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她寫絕了當代的所有短篇小說!
繼張愛玲的經典之作《傳奇》後,2011年,終於等到當代華文文學短篇小說集「傳奇」的集大成之作──《野菩薩》。
黎紫書,10個短篇小說,10種說故事方式,新寫21世紀的「華麗與蒼涼」!
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色欲、喘息人性何止七種深藏的罪惡,深邃的黑暗遠處,看不到盡頭,前方到底是什麼不知名之物在等著
國族的傷痕、歷史的幽靈、記憶的諧謔、遺棄與孤獨
不斷徘徊縈繞身體,想要忘記的,卻一直提醒著自己
文明與瘋癲、人性與獸性,死亡的顫慄、蒼白的歲月
而小說中,人人懷著希望或恐懼,在這殘敗破荒之處靜靜等候黎明到來的奇蹟……
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花蹤文學獎得主黎紫書,繼1999年短篇小說集《天國之門》、2001年《山瘟》,2010年長篇小說《告別的年代》後,更加淬煉,更冷靜地展現說故事方式與文字魔力的最新短篇小說結集。
〈國北邊陲〉中,第6屆花蹤文學獎·世界華文小說獎首獎作品。北方邊陲小鎮,雨林中的蛙鳴,山上的神奇草藥東卡阿里,奇獸馬來貘,古樸的南洋鄉野,一個家族的「死亡詛咒」,腐敗的氣息慢慢入侵……
〈無雨的鄉鎮·獨角戲〉中,旅人到處嫖妓,在不自覺的情況殺了一個又一個的妓女。這個連環殺手不斷流浪,不斷打聽他父親的消息。旅人之父也是個流浪漢,去到哪裡嫖到哪裡,父子行徑相同……
〈疾〉,如果我死去,我們會更靠近一些。而我沒有死,只是一身病。病。沒有痛,只是內裡很乾的一種狀態,很渴,很餓,不斷嘔吐。我躺在懶人椅上,想像自己將死;想像遂而為病,虛幻為病,疏懶為病,不死亦為病。
〈我們一起看飯島愛〉,第28屆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作品。網路愛情,看來虛幻和不 真實,卻又近距離得變態……女人在網路上虛擬性交的網友,竟是關係極其疏離的兒子。虛擬世界逾越倫常的親暱,真實世界異乎尋常的隔膜,叫世界太瘋狂。
〈七日食遺〉,第27屆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作品。有怪獸,有怪獸,有怪獸,纏著我,它叫「歷史」。
〈假如這是你說的老馮〉,與現實脫節的老人都是老馮,他們如果不是老人痴呆,便是偏執型精神病患。
〈此時此地〉的迷宮式抒寫,是三個人的內心糾葛猜疑,帶出來的瘋狂卻是選擇性失憶,妄想狂與不同程度的「面孔失認症」。虛虛實實,似實又虛,懸宕迷離。
〈生活的全盤設計〉裡,詩人的詩,呢喃如咒,是另一種寫實魔幻。而真實生活裡的千萬種瘋狂,無奇不有,唯有引一刀,冷然面對社會制度的文明程序。
〈野菩薩〉,幾個殘缺的人、殘缺的愛情,而父親的名字,叫一對雙胞胎姊妹太沉重。
〈盧雅的意志世界〉,盧雅不會推門進來,像走進那個能隨意改變世界的電話亭,拿起電話聽筒說,你潔淨了,汝罪已得赦免。我想我知道,沒有那樣的電話亭。我知道,世界一直是扭曲的,不為誰的意志而改變。
作者简介
黎紫書,原名林寶玲,1971年生,是近十年來馬來西亞最被看好的華文作家之一,24歲時便奪下第三屆花蹤馬華小說獎首獎(1995年),之後接連連得獎,是自有花蹤文學獎以來,獲得花蹤大獎最多的馬華年輕作家。同時她也受到了台灣文壇的肯定,兩次獲得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2005年同年獲第二十七屆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第二十八屆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
