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实用书法完全入门
作者:盛文林著
I S B N :9787563933495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4-01
印刷时间:2013-04-01
页数: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重量:g
定价:22元
内容简介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它是一门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艺术,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又有非常广泛的实用价值。因此,学习、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书法艺术,是我们光荣的历史使命。《都市休闲入门丛书:实用书法完全入门》从基本的书法技巧人手,教我们如何学习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以及硬笔书法,深入浅出,结合书法作品的直观视觉,通俗易懂。
目录
章中国书法简史
书法起源
商、周、秦书法
两汉至南北朝书法
隋唐五代书法
宋至明代书法
清代书法
中国古代主要书法家
第二章书法工具
笔
纸
墨
砚
其他用具
第三章书法基本技法
姿势
执笔
笔法
运腕
墨法
结字法
章法
临帖
第四章楷书
楷书概述
楷书点画
永字八法
楷书结体
欧体楷书
颜体楷书
柳体楷书
赵体楷书
楷书临摹范本欣赏
第五章行书
行书概述
行书特点
行书点画
行书结体
行书临摹范本欣赏
第六章草书
草书概述
草书用笔
草书结体
草书临摹范本欣赏
……
第七章隶书
第八章篆书
第九章硬笔书法
第十章书法艺术
天哪,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书法心向往之却又无从下手的“小白”量身定做的!我得说,我以前买过几本号称是入门的字帖,结果翻开一看,要么就是晦涩难懂的理论堆砌,看得我云里雾里,要么就是直接给你一堆范字,让我对着描,却完全不知道那笔画的提按顿挫到底该怎么用力,笔锋的转换在哪里。这本书的妙处就在于,它真的把“入门”二字做到了实处。它没有一上来就让你去临摹什么王羲之、颜真卿的“大部头”,而是从最基础的——笔是怎么握的,墨是怎么调的,纸张的特性是什么——这些看似不起眼但至关重要的细节开始讲起。我尤其喜欢它对“执笔”那一章节的讲解,图文并茂,甚至还配有不同角度的微距照片,让我清晰地看到了手指关节应该如何配合,力度是如何通过指尖传导到笔杆上的。以前我总觉得书法是“天生的”,练了很久手都僵硬,现在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是我们用错了力道。这本书真的帮我纠正了根基,让我第一次感觉到,原来写字也可以是一件很放松、很有乐趣的事情,而不是一场与僵硬肌肉的搏斗。它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感觉自己真的抓住了通往书法艺术殿堂的第一把钥匙。
评分我是一个对技法细节有极高要求的人,所以市面上很多“速成”性质的书籍对我来说基本都是“避雷区”。但这本《实用书法完全入门》,虽然名字里带着“入门”,但其对“技法”的深度挖掘和呈现,绝对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起笔、行笔、收笔”的口号式教学上,而是进入了笔法在不同载体上的变化讨论。比如,它专门开辟了一章讲解“渴笔”和“涨墨”的控制技巧,这在一般的入门书中是很难见到的。它会用非常精妙的对比图,展示如何在同一支笔、同一块墨量下,通过控制行笔速度和角度,实现从飞白到饱满的过渡。更绝的是,它还讨论了不同纸张(如皮纸、毛边纸)对墨色和笔触的即时反馈效果,这对于想要走得更远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写,更是在教你如何“观察”你写出来的东西,如何根据环境(纸张、天气)调整你的运笔策略,这种系统性和前瞻性,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入门书,更像是一本基础的“书法工程学”手册。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内容排版,一开始让我有些疑虑,因为它看起来太“现代”了,不像传统书法书那种古朴厚重的感觉。但当我深入阅读后,发现这种“新派”的编排方式反而是它的一大优势。它摒弃了那种密密麻麻、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古籍排版,而是采用了大量的留白和清晰的区块划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关于“结构分析”的部分。以往的书法教程,结构分析往往是一笔带过,或者干脆假设读者已经“会看字了”。但这本书不一样,它像一个耐心的老师,把每一个汉字拆解成最基本的笔画单元,然后用箭头和文字清晰地标示出“重心”、“疏密对比”、“呼应关系”。比如写“中”字,它会细致地分析横折的重心应该偏左还是偏右,为什么中间的一竖要挺拔,两侧的点要注意俯仰姿态。这种“可视化”的学习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理解门槛。我不再是盲目地抄写,而是开始“有意识地”去构建每一个字形的美感,这使得我的练习效率成倍提高,也让我对每一个字的书写意图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
评分作为一名自学成材的爱好者,我深知“反馈机制”对于自学者的重要性。这本书的价值,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它构建了一个非常清晰、可操作的自我检验体系。它不是那种你写完一遍,然后合上书,自己默默琢磨的书。在每一组基础练习之后,它都会设置一个“常见错误诊断”环节。比如,当你发现自己的横画总是“头重脚轻”时,你可以立刻翻到相应页面,书中会列出三到四种最常见的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执笔过低、可能是收笔时压力过大等),并配上“错误示范”与“正确示范”的对比图。这种即时的、针对性的反馈,极大地节省了我的摸索时间。而且,它还提供了一个“自我评分表”,让你从“笔画精准度”、“结构平衡感”、“整体气息连贯性”三个维度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量化评估。这种结构化的自我评估,让我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下一步应该集中精力改进哪个方面,避免了盲目练习,让我的每一次练习都变得目标明确、效率极高。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临摹魏碑,但总感觉自己的字写出来总有一股“板正”的匠气,少了那种行笔中的“生命力”。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阅了这本书,没想到它在“气韵”和“韵味”的探讨上,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工具。它没有用玄乎的词汇来形容“气”,而是将其具体化为“节奏”和“张力”。书中有一段分析“间架结构”与“用笔节奏”关系的论述,简直是醍醐灌顶。作者提出,每一个字的书写过程,都是一个能量的蓄积、释放与平衡的过程,笔画之间的长短、粗细、倾斜角度的差异,共同构建了书法的音乐性。它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将提按比作“呼吸”,将墨色的浓淡比作“情感的起伏”。通过跟随书中的引导进行有目的性的练习,我发现自己开始有意识地去“设计”我的书写节奏,而不是机械地复制范字的外形。这种从“技法模仿”到“意境表达”的引导,是很多纯技术教程所缺失的,它真正触及了书法艺术的灵魂层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