习如何运用“主题法”、“关联词法”等技巧,让你的知识体系变得立体而生动,便于检索和调用。当新的信息涌入时,你能够迅速将其置于已有知识框架中,实现知识的有效叠加和创新。 知识的沉淀与输出: 收集和整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本书还将指导你如何将整理好的知识进行沉淀,并通过输出(如写作、演讲、讨论)来巩固和深化理解。你将学会如何让你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创新引擎,为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将摆脱信息焦虑,成为信息的主人,构建起一个高效、个性化、能不断成长的知识管理系统。你的大脑将不再是杂乱的仓库,而是有序的花园,每一株知识都得到精心照料,并能绽放出独特的花朵。 第二册:阅读的深度——掌握一本书的精髓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前人智慧的宝库。然而,面对厚重的书籍,我们常常感到无从下手,读后却一无所获。是书本的问题,还是阅读的方法有问题?本书将告诉你,阅读并非简单的文字解码,而是一场与作者心灵的对话,一次思想的深度探索。 本书将为你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深度阅读方法,帮助你从“泛读”走向“精读”,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从而真正掌握一本书的核心思想,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它将改变你对阅读的看法,让你体验到阅读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思维的升华。 阅读前的准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书将教会你如何在阅读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了解作者背景、书籍的时代背景、本书的核心主旨等。你将学会如何设定阅读目标,如何带着问题去阅读,从而让你的阅读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提问式阅读: 传统的阅读方式往往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提问式阅读则是一种主动的探究过程。本书将指导你如何带着批判性思维,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出疑问,质疑作者的观点,寻找论据的支持,从而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你将学会如何与作者进行思想的“辩论”,在碰撞中激发更深刻的理解。 标记与注释的艺术: 动笔标记,是阅读者与文本互动最直接的方式。本书将教你如何有效地利用划线、批注、符号等方式,标记出关键信息、精彩段落、自己的疑问和想法。你将学会如何让你的书本“活”起来,成为你思想的映照,便于日后的回顾和思考。 章节的结构与逻辑: 每一本书都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本书将引导你关注书籍的章节安排、段落组织、论证方式,理解作者如何一步步构建起他的思想体系。你将学会如何拆解一本书,理解其“骨架”,从而抓住其核心要义。 阅读后的消化与反思: 阅读的终点,是理解与应用。本书将强调阅读后的消化和反思过程,包括如何进行总结、归纳,如何将书中的思想与自己的经验相结合,如何将其转化为行动。你将学会如何让一本书的价值最大化,让其真正成为你人生的一部分。 构建你的“第二大脑”: 本书的阅读方法与信息整理的智慧相辅相成。你将学会如何将深度阅读中获得的精华,有机地融入你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形成一个动态的、不断积累的“第二大脑”。 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将不再是那个被动翻书的读者,而是成为一个主动的知识探索者。你将能够从每一本书中汲取到最宝贵的营养,让阅读真正成为你持续学习和成长的强大引擎。 总结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信息时代,掌握有效的信息整理和深度阅读方法,是我们提升学习效率、增强认知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这两本书的结合,为你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从信息的收集、整理、关联,到书籍的深度理解与运用。它们是为你量身打造的思维工具箱,是你在知识海洋中航行的指南针,是你在信息洪流中站稳脚跟的压舱石。 翻开它们,你将开启一段全新的学习之旅,解锁思维的无限可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抵达智慧的彼岸。这不是简单的书本推荐,而是对你未来学习和成长道路的战略性投资。让我们一起,用智慧驾驭信息,用深度点亮知识,成为一个真正能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不断前进的学习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这套书,我实在是太激动了!作为一个常年被信息洪流淹没、堆积如山的读书笔记和待读清单困扰的“书虫”,能遇到《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两本书,简直就像在沙漠中找到了绿洲。我一直觉得,读书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获取知识、启发思考,最终转化为行动。然而,现实是,我读过的书,很多信息都像散落的珍珠,串不起来;脑子里装着一堆零碎的想法,却不知如何梳理成有用的体系。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在我迷失在信息迷宫时,给了我方向。它不仅仅是教我怎么做笔记,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认识”信息,理解信息的价值,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我过去常常是想到什么就记什么,结果就是一堆没有章法、难以查找的片段。奥野宣之先生提出的“信息整理术”,让我看到了希望。他强调的是一种“流程”,从信息输入、加工、储存到最终输出,每一个环节都有切实可行的方法。我特别喜欢他关于“信息加工”的论述,不仅仅是摘抄,而是要将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关联和思考。这对于我这种容易“读书死”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开始尝试用他介绍的方法,将平日里收集的各种资料,比如文章、网页、书籍中的金句,进行分类、标记,甚至用他提到的“笔记法”,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有逻辑的知识网络。现在,我能更清晰地看到我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也更容易在需要的时候,快速找到我想要的信息。