以天才女作家之姿在文壇嶄露頭角的黎紫書,被出版人詹宏志譽為「夢幻作家」,更於1999年將她的作品首度引進台灣,讓讀者得以接觸到她的作品。
黎紫書現旅居中國大陸與英國兩地。已出版著作有:長篇小說《告別的年代》;短篇小說集《天國之門》、《山瘟》(麥田)、《出走的樂園》(廣州花城);微型小說集《簡寫》、《無巧不成書》(寶瓶文化)、《微型黎紫書》;散文《因時光無序》;個人文集《獨角戲》,以及編著花蹤文學獎回顧集:《花海無涯》。
内页插图
目录
序∕黎紫書的危疑書寫──從語言事件到心理事件
國北邊陲
無雨的鄉鎮·獨角戲
疾
我們一起看飯島愛
七日食遺
假如這是你說的老馮
此時此地
生活的全盤方式
野菩薩
盧雅的意志世界
後記∕樂土
精彩书摘
他是這樣穿過小鎮的。你看見他瘦小佝悽的身影,從陽光的斜睨中出現。彼時燒了一個元月的豔陽,容光開始黯淡,那人拎著乾乾癟癟一個旅行袋,徐徐橫過車子行人不怎麼多的大街。是這樣的,你看著他從這小鎮的側面走來,進入鎮的腹地。
分明那人步履蹣跚,而且沿著街店的五腳基踽踽行走,一度向你迎面而來,但你一個轉身便記不起他的面目。就像忘記你死去的父親一樣,你的記憶再無畫面,只有氣味、聲音和質戚。那人是誰,你的嗅覺回答你以死亡的味道,有草葉腐壞的氣息,胃癌病人嘔吐的酸餿之氣,還有迅速灌入肺中,那鬱烈而矯情的濃香。
新年過後,這鎮滿地殘紅。你回過頭追溯,那人影已經消失,一街鞭炮紙屑依然靜態。大白天,彷彿瞬間,一個人融解在逐漸模糊的光譜中。
你父親舉殯那天,你穿著黑衣,端坐在母親膝上。母親,她的懷中枕著小妹,襁褓裡飄來薰人的乳香。那馥郁的芬芳讓人懷念,像母親的針線,它穿透了眼前重重疊疊的黑白帷幕。你被人們抱過去,高高舉在許多胳膊和人頭之上。你看你看你父親的遺容。那臉你也許沒看見,卻記得當時的驚恐。如今你抬頭看見童年的自己奮力扭身蹭腳,兩隻小手搗著眼睛,和那發青的臉、顫抖的唇。在城中你連夜惡夢,老是在漆黑的太平問解剖一具沒有五宫的屍體。他是誰,摸上去是男性皮膚粗糙的觸慼,毛孔賁張,胯間的陽具少了兩顆睪丸。手術刀刺破胸膛,霍然一顆血淋淋的心臟從破口彈出,掉入你的懷裡,兀自撲通撲通作響。
要不是這夢如水母般吮貼和糾纏,你便不會回到這小鎮。你攜了一皮包鎮定劑與安眠藥,回來找尋那傳說中可以醫治偏頭痛和止夜夢的草藥。父親留下的筆記本裡這麼寫一莖直立,枝有翅狀銑棱,葉互生,長倒卵形:透奇腥,莖葉有劇毒,根部性能寧神定驚:土治頭痛頑疚、遗尿、癲痫、神經衰弱,奇效顯著,僅見於西郊某山谷一。
那山谷,你是到過的。在這偏遠的北方小鎮,西邊長城似的列開一疊山巒。小時候父親曾經帶你攀山涉水,深入那些陰森的沼澤和叢林。印象中仿彿真有過那麼一個山谷,只要越過無力的虎嘯和雨蛙家族們潮濕的口訊,向西渡過密密麻麻綿延開來的野茅草,自有嗅覺告訴你,那神草的所在。
頭痛症引發的失眠持續了七夜,你打開裝滿父親遺物的箱子。沒有鑰匙的鎖頭得用三角銼撬開,萬萬沒料到會先看見一面鏡子。你枯槁的容顏在鏡裡顫抖,眼眶與臉頰深深凹陷,淺淺浮一抹死亡和飢渴的顏色,屍灰與青蒼:鬆弛的臉皮下垂,哀悼著二十九歲早逝的青春。你擠弄那腫脹的眼臉,淚腺湧出一行無戚但滾燙的眼淚。
……
前言/序言
序
黎紫書的危疑書寫──從語言事件到心理事件∕溫任平
突然開燈原來我站著一角的暗室
另三個角還有三個人站著
──鄭愁予
