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适读人群 :创业者、企业管理者、学生 1.z有效的大脑思维整理术 用方格笔记本记笔记,图表集合、遵循“空、雨、伞”的笔记之道,有助于整理大脑思维,理顺工作程序,能够开启职业新模式。 2.麦肯锡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公司、东京大学学生都在使用的工作学习方法。 日本一项调查表明考取日本m牌大学的学生都使用方格笔记本。麦肯锡咨询公司一入职就给员工发放方格笔记本。并在员工培训中教授使用方格笔记本的方法。 3.日本累计销售50万册,台湾一上市即刻进入排行榜前3名。 长期雄踞日本亚ma逊前5名,台湾金石堂、诚品一上架立即进入排行榜。 |
| 高桥政史,创新管理有限公司(Creative Management Inc. )董事长,曾任职于麦肯锡咨询公司,还担任过某香港营销公司COO(首席运营官)以及某战略咨询公司经营咨询顾问。他已对2万人进行过“笔记技巧指导”的培训,引进他的笔记记录法的公司已超过200家,有IT公司、外资咨询公司、金融机构、通讯公司、外资金融企业、商社、地产公司、汽车制造商、机器制造商、精密仪器制造商、函购公司、物流公司、医疗机构等等。此外,他还开了一家通过“笔记技巧指导”提升“读?写?发表”能力的培训学校。 |
这是一本教读者如何通过记笔记整理大脑思路的书。 麦肯锡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公司等各大外资管理咨 询公司,以及考取东大的学生…… 聪明的人都在用“方格笔记本”。 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使用方格笔记本,可以“理清大脑思路”。 整理笔记的同时,也能使工作和学习变得更有意思, 效率自然也就越高。 笔记是我们的“第二大脑”。 只要看一个人的笔记本,就能看出这个人的大脑。 你的前途暗淡、人生迷茫是因为你在使用错误的笔记本,错误的记笔记方式。从现在开始使用方格笔记本,遵循空、雨、伞之道,开始新的笔记之路,开启新的人生模式。 |
《序言》麦肯锡的咨询顾问、东大录取生都在使用的方格笔记本008 “使用方格笔记本后,我的能力提升了!” ——方格笔记本使用者们的心声018 针对不同读者的“读法”指引 第一章 想改变人生,就改变笔记本吧! 使头脑变聪明的笔记本VS.阻碍能力发挥的笔记本002 在学校、公司学不到的东西004 在使用速记法、速读法、逻辑思维法之前,重新审视“阻碍能力发挥的笔记本” 006 对笔记本不加选择,会给你带来持续的负面影响009 方格笔记本能改变你014 第二章 麦肯锡的咨询顾问必须使用的“麦肯锡笔记本”的秘密 用方格笔记本改变“框架” = 使头脑变聪明020 麦肯锡的“麦肯锡笔记本”和BCG的方格笔记本025 大前研一使用的大方格笔记本028 世界D级精英亲身实践的“黄金三分法”030 外资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横向”使用方格笔记本038 A4笔记本乃根本041 使用的颜色“控制在三种以内”045 像报纸那样标出“题目”048 小知识:“零”秒完成PPT的秘诀: PPT制作工作外包055 方格笔记本+书写舒适的笔,让你记笔记时动力十足056 笔记本Z极秘诀=“10000张纸法则”060 使头脑越变越聪明的方格笔记本的 基本原则和使用方法063 ▲使头脑越变越聪明的笔记本三法则064 ▲使头脑越变越聪明的方格笔记本使用指引065 ▲造就“美丽笔记本”的方格笔记本的七项功能066 ▲简单三步!“使头脑越变越聪明的方格笔记本”制作方法068 第三章 人生之本!看透“学习笔记本” 鲜为人知的笔记本三大功能070 看透“学习笔记本”的方法:首先不要再照抄板书073 用“空白的一秒”创造“难以忘记的记忆”076 用“两页一主题”的方式使用学习笔记本079 能驾驭好“中部区域”的人,即可驾驭好学习082 “善于发现的人能进步”,这是真的吗?084 将“发现”故事化的决定性因素是“逻辑连接词”086 在笔记本右侧的“概括总结区域”写解决问题的“要点”091 哈佛大学的教育项目更注重“理解力”093 记笔记时要有意识地总结概括095 方格笔记本的使用示例1《学习笔记本篇》099 小知识:人一生需实现三次笔记本的进化,从13岁开始的笔记本进化论100 第四章 工作笔记本是“懂得取舍”的笔记本 成年人使用笔记本的目的是“舍弃”102 30岁仍在工作上毫无起色的人都是被“代谢不良的笔记本”害的104 工作笔记本的秘诀是“整理术”109 战略咨询顾问的笔记本也是“战略性”的112 小知识:为何要用蓝色笔?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称“蓝色利于激发创造性,红色利于提高准确度”115 用方格笔记本提升“提问力=询问力”116 让方格笔记本帮你变身为“提问达人”119 “确认论点的三分钟”可改变你的职业生涯121 第五章 玩转可作为一生有用武器的“提案笔记本” 笔记本的Z极目标是“提案笔记本”128 在方格笔记本这一“健身房”中锻炼大脑的逻辑性130 出色的外资咨询顾问讲究“Fact”(事实)134 用不同颜色区分“事实”和“意见”138 加入固有名词、数词、动词141 丰田、麦肯锡的“五个为什么”要用三个工具来掌握144 外资咨询顾问贯彻始终的“行动区域”是什么样子的?147 一切只为得出一个信息150 方格笔记本的使用示例2《工作笔记本篇》153 所有资料皆用“黄金三分法”整理154 小知识:制作出与外资咨询顾问同样美丽的PPT的秘诀 ——“think-cell”的冲击158 更上一层楼的“博弈笔记本”159 ▲制成博弈笔记本的“三个要点”160 手中的笔记本将决定你的未来172 结束语:助你实现梦想的笔记本174 |