评分

拿到这套书之后,我的内心涌动着一种久违的学习热情。过去,我常常因为找不到有效的方法而感到沮丧,读书这件事,在我心中一度变成了“吃力不讨好”的差事。然而,这套书的出现,就像一道曙光,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特别是《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它不仅仅是传授技巧,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对待信息的态度。我过去习惯于将信息视为一个个孤立的实体,而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信息是有生命力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连接,形成脉络。 我特别欣赏奥野宣之先生在书中提到的“活用”概念。他不仅仅强调信息的收集和储存,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信息“用起来”。这让我联想到自己过去那些被遗忘在角落的笔记和资料,它们就像沉睡的宝藏,缺乏被唤醒的钥匙。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正是这把钥匙。它引导我思考,我收集这些信息是为了什么?我希望通过这些信息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才能将这些零散的信息,整合成有用的知识,并最终转化为我的思想和行动?这种由“收藏”到“应用”的转变,是我一直以来渴望的,而这本书,正是给了我实现这个转变的清晰指引。我开始尝试将书中的方法应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比如,我将平日里遇到的问题,以及收集到的相关信息,整理到一个统一的“问题解决”的笔记体系中,这让我能够更系统地分析问题,并从中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评分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则是让我彻底告别了“囫囵吞枣”式的阅读习惯。以前,我总觉得读书就是要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读完,这样才算“读懂”了。结果往往是,读了很多书,却收获寥寥,甚至因为读不完而产生焦虑。奥野宣之先生在书中提出的“阅读术”,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解药”。他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书都需要精读,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值得我们投入同样的时间。他的“预读”、“精读”和“略读”的区分,让我明白了如何根据书的类型、目的和自己的需求,来调整阅读策略。尤其是“预读”,这个环节我之前是完全忽略的,现在才意识到,它能帮助我快速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深入阅读,以及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节省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我最受启发的,是他关于“阅读的目的”的强调。他不是让我们为了“知道”而阅读,而是为了“理解”、“思考”和“行动”而阅读。他鼓励我们带着问题去阅读,与作者进行对话,甚至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判性思考。这让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与书籍互动。我开始尝试在阅读时,主动在书上做标记,写下自己的想法,甚至是将书中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对比和融合。这种“参与式”的阅读,不仅让我的阅读过程变得更有趣,也让我的理解更加深刻,记忆也更加牢固。现在,我读完一本书,不再是“读完了”,而是“收获了”很多东西,这些收获,能够真正地融入我的知识体系,并指导我的行动。

评分

收到这套书,我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长期以来,我深受信息过载和阅读低效的困扰,总是感觉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漂浮,却无法抓住有用的信息,也无法真正消化吸收所读的内容。《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细致入微的向导,带领我走出信息混乱的泥沼。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些表面的技巧,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对信息处理的认知。 我非常欣赏作者奥野宣之先生在书中强调的“信息是活的”这一理念。他教导我如何将那些零散的、看似无关的信息,通过巧妙的整理和连接,转化为有价值的知识体系。我过去常常是“看到什么就记什么”,结果就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笔记,难以查找,也无法串联。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从信息的输入、筛选、加工,到最后的储存和输出,每一个环节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我特别喜欢他关于“笔记的活用”的论述,让我明白,笔记不仅仅是记录,更是思考和创造的工具。我开始尝试用他介绍的“活用笔记法”,将我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关的阅读和思考,都记录下来,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种将信息真正“用起来”的过程,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动创造者。

评分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对于我这个常年与书籍为伴的人来说,其价值不言而喻。我曾经以为,阅读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只要投入时间,就能获得回报。然而,现实往往是,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觉得收获甚微,甚至因为某些书籍的晦涩难懂而望而却步。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阅读的认知。奥野宣之先生提出的“阅读四阶段”理论,让我看到了一个系统、高效的阅读框架。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关于“阅读的意义”的探讨。他不是鼓励我们成为一个“博览群书”的知识堆积者,而是希望我们成为一个能够从书中汲取智慧,并将其内化为自身能力的人。他强调,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个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那些“为了读而读”的行为,重新审视自己阅读的动机。我尝试着运用书中介绍的“目的性阅读”方法,在拿起一本书之前,先明确自己想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然后带着明确的目标去阅读,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我不再是漫无目的地翻阅,而是更有针对性地去寻找我需要的知识和启发。这种“主动式”的阅读,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也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内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