說些往事吧。二○○一年星洲日報派來一項差使,囑咐我負責第六屆花蹤文學獎散文決審,我因而有緣讀到兩篇頗為出色的文章,一篇寫從事語文翻譯因而勾起的文化困惑,一篇寫夢中飛翔。其他兩位評審,《明報》總編輯潘耀明與前《蕉風》月刊主編姚拓(已故)對上述作品頗有微詞,談翻譯體驗不免炫耀自己對兩種語文的駕馭能力,理勝於辭;夢話純屬無中生有,空洞荒謬,以至於顛三倒四,我未能認同潘姚的看法,竊以為對翻譯所引起的心理焦慮恰恰反映兩種文化溝通之難與語碼轉換引起的諸多問題;至於夢話,輒能擺脫日常生活的邏輯框框,供作者發揮其天馬行空的想像。情節可以偏離、誇張、錯位、混沌,仍不失其微言大義。由於我多次發言為兩篇作品辯護,終於說服姚、潘兩位先生,兩篇作品均入選該屆佳作獎。成績揭曉後,我才獲悉寫語文翻譯者是鄭秋霞,寫夢的人是黎紫書。
十年後我因病住院九日,腰部動了手術,出院後神思恍惚,暈眩終日,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四月接到黎紫書的北京來電,要我為她即將出版的《野菩薩》寫序。我要求紫書給我三個月的時間休養生息,等精神略佳才勉力動筆寫點讀書心得。我告訴紫書我對她妄言譫語式的夢話印象特別深,大概仍會從精神分析的視角去探究她的小說底蘊。
紫書很快便寄來《野菩薩》的打字稿,並且來電確認,那時我剛流覽了部分文稿,忍不住對她說「你的小說有點麻煩。即便小說有虛構的自由,但小說的驚悸情節令人難免聯想那會否是作者本身童年或青少年的不快記憶與創痛經驗。用夢的偽裝,仍難釋讀者心中之疑」。紫書在電話中對我的印象式批評不置一詞,反而連連說知道我真的開始閱讀感到很高興。
佛洛依德在其著作《夢的解析》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夢是一個謎(rebus)。謎語得去猜,去揣測,讀者∕評論者得尋找小說裡埋伏著的符號暗樁、心理糾結與象喻地雷和這些因素結合起來的總體意義。夢是「願望的達成」(wish fulfillment),妄念、幻想、白日夢何嘗不是?但那僅是「次級的營造」,潛意識的發掘才找得到更深刻的東西。潛意識裡的憂鬱、怨悔、傷痛、恐懼通過夢境而再現。拉崗援引雅柯布森(Roman Jakobson)的說法,認為「換喻」(metonomy)是欲望運作,而隱喻系統體現的是人的精神官能症諸般癥候(neurotic symtoms)。這見解令人悚然頓悟:一部藝術史,究其實是一部病理學史。從曹雪芹到梵谷,從莫札特到顧城,病歷斑斑可考,黎紫書是象喻、換喻的能手,「病情」可謂非輕。魯迅自承「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地解剖我自己」。他明白《阿Q正傳》裡末莊的假洋鬼子,趙太爺,阿Q正是他自己三合一的綜合體。
黎的短篇很多時候像散文,但prosaic在這兒不是貶詞。自《太平廣記》一類、唐宋以降篇什浩繁的傳奇話本,散文與小說的畛域模糊難辨。《野菩薩》收錄的〈假如這是你說的老馮〉便介於散文與小說的灰色地帶,這使我聯想起臺灣的七等生,他與紫書相似,都是以夢為馬的小說家,他們兩人都了解散文的優異性與陳述的策略性:把語言事件發展成心理事件,皆深諳「假面裝扮」(masquerade)的技藝。七等生筆觸彷似英式中文,間離化效果加強了小說的內在張力與戲劇性;黎紫書工筆濃彩,擅長蔓衍、暈染,營造危疑不安的風格,功力與前者不遑多讓。七等生的主題閎大,兼及人類的生存本質與價值抉擇,而黎紫書的短篇小說選除了〈國北邊陲〉用寫實魔幻之筆抒寫國族寓言,〈七月食遺〉以卡夫卡式的變形描繪怪獸「希斯德里」(歷史,history的英文諧音),情節荒誕,手法極盡其諧謔諷刺之能事,其他篇章都屬於「小敘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在這兒並無貶意。
而所謂寫實魔幻不一定是叢林潛行,與蛇蟲鼠蟻為伍,鳥嘶獸嗥可能引起的現實與幻想交織。老太陽底下,城鎮的街道也可以提供寫實魔幻、抑且幻覺與逆幻覺(reverse hallucination)同時發生的場所。幻覺是看見不存在的東西,逆幻覺是看不見存在的東西。且讀〈國北邊陲〉的開首數行:
他是這樣穿過小鎮的。你看見他瘦小佝僂的身影,從陽光的斜睨中出現。……那人拎著乾乾癟癟一個旅行袋,徐徐橫過車子行人不怎麼多的大街。……分明那人步履蹣跚,而且沿著街店的五腳基踽踽行走,一度向你迎面而來,但你一個轉身便記不起他的面目。就像忘記你死去的父親一樣,你的記憶再無畫面,只有氣味、聲音和質感。那人是誰,你的嗅覺回答你以死亡的味道,有草葉腐壞的氣息,胃癌病人嘔吐的酸餿之氣,還有迅速灌入肺中,那郁烈而矯情的濃香。
新年過後,這鎮滿地殘紅。你回過頭追溯,那人影已經消失,一街鞭炮紙屑依然靜態。大白天,彷彿瞬間,一個人融解在逐漸模糊的光譜中。
〈國北邊陲〉的人物,是個泛稱的「你」,拿著父親的遺書,尋找能治神經衰弱的龍舌莧,只要用莧根五錢,「配蘿芙木、豬屎豆煎煮,老鱉為引。……可解我陳家絕嗣之疾」,作者這篇尋根之作,寫「你」攀山越河,終於來到國北小鎮,向山中的原住民問訊。土著開始以為「你」尋找的是東卡亞里。Tongkat Ali是馬來人用來壯陽的植株,連「鎮上的中醫師也像馬來巫醫一樣,崇拜它的藥效」,這是反諷。「你」為了尋覓龍舌莧和打聽哥哥的下落,最後抑且引起山地人的懷疑敵視,才醒悟「為了追尋祖輩在叢林某處的寶藏,……挖掘越深,越看清楚那裡面只有深陷的空洞和虛幻」。小說前面出現「……記不起父親那彩繪著各式南洋符咒和叢林蠱惑的容貌」的超載句,過早洩漏了(pre-empty)作者要表達的意旨。
黎筆下的父親形象齷齪不堪,嗜賭好色,衰萎病弱,嘔吐連連,小便起泡,惡臭逼人。主軸作〈野菩薩〉的女主角阿蠻的爸爸是個工頭,為人正直,搞過罷工,可能是這部短篇小說集唯一正面的父親,其他父親都很爛。拉崗曾以佛洛依德的個案le petit Hans為例,把父親的功能做了頗為有趣的闡述,父親可以是名字的、象徵的、想像的和真實的,形成Borromeen群島似的四個環節。名字的父親,可以發出各種禁制命令,他有陽具,母親是他的妻子。真實的父親謹慎講理,愛護子女。〈野菩薩〉裡的父親出場不多,但應該是個一般意義的好父親。〈野菩薩〉取景怡保舊街場,蘇菲亞電髮院筆者亦曾路過,真實感躍然紙上,小說寫的是幾個殘缺的人、殘缺的愛情故事。小說在危疑懸宕的氣氛下寫得委婉,阿蠻所受的委屈令人掩卷。只是〈野菩薩〉被選為篇名、書名不免突兀。「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意思是覺有情,有情即有情眾生,覺是覺悟。是篇小說的背景:九皇爺、玄天宮、神料店、金銀衣紙、輦轎乩童,道教色彩遠比佛教色彩濃烈。篇中畸戀,有情而無明,這是為野菩薩下的註腳還是諷刺?另一篇〈疾〉,據中醫的說法,身不平、形不平,謂之「疾」;心不平,謂之「病」,作者捨近義並列複詞的「疾病」,選擇僅及膚表的「疾」,題目如此閹割,我看是撫不平心病的;心病還需心藥醫。
篇名、書名正如封面設計、評語、引言、文宣、廣告都是「側文本」(paratex),〈生活的全盤設計〉多處引錄顧城的詩也是側文本。我們如果就此推論小說女主角于小榆喜讀因憂鬱症而發狂殺妻自殺的顧城,便判斷小榆有神經病,未免偏頗。小榆曾任律師助理,有法律知識,她被售賣彩票的男孩刁難羞辱,曾撥電消費人協會,協會要她通知總公司,總公司要她直接向當地彩票中心投訴,然後是電話錄音與破爛的電話音樂。小榆求助無門,失控殺了男孩,然後報警自首。她奉公守法,依循社會制度的文明程序就不合理的對待提出抗爭,卻得不到制度的任何援助,難怪小榆會拒絕精神病鑑定,冷然面對判決。顧城的詩,呢喃如咒,是另一種寫實魔幻。