|
| 进入社会后,有些人不惜花费高额培训费为自己充电,有参加逻辑思维能力培训的,有参加提高工作效率培训的,有参加能力开发研讨会的,还有专门学习速记和速读的,其中甚至有人为此花费了数万、数十万日元,有着类似经历的人有很多。 当然,这些努力并不是徒劳的。 但是,在此之前,应该做一件事情。 那就是,掌握能再现学习内容的记笔记法。 不管你参加的是多么优秀的培训、讲座、研讨,如果你的笔记无法再现当时的学习内容,那么,你好不容易学到的知识、技巧化为乌有的可能性将很大。 笔记的生命线是“再现性”,这是记笔记的z终目的。 可是,没有学习过笔记本使用方法的人日后再看自己的笔记时,只能看到上面的词语和句子,却回忆不出“为何需要这些信息”“这些信息有什么作用”这些更为重要的部分。 也就是说,他们用的是缺乏再现性的记笔记法。 如果你感觉到自己记的笔记“无法再现学习内容”的话,那并不是你参加的讲座或接受的培训不好,也不是你的能力不行,更不是你付出的努力不够。 真正的原因在于你的笔记。 因为你的笔记是“无法再现学习内容、阻碍能力发挥的笔记”。 “阻碍能力发挥的笔记本”阻碍了你能力的发挥与提升。 比“你参加了什么培训”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再现、实践你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所以,请你放下阻碍了你能力发挥的笔记本,拿起能使你头脑变聪明的笔记本吧! 如果你无法再现曾经学习的内容,那就说明你之前使用的笔记本“阻碍了你能力的发挥”。 笔记本的改变将带来能力的改变。 有些笔记虽然看起来很漂亮,但搁了一段时间再看时,“却无法再现学到的内容”。这种阻碍能力发挥的笔记本是很常见的。如果不考虑记笔记的目的以及日后如何使用笔记的话,那么,你将很难达到你想达到的效果。 “我是怕日后忘记才记的”“我只是照抄板书罢了”“我有记笔记的习惯”……如果你是因为这些记笔记的话,请就此打住吧!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记笔记呢? 请在本书接下来的内容中,跟我一起掌握记笔记的技巧吧! ……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有吸引力,简洁却又不失专业感。当拿到手中时,能感受到纸张的质感,翻开第一页,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瞬间就让我对即将开始的阅读之旅充满期待。我一直认为,高效的学习和工作方法对于个人成长至关重要,而这本书的名字恰好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这个需求。我平时的工作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信息碎片化、思路不清、效率不高的困扰,也尝试过不少笔记方法,但总觉得差了点什么。这本书提到的“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引起了我的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方格,能带来如此大的魔力?麦肯锡、BCG这样的顶级咨询公司,以及东京的学生,这些标签让我觉得这本书一定蕴含着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智慧。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是否能帮助我理清那些杂乱的思绪,让我的大脑运转得更清晰、更高效。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筛选、整理、运用信息,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零散的技巧。这本书的装订方式也很牢固,可以轻松地平摊在桌面上,这对于边阅读边做笔记的我来说,非常便利。整体的包装和给人的第一印象,都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读的佳作。
评分当我翻到书中关于“长期记忆”和“知识内化”的章节时,我感到一种醍醐灌顶的顿悟。我一直以来都苦恼于知识的浅层学习和遗忘速度过快的问题,似乎学过的东西很快就烟消云散了。这本书提出的方法,让我看到了如何真正地将知识“吃透”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它强调的不仅仅是记录,更是如何通过主动的思考、重组和应用,让知识在我们的大脑中扎根。方格笔记本的结构,很巧妙地契合了这一过程。它鼓励我们将零散的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并建立起牢固的知识网络。我以前记笔记,常常只是把书上的内容照搬下来,而这本书让我明白,笔记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加工”过程。我开始尝试着在笔记中加入自己的理解、联想,甚至是对作者观点的质疑。这种主动的学习方式,让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提供了一个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对待知识和学习的态度,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建构者。