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

我們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楊絳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時報
ISBN:9789571339542
商品编码:16047720
包装:平装
开本:25开
出版时间:2003-08-25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0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民國第一才子錢鍾書與創作、譯作均有傑出表現的楊絳是中國當代文壇的傳奇,然而這對文學夫妻的一生卻也見證了政治與文化的扞格不入。1996年錢家唯一的女兒錢媛病逝,兩年後錢先生相繼過逝,人生伴侶一一離去的楊先生,先是以翻譯蘇格拉底死前與學生對話的《斐多》遣悲懷,今年又以九十二歲高齡,寫下回憶63年家庭生活的《我們仨》。楊先生以獨特筆法狀寫風燭殘年憶親的人生滋味,平實動人,而第二回描寫錢先生晚年抱病離家的一段,透露出難以言喻的夫妻深情以及時代給這個家庭的創傷,哀而不傷的筆調,讀來教人掩卷沉思。
  錢氏夫婦在學界德高望重,《圍城》、《洗澡》兩部暢銷書更令他們聲名遠播。然而,人們對其家庭生活卻不甚瞭解。1998年,錢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但罕為人知的是他和楊先生唯一的女兒錢瑗已於此前(1997年)先他們而去。一生的伴侶、唯一的女兒相繼離去,楊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體味。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後,92歲高齡的楊先生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結成回憶錄《我們仨》。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中,楊先生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後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並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錢先生逝世63年間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天上人間,陰陽殊途,卻難斷摯情。楊先生獨伴青燈,用心靈向彼岸的親人無聲地傾訴著。作為老派知識份子,她的文字含蓄節制,那難以言表的親情和憂傷彌漫在字裏行間,令讀者無不動容。

作者简介

  楊絳 (1911~)
  本名楊季康,祖籍江蘇無錫,生於北京。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1935年與錢鍾書先生結婚,同年兩人至英國留學,1937年轉赴法國。1938年夫婦兩攜女返國,回國後楊絳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之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楊絳早在抗戰時期的上海,就以《稱心如意》和《弄假成真》兩部喜劇成名,後來又出版短篇小說《倒影集》和文學評論《春泥集》,文革後更有膾炙人口的《幹校六記》、《洗澡》、《將飲茶》等多部作品問世。
  主要作品另外有《孟婆茶》、《隱身衣》、《陰》、《流浪兒》、《風》、《窗簾》、《收腳印》、《聽話的藝術》、《楊絳譯文集》、《楊絳作品集》。翻譯有《小癩子》、《堂吉軻德》、《斐多》等作品。

目录

第一部 我們倆老了
第二部 我們仨走散了
一、 走上古驛道
二、 古驛道上相聚
三、 古驛道上相失
第三部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附錄Ⅰ:寫《圍城》的錢鍾書
附錄Ⅱ:錢鍾書離開西南聯大的實情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用户评价

评分

  天意真是悲悯,又给这两个书呆子配了敦厚的女儿阿圆,你说这家人吧,其实个个在生活或人事中都挺低能的,随便扔一个出去都挺难独活的,但是抱成一团,互助互持,日子就很甜润,这就是家的意义所在吧 .母亲的笔下的女儿自然是无暇的,对丈夫的怜惜和对女儿的,合二为一,最高级的赞美就是“阿圆的手脚轮廓,都长的象钟书”“阿圆温厚,不与人争,象钟书”“阿圆好静,象钟书”“阿圆胆子大,象钟书”“阿圆喜欢格物致知。象钟书”,这家人的角色感也不是很清晰,女儿早熟懂事,倒更象是妈妈的妈妈,临终前在病床上,还在安排妈妈的饭食起居,钱钟书是一辈子分不清左右脚,不会系鞋带,六十岁才会擦火柴,倒更象是女儿的小弟弟,太太的孩子。阿圆的资质也厚,自小便过目不忘,十岁便被爷爷称做读书种子,可惜未成大器,杨绛谈及此便语带憾意,其实品评一个人的人生是否完满,还是要看幸福的饱和度吧,阿圆生就载福的厚道性子,又在父母的爱心荫庇下终老。也算是幸事了吧。

评分

高迪曾经说:“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圣家族大教堂的设计完全没有直线和平面,而是以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各种变化组合成充满韵律动感的神圣建筑。

评分

不晓得 帮朋友买的

评分

没看清楚买的竟然是台版,繁体中文加竖行排版

评分

纸张真心不好。

评分

评分

挺好的,还没开始看。

评分

送货之神速,书籍之精装,小哥之礼貌。赞!

评分

啊路龍圖屠龍女V5流量監控沒無線網我我我我我我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