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行书赤壁赋+胆巴碑+楷书千字文+金刚经+大乘妙法莲华经+道德经+洛神赋+归去来辞行书楷书共8本

赵孟頫行书赤壁赋+胆巴碑+楷书千字文+金刚经+大乘妙法莲华经+道德经+洛神赋+归去来辞行书楷书共8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书法
  • 绘画
  • 艺术
  • 文化
  • 古籍
  • 文学
  • 历史
  • 经典
  • 传统
  • 中国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艺林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451553
商品编码:15277262063

具体描述



9787558008696 9787558002939 9787558002946 9787558008665 9787558007453 9787558008658 













































 
 

内容简介

  《胆巴碑》,元代赵孟頫书,纸本,楷书,现藏故宫博物院。是赵孟頫奉元仁宗敕命撰写的,时年六十三岁,为赵氏晚年楷书的代表作。笔法秀媚,苍劲浑厚,独具风格,于规整端严处见潇洒,点画顾盼有致,用笔沉着峻拔,充分体现了赵氏书法的风韵和神采。楷中带行正是赵孟頫顷大字楷书的特点, 很适合初学者临习欣赏。

作者简介

  杜浩,生于山东淄博。山东大学王羲之研究所硕士,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博士,现为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艺术创作中心副研究员、山东省文化厅传统书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学术研究以颜真卿书法为课题,发表论文五万多字,出版有《中国书法家协会考级中心教材》等著作五部。

内页插图



好的,这是一份详细的图书简介,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书法艺术、历史典籍、哲学思想、宗教经典等多个领域,旨在为读者提供丰富的阅读体验,同时确保内容与您提到的赵孟頫行书系列无直接重叠。 --- 中华文脉传承系列:经典荟萃与艺术探微 本系列丛书汇集了中国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文学经典、哲学著作、宗教宝典以及书法艺术的瑰宝,旨在为当代读者构建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文化阅读空间。我们精选了那些跨越时空的思想结晶与艺术精品,以严谨的考据和精美的呈现,力求还原经典的时代风貌与永恒价值。 卷一:《诗词歌赋中的盛世气象:唐宋名家精品选注》 本卷聚焦于唐代诗歌的辉煌与宋代词作的婉约豪放。我们精选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诗人的代表作品,深入解析其诗歌背后的社会背景与个人情怀。对宋词部分,则重点收录了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大家的名篇,通过详尽的注释和赏析,帮助读者领略宋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体悟。 内容涵盖了边塞诗的雄浑、田园诗的恬淡、婉约词的哀婉以及豪放词的气魄。每篇作品均配有详细的字词解释和背景知识补充,旨在让读者不仅能欣赏其艺术之美,更能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对于难以理解的典故和意象,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和梳理,确保阅读的流畅性与准确性。 卷二:《诸子百家智慧录:先秦思想源流考》 本册收录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精髓,涵盖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主要学派的奠基之作或核心篇章。我们力求以最原始的文本为基础,辅以现代学术研究的成果,对诸子思想进行梳理和阐释。 重点内容包括:《论语》中关于仁义礼智信的探讨,《道德经》中“道”与“无为”的辩证,《庄子》中对自由精神的追求,《韩非子》中对权谋与法治的论述,以及墨家“兼爱非攻”的核心理念。本卷的特色在于,我们不仅罗列了经典文本,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对话框架,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古代思想体系的多元格局与相互影响。对于涉及的古代政治制度和历史背景,均做了详细的图表和说明。 卷三:《史册中的风云人物:汉魏六朝传记选粹》 本卷聚焦于中国历史上汉代至魏晋南北朝这一关键转型时期的重要人物传记。这些人物或以卓绝的政治手腕名垂青史,或以惊人的军事才能力挽狂澜,或以高洁的品格影响后世。 收录篇目包括《史记》中的游侠列传与刺客列传的精彩片段,解析了他们复杂的道德观与行动逻辑;《汉书》中外戚与佞臣的记载,展现了权力腐蚀的机制;《三国志》中对魏蜀吴三方主要谋士与将领的评价。本卷注重人物心理的刻画与历史事件的逻辑链条分析,力求还原那个英雄辈出、权谋迭起的时代风貌。每篇传记后附有“人物评议”部分,探讨其历史功过与后世影响。 卷四:《魏晋风骨:山水田园诗与书画意境探析》 本卷侧重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精神世界的构建,尤其关注文学与艺术的交融。我们深入探讨了谢灵运、陶渊明等人的山水田园诗,解析了其如何通过描绘自然山水来寄托避世、求真的理想。 艺术方面,本卷系统性地介绍了顾恺之、张之洞等早期绘画理论,并重点对“魏晋风度”进行了美学解读。我们将文字描述与绘画意境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文人画的雏形是如何在这一时期孕育而生的。本卷特别设置了“意境与笔墨”单元,剖析了如何在有限的笔墨中传达出无限的哲学意蕴。 卷五:《佛教与中国文化:禅宗公案与净土思想导读》 本册旨在普及中国佛教发展史上两大主流宗派——禅宗和净土宗的核心思想与实践方法。我们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禅宗公案,如“赵州狗子无佛性”等,并辅以现代语言进行细致的白话解析,帮助读者理解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理念。 对于净土宗,本卷系统介绍了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以及“南无阿弥陀佛”圣号的意义与修行方式。我们还探讨了佛教思想如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例如禅宗对宋明理学的影响,以及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脉络。本书力求以客观、兼容的态度介绍宗教思想,侧重于其对个体精神修养的指导意义。 卷六:《宋元明清小说精选与评点:世情百态的描摹》 本卷精选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重要篇章,展现了从市民阶层兴起到社会结构变迁中的世情人性。我们收录了《水浒传》的英雄传奇,《三国演义》的历史演绎,《西游记》的神魔想象,以及《金瓶梅》对市井生活的细腻刻画(节选)。 重点在于对这些小说的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手法的分析,以及它们所反映的社会伦理观念。我们选用了明清时期的重要评点材料,展示了古代读者是如何理解和欣赏这些文学巨著的。本卷不仅是阅读文本,更是一次对中国古代叙事艺术成熟过程的考察。 卷七:《书法艺术的流派纷呈:篆隶楷行草的演变与技法》 本卷是专注于中国书法史发展的通识读本。我们系统地梳理了从甲骨文、金文到秦代小篆的源头,重点解析了隶书的“蚕头燕尾”结构如何标志着汉字书写的革命。 楷书部分,我们将重心放在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初唐至盛唐楷书大家的风格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行书部分则涵盖了王羲之、米芾等人的笔法精髓。本卷配有大量高清摹本范例,辅以详细的执笔、运腕、结字技法讲解,旨在为初学者提供扎实的技法入门指导,并为有基础者提供深入的风格辨析视角。 卷八:《古代建筑与园林美学:从宫殿到私家园林的布局哲学》 本册带领读者走进中国古代的物质文明殿堂。我们以建筑的功用为纲,系统介绍了宫殿(如紫禁城)、祭祀建筑(如天坛)的严谨秩序与象征意义。 园林部分,重点分析了苏州园林(拙政园、留园)的叠山理水之法,阐释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设计哲学。本卷通过图纸、平面布局图和详细的结构解析,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如何在空间布局中得以体现。对斗拱、藻井等关键构件的历史演变与技术原理,均有详尽的图示说明。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书法爱好者的福音,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人来说。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那精美的装帧和纸张质感所吸引,一看就知道是下过一番功夫的。拿到赵孟頫的行书《赤壁赋》时,那种飘逸灵动的笔触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我以前也临摹过一些古帖,但总觉得少了点神韵,而这本几乎完美地还原了赵老的精气神。每一个转折、每一个顿挫,都像是能听见他提笔时的呼吸声。我花了好几天时间,只是对着《赤壁赋》反复摩挲、揣摩,感受那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苍凉与壮美是如何通过笔墨表达出来的。这套书的排版布局也十分考究,字与字之间留白得恰到好处,既不拥挤,又不显得单调,让人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心情无比放松,仿佛真的穿越回了那个文人墨客雅集畅谈的时代。对于想要深入理解行书精髓的朋友来说,这套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典。