這篇小說的現實批判意味,讀者不難理解。我想到的是真實生活裡的千萬種瘋狂。〈盧雅的意志世界〉露體狂出現,稚齡盧雅與妹妹面對性騷擾,高聲呼救,竟無人施予援手,包括住在她對面的老師都在做壁上觀,愛看熱鬧的鄰居出奇的冷漠。盧雅在各種流言蜚語的重重包圍下,堅韌不屈,終於脫穎而出,長大成人。短篇〈疾〉寫曖昧的父女關係,滿紙箴言(可圈點的句子特別多),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延伸衍義。〈假如這是你說的老馮〉在火車上與人搭訕、嘮叨追述當年勇,與現實脫節的老人都是老馮,他們如果不是老人痴呆,便是偏執型精神病患(obsessional neurosis)。〈此時此地〉以迷宮式抒寫,頻頻轉換視角,寫何生亮、雲英、Winnie的內心糾葛猜疑,帶出來的瘋狂是選擇性失憶,妄想狂與不同程度的「面孔失認症」(prospagnosia)。半夜打電話去瑪麗亞援助中心的Winnie,向何生亮敘述自己婚姻的不幸、感情的挫折,時笑時哭,時而唱歌,這個在夜店工作的女人精神瀕於分裂,行徑近乎「神經衰弱叫賣者」(neurosis peddler)。
〈無雨的鄉鎮·獨腳戲〉的旅人到處嫖妓,在不自覺的情況殺了一個又一個的妓女。這個連環殺手不斷流浪,不斷打聽他父親的消息。旅人之父也是個流浪漢,去到哪裡嫖到哪裡,父子行徑相同,是自我魅影的投射:
我們其實在互相逃避卻又不甘心地斷斷續續留下線索讓對方去發現;發現這一刻的我和他的存在。
正如愁予詩中的暗室,我立於一角,燈光乍亮,另三個角落站著的可能是原我、自我、超我。拉崗嘗謂something in you is more than you,阿蠻的妹妹(未被作者命名),是阿蠻的另一個自我,旅人必欲在小說中殺之而在現實中原諒之的父親可能是旅人的原我。而安娜是Winnie的化身。
到處為家的旅人竟是Jack the Reaper那樣的妓女殺手,由於殺手並不知道自己在殺人那才可怕。〈此時此地〉的虛虛實實,似實又虛,懸宕感十足,使我想起王家衛的電影那晃動不已的影像語言。
留到最後部分才討論的〈我們一起看飯島愛〉,女主角素珠,年約四十,與死去的男人生下西門,素珠當年差點掐死這男嬰。素珠的工作是替報章寫色情小說連載。她在電腦網路用二十歲少女的身分以烏鴉之名與網友負離子聊天,繼而談心事談性事,後來還在網路上虛擬性交,情到濃時還衝口說了句「我愛你」。素珠與兒子西門關係極其疏離,連男人死了母子送殯也在行列兩端。一些蛛絲馬跡突然讓素珠發現與她在網路上纏綿的負離子竟是她的兒子,西門!母子倆在虛擬世界逾越倫常的親暱,與在真實世界異乎尋常的隔膜,瘋狂的情節令人震驚。彈指甲的動作,我猜想是在按鍵盤或溜滑鼠。黎紫書的危疑書寫,終究會讓她試探幽冥界或貝克特(Samuel Backett)的「無以名狀的事物」(The Unnamable)。
我無意擺出某種道德姿態評議《野菩薩》諸篇,析論完全沒有參照文本的前世:紫書已出版的長短篇。四千字的篇幅亦不允許我造次。以上所論有可能是筆者的誤讀或逾讀,Umberto Eco與卡勒都同意過度詮釋對文本的了解不無裨助,我就用這句話替自己遮風擋雨。性幻想是黎紫書的寫作驅力,無限衍義(unlimited semiosis)是夢的權利,甚至只有「能指」(signifiers)而無「所指」(signified)的語言片段也可能蘊涵深意。
對精神官能症的病患,顧誠的詩「前邊有光∕前邊是沒有的」提到光,令人不期然地想起籠罩著妓女殺手的四月烈陽,那太悲觀了吧。波赫士(Borges)說:「人可以和他的遭遇混為一談,從長遠來看,人就是他的處境。」素珠、雲英、老馮、西門、Winnie、何生亮、于小榆、尋覓龍舌莧的男子,都把自己與際遇等同化、一體化,帶著宿命的色彩。我反而更欣賞盧雅身處逆境的「出污泥而不染」(陳腔爛調),用哲學家海德格(Heidegger)的說法,真實的存有,是一種拋擲的狀態,不斷使存有於既有的樣態拋擲出來,像阿蠻在小說結尾那樣「迎著風疾行而去」。烈火升青焰,冷水為增冰。
野菩薩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