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启发,远不止于如何使用一个笔记本。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连接”和“涌现”概念的阐述。作者通过方格笔记本这个载体,让我们看到了思维的每一个节点是如何相互关联,又是如何共同孕育出新的想法。我过去常常孤立地看待问题,而这本书教会我,要学会从全局出发,看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它让我理解到,很多时候,灵感的火花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来自于不同知识、不同经验的碰撞和融合。方格笔记本就像是一个思维的“雷达图”,帮助我们绘制出这些连接,并从中发现新的可能性。我曾经参加过一些头脑风暴的会议,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参与者提出的想法也比较分散。现在我明白,或许我们可以尝试用方格笔记本的方式来引导讨论,让大家都能清晰地看到彼此的想法,并从中找到共鸣和创新的点。这本书让我对“聪明”有了新的认识,它不再是单纯的智商高低,而是指一种能够有效组织和运用自己思维的能力。
评分这本《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传授具体方法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思维模式和工作哲学的启迪之作。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书中对于“为什么”的深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怎么做”。他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生动的比喻,阐释了为什么方格笔记本能够如此有效地帮助我们整理思路。我深刻理解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效率低下,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我们的思考方式存在误区。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传统的线性笔记方式可能限制了我们的发散性思维,而方格的设计,恰恰能够鼓励我们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思考,将原本分散的想法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书中的一些关于“信息可视化”和“逻辑框架构建”的章节,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像或结构,是理解和记忆的关键。这本书似乎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用一种更直观、更具象的方式来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它的语言风格也很有感染力,读起来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仿佛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交流。
评分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在提供实用方法的同时,也充满了人文关怀。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对于“反思”和“迭代”的强调。作者并不是鼓励我们一次性就把事情做到完美,而是引导我们认识到,思维的进步和方法的优化是一个持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我常常在工作中陷入“完美主义”的陷阱,导致事情迟迟无法推进。这本书让我明白,与其追求一步到位的完美,不如先用方格笔记本搭建一个初步的框架,然后通过不断的思考和修正,让它变得越来越完善。这种“拥抱不确定性”和“允许犯错”的态度,让我感到非常轻松。此外,书中也提到了如何利用方格笔记本进行自我对话和情绪管理,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工作效率,更是关于个人成长的全方位指南。我尝试着书中的一些小练习,虽然才刚刚开始,但已经能感受到一些细微的变化。它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如何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本书更像是一位心灵导师,引导我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秩序。
评分决定按照书里写的练习一下,以提高自己。
评分书很不错,一下子买了好了很多。可以开始看了
评分很快,很好
评分正品,包装完好
评分物流比较慢,如果快点就更好了
评分分析到位
评分分析到位
评分开始新方法进行记录生活
评分书还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