评分

《楷书千字文》这部分内容,简直是系统学习楷书的“武功秘籍”。我一直苦恼于自己难以持之以恒地练习,因为传统的字帖内容要么太枯燥,要么就是主题过于单一。但《千字文》的好处就在于,它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涵盖了楷书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笔画组合和结字难点。这套书的印制质量极高,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细微的笔锋变化都能捕捉得一清二楚。我每天都会强迫自己完成一页的临摹,坚持下来,感觉自己的基本功扎实了不少。以往看到一些复杂的结构就发怵,现在面对它们时,心里反而有了一份从容和底气。这套书的价值,不在于一朝一夕就能练成,而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长期、全面、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路径。

评分

最后是《道德经》和《洛神赋》、《归去来辞》的组合,这几篇文辞本身就已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配上不同的书体演绎,更是妙趣横生。特别是《洛神赋》和《归去来辞》,前者是浪漫主义的极致,后者是归隐情怀的写照,不同的情感基调,自然需要不同的笔墨来承载。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让你能清晰地感受到书家是如何通过“意在笔先”来表现文本内容的。我发现,当我带着对陶渊明那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洒脱去临摹《归去来辞》时,我的笔触也变得更加洒脱自如,而对着《洛神赋》的飘逸文字时,我的行笔也自然而然地变得婉转流畅起来。这不仅仅是学习书法的过程,更是一场文学与艺术结合的心灵之旅,它让我对中国古典美学的理解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评分

当我看到《金刚经》和《大乘妙法莲华经》这两部佛经的行书版本时,我完全被那种宁静致远的境界所折服了。佛经的书法,往往蕴含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这里的笔法,既有行书的流畅,又多了几分楷书的工整与虔诚,可以说是融合了两种书体的最佳特点。我通常在清晨,伴着鸟鸣,将经文慢慢抄录下来。这种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心无旁骛,笔墨自然。相比于那些追求速度和花哨的现代书法作品,这里的每一个字都像是凝固的时间,充满了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体悟。这本书的墨色处理得非常到位,既有古旧的韵味,又不失现代印刷的清晰度,让人在阅读文字内容的同时,也能充分享受到视觉上的安宁与和谐。

评分

翻开胆巴碑的临摹部分,那种庄重肃穆的气氛立刻扑面而来。与《赤壁赋》的潇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胆巴碑的笔法,刚劲有力,结体开阔,透露着一种内敛而强大的力量感。我尤其喜欢它那种端正中带着一丝奇崛的韵味,这对于我一直在寻找的楷书“骨力”的理解,提供了极佳的范本。我特意挑了个安静的下午,铺开宣纸,对着胆巴碑的字帖细细描摹,每一个横竖撇捺,都仿佛在与古人对话。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在介绍胆巴碑的碑文背景时,并没有做冗长枯燥的学术阐述,而是用了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让我这个半路出家的学习者也能迅速抓住其精髓所在。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字帖,更像是一本可以带你走进碑刻艺术世界的导览手册,让人受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